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竟藏中国惊天秘密十二谜团探寻历史真相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
他13岁就继承
【菜科解读】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
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
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
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
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
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
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
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
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
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秦皇陵封土取自何处?
体积庞大的封土堆堪称国内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还是挖自鱼池一带?
秦始皇陵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长和宽各约350米,如此大规模的封土堆在国内堪称之最。
但体积庞大的封土取于何处?
在临潼地区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封土堆的土是从咸阳运来的,因经过烧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
可是12月3日,记者在秦始皇陵看到,封土堆上石榴树密布,灌木丛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复土骊山"。
《正义》曰:"谓出土为陵,即成,还复其土,故言复土。
"意思是说把原来从墓穴中挖出来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
《水经·渭水注》说:"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汙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池在秦始皇陵东北五里,周围四里。
"记者经过实地考察,在始皇陵封土东北2.5公里的鱼池村与吴西村之间,果然找到了这处地势低洼、形状不规则的大水池,有人曾估算鱼池总面积达百万平方米。
郦道元"取土于鱼池"的说法得到了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袁仲一等不少考古专家的认可。
而大部分学者认同封土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墓中挖出来的土,二是从鱼池一带取的土。
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对此提出了质疑。
"在对封土堆进行钻探中,我们从洛阳铲中提取了大量的土样,发现土中含杂着大量的沙石;而取自鱼池里的土却是纯净的黄土,且粘性强,极少含有沙石。
取土于鱼池一说值得商榷。
"段说。
这次对秦陵陵区高光谱遥感探测中,在秦陵南部的骊山脚下发现了一处南北走向串珠状的巨型凹陷。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环境所高级工程师万余庆说,经实地勘查,他们发现这个深达30米的巨型凹陷处于山间冲击扇的缓坡上,与周围地形特征格格不入,且有明显人工挖掘的迹象,而凹陷的土质也与封土相同。
"秦陵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且落差很大,从山下的鱼池取土显然要费力的多,而从山脚往下运土距离也较近。
"支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万的同事周小虎。
段清波说,他还没有到这个巨型凹陷处考察过,如果确如万所说,从骊山取土的说法的确是个新推断,不过还要通过体积还原计算和对比才能最后定论。
谜团二: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
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
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