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遗诏之谜 解密赵高篡改秦始皇嬴政遗诏内幕

车驾
【菜科解读】
车驾一行抵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境内),始皇帝突然染病。
卜卦的结果,有北方的山鬼作祟。
始皇帝紧急派遣心腹大臣蒙毅前往代县(今河北蔚县)一带,替代自己去祭祀名山大神,祈求消灾除病。
车驾渡过黄河抵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境内)时,始皇帝病情急遽恶化,不得不停驻下来。
始皇帝预感不祥,紧急在病榻前口授遗诏,安排后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始皇帝遗诏,又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
这件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 这就是古代史记载的问题,关系帝国命运的如此大事,寥寥数语,而且语焉不详。
这封后来被称为遗诏的“赐公子扶苏玺书”,竟然只有七个字“与丧会咸阳而葬”。
从上面这段纪事的字面上,我们只知道始皇帝身前厌恶谈死,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谈有关死的事情。
他一直怀着不死的期望,不懈地与死神搏斗,他对身后的事情,长期没有明确的交代。
不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认输,向死神低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死期来临。
他从不死的幻想中省悟过来,决定安排自己的后事。
他将后事托付给长子扶苏,诏令扶苏从上郡回到咸阳,主持丧葬等一切事宜。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幼子胡亥是唯一在身边的儿子,也是他有意立为继承人的爱子。
然而,事到临头,在最后的决定关头,他并没有将后事交代给近在身边的胡亥,而是交代给了远在上郡的扶苏。
对于这件舍近求远的事情,我们只能作这样的解释:经过十个月的亲自考察,始皇帝最终认为胡亥不适合做自己的继承人,他从扶苏摇摆到胡亥的心,又从胡亥摆回到了扶苏。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在场有三位重要人物,胡亥、李斯和赵高。
我们已经谈到过,胡亥本来是没有政治能力也没有政治野心的年轻人,他坦然接受父亲的决定,没有多余的遐想。
但是,胡亥的老师赵高却另有想法。
当时,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兼行玺符令事,始皇帝的遗诏笔录下来以后,要由他加盖皇帝玺印,封口送出。
他扣留了遗诏,说动胡亥和丞相李斯,销毁了遗诏的原本,另外伪造了一份新的遗诏,诏令长子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
这件事,史称“沙丘之谋”。
沙丘之谋的关键,正是遗诏问题。
始皇帝临终之前真的留有遗诏吗?这个遗诏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这个遗诏真的先被赵高扣留,后来被掉包了吗? 这个有关始皇帝遗诏的问题,千百年来,不断地被提起,也不断地被质疑。
实际上,不仅限于始皇帝的遗诏,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遗诏就是一个不断地出现而又始终说不清的复杂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遗诏,因为是先帝的临终之言,留言人已经死去,死无对证;接受遗诏的人,往往只有先帝临终前围绕在病榻边的寥寥数人,他们都是深深卷入政治旋涡中心的枢要人物,当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处置先帝遗留的种种问题,也包括所谓的遗诏问题。
那么,这些人将如何处理遗诏问题呢? 从历代的事例来看,所谓遗诏问题,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本无遗诏,后来出现的所谓遗诏,是由处理临终事宜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出来的。
据我们现在所知,明代的遗诏多是如此。
二,本有遗诏,遗诏的内容也符合处理临终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宣扬,被执行。
汉武帝死前托付幼子与霍光等人的事情,应当属于这一类。
三,本有遗诏,但是,其内容不合于处理临终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销毁隐瞒,再伪造出一个新的来。
那么,始皇帝的遗诏问题,究竟应当属哪一类呢?我们不妨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来作一个判断。
看来,秦始皇的遗诏问题属于第三类。
《史记》的处理是比较合于史事和情理的。
突然死亡的始皇帝临终前匆匆留言,将后事托付与长子扶苏,由于笔录下来的遗言已经被销毁,所以只留下一句意向性的证言:“与丧会咸阳而葬。
” 与,参与。
丧,丧礼。
会,会合。
扶苏是长子,他参与丧事就是主持丧葬仪式。
秦始皇死在巨鹿郡沙丘,遗体将运回咸阳,扶苏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阳,与灵柩会合,为父亲送终。
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
唯独秦始皇陵地宫还是一个谜,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地宫规模极大。
后经考古专家证实,真实的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
如此以来,问题也就随之产生,秦始皇陵地宫规模这般大,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秦始皇陵地宫里边究竟是什么奇珍异宝,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目前可以依托的史料,仅仅是《史记》中笼统的介绍。
按照《史记》的描述,地宫可以说是咸阳城的翻版,无法想象的大。
不得不佩服司马迁,一辈子不肯能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竟然能把秦始皇陵地宫描述的那么邪乎。
根据考古专家的努力已经得知,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造成的江河湖海,基本上与我国渤海、黄海的位置一致。
可见,秦始皇陵地宫倾举国之力啊!通过多年的考察,考古专家大致探测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大小。
早在1962年,考古专家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积在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不仅如此,单单秦始皇陵地宫的墓室大小都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想而知秦始皇地宫有多大?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空间如此之大,那么究竟是什么来支撑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呢?考古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多年探测,已经明白了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的正是坚硬无比的夯土墙。
所谓的夯土墙,也可以理解为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宫墙。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地下30多米的位置,夯土墙的承重能力达不到根本就无法确保秦始皇陵地宫的安全。
据悉,夯土墙高度都有30米,南墙宽度在16米,而北墙宽度在22米。
夯土墙的堆砌过程,非常的苛刻。
秦国制度中最好的地方就是有统一的标准,一段夯土墙建成之后,会有强弩射击,以插不进墙体为标准。
否则,不管墙体建成什么样都得推倒重建。
所以,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质量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不仅质量可靠,而且夯土墙的硬度与精致程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秦朝的夯土技术,可以参照秦直道遗址,到现在的夯土都是坚硬无比。
考古专家表示,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每一层都是用细土堆砌碾压,厚度约在五六厘米左右。
历经千年,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已经坚硬无比,支撑起秦始皇陵地宫庞大的内部空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秦人的智慧。
老秦人建立的第一座皇陵,都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一方面是技术确实是达不到,另一方面国家决策层不允许贸然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随着中国考古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秦始皇陵地宫可以重见天日。
重磅!秦始帝王陵陵西墓葬罕见发现!
这是羊车首次出现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之中。
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帝王陵陵西墓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透露,在对该墓陪葬车马坑的发掘中,发现了羊车的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也非常罕见。
在陪葬车马坑中,六只绵羊一字排开。
虽然车身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因为羊骨上还留存着用来拉车的配饰,所以专家推断应该它是羊车实物。
在中国历史,人们多乘坐马车和牛车出行,所以此类的文物如今大量出土。
秦始帝王陵陵西墓葬羊车的发现,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陪葬坑中发现了多种形式的驾车,极大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
除此之外,考古工作者还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辆带有车伞的四轮独木车,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物,对研究早期大型墓下葬用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陪葬的车马坑内还出土了多种形式的驾车和不同数量的驾马,对于研究历史单、双辕车的使用与功能提供了新的资料。
据了解,秦始帝王陵陵西墓葬是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帝王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目前,该墓的棺椁部分正在进行细致的实验室考古,希望能够发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
此外 陕西还发布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陕西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200余座记者从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了解到,截止目前陕西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46处200余座,重要集中在汉长安城西北的石安原 北周至唐称洪渎原及长安城南郊的少陵原一带。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几处规模比较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包括乐俑、铜器、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等,为研究十六国时期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下一步考古人员将对这批墓葬的时代和等级进行深入研究,还将通过DNA分析等科技手段探讨这批墓葬的族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