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探寻兰若寺大墓的神秘主人

【菜科解读】
某日,乌云忽压杭城。
天象异样必有妖,我决定立刻赶往兰若寺。
别误会,这里指的是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展览。
此展整体适中,节奏舒缓,尾厅还特设一处观看《解密》栏目的专属空间,当观者心神被鼓噪的激荡不已时,来这坐坐,便是又回了人间。
《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展览现场 研究人员所做大墓模型
现场展出的一些文物着实有趣,沉睡多年的灵魂有着一颗娱乐的心。
它们都是南宋时期墓葬建筑的一些零件,虽小但趣味十足,细节描绘十分到位,如那个大鼻孔、大眼睛、大龅牙的兽头等,不过盈盈一握,却如此鲜活精致,可见当时制作者们精湛的技艺及对生活细节的体察入微。
即使横跨千年,它们依然如此动人。
看来,兰若寺是真的存在?
是的。
这个世间,真有一座寺庙,名曰兰若,且真为守护亡灵而建,且就建在大墓旁。
是不是很玄幻?现实果然比电影有趣。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张国荣和王祖贤版主演的《倩女幽魂》电影中,兰若寺乃千年树妖姥姥管辖之地,树妖操控手下美丽女鬼诱得男人以吸取他们的阳精。
书生宁采臣借宿兰若寺,偶遇道士燕赤霞,并与姥姥手下的女鬼聂小倩邂逅,抒写了一场凄美缠绵的人鬼恋…
叮!回到现实。
据展览现场资料显示,真正的兰若寺位于浙江绍兴柯桥平水镇,是当地一座已经拆掉的古代寺庙。
寺旁有座山,当地人唤曰皇坟山。
这就有讲究了。
常规而言,这种民间叫法大有文章。
从此名来看,必与皇家有关。
事实也确如此。
距兰若寺不过几公里,便是著名的南宋皇家陵园宋六陵。
其含北宋徽宗永祐陵及南宋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七座帝陵及昭慈孟皇后等七座祔葬的后陵。
滴水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迦陵嫔伽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仙鹤纹砖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如意纹砖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折枝花卉纹砖(贴塑桃形砖饰)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人俑头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卷云纹砖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火珠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悬鱼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瓦当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梅花纹瓦当 牡丹纹瓦当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16年,此地峡谷地区拟建水库。
例行考古勘探中,相关人员发现了一个盗洞,一清理就清理出了一条十几米长的须弥座,这个须弥座在浙江的宋墓里面,它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若寺项目领队罗汝鹏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几个月后,一处规模宏大的墓葬出现了。
经断代,属于十三世纪南宋中晚期。
整个墓地形制健全,包括风水环境、墓园、坟寺等。
其中仅墓园面积就达到一万两千平方米,远超宁波东钱湖、余姚史氏家族墓等南宋重臣的墓园。
基座残件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角神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俯莲基座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如此特殊位置和甚大规格,墓主是何人?
这是目前较为遗憾的部分。
据已有研究和出土资料,学界尚未能确认此墓主人的身份。
这也是此展《他是谁?》之名的由来。
但据出土物显示,此墓主定极显赫尊贵,若非皇族,也是重要的地方显贵。
为何?此墓虽经历代洗劫,留存信息有限,但一些残存文物依然显露墓主人的无上荣光。
如阙楼装饰性构件飞天的出现,就已将墓主人身份锁定在极小范围。
因南宋官方文献规定,墓葬阙楼四角使用飞天须是三品以上官员。
墓园内还发现了一处陶窑遗址,说明此墓是一边烧制建筑构件一边兴建完成的。
由此,相关专家将墓主范围圈在南宋中后期几位极具地位的人物身上,如南宋著名奸臣贾似道、南宋理宗皇帝生父赵希垆等。
不过,奇怪的是,距南宋皇帝陵园只有六公里的地方藏着一个这么大规模的墓葬,但南宋相关史料和绍兴地方志中竟完全没有记载。
这更加剧了墓主人身份的神秘。
不过,虽身份未明,但兰若寺大墓出土物依然精彩。
#p#分页标题#e#特别是那些经历时光蹂躏后留存下来的建筑构建,如瓦当、兽头、套兽、仙鹤纹砖、狮俑头、火焰构件、悬鱼、基座残件等均精致异常,处处显露那曾经的辉煌。
格子门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迦陵嫔伽陶范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仙鹤纹砖陶范及仙鹤纹砖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套兽(带粘合剂) 南宋 浙江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那么,兰若寺大墓发掘及展出的价值何在?
提此,需先明晰浙江地区南宋墓葬的特殊之处:重地上而非地下。
相比地下墓穴,地上墓园往往才是墓主人彰显身份与财力的关键,如神道、墓祠、须弥座、阙楼等。
所以,地上墓园的发掘及展示对南宋墓葬的研究极为重要。
兰若寺大墓,是目前已知南宋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墓园,具有极其重要的典范意义。
其惊人之处,便在于墓室周围出土的两万余件陶制建筑构件,分布较为集中、年代单纯、扰动较少,为后辈提供了最真实全面的想象基因。
#p#分页标题#e#从目前揭露面积来看,兰若寺大墓墓园坐北朝南,至少由四级大台地构成(由南至北可分为九个小台地),占地至少12000平方米,是宁波东钱湖南宋史氏家族墓地面积的两到三倍甚至更大。
史弥远是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的权相,其父史浩是宋孝宗时期的名臣,侄子史嵩之是宋理宗时期的权相,史氏家族一门三丞相,所以东钱湖史氏家族墓等级崇高。
《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展览现场
经对考古现场的墓园门道及现存磉墩(石头、瓦、土层垒起来的地基)的解剖与分析,发现大殿东西方向一排有八个磉墩,这代表一排有八根柱子,柱与柱之间有七开间,南北方向一排有四个磉墩,表示进深三间。
所以能够得出,兰若寺大墓墓园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
周必大《思陵录》记载的思陵殿门一座,三间四椽,入深二丈,可见宋高宗墓园大殿不过面阔三间。
而兰若寺墓园享殿却有七开间,是目前所见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单体墓园建筑。
此墓地选址极佳,后为青龙山,两侧山脊稍微隆起,前面一条小溪流经,正好面对两座山,此怀抱之势是江南式风水选址,与南宋皇陵形制差异明显。
最后,回到兰若寺。
当年因大墓考古之缘,水库不再进水,水位下降,边缘一侧露出一处建筑基址,即兰若寺。
#p#分页标题#e#目前可见应是一处三进院落,每进遗留的石磡包边与已发现的墓园遗迹做法一致,而在地表采集的遗物时代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明清,进而推测此处很有可能就是墓地赐享的坟寺。
《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展览现场
《倩女幽魂》电影中,燕赤霞曾说:人的世界太复杂,难分是非,跟鬼灵在一起反而黑白分明,清清楚楚。
墓葬,本就是人类对待死亡态度的重要载体,它打开了一条终点未知的通道,引领观者进入一个值得重新审视活着这件事的历史空间。
只是这次,它通往的是南宋。
一位身份尚不明了的贵胄人物坐拥目前所见南宋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墓园。
它的考古研究和展览呈现为宋代墓葬制度、南宋帝陵制度、南宋建筑史、宋元之际历史事件等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九功寺塔…铭文砖 明代 浙江绍兴宋六陵陵园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你守终极,我守你。
历史的规则,真就这么有趣。
此展将持续至2022年3月31日。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康熙为什么不给孝庄文皇后建陵
400多个清陵之谜,图文并茂的解说,让人不忍释卷。
全书以正史记载和清宫档案为依据,配上数百幅考察现场的珍贵照片和手绘图,按清陵营建的先后顺序,用生动而平实的叙述语言,阐述了近300年来与29座清朝陵寝及其陪葬墓有关的奇闻秘事,对一些学界观点和民间传说有匡谬、解惑的作用,史料丰富,可读性强。
摘自《大清皇陵秘史》,徐广源著,学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康熙帝为什么不给祖母建陵 孝庄文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道遗嘱,她以皇太极入葬很久,卑不动尊,留恋顺治帝和康熙帝为理由,要求将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
孝庄文皇后的遗嘱,给康熙帝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按遗嘱办吧,明显违背祖制;按祖制办吧,又违背了祖母的遗嘱。
玄烨不愧是康熙大帝,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权宜之策,在遵化的东陵建一座殡宫,将祖母的灵柩先停放在那里。
然后慢慢再想办法。
这一停就是35年,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孝庄文皇后建陵。
为什么康熙帝不给祖母建陵?是忘了吗?是日理万机,太忙,没时间、没精力,顾不上吗?都不是。
康熙皇帝对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感情可以说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在孝庄文皇后停灵东陵后的35年时间里,康熙先后30次到东陵祭奠祖母,他能忘记给祖母建陵吗?康熙帝一生最紧张的时候莫过于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的8年平定三藩叛乱了。
就是在那么紧张的时刻,为了安葬孝诚皇后,他还建起了景陵。
更何况在孝庄死后不久,康熙帝就为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营建了孝东陵。
因此说,康熙帝不会忘记给祖母建陵的。
更不会因日理万机而顾不上的。
那么到底为什么康熙帝不给孝庄建陵呢?史书上没记载,档案上找不着。
笔者认为,康熙皇帝确实是没有找到为祖母建陵的名正言顺的理由。
他采取了向后推迟、等待时机的方法,将这一棘手的难题留给后一代解决,也许会容易些。
后来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
雍正皇帝即位以后,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
但这毕竟是一种推想。
到底为什么康熙帝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不给孝庄文皇后建陵,现在还是一个谜。
37年里孝庄皇后棺椁怎样停放 孝庄文皇后的棺椁是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十九日停放到暂安奉殿里的,到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葬入地宫,在暂安奉殿里停放了37年之久。
她的棺椁是怎样停放的呢?有许多人认为就是将棺椁停在了大殿里。
由于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相关的档案也找不到,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笔者在多年的陵寝研究中,从《康熙起居注》和清宫档案的只言片语中进行认真分析考证,初步可以认定:梓宫不是停放在大殿内的地面上,而是在地下。
虽然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有重要的佐证。
理由一,死于康熙十三年的孝诚皇后和死于康熙十七年的孝昭皇后都是在康熙二十年入葬景陵的。
尽管只停灵几年,但在京北沙河巩华城殡宫停灵期间,根据《清实录》记载,梓宫都是停放在地下,“与地宫无异”。
以此推断,孝庄皇后梓宫也必然停放在地下。
理由二,在将孝庄文皇后棺椁安放暂安奉殿和后来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的文献中,在字里行间出现“隧”字、“封掩”等字词。
理由三,从时间上推断,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将孝庄皇后停放在暂安奉殿时,封掩竟用了4天。
如果只将棺椁停在殿内而不是将梓宫放入地下,不用填砌隧道,不需要4天。
根据以上三个理由,孝庄文皇后的棺椁在停灵期间放入地下是很可能的。
是不是这样,还有待史料的进一步证实。
为什么有两道围墙 在关内的所有皇帝陵、皇后陵、妃园寝,都只建有一道围墙,而昭西陵却与众不同,它建有内外两道围墙,两墙之间只有十几米。
第一道围墙的大门是隆恩门,第二道围墙的大门是三座琉璃花门。
明朝的嘉靖皇帝的永陵和万历皇帝的定陵以及部分妃子坟是两道围墙,难道昭西陵是仿照明朝这些陵寝?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单单昭西陵的围墙效仿明陵? 关外的努尔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极的昭陵都是内外两道围墙,难道昭西陵是效仿福陵和昭陵?也不是。
因为福、昭二陵的外围墙是风水墙,大门是大红门,与清东陵的风水墙的大红门是一样的,而且两墙相隔数十米。
昭西陵的外围墙的大门是隆恩门,与福、昭二陵不一样,到底昭西陵为什么设两道围墙,至今还不能解释。
重檐庑殿顶的隆恩殿 昭西陵的隆恩殿在清陵中可以说是最独特的。
独特一,隆恩殿是重檐庑殿顶的,这在清陵中是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昭西陵有这一特殊之处,笔者分析,这与这座建筑的来历有直接关系,这座隆恩殿原来很可能是孝庄文皇后生前居住的寝宫,孝庄皇后在世时,康熙帝曾特地为祖母在慈宁宫东旁建了一座五间寝宫,孝庄皇后搬进新居后,感到非常舒适,多次在皇帝面前称赞这座宫殿建得好,可是居住没有多长时间,孝庄文皇后就病死了。
为了表示孝心,让九泉之下的祖母住得遂心,康熙皇帝下令将这座新建的寝宫拆运到遵化昌瑞山暂安奉殿处按原样重建。
同时这样做还能节约开支,缩短工期,可谓一举三得。
康熙皇帝对暂安奉殿工程非常重视,从各部院选调精明强干的官员组成工程处。
从殿址的相度、图纸的设计绘制,乃至拆运、施工等许多关键环节,康熙皇帝都详加指示。
在拆卸、运送寝宫材料时,康熙皇帝叮嘱负责工程的官员,要妥善保护好各构件,毋致缺损。
在破土开槽时,康熙皇帝一再告诫,现在天气严寒,施工不便,一定要做到基址牢固。
在康熙皇帝的关注和指导下,暂安奉殿工程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开工,经过紧张施工,到三月底全工告竣,只用三个月时间,可谓神速。
暂安奉殿是一组建筑,主要有宫门、享殿、暂安永设殿等,环以围墙。
原来的寝宫很可能就是重檐庑殿顶的,所以昭西陵的隆恩殿也就是重檐庑殿顶的。
昭西陵的大殿正脊上为何有宝塔 独特二,隆恩殿正脊的正中有一座宝塔,这是清陵中唯一的。
最早发现这一奇特现象的是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他是从一张老照片上发现的。
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孝庄文皇后笃信佛教有关。
我们知道,许多佛教寺庙大殿的正脊上都有这种宝塔,比如承德普宁寺的大雄宝殿、西陵永福寺的普光明殿等。
但陵寝大殿毕竟不是佛教寺庙,为什么在殿的正脊上安设宝塔?如果这座大殿就是原来慈宁宫东面孝庄文皇后的寝宫的话,那么原来的寝宫的正脊上是不是也有这个宝塔? 恭靖、淑惠二妃为何停灵暂安奉殿 葬在孝东陵内的顺治帝的恭靖妃和淑惠妃的棺椁是从暂安奉殿移来的,这说明这两个妃子死后将棺椁停在了暂安奉殿内。
孝东陵内共葬了7个妃子,其中悼妃、贞妃、恪妃停灵于黄花山下的悼妃园寝内,端顺妃和宁悫妃停灵于北京北郊的曹八里屯。
为什么恭靖妃和淑惠妃要停灵在暂安奉殿内?是不是因为这两个妃子都是来自当时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与孝庄文皇后属于同一家族?特别是淑惠妃是孝惠皇后的妹妹,也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她们是至亲,因为这层关系才将这两个妃子停灵在暂安奉殿?可是悼妃和端顺妃也是来自蒙古的这一家族,其中悼妃的父亲曼珠习礼是孝庄文皇后的弟弟,那么悼妃则是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悼妃与孝庄的关系比淑惠妃与孝庄文皇后的关系还要亲近,为什么不将悼妃也停灵在暂安奉殿呢? 另外,恭靖妃和淑惠妃两个妃子在暂安奉殿停灵期间,是将棺椁与孝庄文皇后的棺椁停在一起呢,还是停在别的地方?这些现在还都是未解之谜精彩文章:罗斯维尔飞碟事件世界末日是哪天凤棺女尸之谜
北京十字寺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景教究竟何时存在?
景教石刻的发现,揭开了一段被歷史掩埋了许久的真相——这座供奉著佛教诸神的十字寺,原来曾经是一座景教寺院。
车场村西北十字寺遗址上,一块元碑、一块辽碑十分引人注目,它们默默地讲述著十字刻的千年沧桑。
1919年,有个叫哈丁的洋人来到十字寺。
这座古老的寺院位於房山周口店镇的车场村,寺中的两块石刻上清晰的“十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仔细观察发现,石刻上所刻花纹非常精美,其中一石刻的下面雕刻著一个十字立在一个莲花座上,十字横笔两端各有一颗桃尖向外的桃形心。
石刻左右两侧各雕刻著一隻形状相同的上宽下窄的梯形花盆,左侧花盆裡是一簇荷花,艺术化了的荷叶间是一朵酒盅状破蕾初放的花蕾。
花蕾上端是两个盛开的花朵,左端是几隻莲蓬。
右侧花盆裡是一簇菊花,茂盛的枝叶将一朵盛开的菊花簇拥於正中。
另一件石刻正面雕刻的是一朵盛开的荷花承托著一个十字,石刻的左右两侧各雕刻著一隻形状相同的椭圆形收口出沿花盆——左侧花盆内是一棵牡丹,四周是茂盛的枝叶,正中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右侧花盆内是一束菊花,菊花枝叶茂盛,四隻花朵均匀分布期间。
第二件石刻十字交叉的空白处刻有陌生文字,一时让他困惑不解。
后来西方人伯吉特教授辨认出,这是两句古叙利亚文,意思是:“仰望它,寄希望於它。
”原本出自《圣经·诗篇》第三十四章5(6),而同样的古叙利亚文曾出现在一部公元6世纪的叙利亚文《路加福音》手稿封面上,这本书现存於大英博物馆内。
原来,这两件石刻是珍贵的景教遗物。
石刻的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一些基督教研究人士称之為“景教徒的最确实和最有价值的遗物”、“景教东渐史上的伟跡”。
景教石刻的发现,揭开了一段被歷史掩埋了许久的真相——这座供奉著佛教诸神的十字寺,原来曾经是一座景教寺院。
车场村西北十字寺遗址上,一块元碑、一块辽碑十分引人注目,它们默默地讲述著十字刻的千年沧桑。
这座寺院為东晋建武元年高僧慧净创建。
唐贞观十二年,高僧义端路过此地,将寺院重修做了主持。
辽代叫崇圣院,应歷二年,高僧惠发愿重修,建造了大殿三间,中塑释迦牟尼、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元至正十八年,高僧惠诚见寺院被兵乱所毁,募缘重建,起大殿五间,中塑三净身佛十八罗汉,壁绘二十诸天四王殿宇。
顺帝名赐十字寺之名。
但从建成直至景教石刻被发现的一千六百年间,十字寺留下的都是佛教寺院记载,未见景教寺院的任何作息。
那麼,景教究竟何时曾存在於十字寺?十字寺发现的景教石刻究竟隐藏著景教徒怎样的故事?一段景教存在的歷史如何被光阴掩埋得如此了无痕跡?这是十字寺留给世人的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