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的诗与埋葬之谜

与之相伴是的,曹操墓到底在哪儿的疑问。
如今,这一千古之谜,真相大白了。
2009年12月27
【菜科解读】
与之相伴是的,曹操墓到底在哪儿的疑问。
如今,这一千古之谜,真相大白了。
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
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遗骨,男性应是曹操遗骨。
2009年末,从河南安阳传出确认曹操墓葬的消息,是为中国考古史上释疑解惑的一大重要发现,曹操的生平事业和诗歌成就以及埋葬之谜,再次成为文化热点。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220年3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
其子曹丕以魏代汉后,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的杰出人物。
他不但奠定了三国统一的基础,在文化方面颇多建树。
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操多有开拓,诗歌苍凉雄健,如“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哀叹民生艰难;“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尊贤纳才的胸怀和不懈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埋葬之地是一大谜团。
史称曹操的灵柩运抵邺城(曹氏封地,今河北临漳),埋在他亲自选定的邺城西南的山冈上,与西门豹祠不远,称作“高陵”。
按照曹操从简的遗愿,没有金玉珠宝之类随葬。
陵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也不曾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
唐贞观19年,李世民在征高丽途中,曾拜谒曹操的高陵,并作了“祭魏武帝文”。
这说明唐初曹操的坟茔保存完好。
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曹操陵墓倾颓无迹,逐渐成谜,众说纷纭。
至北宋,对墓葬位置,已模糊难辨。
时至南宋,随着对曹操偏见加重和对其人品的置疑,有关他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闻被大加渲染,似乎成了事实。
例如,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彰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 俞应符的诗则更加刻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须掘尽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 多年来,人们把目光放在在河北临漳一带,苦苦寻找,留下不少若明若暗的记录,只是没有结果。
其实,鉴于当时邺城涵盖了冀豫交界漳河一带的大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说:邺在安阳之北)。
因此,在安阳发现曹操墓葬,和历史记述的邺或漳河流域完全一致。
现在好了,墓地找到了,谜团解开了。
但新的发现会提出新的问题供史家探研。
但愿,随着发掘物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我们对曹操这位历史人物和当时社会环境的认知更深些和多些。
附上我写的一首赞美曹操的诗: 青梅煮酒盖世雄,一统三分奠基功,饮马长江王霸气,赋诗明月苍凉声。
皇袍衬里求谦逊,白粉涂颜惹骂名。
倘若直登皇帝位,后人谁敢论奸忠!
一代天骄魂归何处?成吉思汗陵墓谜团
然而,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最后魂归何处,却始终是个谜…… 公元1226年秋,64岁的成吉思汗仍然雄心不已,率领大军"去征唐兀(西夏),以夫人也遂同行"(据《蒙古秘史》) 公元1227年,吞并西夏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已近古稀的成吉思汗感到了不适。
戎马一生的一代天骄和众多老人一样,无法抗拒岁月沉重的枷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他留下大军继续攻打西夏都城,自己带着亲信怯薛军(禁卫军)移到六盘山避暑。
这次移兵就如牧人率领自己的羊群到一处水草更丰美的地方驻牧一样自然,然而这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迁移。
是年8月,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终于向死神低下了桀骜高贵的头颅,病逝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享年66岁。
临终前,他命令自己的子孙将出降的西夏国王及王族全部处死,以此作为一个强者给予敌人的最后裁决。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传说中,成吉思汗的手下将领遵循遗诏"密不发丧",由最忠心的部下把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到赶造好的陵墓中。
部下出动了万千骏马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植木为林,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
最后,为首的将领命令800名士兵将造墓的2500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
而另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除马匹踏平墓地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
揭秘一代战神霍去病死亡的惊人秘密
但是不管是哪种推断,均需要一定的证据,从而使后来者有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
不过就连同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清楚霍去病的真正死因,从而使其成为一桩未解之谜。
虽然大汉初期,历史线索总是扑朔迷离,但我比较偏向于"棋局说",被策划者"借刀杀人",它的幕后首脑最有可能是谁?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霍去病有着战神之称 纵观历史,帝王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的。
任何有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人,都会出现在他的"黑名单"之中。
无论此人曾立下多少汗马功劳,无论他是忠臣还是良将,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朋友,都难逃脱置身棋局的命运。
当霍去病远征匈奴之际,宫廷却酝酿着动荡和杀戮。
此时,多疑且迷信的刘彻,将卫青、李敢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留痕迹。
战神霍去病 在一系列的"离间"和暗斗中,很多人都死于非命。
李广自杀是该段历史的转折点。
霍家绝后,忠于武帝的卫氏集团却是最后的赢家。
这个覆灭和崛起的过程,显得太过残酷和玄乎,让人简直不能接受和容忍。
它让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权力的中央汉武帝他才是整个事件的终结者。
霍去病对于当时的大局似乎有所察觉,但对于一个血气方刚、崭露头角的大将军来说,赢得无数功名利禄之时,不可能就此放弃更好前途。
命运难料,一个再强悍的战神,始终会栽在统治者手中,任由他们奚落、排斥和打压,这是统治者"统国治人"的一般套路。
司马迁后来被"宫刑",还敢记载负面而又刺耳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