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海令简介 诏令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陆遭削弱后,其余部集中于台湾和沿海各地,以郑成功部为主力。
【菜科解读】
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陆遭削弱后,其余部集中于台湾和沿海各地,以郑成功部为主力。
清政府为防止内地人民与沿海抗清军联系,顺治八年 (1651年) 开始海禁,十三年发布上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贸易,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决,货物入官,犯人家产全部赏给告发人,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职,从重治罪。
背景 初年,满清统治阶级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领导的东南抗清力量,以及防止沿海人民造反起义,实行了大规模强制迁徙濒海居民的法令,史称迁海。
清廷正式发布迁海令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
颁布了将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的迁海令。
沿革 元年(1662年),辅政大臣下令从山东省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
措施使华东至华南沿海地区的渔业和盐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深受迁海之苦。
当时不少地方官员,包括广东巡抚王来任、广东总督周有德,均极力请求复界。
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朝廷认为措施已收成效,加上不想继续影响沿海地区的民生,终于允许复界。
迁海令于 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康熙二十二年(1683)终止。
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颁布了《禁海令》。
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当时,郑成功一部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抗击清军。
为了最后消灭抗清力量,清廷发布迁海令,北起北直(河北)、中经山东、江南(江苏)、浙江,南至福建、广东省沿海居民均属迁海范围。
清廷强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30~50里,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
其中广东地区曾连续内迁3次。
清廷派满大臣四人分赴各省监督执行,违者施以严刑。
四省中尤以闽省为最严。
沿海的船只和界外的房屋什物全部烧毁,城堡全数拆除,越界者不论远近立斩不赦。
凡迁界之地,房屋、土地全部焚毁或废弃,重新划界围拦,不准沿海居民出海。
迁界之民丢弃祖辈经营的土地房产,离乡背井,仓促奔逃,野处露栖,“死亡载道者以数十万计”。
迁海令的实行,使农业、渔业、手工业及海外贸易都遭受很大的摧残。
人民生计断绝,流离失所,其间曾不断发生激烈的反迁海斗争。
迁海令的施行,不仅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恶果,而且,由于沿海空虚,海盗乘机活动,造成沿海社会治安更不得安宁。
一直到台湾最后被清军攻陷,康熙二十二年才废除“迁海”令,前后延续23年之久的迁海苛政亦告结束。
影响 自宋明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航海贸易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
而清朝的迁海令却使得数百年来的航海成就毁于一旦,沿海地区千里无鸡鸣,航海贸易一落千丈,迟迟都不能恢复。
这一后果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随机文章历史上真实杨家将的结局明朝最有影响力的臣子有哪些?墨西哥燕子洞天坑深度426米,足以装下美国的帝国大厦外星人帮助中国抗日,外星人暗中帮忙中国打赢日本(纯属扯淡)谣传索隆的爷爷是五老星,海贼王和之国篇中即将揭晓索隆的区则身世
黄海海战简介 海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打响的
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
此役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
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海战背景 1894年(清二十年)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
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的覆亡。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
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朝鲜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随后击沉了英籍高升号运输船,俘获操江号炮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随即全面爆发。
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黄海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
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
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随机文章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揭秘人体生物钟之谜,生物钟紊乱会导致性功能减退进化论误导了整个人类,人类史前文明发达/因为天灾断送远古文明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夏天雷雨季节湿度大/容易产生强对流空气本初子午线所在的经度是多少,经度为0/并非东西半球分界线
法属印度支那简介 殖民地的范围大致到什么地方
1858年起法国人开始染指中南半岛,并于1861年占领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1883-1885年期间,法军占领越南及柬埔寨部分地区,建立法属交趾支那,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大清帝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遂被法国占领。
1887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授权允许正式建立联邦。
1893年法暹战争后,王国(今泰国)割让老挝予法国,老挝遂被纳入联邦范围。
1904-1907年,暹罗王拉玛五世为保持其国家独立,两度割让湄公河东岸领土给法国,至此形成法属印度支那及今天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雏形。
1940年,二战爆发,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迅速崩溃,之后成立了亲德的维希法国政府,同年9月,维希法国宣布将印度支那转让给日本,从此印度支那进入日治时代,1945年日本投降,新成立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试图恢复在此地的统治,但因印支人民顽强抵抗,法国政府被迫于1954年签订《印度支那停战协定》,正式退出印支,印支三国随即独立。
历史 1858年9月,法国人在越南中部的岘港登陆。
法国要求在岘港设立领事馆等单位,但被越南政府拒绝,法国因此而占领岘港。
1861年,法国占领了西贡(今胡志明市),六年后又占领了南圻,并将其更名为交趾支那。
为了拥有整个越南的宗主权,法国与中国爆发中法战争,并在1883—1885年的期间占领了越南中部和北部及柬埔寨,将越南中部更名为安南,北部更名为东京。
1885年,中法签订《天津条约》,中国正式放弃越南的宗主权。
1887年10月,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正式成立。
随后在1893年的法暹战争(暹为暹罗,即泰国)中,老挝也被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之中。
虽然法国拥有中南半岛地区的实际统治权,但之前各王国的皇室仍被当作傀儡一般地被保留。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法属印度支那曾经爆发过数次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但都被法国统治者镇压下去。
1940年9月,二战正打得如火如荼,亲的维希法国默许日本的军事力量进入越南北部,这让正在与日本进行战争的蒋介石极为不悦。
中南半岛对日本的太平洋与东南亚战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很快日本以法属印度支那为跳板占领了荷属东印度。
同时,日本保留了法国的政府结构,主要的管理权仍操在法国官员手中。
1945年3月9日,法国解放,德国的势力不断败退,美国也在太平洋上不断逼近日本本土,日本政府因此决定全面加强对中南半岛的控制程度。
日本驱逐了法国官员,宣称中南半岛为日本保护下的“独立”国家,直到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投降后才告终。
战后,越、老、柬三国都爆发革命,寻求独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1945年9月2日宣告成立。
而法国也试图恢复其在中南半岛的统治,1946年3月18日,法国军队开入越南北部地区,同时法国挟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在越南南方的西贡成立越南国,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
1954年5月,奠边府战役结束,法国败局已定。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发表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法国承认印支国家的独立,法军逐步撤出,越南被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并在1956年7月进行自由选举后统一合并。
其中胡志明领导的位于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倒向苏联和中国的国家一边,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则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
之后,南方的吴廷琰在美国的支持下决定拒绝这场选举,从此越战逐渐爆发升级。
老挝和柬埔寨同样在1954年独立,但没有被卷入越南战争。
经济 法属印度支那成立之初,法国资本主要投资在位于越南北部的鸿基煤矿。
在湄公河和红河沿岸,有大量欧洲人投资的种植园。
大量的米和煤在海防港向外出口,支撑了殖民地的经济。
法属印度支那也大量从法国进口纤维制品。
法属印度支那重要的交通动脉是从云南到河内的滇越铁路及河内到西贡的南北纵贯铁路,相对而言海路和公路运输比较不发达。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魏延?因为反骨吗 真相只有「4个字」朱元璋到底有做哪些政绩?诺亚方舟遗址被发现,4800年前的木船99.9%是诺亚方舟佐助通灵外道魔像为何没出现,鸣人和佐助谁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