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四川在历史上消亡的两次大屠杀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29 点击数:
简介:四川在历史上曾经消亡过两次。

一次是南宋时长达60年抗击蒙古的战争,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张献忠屠川。

中外历史

【菜科解读】


四川在历史上曾经消亡过两次。

一次是南宋时长达60年抗击蒙古的战争,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张献忠屠川。


中外历史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宋代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代的,也大有人在。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时代。

它能够同时抵御辽、西夏、金的轮番进攻,内部相对稳定,科学技术成就达到世界巅峰,同时,蒙古在灭亡它之后又全盘接受了汉文化。

归根到底,这是文化的力量,应当引起后来者深思。


当苏东坡以一种复杂的心情在赤壁怀古,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四川文化与经济的沉没以一种异常残忍的方式渐行渐近,空气里飘着血腥的味道。


公元1123年,蒙古发起了消灭南宋的战争,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57年间,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这个以屠城闻名,令欧洲闻风丧胆的强大帝国曾经三次攻下成都。

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

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噍类,城中遗骸达到惊人的140万!最近有学者从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数字统计,四川被蒙古人屠杀后,人口由1300万减少到60万。


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由西部向东南转移,而四川,经此一击,千年的繁华与古老的文明形态几乎荡然无存。

一个农耕与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刹那间回到半游牧状态。


蒙古帝国征服世界的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灾难,它的破坏程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据美国历史学家Paul·B·Kern引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到现在,中东地区耕地面积尚未恢复到蒙古入侵前的60%。


有西方学者这样认为:
蒙古的屠杀和掠夺,使得丝绸之路上这一繁华地区到今天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他们摧毁了五千年来陆续修筑的水利系统,使得大量的绿洲变成沙漠,使其经济下降到公元前1500年的水平。

宋朝时期的商业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那里不但聚集了全世界最大的财富和资本,而且聚集了最多的商人和学者;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消灭殆尽,使得最有可能第一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从此衰落;而西方遭到蒙古人的打击似乎是恰到好处,既没有伤及筋骨,又被一巴掌打醒了。

在蒙古大军停止入侵西欧不久后,西欧正式启动了文艺复兴,开始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
尽管古蜀文明有着极强的再生复原能力,但在整个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上,四川仿佛冬眠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国版图的角落舔舐自己的伤口。

四川人的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已成典籍中的追忆,而大国的目光也似乎从未认真停留于此。

四川人独有的思维、观念、形象,从未以汉唐时代的姿态再走上舞台,它越来越模糊不清,无足轻重。


时间是医治创伤的最好良药,四川人正在自主自为的生活中进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重生。


天府之国是人类生养繁衍的天生福地,也是历代割据政权的安乐窝,入主中原的根据地。

灾难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始终与她如影随形。


很不幸,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7世纪中叶的时候,她被一个乱世枭雄盯上了,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入四川,是习惯于在沉默中自在自为,独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灾难。

震惊世界的张献中屠川事件,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

尤其是对四万贡生——中国文明与文化传承者的屠杀,给后人留下了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的空白——从此再无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战乱摧毁的四川以及成都经济,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近60万军队的生存,再加上周边明朝军队正从多处逼近,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打回陕西老家。

张献忠临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彻底烧毁成都,然后朝广汉退去。


此刻,在张献忠进攻成都时被俘,后逃脱到四川犍为起兵,成为明朝抗击张献忠主力将领的杨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条战船上调兵谴将,突见成都方向浓烟冲天,大火映红了天空,如同白昼。

几个时辰后,他得到了张献忠撤退的消息,慑于张献忠强大的兵力,三天后,杨展方进入成都。


此时的成都烟雾弥漫,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

曾经千年繁华,让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大都会,连同城内数十万居民,从杨展眼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忆中繁华的街道已被残垣断壁淹没,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宫建筑群早已灰飞烟灭。

成都,被张献忠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了。


在蜀王宫的废墟中,明朝士兵发现了一块高七尺,宽三尺,厚八寸的花岗石"圣?碑",上面赫然刻着一排大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落款为大顺二年,即公元1645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献忠七杀碑,也是张献忠屠杀四川的最有力的证据。


在保存好作为证据的七杀碑后,杨展带兵4万朝广汉方向追去,而那里也是一片荒芜,了无人迹。


根据杨展的《万人坟记》记载,他在广汉曾经命令部队休息一天,其目的是试图寻找活着的人,了解张献忠杀人的情况。

然而,整整一天,数万军队除了找到万余具尸体外,一无所获。


据史书记载,当时成都周围已成一片废墟,白天不见人因,夜间虎狼成群,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杨展不得不将部队带回嘉定城,即今天四川乐山一带。


公元1646年12月11日,四川西充凤凰坡,身居几十万军队中心位置的张献忠被突袭而来的几百清军斩首。

一代枭雄就此了结。


公元1659年,清四川巡抚高民瞻入成都,他看到13年后的成都仍是一片荒芜:大街上长满了树木与艾草,人入其中,分不清东南西北,倒塌的城墙被野草淹没,一群群野鸡自由地散步,而晚上,则成了老虎的天下。

在他的要求下,清四川政府不得不将省会临时设在川北阆中,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

17年后,官府才迁往成都。


张献忠入四川,彻底摧毁了四川的经济与文化,是一次历史大倒退。

古蜀以来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


张献忠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准确统计,明史上称有60多万。

张献忠军队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20多年,祸遍巴蜀,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地。

战乱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川人死于饥馑、瘟疫又倍于刀兵。

以上就是关于曾经让四川在历史上消亡的两次大屠杀的全部内容,

曾经的蒙古军队用过哪些武器?

13世纪时,蒙古军队以强悍的战斗力,纵横整个欧亚大陆,鲜有敌手。

这种彪悍的战斗力,并非只是单方面的突出,而是蒙古军队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

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武器、后勤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尤其是武器,作为的蒙古军队,并没有把武器局限在弓马射箭上,而吸纳其他军队的优点,学习他们的武器,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在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兵作战使用的冷兵器:刀、枪矛、棍棒、斧、弓、弩。

这些武器在蒙古军队中,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蒙古军队使用的刀,轻便锋利,尖顶薄刃,且刀刃只开一面,被称为“环刀”。

从造型看,很像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用刀。

跟剑相比,刀更适合骑兵的冲刺砍杀,适合近战使用。

所以,蒙古军队虽然有使用剑,但并不普遍。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论其长技,弓矢为第一,环刀次之。

” 蒙古人使用的枪矛,跟中原兵刃也有不同。

《黑鞑事略》的作者彭大雅出使蒙古时,曾经看到蒙古人使用的长矛“有长短枪,刃扳如凿,故着物不滑,可穿重札。

” 这是当时蒙古长矛的特点,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

而且,蒙古军队还使用一种两头皆有枪头的长矛,同样跟中原有很大不同。

棍棒则是常见的样式居多。

有木棒、白棒、铁棒等。

较为特别的是“锤”。

这种武器没有数百斤重,只是会在杆的末尾多一个金属锤。

斧也是蒙古军队作战时必备的武器。

但是,肯定没有弓箭对于蒙古军队的普及。

军队中所有人,都能熟练使用弓箭。

这是必备技能。

每个士兵都会配备两到三张弓,或者至少一张好弓。

他们的箭袋也会随时装满。

为了保证远征途中,箭头的锋利,士兵会随身带着锉刀,保持锋利。

弩则是从中原传过去的。

弩在时期,开始在蒙古军队内使用。

不过,因为蒙古军队弓箭的普及,以及后来火器的出现,弩的使用范围缩小。

而火器和抛石机,则是蒙古军队常用的第二类武器。

蒙古军队最早使用火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第二次西征期间。

当时拔都统帅蒙古军队,进攻波兰。

在围攻波兰城市时,蒙古军队曾使用一种名为“毒药烟球”的火药武器,波兰军队死伤狼藉。

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也曾多次使用火炮。

《》记载:‘’命顺风擎金汁炮入城,烧屋舍,烟焰撩天,城遂破。

”现今世界保存最好的管形火铳实物,就是当年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

图为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首都萨马尔 跟火药武器一样,抛石机的使用,也是从其他国家传来的。

当蒙古军队进攻那些有坚固城池的国家时,成吉思汗发现,过去以骑兵弓箭为主时使用的战术,有很大缺陷。

抛石机的出现,可以弥补战术的不足。

它对于攻破攻敌方城池,极为有利。

比如蒙古军队中曾经使用的“回回炮”,可以发射100多斤的石弹丸。

在火炮没有盛行的年代,这种抛石机不仅可以摧毁敌人的城墙,对敌人军心震撼极大。

根据记载,“其回回炮甚猛于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观楼阁尽为之碎。

”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蒙古军队在陆地上使用的武器。

最后一类,则是水上使用的武器。

蒙古军队中,曾有一种古法,用动物皮毛制成渡河的浮囊,名为“浑脱”。

不过,这种“浑脱”虽然便捷,却不适合大型作战。

可是,蒙古帝国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用战船征服,势在必行。

尤其是跟交战,长江天险,没有战船帮助,根本。

蒙古军队开始学习的造船术,大规模建造战船。

当时使用的尖底海船,已经可以做到远洋航行。

所以,蒙古军队才会在忽必烈时期大规模建造战船,准备出海征伐。

除了尖底海船,蒙古军队还曾使用过“沙船”。

这种船适合水浅多沙滩的航道航行。

因为宋元时期,造船技术提高,这种船只抗沉性提高,可适用于江河湖海中,航程能远达非洲。

蒙古军队正是在这些优势的积累上,逐渐强大,才最终获得纵横欧亚大陆的实力,成为13世纪时的强者。

随机文章成语恶贯满盈的主人公是谁?恶贯满盈是什么意思杨朱生平简介汉景帝和七国之乱刘濞的关系河南周口清朝干尸,一夜间疑似还魂自己消失最贵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专家表示性能并不领先很快退役

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征战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哪些武器

13世纪时,蒙古军队以强悍的战斗力,纵横整个欧亚大陆,鲜有敌手。

这种彪悍的战斗力,并非只是单方面的突出,而是蒙古军队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

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武器、后勤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尤其是武器,作为的蒙古军队,并没有把武器局限在弓马射箭上,而吸纳其他军队的优点,学习他们的武器,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在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兵作战使用的冷兵器:刀、枪矛、棍棒、斧、弓、弩。

这些武器在蒙古军队中,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蒙古军队使用的刀,轻便锋利,尖顶薄刃,且刀刃只开一面,被称为“环刀”。

从造型看,很像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用刀。

跟剑相比,刀更适合骑兵的冲刺砍杀,适合近战使用。

所以,蒙古军队虽然有使用剑,但并不普遍。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论其长技,弓矢为第一,环刀次之。

” 蒙古人使用的枪矛,跟中原兵刃也有不同。

《黑鞑事略》的作者彭大雅出使蒙古时,曾经看到蒙古人使用的长矛“有长短枪,刃扳如凿,故着物不滑,可穿重札。

” 这是当时蒙古长矛的特点,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

而且,蒙古军队还使用一种两头皆有枪头的长矛,同样跟中原有很大不同。

棍棒则是常见的样式居多。

有木棒、白棒、铁棒等。

较为特别的是“锤”。

这种武器没有数百斤重,只是会在杆的末尾多一个金属锤。

斧也是蒙古军队作战时必备的武器。

但是,肯定没有弓箭对于蒙古军队的普及。

军队中所有人,都能熟练使用弓箭。

这是必备技能。

每个士兵都会配备两到三张弓,或者至少一张好弓。

他们的箭袋也会随时装满。

为了保证远征途中,箭头的锋利,士兵会随身带着锉刀,保持锋利。

弩则是从中原传过去的。

弩在时期,开始在蒙古军队内使用。

不过,因为蒙古军队弓箭的普及,以及后来火器的出现,弩的使用范围缩小。

而火器和抛石机,则是蒙古军队常用的第二类武器。

蒙古军队最早使用火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第二次西征期间。

当时拔都统帅蒙古军队,进攻波兰。

在围攻波兰城市时,蒙古军队曾使用一种名为“毒药烟球”的火药武器,波兰军队死伤狼藉。

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也曾多次使用火炮。

《》记载:‘’命顺风擎金汁炮入城,烧屋舍,烟焰撩天,城遂破。

”现今世界保存最好的管形火铳实物,就是当年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

图为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首都萨马尔 跟火药武器一样,抛石机的使用,也是从其他国家传来的。

当蒙古军队进攻那些有坚固城池的国家时,成吉思汗发现,过去以骑兵弓箭为主时使用的战术,有很大缺陷。

抛石机的出现,可以弥补战术的不足。

它对于攻破攻敌方城池,极为有利。

比如蒙古军队中曾经使用的“回回炮”,可以发射100多斤的石弹丸。

在火炮没有盛行的年代,这种抛石机不仅可以摧毁敌人的城墙,对敌人军心震撼极大。

根据记载,“其回回炮甚猛于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观楼阁尽为之碎。

”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蒙古军队在陆地上使用的武器。

最后一类,则是水上使用的武器。

蒙古军队中,曾有一种古法,用动物皮毛制成渡河的浮囊,名为“浑脱”。

不过,这种“浑脱”虽然便捷,却不适合大型作战。

可是,蒙古帝国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用战船征服,势在必行。

尤其是跟交战,长江天险,没有战船帮助,根本。

蒙古军队开始学习的造船术,大规模建造战船。

当时使用的尖底海船,已经可以做到远洋航行。

所以,蒙古军队才会在忽必烈时期大规模建造战船,准备出海征伐。

除了尖底海船,蒙古军队还曾使用过“沙船”。

这种船适合水浅多沙滩的航道航行。

因为宋元时期,造船技术提高,这种船只抗沉性提高,可适用于江河湖海中,航程能远达非洲。

蒙古军队正是在这些优势的积累上,逐渐强大,才最终获得纵横欧亚大陆的实力,成为13世纪时的强者。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盘点墓地风水禁忌事项,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坏人葬下去得恶果)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外星人(有图有真相)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为什么不能进地下暗河,高铁隧道挖到地下暗河/卡车瞬间被洪水吞没

加入收藏
Tag: 历史故事
               

曾经让四川在历史上消亡的两次大屠杀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