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灭亡之谜 玛雅的艺术以及天文历法、建筑所展现的伟大成就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07 点击数:
简介: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2008年6月23日,考古学家在有玛雅文化故乡之称的尤卡坦半

【菜科解读】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2008年6月23日,考古学家在有玛雅文化故乡之称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座至少具有2300年历史的古城,这无疑是近年来玛雅考古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2008年6月23日,墨西哥 《改革报》报道,该国考古学家在尤卡坦半岛(Yucatan Peninsula)南部发现了一座具有玛雅建筑风格的城市。

最初的数据显示,这座古城至少已有2300年的历史,打破了该地区玛雅文化的历史纪录。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考古学家培尼亚·卡斯蒂略表示,这是一座比乌斯马尔和奇琴伊察还要早的玛雅古城。


根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观点,玛雅文明被划分为前古典期(约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古典期(公元250—900年)、后古典期(公元900—1520年)3个阶段。

该遗址就处于玛雅文化的初期,也就是前古典期。


卡斯蒂略说:"在纪念性建筑物当中它将位居前列。

古城中有一个大型球场、许多林立的石碑和具有独特意义的陶器。

"这些陶器多为盛水器皿,其体积各不相同,把手也形态各异。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圆形杯状物,它由一种尚未确定的细腻材料制成,杯状物表面出现了玛雅文化中的天神——伊察姆纳。

伊察姆纳坐在美洲豹皮覆盖着的莲花台座上。

此外,杯状物的另一侧刻有墓志铭。

铭文开头使用玛雅文化中的计时法记录了时间。


这无疑是近年来玛雅考古的最重大发现之一。


宗教繁盛下的艺术之美
此次发现的2300年历史的古城刷新了该地区玛雅文化的历史纪录,而随之出土的众多盛水陶器则再次印证了古玛雅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之前,不止是在尤卡坦半岛,中美洲玛雅文化繁荣过的地区均发现有大量造型精美、绘技精妙的陶制器物。

玛雅人制作陶器主要用作饮食器物、乐器、祭祀器物及殉葬品。

初期的陶器为露天烧制,形体较为粗笨厚重,材料则以黑陶为主,饰纹简朴。

古典时期,玛雅的制陶技术达到了鼎盛。

后古典期早期,在危地马拉出现了铅釉陶制造中心,人们以高温在密封的窑里烧制陶器,此时的陶器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釉面。

后古典期晚期的陶器常常绘有该时期特有的色彩绚丽的"玛雅蓝",陶器的设色更为丰富。

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玛雅人特别钟情于蓝色,他们总用蓝色来描绘壁画,在祭祀时也将祭祀所用的人畜染成蓝色。


今年年初,美国芝加哥田野博物馆馆长加里·费恩曼与伟顿学院人类学教授迪安·阿诺德合作,才揭开了古代玛雅蓝色涂料的成份之谜。

原来,玛雅人把蓝色与雨神联想在一起,因此将向雨神供奉的祭品涂成蓝色。

科学家在尤卡坦半岛一处遗址的井底发现了一个曾被用来烧熏香的碗,碗上留下了玛雅蓝的痕迹。

通过电子显微镜,科学家们知道了这种蓝色中含有的两种物质,一种是靛青植物叶中的提炼物,一种是被称为坡缕石的粘土矿物。


此外,玛雅人在壁画和雕刻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玛雅文化中的绘画多为壁画,也见诸于陶器和古抄本。

除玛雅蓝外,还广泛使用了其它多种颜色,手法以写真为主,使用由鸟羽和兽毛制作的绘画工具。

雕刻方面,按所使用的材料划分为石刻、木刻、贝雕、玉雕、骨雕和泥塑等。

除独立石雕(石柱、石碑和石座等)外,其他石雕多为房屋和其它建筑物上的饰刻,泥塑则多用于房屋建筑和墓穴中。


玛雅的艺术以及天文历法、建筑所展现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宗教活动的繁荣。

宗教在玛雅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玛雅各个城邦都建有阶梯式金字塔形神庙,作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生活在神权政治体制下的玛雅人的祭祀活动频繁而残忍,战争、节日、祈求丰收等诸多活动都有祭祀仪式,不但有丰富的珍宝祭品,玛雅人还用活人的心祭太阳神。

玛雅的各个城市之间常有战争,战败一方通常都会有大批俘虏被当作祭品处死。


玛雅人最先学会利用橡胶,也是源于宗教仪式。

他们用树胶做成类似现在足球一样的东西,在专门的大球场举行游戏:两方用除手以外的任何部位传球,球不能落地,并且要设法将球投入墙上的石圈中,输的一方将被当作祭品处死。

这样的游戏通常要进行几天几夜才能分出胜负。


当时玛雅宗教的体制、仪式与组织都已相当完备,并有复杂的神学。

他们崇拜自然神,其宗教为多神教。

像此次出土的圆形杯状物,上面就刻画了玛雅人宗教中最重要的神——天神伊察姆纳。

伊察姆纳是祭祀的保护神,主昼夜,同时也是文字和科学的创造者。

除此之外,还有雨神恰克、玉米神龙姆卡什、羽蛇神库库尔坎、战神和风神乌拉坎等。


玛雅的故乡
此次发现的古城的尤卡坦半岛是公认的玛雅文化的故乡。

它位于墨西哥东南部,面积1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墨西哥,东南角一部分分属危地马拉和伯利兹。

从18世纪古玛雅文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到现在,人们已经在尤卡坦半岛上发现了数十个玛雅文化遗址。

其中,仅保存尚好又重要的就   有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杜伦(Tulum)、帕伦克(Palenque)、乌斯马尔(Uxmal)、坎昆(Cancun)等二十多个。


其中,位于尤卡坦半岛内陆雨林的帕伦克,于18世纪被发现,是欧洲人发现的第一座同时也是最美丽的一座古典期的玛雅城邦,人们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它的发现掀起了一股延续几个世纪的寻找玛雅遗迹的浪潮。


帕伦克又被称为"雕塑之城",城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一座矗立在有9层台阶的巨石金字塔顶端上的神庙——"碑铭神殿"。

神殿内部一厅的三面墙壁上雕刻了617个象形文字,是最长的玛雅铭文之一,碑铭神殿由此而得名。

玛雅文化的第一道谜题,就 *** 于此。


1952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鲁兹·卢伊利埃在考察碑铭神殿时,发现了玛雅考古史上最惊人的景象:一座国王的陵墓和巨大的石棺横陈眼前!5米长、3米宽的巨石雕成的石棺里,躺着王朝盛世的建立者——帕卡尔国王。

棺盖上刻着精细完美的浅浮雕,表现帕卡尔躺在巨大的死亡面具上缓缓落入冥界的情形。

不过,主张玛雅文明天外说的人却认为这画的是个驾驶着宇宙飞船的飞行员!在此次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玛雅没有强大的王权,重见天日的帕卡尔陵墓第一次告诉人们:玛雅城邦存在着强大的王朝和国王!

玛雅文明的兴亡与气候变化有关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8日发表报告称,曾在中美洲兴盛一时的古代玛雅文明的兴亡与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联。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分析了来自中美洲国家伯利兹一处洞穴的石笋,检测了石笋中的氧同位素成分,据此推算出玛雅文明时期的精确降雨记录。

对比降雨记录以及玛雅人的石刻记载,科学家发现,在公元440年到660年间的强降雨期,玛雅人口迅速膨胀,文明也普遍繁荣。

这一时期之后则是一系列干旱,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并引发社会分裂和政治崩溃。

研究人员认为,长期干旱导致了持续的环境和社会压力,抑制了人口扩张并导致了更多的敌对行为和战争,最终导致玛雅政治体制和文明崩解。

精彩文章:祖大寿探秘百慕大三角之谜

干旱导致玛雅文明崩溃

蒂卡尔遗址丛林中的玛雅金字塔《玛雅大干旱》一书的封面  2009年年底,灾难片《2012》风靡全球。

2012年11月22日,这部讲述地球毁灭的电影即将推出3D版,继续在电影世界中描绘玛雅人关于“地球末日”的预言。

然而,颇为巧合的是,就在11月9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玛雅文明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是一场长期干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崩溃,证实了这一古代文明消亡源于气候变化的假设。

而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正是气候变化。

  A  逝去的文明  消灭了玛雅文明的巨大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并且也为处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所熟知  在危地马拉北部佩腾省东北部丛林中,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

这座古城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

在这里矗立着的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玛雅金字塔。

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勾勒出热带雨林里独一无二的天际线。

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这座斜度达70度,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

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蒂卡尔遗址,是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

  在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

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蒂卡尔城、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奇琴·伊察的武士庙,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大约在1100多年前,玛雅人放弃了这些伟大的城市。

个中原因困扰了之后的人类长达几个世纪之久(蒂卡尔古城遗址在1696年被发现)。

  通过考察散落于中美洲各地的玛雅文明废墟,考古学家理出了玛雅文明发展的一些脉络。

他们发现,从大约公元300年开始,玛雅文明进入了一个考古学家称之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神庙和纪念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玛雅文明的人口也急剧膨胀。

大约在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达到了它的顶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崩溃: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南部低地的玛雅人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神庙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北部高地的玛雅文明继续延续下去,但是再也没有重现辉煌。

直到16世纪,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玛雅文明。

在殖民者的杀戮和掠夺中,玛雅文明终于完全衰落了。

  关于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过去一直是众说纷纭。

跟这个文明一样,它的衰落也被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人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源于小行星撞击,也有人说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更有人认为是巫师们预言的全球大灾难毁了这个文明。

但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消灭了玛雅文明的巨大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并且也为处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所熟知。

这就是:气候变化。

  B  气候干旱是元凶  最新的研究显示,从1020年开始,干旱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美国《科学》杂志11月9日刊登的报告是由一个国际专家组共同完成的。

他们从距离玛雅遗址1.5公里处的伯利兹城一个洞穴的石笋层取样,作化学和矿物分析,“复原”这一地区过去2000多年气候变迁状况。

  洞穴石笋由石灰水持续滴落逐渐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矿物,而洞穴滴水是雨水通过石灰岩从地表渗透下来的,必然经过土壤层。

由于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空气含有大批二氧化碳。

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受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又能决定岩石被溶解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酸度就大,被溶蚀的石灰岩就多,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多;反之,二氧化碳含量低,水的酸度就小,所溶蚀的石灰岩就少,当然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少。

因此,水不但是运输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传递信号的媒介。

在从地表向地下传递的过程中,水流不但带有大气温度或降水变化的信号,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地质、土壤环境变化的信号。

当水最后达到洞里,从滴水沉积出来的石笋也就成了一个环境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可以揭示降水趋势。

  这个专家组的成员之一、英国达勒姆大学学者詹姆斯·巴尔迪尼说:“玛雅文明兴衰是一个成熟文明没能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例证。

”  巴尔迪尼以书面方式作出解释,即一段时期高降雨量提高玛雅农业系统产量,人口激增,资源过度开采。

气候随后逐渐干旱、资源耗尽,引发政治动荡和战争。

“从1020年开始,干旱持续近一个世纪,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  在此之前,曾经有很多科学家提出过气候变化(大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但都没有得到证实。

因为先前就有气候变化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推断,每每“因为气候记录中时间的不断定性”而触发争议。

  C  假说不断被证实  2001年,2003年,2012年,不同时间不同的科学团队的研究都为干旱导致玛雅文明灭亡的假说提供了证据  理查德森·B·基尔或许可以算作最早提出气候变化导致玛雅文明灭亡这一假说的人。

2001年4月1日,他的一本关于玛雅文明的书由新墨西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就叫《玛雅大干旱:水,生命和死亡》。

基尔曾经是德克萨斯州的一位银行家,后来因为银行不景气,就改行研究他喜爱的考古学。

基尔干旱假说的灵感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德克萨斯州的一次大干旱,以及考古学家弗莱德·弗拉德兹在伯利兹玛雅文明废墟的发现。

弗拉德兹发现,成千上万的玛雅人似乎在很短时间里同时灭亡了。

基尔认为,这很可能是一场空前的旱灾造成的。

但因为缺乏10世纪的气候资料作支持,他的假说只能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还不能令人信服。

  2001年,一份直接的证据终于出现了。

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大卫·侯德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在墨西哥找到了一份玛雅文明时代的气候记录。

侯德尔等人找到的是一份间接的气候纪录自然地质记录。

这跟今年发表研究结果的国际专家组的做法是一样的。

  侯德尔和他的团队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

如果气候干燥、降雨量减少,那么湖水的蒸发就会大大超过降水的补充作用。

这样,这个时期沉积在湖底的石膏等物质的含量就会增加。

只要一层层地测量石膏的浓度,科学家就能“读”出过去年代降雨量的变化。

  侯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的湖底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得到2000多年以来气候的大致变化趋势。

他们发现,公元750年到800年这个地域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

  来自瑞士的科学家杰拉德·H·胡格和他的研究团队于2003年3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

他领导的研究组同样使用地质沉积物这本无字的气候记录研究玛雅文明所在地区的气候状况。

  这次,胡格的研究团队发现公元200年发生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期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

然后,从公元9世纪也是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控制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雅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玉米,而玉米这种作物严重依赖水资源。

专家估计,玛雅人贮存的雨水、湖泊、河流的水以及地下水只能维持18个月的时间。

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6年。

  这三次最严重旱灾发生的时间与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废弃的时间相一致。

因为玛雅人凑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

  就在今年的2月23日,《科学》杂志上还刊登了另外一份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是由墨西哥尤卡坦科学研究中心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学者的合作完成,报告的主题也是关于玛雅文明为何衰落。

这份报告认为,在玛雅文明衰败的那一时期,玛雅文明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只比先前减少25%至40%。

但由于玛雅文明所在尤卡坦地区缺少河流湖泊、以雨水为主要用水来源,加上尤卡坦地区蒸发量大,因此,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被放大。

  “数据显示,玛雅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夏季暴雨活动的减弱,”南安普敦大学学者埃尔科·罗林说,“夏季是玛雅文明的主要季节,是尤卡坦谷地水系统补充资源的主要时间段。

”正是因为降水量减少、用水不足才促使玛雅人在8世纪大举迁移,放弃繁华城市,任由城市文明湮没在蔓延的热带丛林中。

  这份报告还以一种近乎安慰的口吻说,在现代文明中,人类社会对降水量的温和变化不会作出强烈反应,因为现代社会具有相当充足的缓冲力应对各种自然变化,但在古代,“雨水的微量减少也会引发重要而又长期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个假说。

  D  两种气候变化  我们经历的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这与玛雅人所遭遇的大干旱非常不同  然而,玛雅文明遭遇的气候变化跟现在人们经历的气候变化相比,形成的机制似乎并不相同。

  根据侯德尔团队的研究,玛雅人生活的地区气候突变是有周期性的,这跟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

侯德尔发现,尤卡坦半岛地域每隔大约206年就会发生干旱。

每当太阳活动变得剧烈的时候,产生的宇宙射线就会改变地球上碳14的含量。

侯德尔等人通过研究记录在树木年轮中的碳14含量变化,发现太阳活动的周期恰好也是206年左右。

这两个周期奇妙地重叠在一起。

侯德尔的研究显示,很可能是因为太阳的活动带来了干旱这种严重的灾难,讽刺的是,太阳正是玛雅人所崇拜的。

这种气候变化来得是非常突然的,没有预兆地就袭击了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让他们措 *** 不及,只能逃离城市,留下一片片废墟。

  而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气候变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影响范围也更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的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这与玛雅人所遭遇的大干旱非常不同。

用科学的术语来讲,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气候变化显然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变化。

  让我们感到有一丝希望的是:我们可以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不至于像玛雅人一样,只能任由上天摆布。

  让我们重新回到玛雅预言,根据玛雅人长历法(Long Count Calendar),2012年12月31日是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

但这种预言不能阻止2013年的太阳照常升起,其实玛雅预言是被神秘化的一种文明形态,我们今天需要强调的是,对这种现象做理性思考和反思,玛雅文明真正的启发不是人类文明何时走向终结,而是告诉人类在通向自己的未来文明的时候,能否更理性更自觉地处理人与人,特别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精彩文章:野人之谜探索发现ufo埃及金字塔之谜

加入收藏
Tag: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灭亡之谜 玛雅的艺术以及天文历法、建筑所展现的伟大成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