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黑竹沟!中国百慕大

这既是国内户外探险的重大成果,又是一次成功的科学考察探索,在全国乃至世界探险界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捆扎攀登绳索、打包帐篷、调试测绘设备、清点电池、把玻璃瓶内的液体倒入塑料瓶,尽可能让
【菜科解读】
一支科学考察探险队,在生死间首次成功徒步穿越四川省黑竹沟核心地带,揭开长期以来悬在黑竹沟的神秘失踪之谜地磁异常之谜动植物之谜等谜题。
这既是国内户外探险的重大成果,又是一次成功的科学考察探索,在全国乃至世界探险界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捆扎攀登绳索、打包帐篷、调试测绘设备、清点电池、把玻璃瓶内的液体倒入塑料瓶,尽可能让行李轻量化……6月底的这天,四川峨边县迎来了一支科学探险考察队,正在紧锣密鼓为接下来的罗索依达峡谷穿越做准备。
队长,抱歉!我媳妇从网上查到一些关于黑竹沟的可怕信息,很是担心,不让我去,另外家里的孩子还小。
下次再有机会跟你一起出征吧。
此次科学探险考察队队长、四川旅游学院教授、著名极限探险家刘勇的手机上弹出一名队员退出的信息。
这突发情况让刘勇心里一沉。
他们面对的是神秘之地黑竹沟,地势雄险、景观壮阔。
传说里无论是人还是牲口,只要靠近沟内一个叫石门关的地方,都有去无回。
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纬线,充满了太多的谜题: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令人费解的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成为神秘失踪事件代名词的百慕大……同样位于北纬30°的黑竹沟被誉为中国百慕大,其核心区罗索伊达峡谷,有一条长达60公里的地磁异常带。
黑竹沟内发生的诡异事件,是否也与这条神秘纬线有关?屡屡吃人的石门关,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走进去的人几乎无人生还,与地磁异常是否有关?
这片原始景象上空盘旋着神秘莫测、令人生畏的传说,让前往黑竹沟探险的人一直心存忐忑。
然而,黑竹沟需要发展,首先就要揭开地磁核心带之谜。
政府、景区、探险界、科学界都迫切想探明罗索依达核心区的奥秘。
此次探险队的阵容强大,整个顾问专家团有28人,包括极限探险家、地质专家、动植物专家、极限摄影师、测绘专家、定向越野冠军、职业登山运动员等。
实地入沟核心探险团队,由刘勇担任队长,其他几位队员也是国内探险界身经百战的人物,还有5位当地经验丰富的彝族猎户做向导协作。
面对有人临时退出的情况,为了不给整个探险科考队造成压力,刘勇马上把这名队员原本负责的安全、户外测量及拍摄的任务重新调整分配,自己承担起拍摄工作。
穿越行程预计四五天,但整个团队准备了一周的物资和各种装备,每个队员的背包重达30—40公斤。
6月21日至24日,科学考察探险队徒步穿越罗索依达峡谷,首探黑竹沟地磁异常带的核心线路,打破了神秘死亡之谷的魔咒。
视频作者:强介,刘勇拍摄
1 在未知行程中解开动植物之谜
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关注黑竹沟。
罗索依达这条路线此前无人穿越,颇为神秘。
8月中旬,刘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说,前期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方数次接触其团队,希望他们去探险科考、破解谜团,我比较慎重,团队在科考探险前期做了大量技术准备,以科学态度精心的准备,不敢丝毫怠慢和掉以轻心。
今年3月,黑竹沟探险立项,邀来地质测绘、生命科学、户外影像、山地灾害、极限探险等各领域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前后四次前往黑竹沟景区深入调研,查阅大量历史、人文、水文和气象资料,组织多次讨论和座谈。
在与曾参与过探险的老专家、当地猎人和采药者数次深入交谈后,专家团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经过严格缜密的综合评估,专家团确定在6月20日左右,将有约5天好天气的窗口,于是紧急启程进入黑竹沟最为神秘的地磁异常带进行探险。
6月21日是探险队入沟的第一天。
一踏入悠长深邃的山林,探险队员耳畔是满山雀跃的鸟叫声,沿途古木参天、山谷奇特、浓雾弥漫.……夏天的黑竹沟被原始森林覆盖,景色壮丽震撼,相机随手一拍即为大片。
走着走着,逐渐地势起伏平缓,一大片空旷的高山草甸尽收眼底,这里大到足以举行万人盛会。
资料显示,黑竹沟犹如动植物的绿色天然基因库。
这里地形独特,受人类干扰极少,许多古老植物得以保存下来,也给这里的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据说,这块土地上有很多野生动物,其中不乏世界稀有动物。
#p#分页标题#e#有一种黑白相间,花纹成条状的大熊猫和另一种黑白相间呈圆状花纹的花熊猫更是稀有中之稀有。
为了解开这里的动植物之谜,科考队在领略高低落差达3000米的山峰、纵横交错的沟壑的同时,对一路所见到的垂直分布的植被,阶层分明的动植物世界尽可能地一一拍摄记录。
这是什么?刘勇发现一种绿色植物,枝叶叉开,根茎颀长,好奇地问身旁的向导。
这是重楼,一种可入药的药材。
一位常采药的老乡告诉他。
刘勇马上对重楼进行拍摄,采下标本做详细记录。
路途中,花类物种众多,如佛甲草杜鹃花、类野升麻、唐松草、蔷薇、马先蒿、一把伞南星、杓兰、碎米荠等,很多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当然还有许多可食用的药材,比如野生灵芝。
队员们还见到了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珙桐,以及不寻常的高大珍稀树种乔木杜鹃。
当森林深处的木栈道路段结束,队员们到达既定的露营地荣宏德草甸,仪器显示海拔3280米,行程约4公里,徒步时长约3小时,爬高量371米。
看似平整的荣宏德草甸远非想象中平静,而且间或会有野生动物出没。
队员们兴奋的是,沿途他们还发现了新鲜的野生大熊猫粪便。
第一天也不是没有麻烦,在野外探险,队员们将随身的水喝完,习惯就地寻找水源,但当天雨过之后,草原里形成的积水大坑满是污水,于是,很多队员临到第二天早上出发都没怎么饮水。
关于黑竹沟的神秘传说让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未知……
2 在陡峭悬崖战胜恐惧脱离困境
1950年,西昌战役国民党胡宗南一支残余部队30余人穿越黑竹沟,只有一个人生还,据说是你父亲救的?行进之中,科考队员将听到的一些当地传说,找同行向导唠嗑求证。
是的。
小时候听父亲说,他当年救出的是一位参谋长,身上背着粮食。
科考队的一位当地向导说。
关于黑竹沟,当地流传着猎户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说法。
那些传说是真的吗?队员们进一步询问。
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解放军测绘队、户外探险队和彝族同胞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多人死伤和失踪。
探险队员背着沉重的背包。
刘勇 摄
听过那么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多年从事极限探险、曾去过南北极,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的刘勇表示:作为队长,我要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如果在队员面前显示出一丝恐惧,会影响到他们的信心,所以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我带队,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平稳。
就在穿越峡谷的第二天,临近宿营时,一丝恐惧涌上刘勇心头。
当日下午,科考队走到一个叫作绝壁沟的地方,发现没路了。
但见一道瀑布倾泻而下,是一路遇到的最高最大的瀑布。
其两侧有被冲刷出来的绝壁,非常陡峭湿滑,几乎无法爬下去,而左右两侧的高大山崖,也很难翻过去。
可以想见,大抵前人可知的探险也许就止步于此。
据一位黑竹沟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黑竹沟植被茂密,地形险要,已开发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未开发的地方,尤其是石门关一带,有很多暗河或者悬崖。
刘勇与队员在分析研判穿越路线。
刘勇 供图
找路!刘勇带着一个队员爬到瀑布上面一点探路,水流在耳边轰隆隆鸣响。
人若顺瀑布向下走,能否承受水势落差产生的压力,以及水流的湍急?望着湿滑的瀑布侧沟,刘勇倒是有了一些主意。
但向导对从绝壁下降没有信心,便扔下行李,翻山去寻找新路。
他们下午5点出发,直到晚上8点多才全身湿透地回到驻扎营地。
向导领队、老猎人曲目达尔说:这一路湿滑,我们过河穿林,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可行之路。
我认为顺着这里下降到谷底,有一定可行性。
经过考虑,刘勇把这个最终决定告诉全队。
不过随行的当地人不会绳索下降技术。
于是,他开始做当地向导的工作,并规划安排全队如何下降,谁下降、谁空身、谁吊包等。
当时,随行的老百姓听了我的初步决定之后,马上劝我们走另外一条路,即绕路两天翻山走611林场。
然而,如果没有走罗索依达之路,相当于这次探险失败。
我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而是说先宿营,明天再看看地形做决定。
刘勇说。
那晚,刘勇辗转反侧,如果出任何状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特别是向导没有掌握用绳索下降的技能,再加上队员身上还背着很多东西,如摄像机、无人机、食物……
#p#分页标题#e#户外专家、擅长绳索攀岩的队员龚剑说,使用绳索攀岩可是需要技术+经验的活儿,要在陡峭悬壁上找到锚点,把绳索挂在上面,保证在湿滑的地方可以安全下降,最后一名队员还需要回收绳索,核心的5名队员都是在这方面有多年研究和实战的。
队员使用绳索技术从湿滑悬崖上缓缓下滑。
刘勇 供图
最终,运用熟练的户外技能,队员们从垂直高差达120米的湿滑悬崖上,使用绳索技术缓缓下滑。
核心队员在绳索的前后把控,把向导放在队伍中间。
相互协作,不停地下降、横切、再下降,一行人花了将近3个小时,抵达瀑布谷底。
当队员向上回望瀑布,难以相信就这样从绝壁上下来了。
然而,进入谷底后,穿行在深而窄的峡谷中,两侧仍是陡峭绝壁,完全没有任何道路,一个紧接一个的大小瀑布,所有人不停地涉水过河、上下攀爬、翻越密林大山。
3 实地取证解开地磁异常之谜
十几年前,一个著名的科普节目在黑竹沟拍摄系列节目。
摄制组精心挑选4只品种优良的信鸽到沟口景区放飞,而这4只从未迷过路的信鸽,却再也没有飞回来。
有一年,川南林业局工作人员到沟内勘测,下午6点多,突遇林间弥漫大雾,工作人员只能靠着指南针前行。
然而,走来走去,却发现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因为随身携带的七八个指南针,同时失灵了。
在2014年之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沟口,在这里,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属于理论上的正常范围。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
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
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会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
在北半球,越往南走,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黑竹沟存在地磁异常。
队员在探险途中稍作休整。
刘勇 摄
难道,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
当我们走进黑竹沟地磁偏转的核心区域,机械式指北针偏转度很大,随着海拔高度降低,走出峡谷时,地磁偏转就消失了。
而此行的重点就是对黑竹沟地磁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探测,试图揭开其神秘面纱。
刘勇对记者说。
当时,队员们在核心区的不同点位,先后多次利用电子指北针和机械指北针测量数据,对罗索依达沟内的地磁带进行比较测试,在测试点2714米处,测到地磁带偏转达30°之多——这也是迄今第一次人类在此实地测得的数据。
曾有专家通过经验判断加上采样鉴定,当地岩石确定为含铁量高的玄武岩。
石门关存在着大量玄武岩,它们各自释放磁性形成了磁场,并对原本的地球磁场产生了干扰。
这样一来,指南针就失灵了。
不同的玄武岩,含铁量不同,磁场强度不同,为了更精准地做出判断,科考队员们特意在山上、路边、河谷等地采了七八块石头样本,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探险队在此地也着实遭遇了很多不同寻常的现象:对讲机出发之前测试明明没问题,但是进入黑竹沟里就没有信号;GPS、北斗测量仪在外面连续使用几天都没事,但是在沟里两三个小时电就耗尽,其间还出现信号断点。
探险队员在绝壁沟百米瀑布悬崖下降(图中可见三名队员)。
强介 摄
因此,探险队多次遭遇迷路。
依据以往的经验可从植物倒伏判断方向,但是因为里面植物太茂密,根本无法判断,并且,行进时看不到前面队员就大声呼喊问询。
然而,当间隔超过二三十米,再喊,彼此便听不到了,也没有回音。
于是,刘勇决定每两个队员之间保持在20米内。
第三天傍晚,保障安全的户外专家王圣滔,忽然看不到在队尾的强介了。
由于强介一路负责拍摄素材,前面挂着相机、摄像机,背着无人机,走走停停,常常会因拍摄拖整个队伍的后腿。
王圣滔体能好,背了很多东西,既要在前面探路,还要经常来回跑到后面接应队尾的队员。
好不容易把强介等来时,一时抛出句气话,天都快黑了,还在拍,以后再也不跟你一起出来了!而到晚上宿营时,两个人又相谈甚欢。
队里的女队员谭静,曾是全国定向越野冠军,下河蹚水,上山攀爬,不输于男队员。
这次她担任重要的测绘记录、情报收集工作,功不可没。
科考队员们在行进中工作不是件容易事,有时很惊险。
#p#分页标题#e#一次,我们在一悬崖上准备飞无人机进行拍摄,当时一边小心翼翼、稳稳地操作无人机,怕不能回收机器,丢失里面的宝贵资料,一边用余光扫察周边悬崖峭壁的地形,保证生命安全。
刘勇介绍说。
探险途中拍下的黑竹沟荣宏得景区风光。
强介 摄
第三天,队员拨开茂密的箭竹丛林,在浓雾、大水中摸索跋涉,从海拔3280米的荣宏德草甸翻山越岭向南进入无人区。
队员这样记录:行程仅3.8公里,徒步时长约9.5小时,累计下降量1002米。
4 成功穿越取决于科学的态度和准备
雾气笼罩的密林里,蚊虫如影随形,队员不堪其扰。
一路队员不敢摘帽子,凡是露在外面的部位都有被叮咬的红肿脓包,途经溪流蹚水和穿越密林时,还有蚂蟥逮到机会就钻进队员的衣裤、旅游鞋中叮咬,弄得队员大腿、脚上血印斑斑。
一路上,探险队不仅要克服艰险的路途攀岩前进,还时刻不忘利用携带的电子仪器和北斗测量仪,沿途详细记录整条线路的海拔、风险点、露营点、水源地等的经纬度、地磁偏转等资料,随队极限摄影师还拍摄了大量探险、地理风貌(如悬崖、瀑布、草甸等)和动植物等珍贵的一手影像资料。
探险途中穿越茂密森林。
刘勇 摄
探险队员涉水翻越瀑布群。
刘勇 摄
临近第三晚,眼看着要下场大雨,筋疲力尽的队员们只能寻找河谷中地势稍高的地方露营,结束一天行程照例进行总结记录。
半夜而至的滂沱大雨使得河水水位不断攀升,听着密集的雨点敲打帐篷,队员判断着雨的大小。
后半夜雨点加大,刘勇开始担心,一是大雨引发山洪暴发很危险,半夜帐篷有可能会被洪水冲走,还有,雨若一直不停,第二天可能无路可走。
看到水面一点点上涨,大伙儿提心吊胆担心暴发山洪,几乎一夜没合眼。
天蒙蒙亮了,度过有惊无险的煎熬一夜后,队员们顶着大雨继续在湿滑的岩壁上攀上爬下继续前行。
在不断跋涉中,队员从山上远眺,依稀看到了云雾中的山庄。
那时,探险队意识到,他们凭借勇气、胆识和魄力,一路克服艰险战胜困境,探险科考成功完成。
本次科考探险线路分析图。
龚剑 供图
此次徒步核心区域穿越共4天,线路总长度53公里(进山线路24公里,核心区穿越线路29公里),成功完成了史上首次穿越黑竹沟罗索依达峡谷,基本探明情况,动物、植物、地形、云雾天气、危险路段、地磁偏转等资料都被记录下来,带出大量珍贵的一手科考资料,探明黑竹沟最后一处未被前人探明的处女地。
7月底,经过一个月的整理,探险队形成一份初步报告,所采集的资料已提交给当地政府部门用于景区发展规划,后续还将邀请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解开黑竹沟的谜题。
黑竹沟并不是‘死亡之谷’。
回顾整个探险过程,刘勇做出结论,我们10个人完好无缺地走了出来。
他表示,如果有科学的准备,完全可以成功穿越。
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发生失踪和死亡事件,原因其实并没那么玄乎,可能是进入者缺乏充足准备和丰富经验贸然行动,面对险情处置不当发生意外,比如失足跌下深渊或峡谷暗河……刘勇认为,深山深谷里森林植被茂密,温差气候变化多端,出现迷雾、瘴气等奇异现象也极为正常。
黑竹沟拥有高山草甸、山谷、密林、溪水、瀑布,以及超过3000种动植物资源。
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资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探险资源的聚集地。
不同人可在此地实现不同的探险目标。
#p#分页标题#e#此次科考探险对线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级,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科考探险队与当地向导合影。
多位专家表示,本次黑竹沟核心地带科考探险首次成功穿越,这不仅仅是一次户外探险线路穿越,它还揭开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黑竹沟神秘失踪之谜动植物之谜地磁异常之谜等谜题,这既是国内户外探险的重大成果,也是一次成功的科学考察探索,在全国乃至全球探险界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记者从峨边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正与四川旅游投资集团合作在黑竹沟打造国内首个以探险迷踪为主题的山地旅游景区。
峨边县准备运用刘勇团队的探险成果,打造一条专业级的、针对高端探险游客的探险旅游线路;同时,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黑竹沟核心景区虚拟化、场景化,打造‘VR黑竹沟’,让难以亲临现场的游客在家就能体验到极限美景。
峨边县常务副县长李威巍表示。
罗索依达峡谷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都极为丰富。
如果能解开黑竹沟的‘谜题’、打消游客的顾虑,相信今后这里会成为探险旅游的热门景点。
刘勇告诉记者,他和团队计划在9月雨季结束后重返黑竹沟。
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采写丨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百慕大三角洲奇怪谜团科学破解
由于百慕大三角洲的环境极度反常,许多经过的船只、飞机及人员会神秘失踪,其中最着名地事件为1945年的美国海军19号机队事件,一支由5架美国海军TBM复仇者式轰炸机组成14人的训练飞行中队离开了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
据悉,即使复仇者轰炸机坠落海面,但其设计足以长时间浮在水上,意外发生翌日天气清朗、海面平静。
因此,理应发现飞机残骸,但不只没有发现这些飞机,就连出动搜救的海军PBM-5 Mariner水上飞机也跟着失踪,最终美国海军的调查报告仅称未知原因引致意外,使整起事件耐人寻味。
充满神秘百慕大三角洲,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兴趣,纷纷投入研究飞机或船只为何会在百慕大三角洲离奇失踪。
对此,最新一个说法是,科学家探究认为,谜团源自于暴风雨产生的能量,扭曲了时空结构,才会让行经的飞机进入神秘通道,跨越远距离,甚至消失不见。
但暴风雨可能导致空间结构产生扭曲吗?根据1994年的宇宙卫星确实曾发现地球上的暴风雨可能引发宇宙上最强大的能量伽玛射线,因此,推测曾有人在百慕大三角洲遇过神秘隧道,也或许是由两个暴风雨紧临交会形成,科学家期望归纳出各种蛛丝马迹,以解开百慕大三角洲之谜。
另外,在日本和台湾附近海域,有一处类似百慕大三角洲之处,被称为福尔摩沙三角洲也被认为拥有此种神秘力量。
百慕大谜团最新科学破解 磁场异常找到依据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于大西洋上,面积45万平方英里。
这里的恶劣天气能够摧毁飞机和船只。
即便在风平浪静时,这片以迈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为顶点的三角形水域,也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有的人凭空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也没有生还者能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长眠在飞机、船只构成的坟墓中。
我们无从得知确切的统计数据。
但有的飞机、船只和人员确实是神秘消失了。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对百慕大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他们的调查将帮助人们了解这些离奇失踪背后存在的真实原因。
事件回放一:神秘的第19飞行小队失踪事件 一起失踪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某一天,风和日丽。
5架载有14名年轻空军士兵的海军飞机凭空消失了。
美国海军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激起了人们的无限想像,成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谜题。
关于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有许多离奇的说法。
但真相到底是什么?
百慕大三角洲死人复活,百慕大三角洲时空隧道竟真实存在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百慕大三角洲死人复活事件,这么说来百慕大三角洲时空隧道竟真实存在,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百慕大三角洲死人复活事件关于百慕大三角之谜作为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好奇的,但是近年来就来科学都无法解释这一事实,虽然有百慕大失踪者再现,但也只是一面之词,并不能说明什么。
也有其他的说法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洲真相其实是美国飞行员制造的骗局,且不说其真不真实,最近竟然发生了百慕大三角洲死人复活事件!这可是比1975年莫斯科地铁失踪案还要让人震惊!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历来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不断地有飞机、船舶等在此地消失,科学家们却没能找到它们的去处。
而更加神奇的是,一些在百慕大神秘消失的船舶或人员,会在数年后突然出现在某一处,也就是最近发生的百慕大三角洲死人复活事件。
最近科学家们又找到了一批当年在百慕大神秘消失的人员,虽然调查人员反复告诉他们已经过了8年,最后他们才勉强接受这个事实。
至于当天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说不出来,因为他们只感觉过了一会儿,似乎什么也没干。
参与调查的澳洲不明飞行物体(UFO)专家哈特曼对此十分兴奋,因为这还是首次在百慕达三角区失踪的人重新出现,以前只有失踪的船再出现。
1954年在加勒比海,夏里·罗根和戴利·诺顿驾驶气球和其他50个参赛者参加气球越洋比赛。
当时天气晴朗,视野清晰。
突然在众人面前,这个气球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消失多年的气球1990年突然在古巴海面出现,使古巴政府大为紧张,以为美国派出秘密武器来进攻。
古巴飞机驾驶员詹美·艾捷度少校说:一分钟前天空还什么也没有,一分钟后便多了一个气球。
当时古巴军方在雷达发现这个气球,以为是美国的秘密武器,一度派飞机想把它击落。
谁也不知道的是,气球竟然是当年飞机失事的气球,百慕大三角洲死人复活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轰动。
难道穿越时空是真的吗?这么说来的话,914号班机事件也就是真实可信的。
二、时空隧道竟真实存在最后气球被古巴飞机迫降在海上,两名驾驶由一艘巡洋舰救起,送到古巴一个秘密海军基地受审。
这件怪事不但古巴人感到惊讶,连两名气球驾驶员诺顿和罗根也同样迷惑不解。
他们说,当时正在参加由哈瓦纳到波多黎各的气球比赛,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36年。
只感到全身有轻微的刺痛,好像微弱电流通过全身,然后一眨眼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变成一片灰白色,接着一架古巴飞机在面前出现。
芝加哥调查员卡尔·戈尔曾查证过罗根与诺顿的说法,他们确在1954年参加气球比赛途中神秘失踪。
戈尔认为气球进入了时光隧道,他说: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瞬间,但地球却已过了36年。
因此可说这是比地球时间慢的一条神奇隧道。
依据《海奥华预言》,这些失踪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存在另一个平行于地球物质空间的时空。
在一些地方,这一层空间与地球的物质空间相融合,二者之间形成一个通道。
离这个通道很近的人和物质会被完全吸入,数秒钟之内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时候,某人或某些人会在数小时,数天或数年之后返回地球空间,但更多的是,他们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