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苏丹国有着怎么样的政治体制?统治政策又是怎么样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及统治政策为:实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

苏丹遵循伊斯兰教神学家“乌莱马” 所解释的伊斯兰教法典“沙里亚”进行统治。

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

【菜科解读】

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及统治政策为:实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

苏丹遵循伊斯兰教神学家“乌莱马” 所解释的伊斯兰教法典“沙里亚”进行统治。

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伊斯兰教最高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

中央政府有36个部。

中央政府的首席大臣“瓦齐尔”(维齐尔)名义上掌管各部,实际上只管理财政。

他与军事部总督、宗教和司法部大臣、机要秘书兼情报大臣成为苏丹国家的 4根栋梁。

此外,还建立了的地方统治体系,由穆斯林地方军事贵族掌权。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Chihalgani)为核心,他们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

苏丹政权对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尤其是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人民起义和教派运动不断爆发,民族、宗教及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封建军事采邑制的出现 德里苏丹统治印度时期,分封赏赐土地的规模更加扩大。

苏丹将被征服的印度国土以“伊克塔”(军功田)和“瓦克夫”(清真寺教田)、 “伊纳姆”(伊斯兰教阿訇的终身赐及田)的形式封赐给有军功的穆斯林军事封建贵族及清真寺和阿訇,作为他们的军事封建采邑领地和教产。

这时期主要盛行“伊克塔”军事采邑制,领有“伊克塔”的封建主称为“伊克塔达尔”,最大的“伊克塔达尔”叫作“穆克蒂”,封地多达一省甚至数省。

最初,伊克塔达尔对其封地的占有只能终其一生,死 后必须归还苏丹,苏丹国家保有收回和更换封地的权利。

14世纪后期,菲罗兹沙·图格鲁克承认伊克塔为军事贵族的世袭私有领地。

伊克塔达尔并不经营自己的领地,而是通过村社组织向租佃土地的农民征收赋税。

苏丹政府没有全部没收臣服的印度教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长占有的土地,他们仍可支配自己的领地,并享有豁免田赋的特权。

从14世纪开始,尤其是在被征服后保持半独立地位的拉杰普特地区,中小封建主占有的世袭领地称为“柴明达尔”领地(柴明达尔制)。

随机文章揭秘黑天鹅和白天鹅的区别,黑天鹅轻易换配偶/白天鹅至死不渝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为什么看不到银河系,银河系大小远超想象/直径16万光年王者荣耀哪些英雄都是有历史原型的?这些历史原型分别是谁?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如何灭亡的

以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

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

当时还处于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所缴的赋税和贡品不足于统治者的特殊生活费用。

帝王的子孙人数太多,必须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孙到全国各地为小王侯,食邑当地,由当地人民的赋税和贡品,供给王子王孙的特权阶层的生活。

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

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

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椐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

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

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

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今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

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今潢川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

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今潢川。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今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现黄国贵族墓地。

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发掘出黄季佗父墓。

在黄国疆域内的罗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贵的黄国文物,时代多为春秋早期。

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江淮西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

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在黄国都城故址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个小水池,池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边刻着“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国宫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

在黄国都城的西面,有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坟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其余的古迹荡然无存。

解放后发掘黄国都城时的700多件青铜器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随机文章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什么狗最干净最好养,贵宾犬/金毛(聪明呆萌爱干净/最适合家养)汶川地震是龙脉在移动,四川龙脉诞生出真龙致大地裂开(中华腾飞)北极冰川什么时候消失,冰川什么时候融化(全球变暖冰川消退)遭遇泥石流往哪里跑,旅游必须知道的正确方向/幸存几率极高

申国是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它是如何灭亡的

地理位置 西申国始封时的地理位置,一说位于今陕西省,在宗周以西,王改封之后在河南南阳形成南申国,而在陕西故地仍然保留的申国成为西申国,后南申国为楚所灭而东徙信阳形成西申国。

一说申国始封地在河南南阳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阳市北谢地,周宣王改封“谢地”(位于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阳)后形成东申国;,而仍以“谢”命名其城,以示不忘旧也。

爵位之争 申国君主初称申伯,周宣王时或因申伯为王卿士、佐宣王中兴有功、又有王舅的至亲关系,改称申伯为申侯。

但“申侯”之称究竟指西申国君主还是东申国君主,仍有一定争议。

民族关系 关于西申国与“申戎”的关系,也存在争议。

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与近代学者蒙文通《古代民族迁徙考》均认为,周宣王所伐之“申戎”即西申国。

但《诗·大雅·崧高》称申伯为周宣王母舅,《国语·郑语》言申人必“隩爱太子”,《·周本纪》谓“太子”之母为“申侯女”,一说此三“申”字均指申伯迁封于南申之后仍留居于西申之支庶之族;由此,周宣王与西申侯为甥舅之亲,两国当有着友好和睦的关系;从地理位置上看,两者亦有差异。

因此,也有人认为西申国并非申戎。

随机文章『金屋藏娇』的典故?详解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区别,前者速度15倍音速无法拦截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未来25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超越人类成上帝)

加入收藏
               

德里苏丹国有着怎么样的政治体制?统治政策又是怎么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八大菜系 21 2025-04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