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卷尾猴在地下用棍子和石头挖食物

uux.cn科学报告中的Capuchin文化项目(2024)。
DOI:10.1038/s41598-024-61243-8(神秘的地球uux.cn)
【菜科解读】
卷尾猴用棍子探地寻找食物。
uux.cn科学报告中的Capuchin文化项目(2024)。
DOI:10.1038/s41598-024-61243-8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Stephanie Baum):卷尾猴是杂食动物,其在野外的饮食可能包括芽、花、叶、种子、坚果、水果和浆果;以及鸟类、蛋、小型哺乳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蜘蛛。
其中一些食物来源是在地下发现的,使用工具可以帮助猴子找到并获取它们。
众所周知,野生黑猩猩(Pan troglodytes)使用棍子挖掘地下植物储存器官(球茎、球茎、主根和块茎),但关于卷尾猴如何从地下获取食物的研究很少。
现在,来自圣保罗大学和巴西卷尾猴文化项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和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探索了大胡子卷尾猴(Sapajus libidinosus,前Cebus libidinosu)如何在野外获取地下食物来源。
一篇描述研究小组发现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作为卷尾猴工具的棍子和石头
众所周知,有胡子的卷尾猴会用石头作为锤子来帮助它们敲开被包裹的水果和坚果。
根据《科学报告》上的论文,2009年的一项研究首次报告了在巴西Serra da Capivara国家公园(一个干燥的稀树草原地区)观察到的胡子卷尾猴种群,此外还使用石头寻找和获取地下食物,并“习惯性地修改和使用棍子作为探针,蘸取蜂蜜,将猎物(如蜥蜴、蜜蜂和蝎子)从岩石缝隙和树干中驱逐出去,偶尔还会寻找其他资源”。
重要的是,这项新工作首次报道了有胡子的卷尾猴使用棍子作为探针来定位地下食物。
这项新研究的研究人员花了21个月的时间观察了一群有胡子的卷尾猴,这只卷尾猴位于巴西乌巴哈拉国家公园,这是一个更潮湿的热带草原地区。
在该组的31个个体中(仅成年和亚成年;没有幼年),研究小组总共记录了214个猴子使用工具或仅用手在地下挖掘活板门蜘蛛(Idiops sertania和Neodiplothele sp.)和地下储存器官的例子,在论文中描述为“皮肤呈红棕色的块茎状根,猴子在食用肉之前用手和牙齿剥去。
”
石器按数字使用
猴子们在一半以上(51.4%)的挖掘尝试中使用了50件石器中的工具,成功率为31.8%。
仅用双手就获得了更多的成功(40.4%)。
在他们挖掘地下储存器官的尝试中,59%涉及使用石头,而他们挖掘蜘蛛洞穴的尝试中有48%使用石头。
研究人员观察到,猴子在山丘上挖掘的次数中,有59%是用石器挖掘的,而在河岸上挖掘的只有24%。
男性比女性更频繁地使用石器,但工具使用者的性别对他们尝试的成功没有影响。
研究小组报告称,大多数石器都是由砂岩制成的,而且“比同一人群用于敲碎棕榈树的敲击工具(平均重量1142克)更小、更轻(平均重量128克)”。
按数字粘贴工具
有记录的40次,猴子在地上使用棍子,42.5%的尝试成功了。
在这40个案例中,有32个专门针对活板门蜘蛛洞穴;其他八只猴子的目标未知,因为研究人员要么无法进入陡峭的挖掘地点,要么无法识别猴子的残羹剩饭。
在近一半(47.5%)的挖掘尝试中,猴子使用了不止一根棍子。
猴子在河岸上使用棍子挖掘的频率几乎是在山丘上的两倍(63%),在研究人员测量的30种棍子工具中,平均总长度为29.4厘米,而平均总厚度为2.9毫米。
(a) 在UNP被卷尾猴吃掉的Idiops sertania(Idiopidae科)物种的陷阱门蜘蛛;(b,c)它的洞穴,通常在峡谷中,活板门伪装在周围的地面中;(d) 卷尾猴食用的新双壳蛛属(Barychelidae科,物种尚未描述)的陷阱蜘蛛;(e) 它的形态不那么健壮,在探测过程中可能会失去一些腿(我们在探测后发现一些腿在洞穴内);(f,g),它还在峡谷中建造洞穴,尤其是在河岸上,活板门伪装在周围的地面上。
来源:uux.cn科学报告(2024)。
DOI:10.1038/s41598-024-61243-8
捕捉蜘蛛的技术
研究人员用四种技术观察了这些猴子捕捉活板门蜘蛛。
猴子们还使用了其中的两种方法,“徒手”和“挖石头”,来进入地下储存器官。
对于蜘蛛,猴子还使用“棍子探测”进行了观察。
首先,它们用手移除覆盖蜘蛛洞穴的盖层,然后插入树枝并左右摇晃,使它们能够通过将蜘蛛推出来捕获蜘蛛,还可能提取出卵鞘(卵块)。
蜘蛛洞穴的第四种技术是“石棍”,猴子首先使用石器来尽量减少洞穴的深度,然后使用石棍从里面探测或提取蜘蛛或它们的卵囊。
对挖掘行为的其他潜在影响
本文详细讨论了其他因素(如雨季和旱季)如何影响各种挖掘行为,并考虑了土壤凝聚力。
此外,该研究对乌巴哈拉国家公园的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胡须卷尾猴行为与之前在Serra da Capivara国家公园进行的研究中观察的行为进行了全面比较,表明群体文化差异可能在观察到的行为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类研究很重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可能影响灵长类谱系中不同挖掘工具和技术出现的生态压力。
”
古时候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别急,在说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
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
不过,现在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
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的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的鬼祟在作怪。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
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
而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的墓室内,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最高。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最大。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端。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
墓里有宝贝,总会有惦记宝贝的人。
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
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
中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墓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
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即兴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
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政府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
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
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
当时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的发掘器械。
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
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
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
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墓行为增加难度。
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自然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方法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
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
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除了死人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
历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
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
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
“官盗”机器开动的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
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手下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 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的曹操等军阀,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
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
陈琳帮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某部动漫作品中的著名的“官盗”分子,军阀温韬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
“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
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墓如出一辙,发动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盗墓盗多了,当然也担心盗到自己头上,只好提倡薄葬,并尽量在墓葬外形上也小心低调。
据《·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
后世的很多记载甚至有不少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说。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没有躲过盗墓贼的眼光,当其在2005年被河南人员发现时,已多次被盗。
有曹操的榜样在前,后世的”官盗“自然是前仆后继 唐末五代最著名的“官盗”分子是军阀温韬,此人可称为”摸金校尉“中的无冕之王,人称”贼帅“。
据《唐书·温韬传》记载,温韬曾将”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
另据《》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
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
钟、王纸墨、笔迹如新。
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 两宋时期,随着之难后的宋室南迁,金人扶持的傀儡伪齐政权公然设置了专司盗墓的官职“淘沙官”,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军阀设置的军职机关,而是一个政府盗墓机关。
这个官方盗墓机构发掘了大量的官私墓葬,在帮金人敛财上也可谓是坏事做绝了。
孙殿英盗清陵居然厚颜无耻地盗出了水平盗出了理论 近代的“官盗”例子,不能不提民国军阀孙殿英。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古代“官盗”同行相比,孙至少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开墓用上了炸药,二是给盗墓套上了理直气壮的理由。
文强的《孙殿英投敌经过》中,记述孙对盗墓行为的解释:他自称祖上是抗清殉国的名臣,“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像,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曾有不少网友疑问,现代的考古发掘,也常开古人的大墓,某种程度上也是吃死人饭,难道就不是“官盗”,不是“摸金校尉”?还真不是。
现代考古为何不是“摸金校尉” 首先,考古学是一门以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古学中涉及的对古墓的发掘,也是以此为目的,与盗墓以售卖随葬品图财根本不同。
第二,考古发掘古墓,不是破坏,而是保护。
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大多成为各级文物,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并有机会陈列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考古遗址不但能很大程度得到复原,还有望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级人类遗产。
“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是研究矿产地质和偷挖乱采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体器官的区别。
” 最后,考古发掘也会考虑到在世之人的感情因素。
例如,明清两朝年代晚近,尤其是,距今不久,后人众多,并涉及民族感情。
因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考古人员不会主动发掘明清皇家陵寝。
随机文章英国历史:忏悔者爱德华……他到底忏悔了什么?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全球最先进agm158巡航导弹,376万美元一枚隐身性能超强长征10号重型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达150吨(未实际生产)恐惧魔王迪亚波罗,勾引王子占据身体和灵魂(天堂最大敌人)
地球上“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在意之甚,以至于心理扭曲都有可能。
可在我们的地球母亲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它不是“丑陋”的代名词,而是一道“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 1.形成 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东非大裂谷这个世界陆地最大断裂带,它真的犹如一道巨大的疤痕横列在东非草原上。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幔中的岩浆会往地面上涌,迫使部分地壳上隆,部分下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生断裂,大裂谷由此形成。
东非大裂谷确实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深处可以达2000米以上。
许多人一定以为那里充满了险峻、幽暗,可这个深度是相较于海平面而言的,真正走到大裂谷地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生机 在大裂谷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火山。
火山表面看起来脾气很暴烈,可是它却是地球生命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创造了生命耐以生存的大气层。
而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积淀之后就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生命继而在这片沃土形成。
在大裂谷地区散落有很多火山、湖泊,裂谷的周边则是肥沃的草原。
有丰厚的水草自然就会有动物。
在广阔的大裂谷草原上,生存着种群数量极大的野生动物:斑马、角马、野牛、羚羊,当然还有猎豹、大象、秃鹫等等。
可以说大裂谷地区集中了非洲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一幅美丽的地球生态画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通过对大裂谷的考察,一些科学家提出最早的人类就出现在大裂谷地区,通过迁移走向世界各地。
当然这样的假定遭到了很多其他理论的挑战,比如说多地起源说。
中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人类的最初形成并不只在非洲一地,而是在很多地方不同时间出现。
毕竟如果人类最早在非洲形成,然后分布到世界各地,那么北京猿人属于最早一批人类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3.新大陆 东非裂谷带正发生不断的延伸,最终非洲将分离出一个新的大路,已经是科学界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有人推测可能是在一千万年以后,有人觉得可能会更久,但每年这种变化无时不刻的都在发生着。
在埃塞俄比亚偶尔会发生地震,表面地层裂开,不断延伸着断裂带。
4.马拉松之乡 丰富的自然资源似乎并没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多大的财富,这里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
不过在大裂谷地区,尤其是在肯尼亚,人们找到了一种改变贫苦命运的方式:跑步。
在大裂谷地区,人们主要通过放牧获得经济来源,为了追逐适合的草原,当地的人民往往需要把牛羊驱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而过程中多是道路崎岖的山区。
为了能在日落前尽快赶回家里,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就炼成了极为娴熟的跑步技巧。
现在在大裂谷地区有专门的跑步学校,世界上很多知名的教练都来这里挑选选手。
他们在跑步运动中也创造了奇迹:世界上最出色的马拉松选手中,有超过一半是肯尼亚人,其中的大多数又来自于大裂谷地区。
相较于一些哗众取宠的跑马拉松的人,大裂谷地区的人民把跑步当作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机会,赌上了自己的未来。
跑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运动,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奔跑! 随机文章苏联外星婴儿事件,外星飞船逃生舱发现外星婴儿(1年后死)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历史上最廉价的防空武器之防空气球,铁索连接组建天空防御网络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