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后来的北伐,为什么北方汉人表现冷漠?

第九子康王在一群北宋遗臣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建立了政权。
自此,金国和南宋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南北对峙格局
【菜科解读】
第九子康王在一群北宋遗臣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建立了政权。
自此,金国和南宋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南北对峙格局。
南宋建立之初,在、等“主战派”将领的坚持下,南宋曾试图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当时南宋面临的形势极为有利,首先是拥有一批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其次是南宋军队在情绪的影响下,个个士气高昂;再次是当时的北方汉人都热切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他们在一些忠于的将领组织下,在北方许多城镇组织了抗金义军,这些义军在金国军队后方发起了游击战,使得金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之中。
可是,正当形势一片大好的之时,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却一心想要与金国议和。
1141年,南宋与金国签订了“”。
根据“和议”中的约定,南宋和金国划定了疆界,南宋将整个中原地区都拱手让给了金国,其中包括极具战略地位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
南宋每年春季要向金国交纳岁贡银、绢各25万两、匹。
比割地赔款更屈辱的是,南宋要向金国称臣,南宋和金国往来的文书中,南宋称金国为“上国”,称自己为“弊邑”。
宋高宗在派人送给金国的誓表中还恬不知耻地自称为“臣构”。
南宋第一次收复中原的行动就这样遗憾地结束了,事实上这也是南宋唯一一次真正有机会收复中原的时机。
1162年,宋高宗赵构主动将皇位禅让给了皇太子赵昚,是为。
宋孝宗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帝王,他刚一即位,就马上起用了一批“主战派”大臣,并积极筹划北伐中原。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兵分两路进取中原,史称“隆兴北伐”。
战争初期,宋军进展顺利。
北方汉人苦盼了二十多年,终于等到大宋王师再度出击,纷纷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南宋军队在随后几场重要战役中出现重大战略失误,加上前线两位主将之间出现矛盾,导致军心涣散。
“隆兴北伐”最终,草草收场,南宋和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与“绍兴和议”比起来,南宋在这份新的“和议”中地位略有提高,宋金两国从君臣之国,改为叔侄之国(金国为叔,南宋为侄)。
南宋每年向金国的岁贡改称为岁币,每年银、绢各20万两、匹,比“绍兴和议”中减少了5万。
“隆兴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南宋多少从中挽回了一点损失,也并不算完全没有意义。
不过,那些在北方响应南宋王师北归的汉人们却倒了大霉。
宋金两国握手言和后,金国自然要开始清算这些在他们后方“搞事情”的北方汉人们。
那些加入过义军队伍的汉人们,其中有一部分趁机南下偷渡到了南宋,而一些没跑的或是逃跑过程中被抓到的人,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开禧二年(1206年),在当时宰相的积极推动下,南宋再一次开始北伐,史称“开禧北伐”。
韩侂胄等“主战派”认为,此时金国内部混乱,加上天灾不断,正是北伐的绝佳良机。
只要南宋大军北上,北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汉人们自然会前呼后拥的出现。
可是这一次,“主战派”却完全猜错了。
“开禧北伐”离“绍兴和议”签订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时间,原来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汉人基本都不在人世了,后来的汉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金国人,他们对宋朝基本不存在什么家国情怀,自然也就谈不上热切盼望王师北归。
而一些支持南宋北伐的北方汉人,早就跑到南方去加入抗金事业了,比如著名的词人。
因此,此时还留在北方的汉人,绝大部分都已认定自己是金国人,没几个会选择支持南宋了。
甚至有许多汉人积极报名加入金军,和他们的女真同胞共同抵御南宋“入侵”。
南宋的“开禧北伐”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宋金两国重新签订了“嘉定和议”。
由于这一次宋军大败,所以在“和议”谈判上就要吃更多亏了。
岁币从每年的银、绢各20万两、匹,涨价到了每年银、绢各30万两、匹,南宋另外一次性支付给金国犒军钱三百万贯。
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宋金两国一直维持着相安无事的状态。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从南北两路向金国发起了致命一击,金国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金国在最后一刻有许多人选择了殉国,其中不仅仅有女真人,还有为数不少的忠于金国的汉人。
随着金国的灭亡,南宋终于成功。
可是,等待南宋的却是另一个更可怕的对手,那就是的蒙古帝国! 随机文章东晋晋朝编年史算命/占卜专用的巴纳姆效应,模棱两可的话语忽悠你找不到北布雷路怪兽吃人图片真相,与熊相似体型巨大(专家称是虚构生物)世界上最强的龙卷风 , 中国最大的龙卷风/江苏一天被龙卷风侵袭23次
温国的起源是什么?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来源
《春秋左氏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周朝与郑国换田。
温地的属于周王的田地被周朝换给郑国,温邑还在温国国君手中。
《春秋·僖公十年》记载,三年(前650年),温国为狄人所灭。
《左传》说,是温子在王子颓之乱后背叛周王室,采取亲近狄人的政策,而狄人来攻击温国时,周王室就不救援,所以灭亡,温子出奔卫国。
狄人灭温后撤退,温地为周王室所有。
《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温被周襄王赐给晋文公,奖励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的功劳。
温入晋国后,先后为晋国大夫和的封邑。
的起源始于,黄帝之后有,昌意之后有颛顼,颛顼之后有称,称之后有老童(或称卷章),老童的部族发展为重黎和吴回,吴回之子为陆终,陆终之子为昆吾。
昆吾部族在中原地区活动,今山县安邑有昆吾台,河南濮阳有昆吾之墟,《国语》载:“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
”说明河南也有昆吾之墟。
夏代时期的帝相年间,昆吾氏的一支在温地立国,因有温泉而称温国。
年《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浴德,民利灌溉。
昔人曾建亭于上,时游赏焉。
今亭与泉俱废,不可设矣,说者谓黄河淹没其源,遂淤。
”这说明,古时温地有泉,明代时已涸。
夏桀二十六年,商灭温。
古温国被灭后,国人以国为氏,遂为温姓。
古温国遗址在今温县城西南15公里的上苑村北岗地上,面积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约3米,发掘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属的遗物,这便是温姓的祖根地。
随机文章卢修斯·科尼利厄斯·苏拉简介兵马俑简介为什么宋朝这么弱却有320年的历史?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一艘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能在30分钟内让美国从地球消失
芮国的疆域范围有多大?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春秋时期,灭亡了芮国。
《·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芮国。
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2004年,工作者在韩城梁带村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墓葬,经研究该墓葬属于西周末期到春秋早期西周分封国芮国的墓葬。
2018年2月,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通过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文物,将历史文献中记录疏少的芮国呈现了出来。
近日,中华文明凝心筑魂2018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韩城,对神秘的芮国文化进行了了解和展示。
在韩城,采访团的记者参观了芮国遗址博物馆,了解了墓葬群的发掘过程,并就两周时期的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何保护和发掘已出土文物,未来会不会进一步发掘芮国遗址、博物馆的设置及发展规划成为记者们关心的话题。
周秦汉唐是我们国家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但历史文献中关于芮国的记载特别少,由于历史上并没有将韩城作为芮国国都的记载,之前史学界认定芮国的国土范围在大荔县。
现在来看,在两周时期,韩城地区应该上演过“并存”的历史。
2009年,有关部门在芮国墓葬遗址的西南方位进行了进一步的勘探,发现了一些古代建筑的历史痕迹。
一般来说,文物抢救保护工作都是根据城址找墓葬,而芮国墓葬遗址却用来寻找城址。
但由于这些痕迹大多地处村民的住宅区,因此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勘探,尚且无法确定芮国城址的具体位置。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庞有学介绍说,2006年曾进行过三次文物考古调查。
在遗址附近的党家村发现了灰坑等明显的生活痕迹,据此判断那里应该是平民区。
芮国墓葬遗址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为周代的历史遗迹,墓葬保存完整,甚少受到盗掘,在全国看来也是绝无仅有的。
它的发掘解决了很多学术上的疑惑,墓葬遗址进一步诠释了周礼制度,它把当时的丧葬制度以及当时的西北森严的等级制度展示了出来。
未来,在芮国墓葬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即对本体进行加固,加固完之后进行本体展示,据庞有学透露,现在他们已经留置了相关土地用于文物保护。
相关保护和展示规划已经呈送给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方案正在等待进一步细化,以利于项目的整体推进。
随机文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史秦始皇多活个一,二十年法治观念长驻人心,中华文化会更强盛吗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解读英国飞龙式战斗机,发动机功率是P47两倍star法则成就故事例文,面试官和求职者必知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