炎炎六月?长白山天池开冰再现绝美容颜

一泓天池水宛如蓝宝石,波光粼粼,雨燕在水面上欢快地上下翻飞。
碧水映雪山,美景难描难画。
6月16日的天池,宛若心形蓝宝石。
孟海鹰/摄 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区域总面积19.64万公顷,因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
今年的天池开冰可算作‘文武双
【菜科解读】
历经200余天的冰封,长白山天池芳颜重现人间。
一泓天池水宛如蓝宝石,波光粼粼,雨燕在水面上欢快地上下翻飞。
碧水映雪山,美景难描难画。
6月16日的天池,宛若心形蓝宝石。
孟海鹰/摄
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区域总面积19.64万公顷,因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
今年的天池开冰可算作‘文武双开’,堪称一奇!长白山景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天池开冰期间,狂风暴雪和艳阳高照等多种天气叠加影响,开冰进程与往年相比相对较快。
开冰前期的大风天气使得浮冰的碰撞加快,近几日的快速升温同样加快了浮冰的融化进程。
今年开冰期间,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做了10场天池开冰季的网络直播,完整呈现了天池开冰的全过程。
作为长白山天池开冰季系列网络直播的主持人,长白山党工委宣传部网信科副科长王萌全程在长白山天池旁坚守,为网友呈现壮观、神奇的长白山天池开冰过程。
夏日长白山天池盛景。
(往年照片)卓永生/摄
历经天池开冰全过程,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开冰期间,长白山天池天气变幻莫测,有好几场直播因此推迟或是取消。
记者见到王萌时,王萌正在进行当日的网络直播。
王萌介绍,今年开冰期间天气多变,有时候上一会儿还是晴朗无云,顷刻间便狂风大作,中途还经历了几场降雪,将初绿的山坡又盖上了白色外衣。
有一天晚上,原计划直播长白山天池的星空,但傍晚突然降水,随后大雾不散,能见度不足20米,无奈之下只能取消了当晚的直播。
到了晚上十点左右,浓雾散去,仰头可见漫天星空,格外好看。
王萌分享开冰期间的难忘记忆,第二天晚上我们如约直播了星空。
耿耿星河,紫色星空,吸引了众多网友一起追星
6月15日当晚直播时的星空。
(图为视频截图)
复杂多变的天气让今年的长白山天池开冰更为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天池增添一丝神秘,吸引着境内外多地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天池开冰盛况,欣赏绝美容颜。
我们是从南京过来的,没想到六月还能见到冰雪!天池上还带着些许浮冰,波光粼粼,澄澈纯净,第一次来就能看到天池,觉得非常幸运。
6月16日,来自南京的大学生马同学兴奋地向记者分享看到长白山天池的感受。
据统计数据显示,当日长白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0266人,较往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
时至6月,全国多地已进入高温酷暑模式,而在长白山天池,不少游客却穿着羽绒服欣赏天池盛景,感受夏日难得的清凉。
开冰后,长白山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即将到来,清风不燥,凉爽宜人。
长白山地区夏季平均温度为22℃,白天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夜晚的气温基本在17℃,成为歇暑难得的好去处。
云端观长白山天池(往年照片)。
卓永生/摄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山顶,欣赏完天池的壮美,一转身便可看到近处新生的高山苔原和远处茂密的长白林海。
在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高差虽仅2000多米,水平距离也仅在50余公里范围,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生物景观出现层次分明的变化,呈现出温带典型的山地垂直景观特征。
自下而上依次呈现四个植物垂直分布带谱:针阔混交林景观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包罗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景观。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四季皆美的长白山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字:孟海鹰 郑智文
图片:卓永生、孟海鹰
策划:孟海鹰 郑智文
统筹:朱思雄
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举报/反馈
麦田怪圈谜团:或是外星生物的杰作
它们常常在春天和夏天出现,几乎遍及全世界,以英格兰南部最多,倾向于集中在油菜、大麦或小麦地。
英国科学家安德鲁通过长期调查后认为,大部分麦田怪圈则是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造"出来的。
在长达17年的调查过程中,安德鲁通过实地观测,甚至雇用私人侦探调查,结果发现80%的麦田怪圈是人为创造的。
很多情况下,一些造假者在他们的脚底套上平板,在农田上故意踩出怪圈。
据调查,麦田怪圈是一些艺术家在黑暗掩护下创造的杰作。
这些人通常选择创造的形状不是最新电脑绘图软件的结果,是他们喜欢的设计和当天早些时候草拟出来的。
这些艺术家的谜团工具不是人们所预料的复杂仪器,而是简单的绳、木板和测量员用的尺。
直升机红外线摄影机曾拍摄过麦田怪圈的制作过程。
创造者拿着工具进入麦田,少许脚印会留下,而创造者会说是随后来访者造成的,他们总可以自圆其说。
造假者进入麦田的通道是农作物中的小径。
这些小径是农夫用来运送、施肥和收割时走的田间小道。
当创造者抵达麦田内预先决定的地点后,其中一人站在中心点,另一个人开始画第一个圆圈,没有在地下钉上任何标记,因为他们不会留下痕迹。
当第一个圆圈完成后,一束小麦不会压平,而是被当做中心点,将来所有量度以这个位置做根据。
由于胆怯被人听见,于是他们用暗号联络。
此时,创造者开始用自制木板压平农作物,创造弯曲图案。
木板有不同尺寸,每块木板两端有孔,让绳索穿过。
每位队员拉着绳子一直向前跑,所到之处的小麦被压平,麦田的形状就这样随着设计的形状悄悄发生改变。
关键是,"6"在几何学上是个主要数目,在探察中,不难发现一个详情,重要形状所有圆圈的直径都可以被6除尽。
这种运算规律证明了麦田怪圈为什么总能形成对称图案。
多年以来,那些怪圈创造者对超感觉都有兴趣,他们合作从事广泛的计划,包括美术和摄影。
他们渐渐由传统艺术家变为隐蔽艺术家,合伙去创造麦田怪圈,因为他们认为,麦田圈的美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达
丹东917复制人事件
和很多事件不一样的是,这里的917不是指时间,而是指档案的编号。
丹东917复制人事件未解谜团,冰块里面封印的到底是什么?1975年,辽宁省丹东市炸药库莫名其妙的发生了爆炸案。
那个年代消防设施很匮乏,整个丹东市仅有一个消防中队约几十人驻守。
在接到火情后,消防队召集了所有人迅速前往火灾现场。
03年有记者采访了幸存的消防队员,这位80多岁的老人回忆到:爆炸现场就像打仗一样,各种枪炮声沸腾,还有不少铁罐和弹药碎片被冲击波从弹药库里震出。
熊熊烈焰就像一堵铁墙,结结实实的挡住了消防人员的救火路。
可是火情不容得半点犹豫,救援及时或许还有幸存者可以救出。
无奈之下,有人将一大桶水从上淋到下,进入弹药库后感受到了一阵凉意。
尽管火势凶猛,但库内似乎充满凉意,甚至让人瑟瑟发抖。
好像有一个无比硕大的冰块被藏在里面。
继续向前探索,真的有一个巨大的冰块,而且里面似乎还藏着什么东西。
据说当时看到的人竟然都被克隆似的出现了复制人,最让人后怕的是复制人竟然和本体毫无区别。
可是,这些人被吓破了胆,事后都已经失去理智。
到底是什么封存在了冰块里面?军医对精神失常者进行了试探性的问答,最终他交代了冰块里面的物体是一条龙。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事件发生了数年后,又一批新兵被分配到了弹药库。
晚上士兵在巡逻时听到了异响,于是打着手电进入弹药库查看,结果眼前的所见让新兵吓破了胆:数名穿着老式军装的士兵在那搬炸药桶,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再不搬走就要都毁了。
新兵哪见过这样的事情,赶忙回去报告。
后来上级都没有调查就一张命令把弹药库给封了。
917丹东案件是真是假我想很多人都有定数了,网上各种传闻都有疑点之处。
可能丹东案件就是一场普通的军火库意外案侦破纪实:只是人们为了满足猎奇感,自己加的色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