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向博克施加压力,德军如何部署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1 点击数:
简介:首先被派往中部战区,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他所担负的首要任务,就是配合元帅的西方面军对当面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反攻。

此时苏德战场中部地区的情况,《东线》第二

【菜科解读】

首先被派往中部战区,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他所担负的首要任务,就是配合元帅的西方面军对当面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反攻。

此时苏德战场中部地区的情况,《东线》第二卷已经做过介绍: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元帅指挥下,已经占领了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只有380公里的斯摩棱斯克。

博克麾下的第2装甲集群,还夺取了该城东南面的叶利尼亚,并将这个突出部作为威胁莫斯科的桥头堡。

可是,盘踞叶利尼亚桥头堡的德军处境相当困难。

斯大林不断调来大量红军反复攻打叶利尼亚。

桥头堡自身的后勤补给也很困难。

稍后,又把博克的大量机动部队交给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去实施基辅和列宁格勒会战,迫使野心勃勃、原本企图一举攻入莫斯科的博克只能全线转入防御。

博克对此相当不满。

9月初,他在日记里做出如下评估:东线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只有他处于兵力劣势,只能用55个德国师对抗苏联的86个半师。

博克认为苏军的主力就在自己面前,可他却没有足够兵力去消灭这个俄国重兵集团。

在此前后,俄国人不断向博克施加压力。

为了尽可能从德国人手中夺回地盘,消除莫斯科面临的威胁,在斯大林命令下,中部地区的红军频繁对当面德军实施反击:铁木辛哥的方面军动用第30、19、16集团军,进攻盘踞在杜霍夫希纳的德军第9集团军;而朱可夫,则指挥他的预备队方面军,拔除那个直接威胁莫斯科的“叶利尼亚突出部”。

此前,红军已经动用大量部队对该突出部发动多次猛攻,可全都无功而返。

为了保住这个对苏德双方来说都意义重大的地区,博克元帅和古德里安使用了不少最精锐的部队。

在8月10日左右,德军在叶利尼亚地区的部署如下:在叶利尼亚以西的中部,部署着第46摩托化军所辖的第10装甲师(8月11日有125辆可用坦克);在叶利尼亚西北部,第17装甲师、党卫军“帝国摩托化师(8月12日,朱可夫曾提审该师一个名叫米特曼的士兵),以及兵力超过一个旅的国防军“大日耳曼”摩托化团。

另外,德军在叶利尼亚南部还部署着第268步兵师。

同一天,朱可夫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管辖着第31、43、32、33、24、49集团军。

总兵力虽然不少,但大部分集团军被作为预备队,部署在苏军纵深内的勒热夫、维亚济马和基洛夫等地。

真正在战线上的则只有第24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是在西伯利亚军区组建的,最初编有第5253军。

指挥官是拉库京少将。

在8月中旬,他手头的兵力大概有7个师,总计7万余人。

对自己复出战场后的这第一仗,朱可夫极为重视。

战后他这样描绘自己当时的心情:“叶利尼亚战役是我独立指挥的第一次战役是自己的战役战略能力首次在大规模对德战争中的尝试。

我想任何人都会理解,我是怀着何等激动的心情,以异常审慎和认真的态度进行这次战役的组织。

”朱可夫的描绘倒还确实。

还在他赶到预备队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格扎茨克就任的当天,就又赶到第24集团军司令部第二天一早,他和集团军司令员拉库京一道去实地勘察叶利尼亚地区的情况。

通过这次视察,朱可夫不满地发现,拉库京等指挥官对当面德军的火力配置根本没有搞清楚,甚至一直是在对想象中的德军“火力点”实施炮击有鉴于此,朱可夫感到,斯大林原来要求他必须在8月下半月发动进攻的指示是不可能执行的。

他的部队必须真正搞清楚德国人的防御体系,还要增调2~3个师的炮兵,运来足够的技术设备物资。

为此,至少还需要10~12天准备。

但斯大林从来就没有给他的部下们充分准备时间的习惯。

在他的不断催促下,朱可夫从8月16日开始对叶利尼亚地区发动了一些局部进攻。

就像诺门坎战场一样,朱可夫在叶利尼亚也动用严厉手段驱使他们的部下们顶着德国人的炮火发动伤亡惨重的进攻。

根据1941年8月底上报的一份材料,仅红军第24集团军内,就有480~600人因为惊慌失措、逃跑等原因而被枪决但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朱可夫仅仅取得了一些局部进展。

8月21日,他给斯大林打报告,称他的部队在德军炮火下疲于奔命,难以消灭叶利尼亚的德国军队。

朱可夫不得不请求在8月24日停止进攻,准备调整战线后于8月25日再战。

当然,德国人也遭到了很大的伤亡。

按照朱可夫的说法,德军被迫把两个被打得的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和一个摩托化旅从叶利尼亚调走,换上步兵兵团。

朱可夫的说法符合一部分事实:德国人确实把第46摩托化军所辖的第100、 17装甲师和“帝国”摩托化步兵师,以及“大日耳曼”团先后调离了叶利尼亚。

而且第10装甲师和“帝国”师也的确是被博克下令撤到罗斯拉夫利等地休整。

可是,第10装甲师在8月21日至9月1日之间,仍有143~150辆可用坦克,损失并不特别大(该师自苏德战争开始到9月4日,仅彻底损失25辆坦克)。

第17装甲师则被调去参加古德里安南下进攻基辅的战役;而“大日耳曼团在叶利尼亚驻守到8月18日,此后防地被第263步兵师接替,然后也参加了。

至于在后方休整的“帝国”师,也在9月2日被派往基辅方向参战。

随机文章不是袁世凯!李鸿章临终前举荐「他」 葬送了大清帝国揭秘日本与那国水下金字塔,是远古1.2万年前MU文明千年前的瓦里木乃伊,盘坐的女木乃伊为主(男木乃伊陪葬)过山风泡了两年还活着,揭秘过山风蛇追人怎么办(成S形逃跑)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不是中立吗?为什么几个月后就倒向苏联和英国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站错了队,惨被列强瓜分。

历史教训让土耳其认识到:不要轻易选边站,万一再老眼昏花站错队,那点家底还够列强分的吗? 但是,列强不会容忍土耳其走钢丝。

看地图就知道土耳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土耳其往北就是苏联,往西就是德国重点经营的巴尔干半岛,往南是地中海、非洲,往东是亚洲。

位于欧、亚、非,还扼守对各方都非常重要的黑海出海口,各方都紧紧盯着土耳其,都在督促土耳其上自己的船。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英国、法国,1939年初,英、法想和土耳其签订互助条约。

土耳其现在不确定英、法能不能顶住德国,但也没有直接拒绝,就是拖。

英、法被拖得七窍冒烟,土耳其依然不松口。

毕竟,得罪英、法是小,距离自己太远。

而苏联就在自己旁边,得罪了苏联那位爷,有自己好果子吃吗? 土耳其想巴结苏联,苏联还瞧不上土耳其。

苏联当时正和德国谈判,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土耳其代表的来到莫斯科,又灰头土脸的离开莫斯科,苏联人连个驴肉火烧也没请客人吃。

苏联既然不把自己当盘菜,看来只能和英、法这种次一级的强国签约了。

英、法需要土耳其在地缘战略上的支持,自然也向土耳其提供保障:只要德国或苏联进攻土耳其,或影响到土耳其的利益,英、法一定会提供所有必要的援助。

土耳其不敢过于相信英、法,他们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丑行,就发生在前不久。

果然,英、法对和土耳其签订的白纸黑字,没说赖账,也基本不履行。

土耳其也不想和英、法泡蘑菇,他们还是更看重苏联。

苏联进攻芬兰,英、法要土耳其开放领空,土耳其因怕得罪苏联,拒绝了英、法。

英、法还不死心,又想忽悠土耳其当炮灰。

德国在1940年5月进攻西欧时,但土耳其拒绝英、法。

英、法提出了什么要求?竟是让土耳其封锁黑海出海口。

这等于向德国宣战,土耳其凭什么做那只替猴子火中取栗的蠢猫。

土耳其对二战的态度,还是先围观,看情况再说。

对德国,对英、法,对苏联,都是既不得罪,也不入伙。

土耳其还是摆脱不了狡兔本性,当土耳其看到德国势力大,苏联岌岌可危时,土耳其就跳上了德国的船。

在苏德开战前四天,也就是1941年6月18日,土耳其就和德国签约,承认互不侵犯(实际上是德国承诺不侵犯土耳其)。

土耳其嘴上说不在苏、德之间选边站,但看土耳其的种种作为,还是站在德国一边。

土耳其和苏联(沙俄)有很深的历史恩怨,再加上苏联要寻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势必要突破土耳其。

站在土耳其的角度,他们宁可让德国吃掉苏联。

这样一来,土耳其的生存压力就会大大的减轻。

土耳其人告诉德国人:祝你们早日消灭苏联。

现实却打了土耳其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战后期,德国越打越没脾气,眼看苏联要赢了。

土耳其有的是办法。

不就是向苏联人赔笑脸吗?土耳其开始向苏联,以及英国,说有什么事可以谈谈价。

此时是1943年,虽说德军败象明显,可土耳其还是不敢确定德国会不会来个咸鱼大翻身,对加入苏英阵线还是拖拖拉拉。

苏联对土耳其的明显不耐烦,苏联老大通过英国传话:要跳船赶紧跳,现在还来得及。

到了明年,盟军对德军优势更大的时候,也就不稀罕你跳不跳船了。

这话已说得非常清楚:留给土耳其的时间不多了。

也不知道土耳其是怎么想的。

到了1945年2月,都开了,土耳其还在犹豫是否跳船。

连对土耳其向来“好脾气”的英国首相都忍不住说: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别玩两头通吃,最后让你一头都吃不着! 土耳其知道再也不能保持所谓的中立了,赶紧对德国宣战,时间是1945年2月23日。

而苏军向德国首都柏林发起总攻的时间,则是1945年4月16日。

苏联大骂土耳其狡猾,哪有这么宣战的,分明就是白捡便宜。

而西方出于在战后抗衡苏联的考虑,对土耳其的比较宽容。

土耳其最终还是倒向西方,1952年加入北约,成为北约与苏联对抗的马前卒。

随机文章杨坚为什么要篡周建立隋朝?美国总统提出的肥皂水效应,用赞扬的方式批评别人(效果更佳)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揭秘日本地震乌贼为什么很恐怖,异常捕获巨型乌贼是海底地震预兆怎么查看自己的超能力可行性,三大条件助你觉醒超能力(白费力)

反向旅游兴起?年轻人口味为啥变了

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

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的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

加入收藏
               

俄国人向博克施加压力,德军如何部署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