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当帝王时,从不碰的一样东西,现在却很受追捧

蒙古人经过多年的征伐,建立了大蒙古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最广阔时候的国土面积达到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
1260年忽必烈继承
【菜科解读】
蒙古人经过多年的征伐,建立了大蒙古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最广阔时候的国土面积达到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
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大汗的王位,但是却引起了大蒙古国的分裂。
相继脱离忽必烈的统治范围,而后忽必烈继续南征北战。
并在1271年将国号改为大元,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
到了1279年,政权的最后一位小跳海自尽,统一中原全境。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是所建立的国家。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做了很多改革,但是有一个习惯始终保持未变。
那就是元朝的皇帝从来不吃狗肉。
这是为什么呢? 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民族,其民族习惯和汉族截然不同。
在,已经将狗分为三类,其中就包括专门用来吃肉的狗,说明当时汉族已经有吃狗肉的习惯。
而蒙古族进入中原以前,在草原上生存主要依靠的就是狩猎和游牧,而打猎和放牧都离不开狗的帮助。
对于不依靠农耕生活的蒙古人来说,狗是比牛更重要的一种生产工具,是看守羊群的卫士,是寻找猎物的哨兵。
再加上,狗非常的具有灵性,往往能在大雪中找到丢失的羔羊或者迷路的猎人。
不但可以救人性命,还能成为牧人不可或缺的伙伴,因此狗的地位在草原中非常高。
对于蒙古人来说,别说吃狗肉了,就连打狗,骂狗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当蒙古人进入中原之后,推崇的还是蒙古人的骑射文化,对汉文化一直是排斥和歧视的。
元朝的政治框架延续的是辽金旧制,元朝的皇族服饰和时期并无大的改变。
元朝对于文化的唯一贡献从不限制汉族文化的自由发展,只有元朝是没有因言论获罪的。
也许还是因为元朝的统治时间太短了,只有97年,因此,在蒙古人忙着内战的时候顾不上吸收来自汉族的先进文化。
直到后来被率军打败。
蒙古人还来不及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就被汉族人赶回了草原中。
现在的中国,狗肉火锅比比皆是,虽然有着爱狗人士的呐喊,还是有不少人买卖狗肉,甚至有的人偷别人家养的狗来卖了吃。
随机文章唐朝艺术简史 唐朝艺术发展史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真的有人拍到了小精灵,英国妈妈在现实中看到花仙子揭秘盗墓四大门派是哪四大,摸金/发丘/搬山/卸岭谁最牛叉
五代后唐帝王列表简介,哪个最厉害?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
“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即晋王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以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唐军不战而降,末帝自焚,后唐灭亡。
0、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4日),字翼圣,本姓朱邪(又作朱耶),神武川新城人。
唐末节度使、军阀,沙陀族人。
别号“”(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
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其父朱邪赤心,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15岁即从军,后来被唐朝廷任命为沙陀副兵马使。
中和元年(881年),命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助战,以镇压自称大齐的。
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
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因此被命为河东节度使。
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自杀。
光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李克用指责盘踞关中的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结交欲灭己,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
僖宗逃往凤翔。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李克用再度率军勤王,败三帅,救出昭宗。
因功被封为晋王。
其后数年,李克用持续与朱温争战,相互间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
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葬今山西省代县。
李存勖建立后唐后,李克用被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1、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即(923年—926年在位),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晋王王位长达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但他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伶人郭从谦发动兵变,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
在位三年,庙号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2、李嗣源(867年—933年),即后唐明宗(926年—933年在位),代北沙陀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他原名邈佶烈,称帝后更名李亶。
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养子,以骁勇知名,后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
他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累升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
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镇压邺都兵变,却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
他初称监国,不久即位为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在位七年,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
但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据两川而反;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次子李从荣准备武力夺位,结果事败被杀。
李嗣源病中闻变,受惊崩逝,终年六十七岁。
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葬于徽陵。
3、(914年—934年),即后唐愍帝(933年—934年在位),小字菩萨奴,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为昭懿皇后。
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宰相)荣衔,被封为宋王。
长兴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阳,在李嗣源的灵柩前即皇帝位。
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
李从厚逃至卫州,不久遇弑身亡。
他在位仅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
时期追谥曰闵皇帝(一作愍皇帝)。
4、李从珂(885年—937年),即后唐末帝(934年—936年在位),本,小字二十三,镇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五代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明宗李嗣源养子。
李从珂自幼随李嗣源征战,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
长兴二年(931年)出任左卫大将军,兼西京留守。
长兴三年(932年)进位太尉,升任凤翔节度使。
长兴四年(933年)晋封潞王。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废黜后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
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与曹、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李从珂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
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
李从珂终年51岁,葬于徽陵。
随机文章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地下河一般在地下多深,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深度不同(30米-100米)揭秘李淳风袁天罡预言2020,《推背图》最近预言2040年(纯谣言)揭秘古代拶刑是什么刑罚,木棍夹手指直到夹断或者招供为止古代对食是什么意思,太监和宫女互相解决生理需求/不正常性交
道光帝王生活中朴实节俭,但修建陵寝却奢华无比
客观评价,他虽非是庸君昏帝,但也绝非惊世明主。
这样的人,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被淹没得悄声无息。
但他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在中国的历史纪录中就光亮难熄了,必然会成为被屡屡提及的“”皇帝。
(道光帝画像) 从历载看,道光帝性格与其皇父帝很相像,凡事力求严谨平稳,中规中矩。
道光继位时已39岁,与成熟年龄相伴随的,更多的是抱残守缺。
继位后,道光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查禁鸦片,带头节俭生活。
只不过他这些作为,他都围绕在“守成”上进行,而“守成”这一偏离世界进步的航道,最终成了此后逐渐被打破国门的重要弊端。
仔细翻阅有关道光帝的史料,可以看到他身负许多无人可及的历史第一纪录: 道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皇帝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军以坚船利炮攻陷长江吴淞炮台,清军江南提督陈化成力战而死,上海失陷。
七月,英军舰侵入南京江面,钦差大臣耆英与英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舰上谈判,接受英军提出的无理条件。
道光帝旻宁批准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王朝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西方列强不情愿英国一家坐大,美国、法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廷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半封建社会。
由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道光皇帝也成了唯一跨越古代和近代的中国皇帝。
道光还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
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尽管有诸多客观原因,但道光皇帝无疑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鸦片战争中的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
领衔大臣琦善被迫让步,1月25日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竟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
第二天,英军就占领了香港岛。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却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
不过《穿鼻草约》由始至终并未经道光皇帝御笔批准,而琦善也没有盖用关防印,因此该条约不具备法律效力。
几个月后的1841年8月下旬,英军再次北上扩大侵略,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
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总兵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
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获胜,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
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会,以舰船73艘、陆军1.2万人,溯长江上犯。
1842年7月英军发起镇江之战,虽遭顽强抗击仍攻陷镇江。
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扬言进攻南京城。
在英军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朝廷与璞鼎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满足了英国强盗的绝大多数要求。
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和爱国百姓英勇,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概。
但由于道光皇帝和清廷软弱无能,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僵化,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于一败涂地。
除了这两项沉重的历史纪录外,道光帝还有几项他独有的记录: 他是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清代皇帝。
道光帝旻宁,是的第二子,四十七年(1782年)生于紫禁城撷芳殿,其母为喜塔拉氏。
他出生时,父亲嘉庆帝尚为普通的皇子。
母为正福晋(嫡妻)。
他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由于皇长子早早夭折,所以他成了事实上的嫡长子。
对比他的前辈看,是的第八子,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帝是皇三子,是四阿哥,乾隆帝也是皇四子,道光帝的父皇嘉庆帝是乾隆帝的十五子。
道光帝死后的继位者是他的皇四子(帝)。
他是入主中原后的清代皇帝中,唯一一个曾亲自持武器守卫皇宫参战的人。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四日,派二百多人分成两队混入京城。
九月十五日,一队入东华门,另一队闯入西华门,这伙人由入教的清宫作向导,一度攻入紫禁城,有的冲到隆宗门,有的冲到养心殿前。
时为皇子的旻宁闻讯毫不畏惧,他手持鸟枪带头迎战,还调来火器营反击,很快将闯入的叛乱教徒打出皇宫。
混战中,旻宁亲手击毙两个入侵者。
嘉庆帝很为儿子高兴,称赞旻宁“忠孝兼备”。
以功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其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
他开了近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先河。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香港马礼逊学堂美籍校长布朗博士因病回国调养,随行携带了广东学生容闳、黄胜、黄宽三人前往美国留学,始开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容闳等人抵美后,被送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学习。
1848年秋,留学生黄胜因病回国。
次年,布朗先生提供的两年学习经费期满,另一留学生黄宽转赴英国学医,容闳则得到美国乔治亚州萨伐那妇女会资助,考取耶鲁大学。
经过四年寒窗苦读,1854年他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人。
1872年8月11日,经过学习准备的30名留美学生,由监督陈兰彬率领,从上海启航出洋。
在此后3年中,清政府又先后遣送了90名幼童赴美留学。
此即为清末幼童留美,也是中国首次有组织的留学活动的由来。
道光帝还被誉为历史上最抠门皇帝。
有人说,如果评选历史上最抠门皇帝,这一奇葩的桂冠只能授予清代的道光。
道光皇帝继位之初,朝廷的财政储备余额就剩两千万两银子,这是满清平定三藩以后一百多年来最少的一个数。
乾隆年间,朝廷每年还能储存八千万到一亿两白银。
如今剩两千万两,而且还是账面上的数字。
银库里真有没有两千万两,道光帝也未必清楚。
道光当亲王的时,有一次被父皇嘉庆带到了东北盛京去瞻仰列祖列宗的遗迹。
当他看到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先祖当年是如何时,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
据传,他们晚上就住在了现今的沈阳的。
旧皇宫说是宫廷,实际上不但无法与紫禁城相比,就是一些王公的大宅院,也不知比那里阔气多少倍。
嘉庆皇帝特意给儿子们看几件粗糙简单的传家用品开眼界,告诉他们祖先就是如此,给我们子子孙孙打下了一片锦绣江山。
看着这些简陋的生活用具,听着父皇的讲解,回想着祖先创业的艰难,亲王旻宁更坚定了崇尚节俭的信念。
(道光朝穿带补丁衣服的朝臣剧照) 上位之后,道光帝立即把节俭当作首要的风气加以推广。
道光元年,他发表了一篇节俭的宣言,叫“御制声色货利谕”,第一强调重义轻利,不蓄私财;第二要求停止各省进贡;第三不再增加宫殿楼阁。
表达了他崇尚节俭的坚定决心。
可延续了百年的奢侈之风,一朝难改。
“进贡”被叫停了,大臣们将其改叫孝敬,道光帝总不能不让臣子们孝敬吧。
于是,产自南方的荔枝、茶叶、药材、春笋,以及景德镇的瓷器,扬州的玉器等,仍是不断运往北京皇宫。
尽管数量次数大为减少,道光帝还是左右为难,后来想了个办法,就是下令赏收。
皇帝给人东西叫赏赐,收下面进贡叫赏收,给各省官员行了方便。
削减了贡品,道光帝又把宫廷每年的经费由四十万两压缩到二十万两。
道光帝就带头过紧日子,他用的都是最普通的毛笔和砚台,每顿饭菜简之再简,一个月换穿一套衣服。
甚至规定,除了皇后以外,其他任何人不过节不能吃肉,后宫的妃嫔不许穿绸缎的衣服。
宫廷生活节俭,多亏了皇后是个贤内助,苦苦支应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道光帝也很感激。
以前清朝时兴过两个节日,一个是“万寿节”,另一个是“千秋节”。
前者是皇帝过生日的节,后者是皇后过生日的节。
道光皇帝执政后,遂把这两个节也取消了。
但在道光十五年时,恰逢他的皇后四十岁生日,于是道光帝破天荒地下令给皇后过“千秋节”。
可寿宴上,菜品极简单,每人清一色的一碗打卤面。
据说为了办这次寿宴,道光帝还特批宰了两头猪。
他本人过生日,连碗豆腐脑都没请吃,所以这已算破例了。
道光帝的爷爷乾隆在位的时,每年都把银子花得流水一般,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北洋军政府还每年拨给他四百万两白银当生活费···,但道光硬是要把每年宫廷开支缩减到二十万两。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记载说了一条:“道光衣非三浣不易”。
什么意思呢?就是道光帝的衣服,都是浆洗三次以上才更换。
此外,道光帝为了改变漕运官员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的陋习,下令恢复了元明时期实行过的的海上运输。
道光六年(1826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
海运取得彻底成功。
道光帝活了68岁,当了30年皇帝,生活虽然简朴,但修建自己的陵寝却足够奢华。
道光帝的慕陵位于河北易县。
如果从表面来看,他的慕陵占地面积小,建筑规模不大,没有方城和明楼,无法与清朝其他皇帝的陵寝相比。
但慕陵是外俭内奢,而且光从工程造价一项,就可看出道光帝的奢侈已经远超乾隆帝以及太后。
史料介绍,乾隆帝的裕陵建造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的定东陵也耗银200多万两,而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帝,却用了15年的时间修建了两次陵寝,耗银达440多万两。
原来按照满清祖制,道光帝的陵寝应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宝华峪,经过几年的建设,都已经完工了,先于他病故的皇后,也已经葬入地宫。
但后来地宫发生渗水,道光帝龙颜大怒,废弃了宝华峪,重新在河北易县清西陵的龙泉峪再建陵寝。
(道光帝慕陵) 道光帝慕陵的隆恩殿,全部使用金丝楠木建造,雕工精湛,天花板、雀替、门窗上一共雕刻了大大小小1318条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
即使到了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两百多年,隆恩殿门一开,楠木香气仍然会扑鼻而来。
或许从此可见,道光帝在崇尚节俭背后,还有着奢侈的另一面。
史料记载,道光帝生前倾力平定了回部张格尔叛乱,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
随机文章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晋刘琨(西晋)帕斯卡拉干尸新娘真相,被父亲掏空内脏做出干尸通灵外道魔像条件,必须具备轮回眼(仅长门斑带土通灵过)二战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最差重机枪却收割无数生命(需11人伺候)揭秘迅猛龙真的很聪明吗,智商比同时代恐龙高/理解人类指挥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