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皇后被废,有人下场凄凉,为什么她却春风得意?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4 点击数:
简介:纵观古代历史,一旦皇后被废,几乎没什么好结局,不是被赐死就是被幽禁,比如西汉、乌拉那拉氏。

但也有例外,比如第一任皇后。

她被废之后,不仅没死,还过得比以前更滋润

【菜科解读】

纵观古代历史,一旦皇后被废,几乎没什么好结局,不是被赐死就是被幽禁,比如西汉、乌拉那拉氏。

但也有例外,比如第一任皇后。

她被废之后,不仅没死,还过得比以前更滋润了。

01 郭圣通18岁以前,一直过的很顺溜。

郭家和她舅舅家是当地的望族,不仅有钱还有兵权。

虽然郭圣通的父亲早逝,但她妈爱她,她弟弟宠她。

不仅如此,她还饱读诗书,长得美如天仙。

16岁那年,她舅舅说给她找了一个好女婿。

郭圣通一看还真是,这小伙长得帅,打仗勇猛,最可贵的是脾气好。

于是郭圣通和小伙成了亲。

这小伙就是后来的东汉开国。

其实郭圣通未必不知道这是政治婚姻,她舅舅看上刘秀的才华,刘秀看上舅舅的兵。

但好在刘秀婚后对她一直不错。

她肚子也争气,第二年就生了刘秀的长子——刘强(史书为刘疆,同刘强)。

,郭19岁那年,即公元25年,刘秀称帝,号建武,史称光武帝。

称帝后第一件事,刘秀把原配接来了。

情敌一出现,郭圣通的优势忽然有点不明显了。

首先就是阴丽华性格极好。

郭圣通和阴丽华早年丧父,但母亲教的可不一样。

郭圣通更加活泼一些,阴丽华则贤良淑德,更符合古代淑女的标准。

阴丽华还有一个优点——特别忍让。

皇后之位,阴丽华让了;赏赐,也不要。

任谁看都觉得,阴丽华越像一个白莲花。

然后是郭圣通的娘家势力出问题。

舅舅真定王刘杨谋反,被刘秀发现。

刘杨本人被杀,但表面上宗族并未受影响,刘杨之子继任真定王,郭圣通入主中宫。

但对于这位刚上任的郭来说,娘家这个污点,的确是有点影响心情。

其次是阴丽华生孩子多。

对于皇族来说,得宠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生孩子,最好是儿子。

郭圣通最先生下儿子,但是阴丽华三年后赶上了。

以后多年,两人像比赛一样,卯足了劲生,结果郭圣通生了五儿一女,阴丽华生了五儿三女。

看着儿子一样多,但架不住阴丽华多两个小棉袄啊。

郭圣通最大的危机在于她的丈夫刘秀。

刘秀本人更偏爱阴丽华一点,毕竟是初恋,刘秀当年不就大喊“娶妻当娶阴丽华”吗?刘秀一生,和阴丽华的个性更像,也更合拍一些。

当年阴丽华让出后位,刘秀觉得特别歉疚,于是更加疼爱阴丽华。

以前开朗的郭圣通开始妒忌了。

于是,郭圣通就走上了一条作死的路。

02 建武四年即公元28年,阴丽华在行军途中,生下未来的汉明帝。

郭圣通本应率众贺喜,但郭耍大牌没去。

刘秀和阴丽华没计较,郭圣通还挺得意的。

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阴丽华家失窃,阴丽华的母亲和幼弟都被刺客杀死。

阴丽华七岁丧父,全凭母亲一人养大,和母亲、幼弟感情极深。

一向隐忍的阴丽华再也绷不住了,哭晕过去好几次。

刘秀为宽慰伤心的阴丽华,下诏书厚葬二人,并封赏阴家外戚。

郭圣通本来也没啥意见。

但是啊,这诏书里还有一句话说,这皇后的位子,是阴丽华让给郭圣通的。

这句话,可惹到暴脾气的郭圣通。

郭圣通直接和刘秀吵了一架。

刘秀一向厚道,半天憋不出话来。

为了安抚生气的郭圣通,又是哄又是赏赐。

这样适得其反,直接助长了郭圣通的脾气。

后来,郭圣通去骚扰阴丽华。

阴丽华本着“打不过,躲得起”的精神,带着孩子躲宫外去行宫住了。

接着呢,刘秀也跟着躲去了。

一个妒忌的女人是没有什么智商的。

郭圣通还以为两个人怕了,在宫里三天两头闹上一闹。

刘秀以为郭圣通闹上两天就算了,没想到,她还变本加厉,居然开始打骂庶子。

史书没明确记载是哪个庶子,刘秀一共16个孩子,6个是郭所生,8个是阴丽华所生,1个是所生,另有1女儿不知生母为谁。

看刘秀生气的样子,最有可能是阴丽华所生的孩子被打了。

看着泼妇样子的郭圣通,再看看一直在受罪的白莲花,一向隐而不发的刘秀,动了废后的心。

偏巧不巧的是,天文官又上奏说,“金犯轩辕大星”。

大意就是,皇后失势。

古人都迷信,一直笃信天机的刘秀也不例外。

于是,刘秀真要废后了。

建武17年农历10月19日,刘秀下了为了省纸,发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来者的奇葩诏书——一张诏书内把废后和立后一起说了。

诏书说道:“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

宫闱之内,若见鹰鹯。

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

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

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宜奉宗庙,为天下母。

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

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 大意就是,郭圣通数次违反法令,没德行,所以废后。

阴丽华是我穷时的发妻,有德行,所以立后。

刘秀还傲娇的(地)表示,废后又立后,不能算啥好事,大臣都别上朝庆贺了。

03 这一诏书一颁布,举朝上下都极为震动。

郭圣通当了17年皇后,一下被废,内心自然有气。

当时郭所生的太子刘强依然在位,郭家外戚也是很有权势。

如果处理不好,太子郭家极有可能联手造反。

这时候,太子老师郅恽说话了,“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

虽然,愿陛下念其不可,勿乱大伦,使天下有议社稷者。

” 翻译过来就是,皇帝啊,我本来不想掺和你们家事。

但是还是希望皇帝能念旧情,别做的太绝了,以免别人议论您。

刘秀想起以前那些共度的时光,有些后悔了。

不久后刘秀下了第二道诏书,封郭圣通次子刘辅为中山王,封郭圣通为王。

刘秀又大手笔增加两郡为郭圣通的生活费。

郭圣通被废两年后,长子刘强请辞太子之位。

光武帝改封刘强为东海王,对其不错,封地极好,甚至连去泰山封禅时,也带着刘强,而不是当时的太子刘庄。

郭圣通被废的第三年,刘秀生了一场大病。

大概是生病的时候,人总会想起以前的事情。

刘秀病愈后,将中山王刘辅的属地迁往沛,封刘辅为沛王,郭圣通为沛王太后。

沛即故乡,发源地。

过了两天,刘秀觉得还是不行,又封了郭圣通的弟弟郭况为侯爵,其它近亲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赏。

郭氏一族没垮,反而比以前更厉害了。

闲着没事,刘秀还去原来的小舅子家蹭吃蹭喝。

刘秀对自己抠的要死,倒是对小舅子郭况极为大方,搞得郭家富得流油。

郭家多有钱呢?首都人民都称他家是“金穴”。

郭家和阴丽华的娘家关系挺好,两家还时常聚个会。

这两家一直是东汉四大外戚家族之一,另两位是窦家和邓家。

不过即使权势日盛,郭况依然谦虚谨慎,是东汉重臣之一。

后来,当郭圣通的母亲去世时,光武帝亲率百官拜祭。

总之,她的母亲、兄弟、子女,甚至她自己,都得到光武帝的照拂。

可以说刘秀为了弥补郭圣通,也是下了血本。

郭皇后本人过得如何呢?应该是不错,有钱有闲,儿子孝顺,含饴弄孙,还不用面对情敌。

离宫11年后,郭皇后也去世了,光武帝亲去送葬,将她葬在邙山,号称北陵。

郭皇后是东汉第一位没死封王太后的女子,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废后,反而春风得意的女子。

随机文章历史上的杨家将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真的是美国拒绝吗/五种原因均有可能罗马斗兽场为何如此血腥,古罗马人崇尚武力与残忍/习惯看血腥角斗岩浆表面用鞋踩一下没关系,导游危险示范请忽模仿(差点成烤猪蹄)

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

秦始皇陵由地宫与兵马俑以及若干个陪葬坑组成,目前秦始皇陵周围的若干陪葬坑和兵马俑也已发现,并且经历了深入挖掘。

唯独秦始皇陵地宫还是一个谜,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地宫规模极大。

后经考古专家证实,真实的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

如此以来,问题也就随之产生,秦始皇陵地宫规模这般大,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秦始皇陵地宫里边究竟是什么奇珍异宝,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目前可以依托的史料,仅仅是《史记》中笼统的介绍。

按照《史记》的描述,地宫可以说是咸阳城的翻版,无法想象的大。

不得不佩服司马迁,一辈子不肯能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竟然能把秦始皇陵地宫描述的那么邪乎。

根据考古专家的努力已经得知,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造成的江河湖海,基本上与我国渤海、黄海的位置一致。

可见,秦始皇陵地宫倾举国之力啊!通过多年的考察,考古专家大致探测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大小。

早在1962年,考古专家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积在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不仅如此,单单秦始皇陵地宫的墓室大小都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想而知秦始皇地宫有多大?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空间如此之大,那么究竟是什么来支撑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呢?考古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多年探测,已经明白了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的正是坚硬无比的夯土墙。

所谓的夯土墙,也可以理解为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宫墙。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地下30多米的位置,夯土墙的承重能力达不到根本就无法确保秦始皇陵地宫的安全。

据悉,夯土墙高度都有30米,南墙宽度在16米,而北墙宽度在22米。

夯土墙的堆砌过程,非常的苛刻。

秦国制度中最好的地方就是有统一的标准,一段夯土墙建成之后,会有强弩射击,以插不进墙体为标准。

否则,不管墙体建成什么样都得推倒重建。

所以,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质量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不仅质量可靠,而且夯土墙的硬度与精致程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秦朝的夯土技术,可以参照秦直道遗址,到现在的夯土都是坚硬无比。

考古专家表示,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每一层都是用细土堆砌碾压,厚度约在五六厘米左右。

历经千年,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已经坚硬无比,支撑起秦始皇陵地宫庞大的内部空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秦人的智慧。

老秦人建立的第一座皇陵,都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一方面是技术确实是达不到,另一方面国家决策层不允许贸然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随着中国考古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秦始皇陵地宫可以重见天日。

秦始皇陵墓迟迟没有挖?

首先的原因呢肯定是从自然环境保护的角度去考虑,秦始皇陵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资金的投入,还有里面的水银含量惊人,如果挖开后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者没有及时的解决,这些水银的蒸发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整体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秦始皇陵墓里面到底有没有水银?就算有的话到底有多少的水银? 第一个问题里面是必然有水银的,经过专家的探测,发现陵墓土壤表面的土壤,汞含量超高。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多少,《史记》里面记载,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内,以水印为百川江河大海据说保守量拥有 100 万吨水银,(估计只会更多)秦始皇也是真的厉害,具有穿透力,和非常重要的大局思维,以及高明的远见,据说是 13 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并命令大臣绘制了一副完整的陵墓图,前后历时了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 人,最终也没有修建完成。

陵墓里面不仅有日月星辰,还有江河湖海,以及各种各样奇珍异宝。

经过氧化的据说刚开始挖的时候,里面的兵马俑是带有颜色的,打开之后经过了氧气的氧化,就慢慢的变了一副颜色,这也就证明了没挖之前里面是密不透风的所以才可以保持着原本的颜色,以及陵墓里面其他的东西也跟着被氧化掉了。

没有完全氧化的据说现代的考古学家,并不是第一个开墓的,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察队也发现了被人开辟过的道路,根据传说是项羽,但是也只是传说。

加入收藏
               

同是皇后被废,有人下场凄凉,为什么她却春风得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