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不得秦始皇陵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时间来到1974年3月,陕西省的几个农民在挖井取水时发现了一些陶瓷制品,正是这无意中的一挖,成就了考古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发现之一。
当初打井时挖到陶俑残片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兵马俑一号坑,秦始皇陵也是
【菜科解读】
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王位,随后下令给自己修建陵墓,当时的他也许想不到他和始皇陵会成为几千年间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的存在。
时间来到1974年3月,陕西省的几个农民在挖井取水时发现了一些陶瓷制品,正是这无意中的一挖,成就了考古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发现之一。
当初打井时挖到陶俑残片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兵马俑一号坑,秦始皇陵也是由此逐渐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经过一年多的挖掘,兵马俑这一地下铁骑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发现了由骑兵、步兵、车兵等组成的多达8000个陶俑,阵势威严庞大,给人带来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其次便是栩栩如生的形象及神态,制作工艺极其精美,每个兵俑下都有刻印制作工匠的名字,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秦国拥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兵俑在出土时个个都栩栩如生、色彩艳丽,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接触空气后短时间内颜料便迅速褪色,令人惋惜不已。
除了兵马俑以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青铜兵器,而其制作工艺也是接近现代水准,经过研究发现,被挖掘的青铜兵器上镀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铬盐化合物,这也是这些青铜兵器历经几千年的岁月依旧光亮如新的原因,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状态的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才能的得到,这种技术的第一次问世是在1937年的德国,几千年前的工匠是怎么制作出这种工艺的作品依然是个谜。
还有就是许多人都听说过的事情,在发掘的文物里面有一把青铜剑在发现时被一座兵俑压弯至45°,当移开兵俑后,这把剑瞬间反弹回原有的形态,可以做到这一技术的剑,只能由记忆金属制成,而最早的记忆金属是1952年才被制作出来。
这次的发现给考古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此庞大的兵马俑规模到底是建来干什么的?兵马俑里面的黑科技究竟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在史书上找不到相应的记载。
这时的考古学家们这才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史记》中所记载的秦始皇陵。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陵在骊山开凿,动员人数共70万人,地宫之深穿过了三层泉水,棺椁用铜汁浇筑而成,里面放有文武百官收藏的珍宝,地宫内有机关兵弩,有水银建造的江河,有一直不会熄灭的长明灯。
通过对秦始皇陵的勘察发现骊山周围的土壤水银含量高出其他地方十倍以上,通过遥感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现在骊山脚下真的存在一个地宫,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大概知道秦始皇陵的整体面貌。
黄陵总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相当于8000个足球场的大小,皇陵周边是兵马俑坑、马厮坑及劳工墓地等,皇陵中心则是边长350米、高76米的土山,山的下面则是地宫,面积大约是10个篮球场的大小,由超过5米厚的巨石板包裹。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没有相关对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计划,仅仅是从外围的兵马俑坑中就发现了几项无法解释由来的现代技术,如果某一天真的对地宫进行了挖掘,届时可能会有更多的东西会颠覆人们的固有观念,对于现在的挖掘保护技术而言,还是不挖为好。
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
唯独秦始皇陵地宫还是一个谜,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地宫规模极大。
后经考古专家证实,真实的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
如此以来,问题也就随之产生,秦始皇陵地宫规模这般大,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秦始皇陵地宫里边究竟是什么奇珍异宝,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目前可以依托的史料,仅仅是《史记》中笼统的介绍。
按照《史记》的描述,地宫可以说是咸阳城的翻版,无法想象的大。
不得不佩服司马迁,一辈子不肯能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竟然能把秦始皇陵地宫描述的那么邪乎。
根据考古专家的努力已经得知,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造成的江河湖海,基本上与我国渤海、黄海的位置一致。
可见,秦始皇陵地宫倾举国之力啊!通过多年的考察,考古专家大致探测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大小。
早在1962年,考古专家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积在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不仅如此,单单秦始皇陵地宫的墓室大小都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想而知秦始皇地宫有多大?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空间如此之大,那么究竟是什么来支撑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呢?考古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多年探测,已经明白了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的正是坚硬无比的夯土墙。
所谓的夯土墙,也可以理解为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宫墙。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地下30多米的位置,夯土墙的承重能力达不到根本就无法确保秦始皇陵地宫的安全。
据悉,夯土墙高度都有30米,南墙宽度在16米,而北墙宽度在22米。
夯土墙的堆砌过程,非常的苛刻。
秦国制度中最好的地方就是有统一的标准,一段夯土墙建成之后,会有强弩射击,以插不进墙体为标准。
否则,不管墙体建成什么样都得推倒重建。
所以,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质量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不仅质量可靠,而且夯土墙的硬度与精致程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秦朝的夯土技术,可以参照秦直道遗址,到现在的夯土都是坚硬无比。
考古专家表示,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每一层都是用细土堆砌碾压,厚度约在五六厘米左右。
历经千年,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已经坚硬无比,支撑起秦始皇陵地宫庞大的内部空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秦人的智慧。
老秦人建立的第一座皇陵,都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一方面是技术确实是达不到,另一方面国家决策层不允许贸然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随着中国考古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秦始皇陵地宫可以重见天日。
秦始皇陵墓迟迟没有挖?
整体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秦始皇陵墓里面到底有没有水银?就算有的话到底有多少的水银? 第一个问题里面是必然有水银的,经过专家的探测,发现陵墓土壤表面的土壤,汞含量超高。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多少,《史记》里面记载,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内,以水印为百川江河大海据说保守量拥有 100 万吨水银,(估计只会更多)秦始皇也是真的厉害,具有穿透力,和非常重要的大局思维,以及高明的远见,据说是 13 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并命令大臣绘制了一副完整的陵墓图,前后历时了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 人,最终也没有修建完成。
陵墓里面不仅有日月星辰,还有江河湖海,以及各种各样奇珍异宝。
经过氧化的据说刚开始挖的时候,里面的兵马俑是带有颜色的,打开之后经过了氧气的氧化,就慢慢的变了一副颜色,这也就证明了没挖之前里面是密不透风的所以才可以保持着原本的颜色,以及陵墓里面其他的东西也跟着被氧化掉了。
没有完全氧化的据说现代的考古学家,并不是第一个开墓的,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察队也发现了被人开辟过的道路,根据传说是项羽,但是也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