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和于阗国有什么关系?于阗国国王为什么姓李

自此,敦煌
【菜科解读】
自此,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然而,这4万余件文物是从何而来的呢? 学界有一种推测大约是这样的: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被从沙州寺院东逃的于阗人得知,在佛教像法灭尽思想的影响和穆斯林东进的威胁下,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一些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今编号为第17窟),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
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藏经洞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
还有一种推测是这样的:咸平五年(1002年),敦煌的执政者曹延禄的族侄曹宗寿发动兵变,曹延禄自杀,四年之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灭掉信奉佛教的于阗国,自杀身亡,自此西域大部分为伊斯兰教统治。
可能是担心喀喇汗国东进,据说曹宗寿把大批经卷运至莫高窟封存,这也是藏经洞来源的推测之一,还有一种推测是藏经洞封存的都是作废的经卷,大约也是发生在曹宗寿执政时期。
很明显地,不管是谁把经藏了起来,都无法脱离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站——于阗,而建立于阗国或者是城邦的尉迟家族,自公元前232年开始至公元1006年结束,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并与中原王朝以及敦煌保持了密切的往来。
也正是这个原因,于阗王朝被称作王朝、华夏孤忠,因为它的存在,伊斯兰教一直没有办法在新疆得到广泛的传播。
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
912年,尉迟僧乌波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国氏为姓。
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公元912-966年在位,自他以李氏为,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
然而,尉迟僧乌波为什么要给自己取汉名“李圣天”呢?这中间主要有两个历史渊源:一、天宝年间,于阗王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
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
即于阗王是唐朝的女婿。
二、在更早的时候,即尉迟家族建立于阗政权之初,其居民有一部分来源为华夏移民,这就是说,于阗原住民虽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但他们身上的血缘非常浓厚,汉化程度也非常高,是第一个得到丝绸外传的西域政权,也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
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他继位时,由于于阗久陷,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战乱,造成于阗同内地交通断绝。
当时的他并不知唐朝灭亡,却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
同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认为于阗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权。
虽然与中原朝廷联系不上,李圣天却很快与沙州(敦煌)政权接上关系。
其时,张议潮举兵打败吐蕃在敦煌建立政权,受到于阗的支持和拥戴。
李圣天自称“大于阗汉天子”,称沙州张氏为舅,从此双方交往十分频繁。
后来,沙州张氏政权后继者争权夺利,,终于在贞明六年(920),沙州实权旁落长史曹议金手中。
统治敦煌期间,和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
曹议金(张议潮外孙婿)把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为后,李圣天第三女又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
双方由此又多出了一份“亲情”的血缘。
正是这个原因,在敦煌莫高窟不仅有李圣天画像,还有“大朝(唐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
一个西域国王的形象就这样被存留在了敦煌,他就是在莫高窟98窟中。
李圣天画像头戴王冠,一身宽衣博带、雍容华贵的汉地装束,旁边的题记是“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这里的“大朝”也是李圣天对唐朝的称呼。
960年,建立了北宋王朝后,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于阗王李圣天,闻之、不胜欣喜。
立即派使前往开封,向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
此后,双方使者,僧侣、商人来往频繁。
李圣天还派其子多次赴朝,贡献方物,沟通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宋建隆三年(962年),喀喇汗王朝向于阗发动宗教圣战兼侵略战争,为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权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开封、敦煌和于阗之间。
于阗国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开封,求得支援。
然而,政府因内部事务纷扰,没能从军事上给于阗国予授助。
面对如此形势,李圣天和他的儿子李从德太自奉中国守臣,在兵力远远逊于喀喇汗王朝的情况下,却把它打得。
《》记载:开宝四年(971年),“其国(于阗)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
这时候,在位55年的李圣天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儿孙们依旧保持了与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
他的儿子尉迟苏拉给自己取名李从德,依然心向中原,做着西部边陲的守护者。
于阗之所以要向宋朝报告战况并进贡大象,一方面是地方政权向中央政府应有的例行公事,另一方面是对宋朝在战争期间给予于阗的道义上的支持表示感谢。
。
此战后的20多年里,于阗和喀喇汗王朝的战争进入了拉锯状态,很快,战争已几乎耗尽了于阗的所有国力,直至1006年喀喇汗王朝攻陷和阗城。
随着阗王国的灭亡,伊斯兰教很快在新疆取得了统治性地位。
也许就在那个时候,敦煌的僧人们才将经卷藏了起来,被尘封了一千多年。
虽说,藏经洞被发现后只有几年工夫,一批批、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画、经文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均流失到了海外,但是,文物可以被盗,历史却永远在那儿,无论如何于阗人都站在中国敦煌文化的源头。
随机文章世界禁用子弹威力惊人,击中人体引爆肌肉内脏(生不如死)谷歌创始人佩奇布林,曾计划将230亿美元资产捐给马斯克五大外星灵魂的特征,不恐高/不喜欢汽车与竞争/能与海豚产生感应袋狮灭绝了吗,袋狮与剑齿虎谁厉害/袋狮咬合力地球史上最强帝王计划中的怪兽介绍,身高31米的金刚实力恐倒数第一
莫高窟的历史
据说在公元366年的前秦建元二元时期,有僧人路过莫高窟,突然感到一阵金光闪耀,好像看见万佛,所以就在岩壁上凿开了第一个洞窟,后来法良禅师在此建洞修禅,并且把洞窟称为"漠高窟",有着沙漠高处的意思,因为"漠"和"莫"通用,所以被叫做"莫高窟"。
莫高窟兴盛在北魏、西魏以及北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崇信佛教,王公贵族们也很支持石窟建造,于是莫高窟的洞窟越来越多,逐渐发展起来。
在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渐渐繁荣起来,莫高窟开始兴盛起来,等到武则天时期,莫高窟的洞窟达到上千个。
安史之乱爆发后,莫高窟的造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回鹘时期,莫高窟的发展达到顶峰,这个时期将莫高窟中的画像以及佛教雕刻进行过修复,所以人们今天还能见到比较清晰的画像。
莫高窟渐趋衰落到了北宋、西夏以及元代时期,莫高窟的发展开始衰落,这段时期,并没有新建多少画像,而是修复史前的窟室。
元朝之后,丝绸之路废弃了,莫高窟不仅停止了新建,而且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之中。
直到清朝康熙年间,莫高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人们将这称作"千佛洞"。
大家知道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哪一幅吗?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莫高窟的历史故事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
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
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
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
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
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
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
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
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
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
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
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
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
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
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
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
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扩展资料: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
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
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
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
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
演出猎食逃命记。
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
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
”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
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
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
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
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
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
“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
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
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
”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
人天见之,皆大悲喜。
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
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华尔纳是如何偷走敦煌壁画的?敦煌的文物都还回来了吗
20世纪20年代,为了给福格艺术博物馆征集藏品,他曾两次率队前往中国,为福格艺术博物馆开展猎获和征集藏品之旅。
他脚蹬标志性的靴子,头戴斯泰森毡帽,蓄着时髦的胡须,一副的做派。
据说,他是电影《夺宝奇兵》的人物原型之一。
然而,从血统和教养上讲,华尔纳可不是放牛娃出身,他来自以血统为傲的波士顿家族。
他母亲的家族源于约翰·达德利爵士,他曾担任马萨诸塞湾的皇家总督。
父亲的家族源于罗杰·——签署过《美国》《美国联邦条例》《美国宪法》《美国权利法案》等美国法规的开国者。
华尔纳的叔父是乔治·霍尔议员(马萨诸塞州共和党)。
年轻的华尔纳进入哈佛大学后,玩赛船,担任文学杂志《哈佛大学鼓动报》编辑,加入了“速成布丁俱乐部”和“印章与编年史学会”,还获得过班级诗人的称号。
毕业后,他在纽约牡蛎湾家的院子迎娶了洛伦·德雷米科斯·罗斯福,她是美国总统堂兄的女儿。
19世纪90年代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成了相互竞争的国家开展艺术探险的决斗场。
欧洲和日本的探险队携带最先进的探测和照相器材,开始在中国西部细细梳理,尤其是沿着广为人知的古商贸线路——向前推进。
有关那些探险队收获的出版物,促使福格艺术博物馆跃跃欲试。
1923年至1924年,该馆首次开展了前往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的“侦查之旅”。
起初,他们乘火车前往河南,一路顺利。
在那里,俩人拜会了当地军阀吴佩孚及其30位幕僚。
吴佩孚等人与华尔纳、杰恩共进晚餐,旁边还有一支乐队演奏军乐。
吴司令以“不与北京顶嘴”而闻名,他为俩人的下一段行程提供了10人武装护送。
在翻译王进仁和被称为“小男孩”的厨师的陪同下,华尔纳和杰恩探险队以一面代用美国国旗,来宣示自己的国籍。
那面美国国旗,由河南当地的4名裁缝加工而成,上面还装饰着探险队使用的“马扒”图案,那是一种无弹簧两轮运货马车。
随后,探险队向西安进发。
9月份,华尔纳和杰恩在西安停留了4天。
他们享受了那里的乡村式温泉,在古董店里翻来找去,购买了一系列拓片,上面盖有刚掉了脑袋的直隶总督端方的朱红印章。
同时,他们被引见给当地官员,获悉后面路程的情况。
离开古都西安及其周边古代遗址时,他们仍然高举美国星条旗,但放弃了武装护送。
即便当时,西安也以文物资源丰富(以及造假)而闻名遐迩。
“用不了多少年,这里要么会有盗墓者以笨拙方式再次开挖那些封土堆,把先辈遗留的东西提供给外国市场,要么会有经过特别批准的科学家携带测量尺和照相机前来,充满敬意地打开渭河边上那些帝墓。
”1926年,在那次探险的报告《中国漫长古老的道路》中,华尔纳做出了如此哀叹:“那些封土堆,,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对盗墓者来说,穿行其间,真是一种锻炼自我控制力的经历。
”(正是在那里,1974年打井时,出土了两千年前的军阵。
) “经历了大约24公里的诱惑后”,华尔纳和杰恩继续前行,来到泾河交汇处的泾州,在那里盗走了约为公元6世纪的石雕像,绝大多数是头像和躯干雕像。
他们发现那些雕像“已从大雄宝殿原有位置上敲掉了”。
遇险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十分混乱。
那时的中国西部,土匪和军阀四处横行。
从河南到西安,需要行进7天。
动身之前,华尔纳写道:“那里发生了6起谋杀,30起绑架,以及无数起持枪抢劫案。
”当时,该省已经挤满了政府军队,准备随时反击。
前途充满危险,促使杰恩在腰间绑了把自动左轮手枪。
华尔纳和杰恩还目睹了3名的囚犯被处决,他们的“3颗脑袋从3具不幸的躯干上滚落,士兵们则在旁边走来走去,等着有人前来收尸”。
此时,华尔纳等美国人跋山涉水,穿越黑乎乎的泥地,抵达了甘肃省首府兰州。
他们刚刚进入小旅馆门口,政府军士兵就攻击了他们的小型大篷车队。
他们“接管了马车、车夫和骡子”,声称华尔纳一行“有军事目的”。
华尔纳要求拜会当地负责官员或治安官,他嚷嚷道:“请你们记住,我以前是一头红发,我见过一些真正的大场面,知道没有任何事情会有好结果……我在省衙门口时,曾声嘶力竭高喊过,还送进去过我的名片。
阁下在睡觉。
好吧,请告诉阁下,该起床了。
阁下在睡觉!好吧,告诉阁下,再过一分钟,一个外国鬼子会进去帮他穿衣戴帽。
”过了5分钟,当地负责官员现身了。
华尔纳一会儿威胁,一会儿,还递过去吴佩孚元帅的一封信。
“提到那个大名,那位官员的胳膊几乎立马短了一截。
”结果是华尔纳如愿以偿,要回了自己的东西。
敦煌是华尔纳一行最后的目的地。
路上,他们绕道去了趟位于戈壁滩中的黑水城遗址,“党项的黑城”。
奥莱尔·爵士确认,那里就是·波罗所说的额济齐纳。
1908年,俄国探险家彼得·科兹洛夫曾发现了那座城池遗址,比斯坦因早了6年。
根据斯坦因的描述,黑水城曾是佛教艺术中心,它的城墙仍屹立“在碎石戈壁滩上荒蛮之地,保存得相当完好。
它的四周,环绕生长着柽柳灌木丛以及两条干枯的河道”。
1226年,党项人臣服于蒙古人。
然而仅一个世纪以后,军队通过筑坝使河流改道,把黑水城夷为一片废墟,废弃了这座城。
在福格艺术博物馆探险队抵达此地的十几年前,科兹洛夫和斯坦因发现,那里是一座佛教雕塑、手稿和彩绘文书的宝库。
干燥的沙子有利于遗址的保护(目前那些文物保存在圣彼得堡、伦敦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华尔纳抵达黑水城。
他凝神观望,四周一片荒凉,令人悲伤。
被遗弃的黑水城遗址属于“超出我所有想象的美丽”。
虽然黑水城遗址偏僻遥远,但华尔纳发现,斯坦因和科兹洛夫已“理清了每面城墙,掏空了每个尘封的小佛塔”。
华尔纳的随行中,只有4名挖掘民工、1位向导和几匹骆驼。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那里发掘了10天,发现了一些佛教壁画碎片,一些黏土制成的小还愿佛塔,一个(华尔纳确信)时代为10世纪的精美铜镜,一些小泥塑和日用陶器。
直到一场暴风雪不期而至,迫使他们停止了挖掘。
离开黑水城时,华尔纳和杰恩的向导迷了路,使他们的失望变成了灾难。
感恩节夜里,杰恩的两脚冻伤。
他从骆驼背上下来时摔倒在地,再也难以站立。
华尔纳和王翻译花了3个小时,不停地用雪和油脂搓揉杰恩的双脚。
然而杰恩还是昏厥了过去,他的双脚遍布水泡,两条腿肿到了膝盖,出现了发烧和感染。
华尔纳害怕那是血液中毒,可能要截肢。
探险队无法继续前行,他们派王翻译到前边找了一辆马车,把在睡袋里靠麻醉剂支撑的杰恩放到车上。
经过长达10天的绕行,他们顶着寒风,穿越沿河地区冰雪覆盖的土地,终于抵达了甘州。
在那里,他们向一位中国传教士医生咨询,给杰恩用了些消毒剂。
休息了16天后,华尔纳一行开始奔往肃州。
在那里停留4天后,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尽管杰恩意志坚定,但他还是连100米也走不了。
因此,杰恩将返回北京,随行带着他们一路收集、储存的满满几马车战利品。
华尔纳则继续向敦煌开拔,他的陪同有兼任秘书的王翻译、车夫和4匹小马。
华尔纳和杰恩在安西的分手。
华尔纳继续顺路南下,敦煌就在大约110公里外的沙漠深处。
盗取 1924年1月21日,华尔纳抵达敦煌。
他发现那些佛教石窟,“比我所见过的任何绘画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面对千佛洞中数以百计的绘画人物,华尔纳变得满心狐疑:“我不是化学家,也不是训练有素的绘画修复师,只是一名普通人。
我要做的事情,似乎既会亵渎神灵,又不可能完成。
”不管怎样,华尔纳当着王圆箓道士(卖给斯坦因和佩里奥特手稿的那位敦煌看护人)的面,把在胶水桶中浸泡过的布料覆盖到壁画墙上,等其干燥后实施揭取。
他用那种方法,从敦煌6个洞窟中揭取了多块壁画。
华尔纳想到了德国人的。
在给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初步报告中,他宣称,那些壁画“是首批未遭锯痕严重破坏而揭取的壁画。
毫无疑问,与迄今为止来到美国的任何中国绘画一样,它们具有同等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描述了自己与王道士的心理战,结果都是他“放弃顾左右而言其他,单刀直入提出揭取壁画”。
,从洞窟墙上揭取壁画相当不易。
华尔纳写道:“胶水总是在墙上冻结,而不是渗入壁画里面,即便我事先用热水把胶水摊薄了。
未及把胶布摆放到适当位置,它已彻底冷却。
总而言之,我的希望渺茫。
”最后,华尔纳用毛毡和纸,将粘下壁画的胶布层层包裹,外面再用绳子捆绑。
华尔纳在敦煌所有活动的费用,是向王道士捐赠150美元。
“那只是一笔巨额小费,其中还包括了我们的食物、牲口草料,以及王道士对我进行的心灵引导服务。
我考虑让福格艺术博物馆支付那笔心灵引导费,在我未去哈佛学院礼拜堂期间尤为如此。
” 但是,华尔纳从敦煌带回的真正精华之作,是一尊一米高的彩绘观音像。
为了得到它,只得使用锤子,将其从基座上敲打下来。
华尔纳回忆道,他们用了“5天时间,从早干到晚。
而那5个夜晚,则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绝望和悔恨交加之夜”。
把那尊观音像装车前,华尔纳充满深情,用自己的内衣包裹塑像,以应对返回北京的18天旅程。
“虽然我在返程时缺少内衣和袜子,”他在报告中写道,“但一想到那些东西在发挥作用,在使那尊塑像的肌肤鲜活光滑,以及颜料残片免遭损坏,我的内心就倍感温暖。
”在质问了王道士及其助手,并“洗劫”了藏经洞后,华尔纳和他的翻译确认,那里再没有留下什么卷轴画或手稿了。
于是,他们拔起营寨,打道回府。
对于自己转移艺术品的行为,华尔纳反复辩解:敦煌石窟难以到达,并且已经遭受破坏。
19世纪,在民间起义中,敦煌石窟已经遭受破坏。
斯坦因和佩里奥特两人都认为,敦煌的可移动文物,在伦敦和巴黎会更安全。
他们预料,未来美国收藏家和博物馆研究员,也会以同样理由为自己辩护。
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华尔纳哀叹道:“壁画上的人物或是眼睛被挖掉,或是脸上有深刻的划痕。
一排排侍女从你身边走过,她们穿戴着华丽头饰,然而你却难以看到一个完整头像。
在的众神中间,王位之上端坐着观音。
在观音面前的地毯上,有一位可爱的跳舞女孩。
整个画面布局精巧,却没有一个人物形象完整保存……在那些可爱面庞上面,胡乱涂画着(白)俄军队的番号。
佛陀端坐,从他宣扬莲华经的口中,刻画出的一些污言秽语。
” 对于那些斯拉夫语涂鸦,华尔纳将其归罪于中国人对敦煌的漠不关心。
他对一位朋友写道:“想到那些故意破坏行为的德行,我会毫不犹豫地把那里的所有壁画揭取得精光。
有谁知道,何时中国军队会如白俄军队一样在那里驻扎?更糟糕的是,那里的动乱还会持续多久?再过二十年,敦煌将变得不值一看。
” 尽管如此,在给哈佛大学校长和董事们的正式报告中,华尔纳对自己揭取壁画的事只字未提。
在福格艺术博物馆,那些壁画被转移到丹尼尔·瓦尼·汤普森手里。
他是福布斯的学生,也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
汤普森曾建议华尔纳使用一种“剥离技术”,即只从墙壁上剥离壁画表层。
他本人曾在欧洲壁画上使用过那种方法。
1974年,在接受一次访谈时,汤普森承认,他对敦煌壁画的修复尝试不算多么成功:“华尔纳没有使用又薄又弱的胶水。
他使用的胶水很厚,几乎不可能处理。
洞窟里面的墙壁很冷,胶水在上面很快结成了果冻状。
”后来,文物保护专家桑奇塔·巴拉仓德兰引用了汤普森的报告。
他提到了壁画《崇拜者半身像》等例子:“胶布变得异常松弛,没有粘下来任何色彩。
只能说上面的色彩,要比预期的更少。
”事实上,壁画中人物的面部已完全消失。
一位舞者形象应是“最无希望修复”,它损坏得过于严重,难以进入福格艺术博物馆收藏。
巴拉仓德兰曾两次尝试修复画面,试图将壁画色彩与胶布分离,无果而终。
因为,壁画的“图像特征已被彻底破坏”。
在中国,华尔纳一直被视为盗贼。
2004年,在敦煌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要求归还从敦煌遗址拿走的所有文物。
那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它们已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十几处收藏地。
福格艺术博物馆坚持认为,他们曾为华尔纳的那些文物全额付款,并有发票作为证据。
华尔纳开展活动的时代与今天完全不同。
在那个时代,外国人经历带走文物,并且对自身的行为有约定俗成的辩解理由:中国人不重视,并肆意破坏那些文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由于那些文物出现在西方收藏中,才推动了当今文物保护者们的倡议。
这段有争议的历史最后有一个积极的结尾,1994年,国际敦煌项目动了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工作。
目前,人们可通过在线网络接触内容广泛的资料,可搜寻数据库中的数千张照片。
在6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参与合作下,该项目所记录的文物不仅包括敦煌千佛洞,还包括丝绸之路沿线的其他遗址。
伦敦大英图书馆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在温控设施内对敦煌手稿进行修复,将先辈遗留的背衬、糨糊和框架予以清除。
福格艺术博物馆的那些敦煌文物目前保存在哈佛大学的亚瑟·赛克勒博物馆。
至于敦煌石窟,我们1995年参观时,羞愧的导游还是会对外国游客指出那些被揭取的壁画,在揭取壁画的地方,还保留着白色方形切块和发黑的胶水滴。
随机文章春申君:芈月的青梅竹马德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换来东德与西德的统一?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巨猿是怎么灭绝的,专家推测与人类进化有关/10万年前灭绝楼兰遗址为什么不挖,传闻地下深渊藏外星人基地/双鱼玉佩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