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是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它是如何灭亡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2 点击数:
简介:地理位置 西申国始封时的地理位置,一说位于今陕西省,在宗周以西,王改封之后在河南南阳形成南申国,而在陕西故地仍然保留的申国成为西申国,后南申国为楚所灭而东徙信阳

【菜科解读】

地理位置 西申国始封时的地理位置,一说位于今陕西省,在宗周以西,王改封之后在河南南阳形成南申国,而在陕西故地仍然保留的申国成为西申国,后南申国为楚所灭而东徙信阳形成西申国。

一说申国始封地在河南南阳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阳市北谢地,周宣王改封“谢地”(位于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阳)后形成东申国;,而仍以“谢”命名其城,以示不忘旧也。

爵位之争 申国君主初称申伯,周宣王时或因申伯为王卿士、佐宣王中兴有功、又有王舅的至亲关系,改称申伯为申侯。

但“申侯”之称究竟指西申国君主还是东申国君主,仍有一定争议。

民族关系 关于西申国与“申戎”的关系,也存在争议。

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与近代学者蒙文通《古代民族迁徙考》均认为,周宣王所伐之“申戎”即西申国。

但《诗·大雅·崧高》称申伯为周宣王母舅,《国语·郑语》言申人必“隩爱太子”,《·周本纪》谓“太子”之母为“申侯女”,一说此三“申”字均指申伯迁封于南申之后仍留居于西申之支庶之族;由此,周宣王与西申侯为甥舅之亲,两国当有着友好和睦的关系;从地理位置上看,两者亦有差异。

因此,也有人认为西申国并非申戎。

随机文章『金屋藏娇』的典故?详解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区别,前者速度15倍音速无法拦截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未来25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超越人类成上帝)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如何灭亡的

以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

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

当时还处于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所缴的赋税和贡品不足于统治者的特殊生活费用。

帝王的子孙人数太多,必须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孙到全国各地为小王侯,食邑当地,由当地人民的赋税和贡品,供给王子王孙的特权阶层的生活。

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

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

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椐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

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

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

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今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

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今潢川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

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今潢川。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今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现黄国贵族墓地。

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发掘出黄季佗父墓。

在黄国疆域内的罗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贵的黄国文物,时代多为春秋早期。

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江淮西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

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在黄国都城故址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个小水池,池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边刻着“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国宫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

在黄国都城的西面,有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坟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其余的古迹荡然无存。

解放后发掘黄国都城时的700多件青铜器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随机文章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什么狗最干净最好养,贵宾犬/金毛(聪明呆萌爱干净/最适合家养)汶川地震是龙脉在移动,四川龙脉诞生出真龙致大地裂开(中华腾飞)北极冰川什么时候消失,冰川什么时候融化(全球变暖冰川消退)遭遇泥石流往哪里跑,旅游必须知道的正确方向/幸存几率极高

明末大鼠疫简介 该鼠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明末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

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

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和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

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

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根据华北地区明朝末年地方志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记录,在其论文《鼠疫流行与华北地区社会的变迁》中,首次提出了明末席卷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就是鼠疫。

近十年之后,他与李玉尚合著《鼠疫:战争与和平》,对前期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

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背景 生态破坏 历载,自明嘉靖始,明朝与蒙古边境之间常有变乱,致使许多汉人被俘或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其中,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气候异常 同时,明朝末年恰又是旱灾频发的年代,万历期间曾有过三次大旱且均引发瘟疫;崇祯十四年,再遭大旱且历时4年。

旱灾肆虐,逃荒保命的不只是难民,老鼠也需到处寻找食物,较大数量的老鼠进入人类的居住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鼠疫杆菌通过寄存在它们身上的跳蚤将病毒传染给了难民,而难民的迁徙流动又使病毒延伸到更大的地域。

华北地区作为明末农民战争后期的主战场,天灾人祸并至,明末大瘟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酝酿。

1618年,万历46年,广东下起了大雪,这标志着“小冰河时期”的开始,从这时开始中国遭到了持续干旱和低温的侵袭,到1638年,崇祯11年,漕河干枯,1640年,崇祯13年,黄河干枯了,而长江和淮河竟然已经全部封冻。

朝末年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进入小冰河时期,全国性的旱灾蝗灾和鼠疫长年反复上演。

对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根本无力抗拒这种打击。

伴随着自然灾害而来的是内部的暴动,东北和西南地区发生的叛乱。

崇祯10年-14年,中国华北地区连续4年大旱。

崇祯14年,在山西北部一个春季干旱荒野上的午后,一只因为体内鼠疫菌正在大量繁殖,而堵塞消化道无法吸血的跳蚤,跳上一只灰老鼠身上拼命的叮咬它,这时大量的鼠疫菌进入被叮咬的灰老鼠体内。

于是鼠疫菌在这个身材比跳蚤大无数倍的新家更加快速的繁衍,十多个小时以后,灰老鼠开始出现高热症状,它的内脏开始溃烂出血。

在灰老鼠死时,它体内的大量鼠疫菌开始转移到附件的其他老鼠身上,随后从一个老鼠家庭向另外的老鼠家庭传染。

常年干旱食物减少,老鼠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很快整个地区,都布满了鼠疫菌。

干旱缺水也导致了鼠疫菌以更快的速度繁殖。

很快成群结队的带菌老鼠由于高热导致身体炎热难忍,它们到处寻找水源拼命的喝水。

于是为了寻找水源,老鼠们集体出发,开始了向搬家的历程,在这个旅程中更多被感染的老鼠加入了搬家大军。

崇祯14年夏天,中国内地突然出现大群大群的老鼠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成群结队渡过江河险阻,进入安徽,河南,河北等诸省。

50%的崇祯年份都是大旱,大旱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体质严重下降,卫生条件极度恶化。

在这一年崇祯14年,中国内地还是普遍大旱,在河北春季几乎无雨,老鼠大军找不到水喝继续向更南的南方进军。

同时饥荒中慌不择食的人们开始偷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吃成片死在路边的老鼠,横扫全国的鼠疫大爆发终于开始了。

于是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

京师大疫,天津大疫。

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山东青州,济南,德州,泰安相继发生大疫。

安徽大疫,青蝇大如枣,凤阳府,安庆府,庐州府相继被鼠疫攻陷,死者最多的地方死亡人口达到90%,于是庐州府,就是现在的合肥一带,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流民因素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瘟疫的流行。

由于大规模的流民出现,瘟疫在明代后期也日益猖獗。

据《》记载,从1408年到1643年,发生大瘟疫19次,其中1641年流行的一次瘟疫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

当时著名医学家在《瘟疫论·原序》就着重指出:“崇祯辛已(1641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

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

” 随机文章昆式战斗机存在吗,专家认为数百年人类才有技术制造土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温度太低仅-130.15℃(表面为液态气体)人类世界其实是个程序,整个宇宙都是外星人进行模型试验为什么中国没有龙卷风,美国是龙卷风之乡/每年会发生2000多起龙卷风为什么太空看不到星星,太阳系以外的都是假象(谣言/阴谋论)

加入收藏
               

申国是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它是如何灭亡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