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西方有座通天塔,中国也有一座通天塔,而且更为传奇

然而,上帝认为这是人类对神明的亵渎。
于是,上帝降下惩罚,使人类无法相互沟通,通天塔工程中断。
关于这个神话,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神明被触怒后降下天雷,将通天塔劈成齑粉。
这座存在于传说中的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并列,被
【菜科解读】
在遥远的西方世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
大洪水过后,诺亚带着新人类寄居乐土,并在此地建立了一座直到天际的通天塔。
然而,上帝认为这是人类对神明的亵渎。
于是,上帝降下惩罚,使人类无法相互沟通,通天塔工程中断。
关于这个神话,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神明被触怒后降下天雷,将通天塔劈成齑粉。
这座存在于传说中的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并列,被誉为古文明中的建筑奇迹。
然而,按照现阶段史学界的研究,通天塔的存在是个谜,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座建筑曾存在过。
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却有一座真实存在过的通天塔:
公元534年的一个雨夜,北魏国都洛阳上空阴云密布。
突然,闪电划破夜空,阴沉的乌云中红光闪现,一个硕大的火球降临人间。
随后,火球自上而下点燃了通天塔,被引燃的建筑就像是火炬一般,将整座洛阳城映衬得如白昼一般,哪怕是住在百里之外的人,也能看到京城中的这场大火。
这座被天火点燃的建筑,正是被誉为中国通天塔的永宁寺佛塔。
在不同的史料中,史学家对永宁塔的描述存在出入。
例如,《洛阳珈蓝记》称,该塔的高度约为百丈,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单位,百丈即三百三十米。
《水经注》则记载,该塔的高度为四十九丈,也就是一百六十三米。
不过,根据现代建筑学家对永宁塔遗址的考察来看,当时这座塔的高度应该是一百四十米。
由此可见,不论是《洛阳珈蓝记》还是《水经注》,对该塔的记载均有误。
虽然文献中给出的数据不真实,但建筑学家的研究结果仍震惊考古界。
据悉,迄今为止现存的最高古塔建筑,应该是我国应县的木塔,这座塔始建于一千年前,其高度约为六十七米。
显然,这座塔的高度根本无法与永宁塔相提并论。
遗憾的是,今人已无缘目睹这座高塔的雄伟。
如今,我们只能从占地约一万平米,深约六米的遗址坑中,看到这座通天高塔的残骸。
无声的永宁塔遗址,向后人诉说了一个发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故事。
北魏宣武帝喜得贵子,然而在儿子成长到三岁时,宣武帝十分为难。
在北魏建国之初,第一位皇帝拓跋珪为了防止后世发生子少母壮的情况,立下一道规矩,即立太子,杀娘亲。
也就是说,拓跋珪的后代若想册立太子,必须杀掉太子的生母,防止其乱政。
宣武帝的爱子元诩长到了三岁,宣武帝打算让他成为江山的继承人。
然而,若按照祖制行事,就必须杀掉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元诩的生母胡贵嫔。
宣武帝思考再三,突然想到自己生母当年所面临的境遇。
自己被封为太子那年,母亲不就惨死在父亲手中吗?为了防止自己的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宣武帝痛定思痛,废除了祖宗的弊制。
由此,胡贵嫔躲过一劫。
然而,等待着她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册立太子三年后,宣武帝驾崩。
六岁的元诩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而宣武帝的皇后成为当朝太后。
自古以来,后宫之主只能有一人。
高太后觉得,若留胡贵嫔在人世,将来她势必会仗着儿子的皇帝身份,骑到自己头上。
于是,高太后设下重重陷阱,诱胡贵嫔自投罗网。
然而,高太后低估了胡贵嫔。
这个女人心机城府远超旁人想象,经过一番反攻倒算,胡贵嫔反倒将高太后逼入绝境。
走投无路的高太后,只能逃到寺庙中寻求庇护。
然而没过多久,高太后便莫名其妙地死在庙里。
自此,北魏后宫之中,唯新太后胡氏一人独大。
南北朝政权大多崇佛,北魏也不例外。
或许是人生中数次身处险境,太后胡氏极度缺乏安全感。
为了求心安,她立即大兴土木修建永宁寺。
似乎,寺里的佛塔越高耸,越能支撑胡氏敏感的神经。
我们知道,自北魏立国之初,佛教便被尊为国教。
来到洛阳后,北魏统治者兴修了上千座寺院,有两百多万名僧侣在此间修行。
在洛阳城中的一千多座禅院中,永宁寺相当于北魏的重点工程。
在胡太后的督促下,这座高达一百四十米的佛塔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竣工了。
在佛塔竣工后,每到了深夜寂静时分,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能听到佛塔上传来的风铃声。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佛徒杳然而至,朝拜心目中的佛教圣地。
从这以后,永宁塔成了北魏的象征,主持修建这座高塔的胡太后更是被佛徒推崇备至。
然而,毕竟佛塔只是一座建筑,它虽然能给胡氏带来精神满足,却并不能为她带来神明的庇护。
佛塔竣工后仅过了一年,胡氏就因为朝廷内乱失势,被政敌软禁在深宫中,连饱暖都成了问题。
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失势的胡氏仍凭借阴谋算计,重新与朝中旧臣建立联系。
在过了一年的囚居生活后,胡氏终于迎来复仇的机会。
在一场血腥政变过后,胡氏重新登上后宫之主的位置,再次成为北魏的实际统治者。
胡氏所处的年代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现代人无法猜测被软禁的那一年里,胡氏的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在孤苦无依,被政敌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情况下,这个女人是否寄希望于心目中的神佛呢?
或许会,但在她苦求神佛无望后,想必这个女人会将全部精力全部投注在夺权上。
也就是说,自重见天日的那天起,胡氏不再信仰神明,而是一门心思巩固权力。
所以,在后来的史料中,我们才能看到那个荒淫无道、独断专行的霸道女人。
儿子元诩虽为皇帝,但胡氏从未考虑过放权。
此时的她,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再相信。
为了让自己手中的权力更大,胡氏不停地扶持家奴。
胡氏所做的一切,其子元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当时的元诩多大?十九岁,正是打算大展身手的年纪。
然而,元诩却空有皇帝之名,从未行使过皇帝的名义。
急于掌权的元诩,将一切过错都归咎于母亲。
为了扳倒压在头上的这座大山,元诩竟不惜求助于野心家尔朱荣。
得到元诩的密信后,尔朱荣立即率一队精兵杀向洛阳,以清君侧为名胁迫太后交出权力。
目睹叛军兵临城下,胡氏面无表情。
她冷笑着,命人在元诩的饭菜中下毒,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因为,她早已预见了这一天,并在权力与儿子之间选择了前者。
没过多久,尔朱荣的大军便攻陷了洛阳城。
士兵们闯入皇宫后,将罪魁祸首——胡氏五花大绑,然后将其押赴黄河浸猪笼,以此告慰死去的先帝。
然而,告慰先帝是假,夺权是真。
尔朱荣扳倒了胡太后,随即将屠刀转向了满朝文武。
尔朱荣杀掉了所有不肯归顺他的大臣,在这起血腥事件中总共屠杀了两千多名官员。
多灾多难的北魏,在无止境的内斗中羸弱不堪,逐渐走向衰败。
公元534年,洛阳城中降下天火,球形闪电将永宁塔付之一炬。
或许,这座高塔的毁灭预示着北魏王朝的覆灭。
在这一年里,北魏政权土崩瓦解,北魏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这座通天塔的毁灭,向我们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呢?
在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都做过证明自己政权合法性的举措。
尤其是对于那些靠暴力手段夺权的皇帝来说,证明合法性是治国的重点。
为此,这些统治者往往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受命于天的面子工程,这种工程或是建筑、或是文化。
#p#分页标题#e#例如今天故事中的胡氏倾尽国力修建的永宁塔,靠杀掉先帝夺权的隋炀帝征调民夫开凿的大运河、从儿子手中夺权称帝的女皇武则天用民脂民膏打造开元寺、皇位来路不明的赵匡义修撰《太平御览》、与子侄争位篡夺国统的朱棣主持《永乐大典》等。
然而,这些外表光鲜的面子工程,究竟为统治者带来了什么呢?真的会让他们的统治变得合理合法吗?未必。
为了运河工程,隋炀帝得罪了老百姓,致使天下动荡江山易主;武周皇帝一生费尽心机,临终前迫于压力仍将王朝交还于李唐;赵匡义如何粉饰太平都难改后世史学界对烛影斧声的猜测;朱棣编撰的《永乐大典》随明朝覆灭被付之一炬……
有时候,越缺乏自信,越需要仰仗某些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
不过,即便将面子工程搞得光鲜亮丽,仍于事无补。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统治者证明了,这种靠通天塔而打造的形象工程,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参考资料:
【《洛阳珈蓝记》、《水经注》】
血燕窝和白燕窝的区别:颜色成分价格不同,血燕铁质丰富
白燕窝和血燕窝哪个好本来白燕窝比血燕窝好,首先血燕的颜色可疑,因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血燕都是通过后期染色来的,血燕窝是变了质的燕窝且蛋白质流失严重。
其次血燕窝虽然铁物质含量高,但是整体营养价值并不如白燕窝,而且价格还更昂贵,白燕窝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补品,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能补血活血,调理女性月经,对女性身体非常有益,女士滋补补品推荐上就有白燕窝。
血燕窝的误区血燕窝最大的误区就是其由来,在大多数人眼中,血燕窝是燕子在临死之前咳血形成的,这都是商家的噱头,本来是环境影响燕窝的颜色,金丝燕唾液中含有的矿物质较多的时候,燕巢容易氧化成红色,还有燕巢与岩壁上的矿物质接触,也会被氧化成红色,最终燕巢在比较闷热的环境中,会成黄色或红褐色。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的血燕并不是鲜红色的,在市场上见到的鲜红色的血燕窝都是人工熏出来的,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致癌物质,所以孕妇在选择燕窝补品的时候,尽量使用白燕窝,白燕窝营养价值本身就比血燕窝高,而且更处于良好的状态。
小萝卜头宋振中 小萝卜头宋振中的故事观后感600字
这部电影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人都被小萝卜头的善良感动,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拯救世界的天使。
不过,在这这之后,宋振中的身份就被揭开了,原来他是一个日本人,而且还是侵华日军的间谍。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宋振中被派到了上海,担任了一名情报员。
不过,由于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直直到有一天,宋振中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日本人,这个日本人告诉他,自己是中国人,并且还说了一些汉语。
听到这些话的宋振中非常高兴,于是就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山东人。
宋振中一听就知道这个日本人是想要找他的麻烦,于是就让他赶紧走,不要妨碍自己的行动。
但是这个日本兵还是不依不饶,宋振中就拿起枪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枪,子弹打在了他的头上,他当场就死了。
这个日本兵也被打死了,但是他的尸体却没没有人去收尸,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中国人已经死了,不值得再去收尸了。
后来这个日本兵的尸体就被扔在了河里,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直到几十十年后的一天,一个老农在河边钓鱼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具尸体,他赶紧上报给了当地的政府。
政府得知消息后,立马派人前去调查,最后确定定这就是当年失踪的张双照烈士的遗体。
当地政府为了表彰他的英勇事迹,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他的名字。
后来,张双照的家家属在村里的公墓找到了他的遗体,并且将他的骨灰撒在了这片土地上。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当地政政府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特意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供人们祭奠。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当年战斗的痕迹,感受他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
而且,每年清明节,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扫墓,缅怀这位英雄。
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他就是张自忠的夫人李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