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顺门事件是怎么回事?血溅大明宫,简述起源和经过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明世宗刚一即位,就为了亲生父母的封号和群臣反目。

为了维护礼仪,群臣不惜犯颜上谏。

明世宗一怒之下,制造了左顺门事件,前后被惩罚、受牵连的大臣多达几百人。

然而,这场

【菜科解读】

明世宗刚一即位,就为了亲生父母的封号和群臣反目。

为了维护礼仪,群臣不惜犯颜上谏。

明世宗一怒之下,制造了左顺门事件,前后被惩罚、受牵连的大臣多达几百人。

然而,这场大礼议之争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一连持续了二十年。

表面上看不过是名分之争,却反映出了明世宗与内阁大臣的深层争斗。

倔强的少年 1521年,去世,因为膝下无子,也并没有亲兄弟,继承人便成了大问题。

皇和内阁首辅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在皇族中选中了与武宗血缘关系最近的堂弟为世子,即位成为新帝,这就是明世宗,又称嘉靖帝。

朱厚熜这年只有十五岁,一直随父亲兴献王生活在位于湖北的封地。

他自幼喜欢读书,通读《孝经》、《大学》,非常注重礼节。

自从父亲一年多前去世后,他就一直代替父亲统治封国。

朝廷派人前去迎接新皇帝。

谷大用先到,但朱厚熜拒绝他的拜谒,一定要等到大队人马到来。

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到达京师郊外,他和大臣们围绕采用什么礼节来迎接,开始争论。

按照太后的意思,礼部认为,朱厚熜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应该从东安门入宫,居文华殿,接受群臣的劝进后再择日登基。

朱厚熜却不愿意接受。

他搬出武宗的遗诏,说武宗原话是让自己“嗣皇帝位”,这样自己就不是皇太子的身份,而是以皇弟的身份即位称帝。

一切事宜不该按照皇太子登基的礼节办。

几番争执过后,大臣们妥协了。

朱厚熜在郊外接受群臣的祝贺,然后从大明门(东安门是藩王与臣子进出的门,大明门才是天子进出的门)入城,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他颁布诏书说“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不承认自己的皇太子身份,并改年号为“嘉靖”,没有采用群臣拟定的“绍治”年号。

十五岁的新皇帝从即位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于礼节的执着与不妥协。

对于的大臣们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议礼派对战护礼派 明世宗即位后,命令礼部讨论给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上封号。

礼部尚书非常为难,去向杨廷和请示。

杨廷和想了想,搬出历史上西汉定陶王的例子,供毛澄参考。

西没有儿子,去世前立侄子定陶王为皇储。

他死后,由定陶王即位,就是。

杨廷和对毛澄说:“这个例子可以仿效。

” 礼部的大臣认为,世宗是由小宗承继大宗,应该尊奉正统。

毛澄就上疏给嘉靖帝,说明朝宫廷的年节活动非常丰富。

元旦(现在的,即农历正月初一)时,宫内有烧香、放纸炮与“跌千金”等活动。

立春的前一天,顺天府还要在东直门外举行“迎春”仪式,比赛跑马。

时,帝后登楼赏花灯,宫中还有杂技表演。

正月十九是“燕九”节,届时皇帝和内臣要到白云观游访,以求得“长生之道”。

时,皇帝要到回龙观等地踏青,宫中还有荡秋千等娱乐活动。

节时,帝后到西苑,观看龙舟比赛,并到万寿山插柳。

七月七日的节,宫中穿鹊桥补子,玩乞巧。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西苑做法事,放河灯。

节时,宫中有祭月等活动。

九月九日重阳节,皇帝要到万寿山等地登高郊游。

从十二月二十日起到次年正月十七,宫中每天白天都燃放花炮,安置花灯、扎烟火。

这些年节娱乐活动,大多数来自民间,并且在民间也是广泛流行的,有的还一直流行至今。

参照古代的事例,尊武宗的父亲孝宗为皇考(即已死去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即皇叔父),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国大妃”(即皇叔母)。

祭祀时,世宗应该对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世宗非常愤怒,呵斥道:“照你们这样说,父母不就可以换来换去了吗!”他驳回这个提议,责令群臣重新讨论。

杨廷和与毛澄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意见。

世宗见他们硬的不吃,便试图改为怀柔政策。

他先后赐给杨廷和与毛澄丰厚的礼物,毛澄也修改了部分意见,认为将来世宗生了儿子后,可以让第二个儿子取代堂弟朱厚炫成为兴献王,奉祀宗庙。

但在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君臣僵持时,一位名叫张璁的进士上疏,驳斥杨廷和与毛澄,认为世宗和西汉的定陶王有所不同。

定陶王是在成帝去世之前即立为皇储,奉养在宫里。

而世宗是按照皇明祖训即位的,不是孝宗的后代。

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不是继承皇嗣。

所以,世宗应该尊自己的父亲为兴献皇帝,母亲为兴献皇后,并在北京为父亲立庙祭祀。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还要弹劾张璁。

一时间朝廷上下闹得不可开交。

不过,张璁的意见却深合世宗的心意。

世宗见到这份奏折后,高兴地说:“我们父子终于得以保全了。

” 这时,世宗的生母蒋妃来到通州,听说大臣们要世宗尊孝宗为皇考,十分气愤,说:“我的儿子怎么成了别人的儿子!”拒绝进京城。

世宗大哭,杨廷和只好妥协,让世宗以太后的名义追尊兴献王为“兴献帝”,王妃为“兴献后”。

在迎接蒋妃入京时,世宗又以辞去皇位相要挟,要求施行迎接皇太后的礼节。

杨廷和只好再次让步,让这位十八岁的皇帝按照自己的想法,欢欢喜喜地迎接生母入宫。

这件事被称为“大礼议”,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大臣称为“护礼派”,他们坚决维护原有的礼仪,要求皇帝作出妥协;以张璁为代表的大臣称为“议礼派”,他们迎合皇帝的要求,认为礼节都是可以改变的。

虽然护礼派暂时作出了妥协,但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仍然很大。

杨廷和对张璁始终耿耿于怀,找了个借口将他外放到南京去了。

这年十二月,世宗又要给兴献帝、兴献后的尊称加上“皇”字,杨廷和等人再次反对。

君臣又要为礼议再度陷入争执。

这时,清宁宫后殿忽然起火,世宗比较迷信,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于是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杨廷和虽然获胜,但他总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上,自己也惴惴不安,不久就辞去了官职。

大礼议之争告一段落。

伏哭左顺门 嘉靖三年(1524)正月,已升为南京主事的张璁与另一主事桂萼上书,请求正大礼。

他们主张称孝宗为皇伯考(即伯父),兴献帝为皇考,兴献王妃为圣母。

这正中世宗下怀,世宗决心重新议大礼。

在讨论中,附和桂萼、张璁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世宗决定召两人入京。

时任礼部尚书的汪俊极力反对桂萼的意见,并授意两位言官上书据理力争,惹恼了世宗,两位言官被撤职。

汪俊只好退步,同意在尊号中加入“皇”字。

但世宗对此结果并不满足。

四月,世宗下令追尊自己的父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和“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另外立庙祭祀。

但桂萼又上书指出,“本生”两字应该去掉。

皇帝追尊自己的父母乃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这些话都说到了世宗心里,世宗越来越厌恶朝中不允许追尊自己父母的那些大臣。

翌年七月,世宗在左顺门召见大臣,说章圣皇太后的尊号要去掉“本生”两个字。

大臣们愕然,不知为何皇帝又突然抛出这个问题,一时难以应对。

这时,张璁、桂萼等人站出来指责礼官欺君罔上,结党营私,言辞激烈,理直气壮。

大臣们马上开始反抗,纷纷递上奏折表示反驳,世宗全部不理。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仍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吏部右侍郎何孟春站出来说:“当年成化皇帝(即)让群臣商议慈懿皇太后的葬礼,姚夔率领百官伏哭文华门,成化皇帝不也改过来了吗?”他指的是宪宗执政时,主持钱太后(即慈懿皇太后)的葬礼。

群臣主张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另一位太后却反对。

群臣在文华门大哭,从巳时(9时到11时)哭到申时(15时到17时),宪宗才勉强同意了群臣的意见。

杨廷和的儿子、翰林编修杨慎也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天!” 这句话彻底煽动了大臣们的情绪。

编修王元正、给事中中等人张开双臂,拦住退朝的大臣,高声喊道:“万世瞻仰,在此一举!有不力争者,共击之。

” 两百余名朝廷官员集结起来,跪在左顺门外大哭,哭声震天。

有人一边哭,还一边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

世宗听到后,命太监传令,让大臣们退去。

不料,大臣们跪伏不起,要世宗一定给他们一个答复。

世宗再次劝他们回去,大臣们还是不听,从辰时(7时到9时)一直跪到午时(11时到13时)。

终于,世宗发怒了。

他派将为首的八个人逮捕下狱。

杨慎和王元正见状,拍着大门大哭不止,群臣纷纷落泪。

世宗震怒,又抓了一百三十四人入狱。

职位高一些的人听候判决。

几天后,参与伏哭左顺门的官员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杨慎等人都被流放到边疆,四品以上的官员被夺去俸禄,五品以下的一百八十名官吏则遭受杖刑,有十六人受刑太重先后死去。

这成为大礼议之争的高潮。

这件事后,原来不赞同世宗做法的官员也逐渐被迫屈服,不敢再进行争执,史称“衣冠丧气”。

这场礼仪之争以世宗的胜利而告终。

而众多官员遭受惩罚,士人的气节遭到严重挫伤,也是明朝走向衰败的开始。

随机文章围魏救赵计策妙 桂陵伏击擒庞涓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圣巴特岛圣巴特古斯塔夫三世机场,跑道仅640米欧洲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却被轻松拦截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西方崛起)

麦田怪圈的形成真相至今都是未解的谜团

关于麦田怪圈的成因,目前还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形状各异的麦田怪圈频频出现,人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猜测。

有人认为是人为的,也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所为。

麦田怪圈的发现麦田怪圈是发生在农田里的神奇现象。

一些农作物被未知的力量压倒后,从空往下看,会形成形状各异的精美图案。

麦田怪圈最早是由英国人发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

这个神奇的现象被人们广为流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田怪圈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出现的频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范围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呈现的图案也变成了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各种猜测很多研究者对麦田怪圈的出现很好奇。

这种神奇的现象也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这里拍照。

麦田怪圈能否出现是人为的还是隐藏的,目前不得而知。

如果这个神奇的设计只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那似乎就不太合理了。

无论科学专家尝试什么方法,他们都不能完美地复制出一个相同的麦田怪圈。

麦田怪圈的原因普通人要想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么大工作量的麦田怪圈,是绝对无法保证麦秸根部不被破坏的。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麦田怪圈可能与龙卷风有关,一些作物因风的影响而自然倾斜。

从空的高度往下看,可以看到一个无与伦比的格局。

这些图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科学界至今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霍金在生前做出的预言是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吗?霍金临终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先生生前的预言,更像是对人类的警告。

看似善意的提醒,但语气明显很严肃。

如果人们继续放任不管,人类文明很可能在未来被现实吞噬。

霍金先生的一生大多数人对霍金的印象是他坐在轮椅上。

当他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他不能离开轮椅,所以人们一致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

但实际上,霍金先生只是一个身患绝症多年,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普通人。

与其他健康的科学家相比,霍金先生取得了许多科学成就。

其实都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获得的。

他会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爱,他绝不会因为自己身患重病而浪费自己的时间。

相反,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几百倍的努力。

霍金先生的预言霍金先生似乎有一种超验的观点。

他生前曾做过各种预言,总是向世人描述未来的可能性。

他的预言似乎与人类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霍金先生认为人类应该尽快开发太空领域。

在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便于人类进行千禧年后的星际迁徙计划,否则人类文明将面临毁灭的危机。

霍金先生没有直接分析地球的寿命。

相反,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全球灭绝的问题。

如今,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正日益遭到破坏。

也许在未来,地球真的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

这更像是一个警告,在分析了霍金先生的预测后,一些人仍然保持怀疑。

霍金先生的善意提醒似乎更像是一种警告。

他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利害关系。

如果地球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人类文明将难以正常延续。

加入收藏
               

左顺门事件是怎么回事?血溅大明宫,简述起源和经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