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是如何死的?为什么史记上两个版本完全不同?

第一个版本见于《本纪》,第二个版本见于《列传》。
我们先来看
【菜科解读】
第一个版本见于《本纪》,第二个版本见于《列传》。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版本: 、起义之后,举国大乱,秦二世先被蒙蔽了一段时间,后来纸包不住火了,他才得悉实情,因此越想越生气,立刻派宦官去责备赵高清剿关外盗贼太不得力。
赵高深知秦法的厉害,对于“办事不力”的罪名,朝廷问责可重可轻:重则可以砍头灭族,轻则只是虚惊一场。
赵高结冤树敌太多,等着食其肉寝而其皮的人满街都是,他很害怕,于是将咸阳令阎乐(他女婿)和郎中令赵成(他弟弟)找来,晓以利害,定下毒计:郎中令赵成作为内应,诈称有大贼犯驾,然后阎乐率千余名官兵追捕而至,一直追到望夷宫的大门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卫队长,冲进宫去,后面的文章就好做了。
宫中全无防备,阎乐率领的官兵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毫不费劲就杀进了秦二世的寝宫,放箭射他的帏帐。
胡亥气得七窍冒烟,让手下人拼命,到了这步田地,平日那些唯唯诺诺的奴才全不管用了,一齐作。
只有一名宦官仍留守在胡亥身边,胡亥逃进内室,用责备的语气对他说:“你干吗不早一点把赵高的胡作非为告诉我?竟让我落到今天这么悲惨的境地!”这蠢家伙真是至死不悟,居然责怪身边人不进谏,他杀掉的忠臣还少吗?阎乐急着履行完程序,好回去向赵高复命,他历数胡亥的罪恶,准许他自杀。
死到临头,胡亥仍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见一下赵高?不行;降为郡王?不行;贬为万户侯?不行;黜为庶民?不行。
他的哀求全被阎乐驳回,万般无奈,只好伏剑自裁。
关于秦二世胡亥之死,太史公司马迁给出的第二个版本更像是历史传奇小说,加进了许多虚构和想象的成分,还添入了神秘的佐料,因此可读性大大增强。
秦二世入住望夷宫的第三天,赵高命令宫外的卫士全部换上白衣服,手持武器,面朝宫墙站立。
他跑进宫去,装出一副极度沮丧的神情,对秦二世说:“关东的盗贼已!” 秦二世登楼一看,竟全是身穿白衣银铠的士兵,仿佛从天而降,自己的卫士却连半个鬼影不见了。
他,顿时大惊失色。
赵高赶紧半劝半逼秦二世胡亥伏剑自杀。
估计他还说了这样的话:“陛下是万乘之主,万万不可落入贼兵手中,辱没天子的尊严!”秦二世胡亥真够听话,就这么乖乖地自杀了,都没想过让“忠臣”赵高死在他前头。
胡亥断气后,赵高立刻解下那方代表最高皇权的玉玺,佩带在自己身上,赶回,急于登基。
可是百官不从,他上殿,殿堂也像是发生了地震,摇摇晃晃,似乎就要倒塌。
赵高眼看天意不赞同他,群臣不听从他称帝,只好作罢。
太史公给出的第一个版本是阎乐逼死了秦二世,第二个版本则是赵高骗死了秦二世。
作为公认的信史,《史记》居然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着实令人不得要领。
第一个版本,尤其是秦二世谈判时的弱智表现,极具画面感,也表现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难道嗜血魔王也会有人性?没错,他们的人性往往只在大祸临头时才以极其弱智的方式透露出些许端倪。
此后,刺杀赵高,司马迁也提供了两个不同的时间,一是在子婴登基之前(见《秦始皇本纪》),二是在子婴即位之后(见《李斯列传》)。
这道题目的答案同样令人挠头,没法子,你也得闭上眼睛任挑一个才行。
“历史是一本糊涂账”,此说由来已久,真不是瞎掰的。
太史公司马迁下笔严谨,他著史时距离灭亡尚不足百年,许多史实就变成了一团理不清的乱麻,歧说难证,传言莫辨,他只能两存其疑,不作个人的臆测和武断。
更久远的历史又有谁说得清?历史是粗线条的,我们若猛抠细节,只会自讨没趣,大失所望。
冯友兰曾改造胡适的话说:“历史像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是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
”这话仅仅说对了一半,试举秦二世、赵高为例,他们是怎么死的?死在何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但胡亥是暴君,赵高是奸贼,这个评价却十分明确,没有争议,盖棺之后也就不能任人“随便装扮涂抹”了。
随机文章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眼睛能睁开呻吟声惊呆路人霍金突破摄星计划,找寻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未来25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超越人类成上帝)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骨瘦如柴的灰人/阶层分明的邪恶外星虫人
秦始皇陵墓迟迟没有挖?
整体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秦始皇陵墓里面到底有没有水银?就算有的话到底有多少的水银? 第一个问题里面是必然有水银的,经过专家的探测,发现陵墓土壤表面的土壤,汞含量超高。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多少,《史记》里面记载,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内,以水印为百川江河大海据说保守量拥有 100 万吨水银,(估计只会更多)秦始皇也是真的厉害,具有穿透力,和非常重要的大局思维,以及高明的远见,据说是 13 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并命令大臣绘制了一副完整的陵墓图,前后历时了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 人,最终也没有修建完成。
陵墓里面不仅有日月星辰,还有江河湖海,以及各种各样奇珍异宝。
经过氧化的据说刚开始挖的时候,里面的兵马俑是带有颜色的,打开之后经过了氧气的氧化,就慢慢的变了一副颜色,这也就证明了没挖之前里面是密不透风的所以才可以保持着原本的颜色,以及陵墓里面其他的东西也跟着被氧化掉了。
没有完全氧化的据说现代的考古学家,并不是第一个开墓的,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察队也发现了被人开辟过的道路,根据传说是项羽,但是也只是传说。
秦始皇的四项工程,每一项都震惊世界,每一项你都听过
秦始皇陵这是秦始皇给自己修建的陵墓,但这个陵墓规模真的有点大,仅修建时间就长的可怕。
在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开始建秦始皇陵,到公元前208年,也就是秦二世二年才完工,整整历时39年。
建了39年的项目,不宏伟、不出名都难。
正因如此,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皇帝陵。
它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呈覆斗形,高约51米,底面周边长约1700余米。
根据相关记载,在秦始皇陵中还有各类宫殿,里面有许多奇异珍宝,包括我们现在熟知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是秦国丞相李斯,由少府章邯出任监工,在全国征集约70万人参加建设,在整个修建过程中,人数最多时将近80万人。
同时期如此规模的皇帝陵墓,世界上再难发现第二座了。
万里长城这是秦始皇修筑的一道墙,用来抵御北方匈奴,只是这道墙太长了,所以称之为万里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带领大军向北击败匈奴之后开始修筑这道墙。
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实际上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国的长城、赵国的长城和燕国的长城基础上修建起来,形成一条西起临洮 今甘肃岷县,东至朝鲜平壤西北部,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共计一万多里的长城。
根据相关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100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长城是雄壮的,可这样的劳力之苦只有当时的百姓知道,但却给了后世添加了一笔历史文化财富。
秦直道这是秦始皇修筑的交通干道,类似于现在的高速公路。
从公元前212年由蒙恬带着30万人开始建造,但哪一年建好,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记载,只知道蒙恬自杀时,秦直道还没建好。
秦二世继位后继续建造。
秦直道一直用到了清朝之前,总长大约800公里,途经内蒙古、甘肃、陕西。
起点为陕西淳化县,终点为内蒙古包头市。
宽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这或许是古代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阿房宫这是秦始皇为了扩大政治中心,改善自己的办公环境,决定修建的新宫殿。
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动用70万人,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开始修建有天下第一宫之称的阿房宫,到公元前207年还没有建好,随着秦朝灭亡,阿房宫停工。
期间,秦朝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都因为谏言不要再造阿房宫了,得罪秦二世胡亥,被杀了。
在整个规划中,阿房宫应该是一个宫殿群,其中前殿相当于是阿房宫规划中的一期工程。
有相关史料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长度大概700米,南北宽度大概115米,面积近八万平方米,这个前殿修成后可以坐万人。
但秦始皇只修建到地基就去世了。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阿房宫前殿和其它宫殿全部建造完后,还要建天桥,可以从前殿直达终南山,并且在山上建宫阙。
阿房宫也是秦始皇四大工程唯一没有完成的工程,给了后世无数的遐想。
结束语秦朝的国祚只有14年,却修建了如此巨大的四个工程,总计动用人力300万左右,占到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还没加上全国其它地方的各类项目,如此沉重的徭役,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