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大山里的诡异传说:木客、山都、赣巨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5 点击数:
简介:赣南大山里的诡异传说:木客、山都、赣巨人

【菜科解读】

这个事是我爷爷跟我说的,他说是他亲自经历的。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据说加入过什么帮派,虽然是小喽罗,也算是混社会的人吧,所以胆挺大,脾气也挺暴。

我们那有个墟镇,离我们矿走公路有40多里地,但走小路只有20里左右,近了一半还多。

那时候,记忆中是没有长途车开往那个墟镇的,要去只能坐矿里拉货的便车。

那时候便车司机是很牛逼的,跟他不熟或不给他好处,他就不拉你。

我爷爷就是个脾气暴,不爱求人的人。

同时,他脚力特好,因此,他去赴墟 就是赶集都是走小路。

故事就发生在这条小路的某个地方。

那近20里的小路,重要是横排路,上岭下岗不多,所以走起来不算太累。

只是从大山中蜿蜒穿过,一般人不太敢走。

说到这里,要说下赣南的山歌。

赣南人喜欢唱山歌,客家山歌很有名的。

有一首著名的山歌,开头就是打只山歌过横排,至于后面的内容,则因人而异,有所变化。

有人考证山歌的起源,是行路人为了壮胆。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一个人走在大山里,幽寂,有野兽,确实会感到胆怯。

这时嘹亮的山歌能起到解除寂寞的心理作用和驱赶野兽的实际作用。

如果在树丛或茅草丛中,唱山歌则表示你是人不是野兽,否则,有可能被某个二逼猎人一枪暴头。

另外,山歌的另一大作用,是用来搞对象,搞男女关系。

原生态的山歌,内容绝大多数是哥呀妹的,有的还挺黄,属于三俗。

我爷爷虽然不是客家当地人,但在那住久了,耳濡目染,因此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也喜欢唱唱。

我们那的山歌,开头或结尾,常有一个哦呵呵呵,本来,我们听一些其他地方的原生态民歌,好象都有这个,看来不光是我们那是这样。

我爷爷那次在山路上遇到的怪事,很可能与这个哦呵呵呵有关。

那条20里的山路,两头都有人烟,所以,刚走的时候和快到终点的时候,一般路上都能遇到人,砍柴的什么的,恐怖的是中间那段,大概有十里左右的路程,杳无人烟,山深林密,让人感觉阴森森的,很慎人。

一般赴墟的人,都是走大路 公路,很少走这条小路的,不太敢。

那次,我爷爷赴墟回来,背了一个竹篓子,里面放了一些买回的甲鱼螃蟹什么的。

那时候和现在正好相反,甲鱼螃蟹之类的东西,比肉廉价很多,没人吃。

不象现在老贵了。

因此我爷爷那时经常从墟上买一些回来改善伙食。

当他走到那条路最阴森的路段时,大概他自己也有些胆怯,就放声唱起了山歌。

唱完一支歌,结尾照例有哦呵呵呵的尾声。

这个尾声有向别人打招呼的意思。

如果山里还有其他人听到了,就可能会接着来一句哦呵呵呵,然后开唱另一首歌。

当我爷爷唱完这句哦呵呵呵的时候,他听到路边传来一阵接一阵的笑声,这笑声很清楚,声音巨大,绝不可能听错,也不可能是回声。

我后来问他,这笑声象什么样子,他说嘿嘿嘿的,但频率非常快,很尖厉,不象人发出的,更不象动物或者鸟发出的。

这笑声让人全身发冷,他于是四处看,终于发现笑声是从一棵大树上传来的。

他仰头看了那树,发现那树上根本就没有人,也没有其他异常。

他于是加快脚步,急忙往家赶。

回到家,满身冷汗,全身都湿透了。

洗了澡,喝了不少酒压惊,故意喝得有些醉了,夜晚倒头便睡,第二天起来才恢复平静。

从此以后,他赴墟也不敢走那条小路了,都走大路。

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给我爷爷造成的影响,也就是不敢走那条路而已,再进一步,就是以后时不时地要求那些牛逼的货车司机,心里很是不爽。

他也没有因此害病什么的,后来活到80多岁才去世。

不过,我还听到过一件事,也是发生在那条山路上,是真是假我就不知道了,下面就说一下我听说的这个事。

我们矿附近的农村有个老太太,提了一篮子鸡蛋去墟上卖。

那个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准农民搞副业,农民没有经济来源,唯一的活钱,就是养几只老母鸡,下几个蛋,拿去墟上卖点钱,被戏称为鸡屁股银行,意思是说钱都存在鸡屁股里。

话说这个老太太,在墟上卖了半篮鸡蛋,还剩一半没卖掉,就准备走那条山路回家。

她为何要走那条山路而不走大路,真相我记不清了。

可能是没赶上车吧。

矿里到墟上没有直达的车,走出墟十里开外,在一个路口,可以拦搭县城开往矿里的车,但每天只有一班,错过点就没戏了。

至于我们矿的便车,我们矿的人都要跟司机好才行,她一农村老太太,不是矿里人,根本不可能让她坐。

这个老太太麻着胆子走那条山路。

刚开始不时地会遇到砍柴的人,有的人还会很热心地问候她,说些您这么大年纪了,要注意安全啊之类的话。

让老太太觉得很温暖,也就觉得这条小路也没什么可怕的。

可是,走着走着,就再也遇不着人了。

山越来越深,树林也越来越幽深。

老太太就有些胆怯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她又有些尿急。

女人嘛,总不可能象男人一样站路边就解决。

于是,她看一眼路两头没人,就把鸡蛋放下,到路边的树林子里去方便。

转眼不到一分钟的功夫,等她回来时,鸡蛋连同篮子不见了,原本放鸡蛋的地方,放了一大堆柴火,足有200来斤。

这个变化来得太快了,比刘谦的魔术还快。

老太太是又心疼,又胆怯。

一路小跑回了家。

回到家之后,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一屁股坐在地上。

家里人又是揉心又是捶背的,好半天,老太太才干说话。

便把刚才的事跟家里人说了。

家里人自然是将信将疑。

大家便约好,第二天去现场看看。

到了第二天,老太太的子侄辈,和村里一些闲得蛋疼的小伙,一大帮人就去了。

老太太没有去,但给他们描述了是在什么地方。

因为就是一条窄窄的山路,柴火就在路旁边,很好找。

不一会,这帮人就找到了,柴火还在原地。

柴火都是很好烧的石板楸 我们那的一种树名,大伙一商量,说鸡蛋丢了,咱也不能吃净亏,管他鬼不鬼的,先把这堆柴火扛回家再说。

于是几个人把柴火分了,一人一小捆地扛回来了。

这条路上,我听说的怪事就这两件。

后来有一次,遇见一位本县七八十岁的老者,他家几代都是当地人,以采药为生。

一般采药的人,对这些东西都懂得比较多。

闲聊的时候,我就把这两件事说给他听,问他这原因是什么。

他听了后一笑,说这应该是饕笑鬼,他说的是我们那的方言,不知是不是这三个字,我觉得是。

他说这种饕笑鬼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如果发笑,他会跟着你笑。

我爷爷唱的哦呵呵呵就很像是人发笑,因此饕笑鬼就跟着笑。

这种鬼属于山妖木怪一类,一般不会太害人,不是厉鬼,但有时会恶作剧,让你迷路,走一大圈又回到原地,总也走不出去。

如果你在大树下休息,不小心睡着了,它可能会把你弄到空心的大树里面去,等你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大树里面,肯定吓得够呛。

对这个老头的话,我是将信将疑的。

说到大树里面可以藏人,倒是真的。

一些巨大的树,里面往往是空的。

我们那传说,当年陈毅在赣南打游击,有一次被敌人追得走投无路了,就是躲到大树里面才捡了一条命。

对于那个鸡蛋变柴火,老头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05年的时候,我回到赣州,找到一位研究民俗和地方志的朋友。

本来跟他不熟,是朋友介绍的,算是朋友的朋友吧。

我想请他帮忙找一些关于客家文化的资料。

由于是求人,所以夜晚我就请他吃饭。

酒桌上自然也聊起了赣州一带的习俗民情、奇闻异事。

他听完我上面的这两个故事,两眼放光,然后一拍大腿,兴奋地说:我擦,这就是木客啊,一定是。

木客?我还是首次听到这个词。

他显得有些鄙视我没学问:木客你不知道?我们赣州就是木客的老巢,古书有很多记载的。

说实话,这玩艺我还真不知道,只好向他请教:木客到底是啥玩艺?

他接下来的话令我颇为震惊:木客到底是啥玩艺,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明白,有说是人的,有说是野人的,有说是大猩猩的,有说是妖怪的,有说是鬼魂的。

这哥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说要我带他去现场考察一番。

他说赣南地区有木客的古代纪载,从明朝以后就没有了。

如果现在还真的有木客,将是一个重大发现。

不过我觉得这事很难办。

一是具体地点难以确定,只知道在那条路的深处,但具体在哪个部位,我也不知道;二是现在都开发得乱七八糟的,以前的大森林还有没有很难说;三是我还要赶回北京去有事,不可能逗留。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作罢。

至于他后来有没有跟其他朋友去,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我估计去了也是白去。

我们又聊了些别的,吃饱喝足后,我就回宾馆了。

回到宾馆之后,离睡觉时间还早,又想起这个事来。

这个朋友说古籍上有不少纪载。

我没有古籍,不过,外事不决问谷歌,我于是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起来。

这一搜,发现有关木客的条目还真不少,并且,还发现了两个新名词:山都和赣巨人。

资料一般认为这三者是同一类东西,尤其是山都和木客,很多时候两者是联用的。

当时的搜索纪录我当然没有保存,不过,我刚才又搜索了一下。

确实各种说法都有。

就承认木客山都是人的说法都有好多种,有认为是畲族人的,有认为是越人的,有认为是秦人的,还有认为是马来人、越南人甚至非洲人的。

还有一些说法,则认为他们是山中的妖怪。

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搜索这些。

那么,这个木客或者说山都,能不能解释我听说的那两件事呢。

我觉得勉强可以解释得了吧。

就我爷爷遇到的那个笑的问题。

古籍上确实有记载,在《山海经》中,在晋朝人郭璞对《山海经》等书的注释中,都提到山都、木客或者赣巨人这类东西好 喜欢笑、见人则笑甚至说人笑亦笑。

而这三者所在的地方,正是历史的南康郡,也就是现在的赣州一带,现在,赣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就叫南康。

这说明,木客这类妖怪 如果是妖怪的话是喜欢笑的,尤其是在人笑的时候,他会跟着笑。

那对于老太太那个鸡蛋变柴火的事呢。

我在网上搜到了《太平御览》卷四十八的一段记载,不妨原文照引如下:《舆地志》曰: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

能研杉杭,聚于高峻之上,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

交关者,前置物杭下,却走避之。

木客寻来取物,下仿于人,随物多少,甚信直而不欺。

这段话明确了几点:

1木客是鬼,不是人,只是象人。

2人走近他,他就藏起来了,人看不见。

3木客会砍树,并用他的树与人做交易。

人把东西放树下,木客就来取,但他们讲信用,会用树木来交换人的东西。

4最主要的,虔州就是现在的赣州。

我们对比一下老太太遇到的情况,不是颇为符合吗。

当作鬼类,拿取东西的速度,当然不是人能想象的。

所以老太太去方便一下回来,鸡蛋就变成柴火了,也没什么奥秘。

另外,木客和挖药老头说的饕笑鬼可能就是一个东西,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当然,木客现在还有没有是个问题。

但如果真的是鬼类,如何会绝迹呢。

想想野生虎和中华鲟这类动物吧,虽然很罕见了,不是还时不时有人看见吗。

动物都如此,何况是鬼啊。

另外还有一小段关于李贺的事,也和木客有关。

我们都知道,李白叫诗仙,李贺叫诗鬼。

李白就不用说了,大伙都知道,风流、潇洒、豪放。

李贺呢,比较诡异,身体不好,多病,27岁就死了。

特别是,他写的诗太怪异、充满鬼气。

古人有诗谶的说法,经常写这样的诗,可能是阴气太重,所以短命吧。

李贺的诗,最恐怖最怪异句子,恐怕要数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我认为,李贺的这两句诗,很可能受了木客的启示。

为何呢?

木魅,很多人认为木客就是山精树怪,与木魅是同义词。

笑声不用说了,前面说过了。

至于碧火,祖冲之《述异记》有一个记载宋元嘉元年,县治民袁道训、道灵兄弟二人伐树取巢还家。

山都见形谓曰:我处荒野何豫汝事,巨木可用岂可胜数,树有我巢,故伐倒之,今当焚汝宇,以报汝之无道夕。

三更火起,合宅荡尽。

可见,山都与火有关,而山都又与木客是同一类东西。

最终是老鸮,这个也与木客有关。

任昉《述异记》记载庐陵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厕,俗云是古之木客化作。

这个是说木客变为鸟,而李贺是说鸟变为木魅。

实际上,木魅与木客,山都与山魈,这两组词,很可能是同源,只因各地发音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说法。

由此可猜想,李贺一定是知道木客的,至少看过两本《述异记》。

有意思的是,祖冲之和任昉的书同名,都叫《述异记》,也都写到了木客,但却是两本独立的书。

好了,这个故事就到此为止,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多搜索一下。

南京万人坑白衣女鬼惊现学校厕所

大家肯定都知道二战中,在我国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吧,那是在当时我国首都南京被日本帝国主义攻占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内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国遇难人数达30万,而且当时这些尸体并没有被安葬,而且集体被埋在了大坑中,我们称之为万人坑,而南京万人坑有闹鬼是否是真的呢?万人坑附近的闹鬼事件南京大屠杀的其中一个万人坑,就在南京雨花台,而这个附近有一所大学,它是南京著名的三江学院,因为在万人坑附近,那里的阴气十分重,所以学校的建筑都是根据八卦建造的,而且在那里上学工作的学生老师,也都会戴护身符,教学楼的西南角是卫生间,每一层都是在这个位置,而南京万人坑有鬼就在这里的厕所中。

并且每层的男厕所里有三格蹲位,而且都用木板隔开的,但是学生上晚自习时,一般只允许在一楼使用厕所,可一天晚上,一位男生上自习实在想上厕所,可一楼三格都满了,但它实在是憋不住了,就跑到二楼去,而他一进厕所,居然看见了一位长发白衣女子。

那位女子看了他一眼,问他来这里干嘛,而这位男生以为自己走错了厕所,连忙说对不起,然后走出了厕所,可他又看了一眼厕所标志,发现自己并没有走错,突然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立马就往楼下跑去,据说一星期发生了两次这种事,这件南京万人坑有闹鬼的事就传遍了整个学校。

而学校方面也把那一层厕所给封闭了,而且不光在教学楼厕所,就连学生宿舍也发生了这种闹鬼事件,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是万人坑里的冤魂在作怪,甚至有人请去了法师到学校厕所中去做法,而附近的墓地区发生的闹鬼事件就更多了,有不少人都说曾看见过鬼。

万人坑附近的闹鬼在万人坑附近有一家修理厂,这家修理厂为了防贼,就养了一条猎犬,非常凶猛,白天都关在笼子里,晚上等夜班门卫老毛来上班后才放出来护院,而且它只听主人老毛的话,有一天,老毛照例把猎虎放在院子里,自己在门卫室里就睡了,门是虚掩的,猎虎转累了也可以自己进来。

那天老毛睡着睡着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拉扯自己,一睁眼看是猎虎,看着主人醒来,猎虎就掉头跑到门外,老毛一看赶紧拿起手电筒,猎虎半蹲在地上,对着靠近万人坑那边的围墙发出低低的声音,老毛想拉它一起去看看,它竟不敢动身,老毛从来没见过它这么恐惧过,平日里它可是什么人都不怕的。

想了想,老毛肯定不是有什么人翻墙到院子里来了,因为那样的话,猎虎早就冲上去撕咬了。

最后,老毛和猎虎都退到门卫室里,充满恐惧地等到天亮,天一亮,老毛就到那边去看了看,没什么异样。

只是自那以后,猎虎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不怎么吃东西,不久以后就死了。

也有人在路过这里时,经常看到人站在路边。

据说曾经有两人晚上十点多开车上山,在山路上看见一个老头坐在路边,当时他们没当一回事,以为有人爬山累了休息.他们在山上逗留了好一会儿,下山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居然在同一个地方又看见那个老头,和原来的姿势一模一样坐在路边.这时他们才觉得不对劲,觉得那个老头的神情也很诡异,这时他们才自己自己看到了不干净的东西。

嵊山无人村事件一千多人全部搬迁成鬼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村子,都慢慢的因为搬迁成为了荒芜人烟的鬼村,但是嵊山无人村却不一样,这里的物质丰富地段临海,曾经富裕的村子却被抛弃,成为了像是封门村一样的鬼村,甚至还有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传出。

这里的房子都是两三层的,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可为什么没人了呢。

嵊山是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座海岛,是我国著名的渔港。

在嵊山岛东北面有一个村庄,叫做后头湾村,如今是一个无人的村庄,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就可以看到,所有废弃的房子都爬满了绿色的植物,远远望去更是被植被给淹没了。

因为村落旧址紧邻着一片坟场,当地人已经习惯于把那儿叫"鬼村"。

这个村子可不像是封门村一样,破旧不堪,都是土房子。

全都是两三层的小洋楼,全村都这样,在当时绝对是是一座相当富裕的村子,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条件,却为何没有人居住呢,反而纷纷搬离了这里。

难道真的像别人说的是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导致的?还有人说以前有旅行者闯入这个无人村,但再也没出来过。

曾经的后头湾有3个村,分别是城子村、中心村和东方村,居住人口最多时 曾有一千多人。

此处原本是嵊山镇居民居住的主要区域之一。

整个村子现如今人去楼空,空荡荡的,阴森恐怖,让人联想起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

有不少人猜测,难道是这里真的闹鬼了,所以才搬走的?就像是网传的封门村灵异事件一样。

据老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后头湾曾是当地最富裕的渔村。

后头湾的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小渔船走不了多远就能满载而归。

1967年开始,村里有人开始造起楼房,随后一幢幢楼房都造起来,一幢比一幢高,一幢比一幢豪华。

才仅仅20年的好时光,当地渔民就发现,别说是在家门前的海湾了,就是船再走出去两小时,鱼也越来越少。

于是,后头湾的渔民开始合资造大船,去更远的海....随着渔船规模的不断增加,后头湾的码头已经不能满足本地渔船的停泊需要,渔需物资的补给等等都只能到山那一头的箱子岙码头去进行了。

看似是船越造越大,越来越现代化;看似是为了生产需要,一些渔民开始渐渐迁出后头湾;看似是因为交通不便,渔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开始去镇中心生活了....。

1995年,随着后头湾小学的撤离,这里的村子冷清下来。

加入收藏
               

赣南大山里的诡异传说:木客、山都、赣巨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