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崩溃探秘

2012年11月22日,这部讲述地球毁灭的电影即将推出3D版
【菜科解读】
2012年11月22日,这部讲述地球毁灭的电影即将推出3D版,继续在电影世界中描绘玛雅人关于“地球末日”的预言。
然而,颇为巧合的是,就在11月9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玛雅文明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是一场长期干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崩溃,证实了这一古代文明消亡源于气候变化的假设。
而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正是气候变化。
A 逝去的文明 消灭了玛雅文明的巨大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并且也为处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所熟知 在危地马拉北部佩腾省东北部丛林中,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
这座古城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
在这里矗立着的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玛雅金字塔。
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勾勒出热带雨林里独一无二的天际线。
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这座斜度达70度,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
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蒂卡尔遗址,是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
在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
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蒂卡尔城、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奇琴·伊察的武士庙,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大约在1100多年前,玛雅人放弃了这些伟大的城市。
个中原因困扰了之后的人类长达几个世纪之久(蒂卡尔古城遗址在1696年被发现)。
通过考察散落于中美洲各地的玛雅文明废墟,考古学家理出了玛雅文明发展的一些脉络。
他们发现,从大约公元300年开始,玛雅文明进入了一个考古学家称之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神庙和纪念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玛雅文明的人口也急剧膨胀。
大约在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崩溃: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南部低地的玛雅人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神庙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北部高地的玛雅文明继续延续下去,但是再也没有重现辉煌。
直到16世纪,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玛雅文明。
在殖民者的杀戮和掠夺中,玛雅文明终于完全衰落了。
关于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过去一直是众说纷纭。
跟这个文明一样,它的衰落也被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人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源于小行星撞击,也有人说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更有人认为是巫师们预言的全球大灾难毁了这个文明。
但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消灭了玛雅文明的巨大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并且也为处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所熟知。
这就是:气候变化。
B 气候干旱是元凶 最新的研究显示,从1020年开始,干旱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美国《科学》杂志11月9日刊登的报告是由一个国际专家组共同完成的。
他们从距离玛雅遗址1.5公里处的伯利兹城一个洞穴的石笋层取样,作化学和矿物分析,“复原”这一地区过去2000多年气候变迁状况。
洞穴石笋由石灰水持续滴落逐渐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矿物,而洞穴滴水是雨水通过石灰岩从地表渗透下来的,必然经过土壤层。
由于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受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又能决定岩石被溶解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酸度就大,被溶蚀的石灰岩就多,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多;反之,二氧化碳含量低,水的酸度就小,所溶蚀的石灰岩就少,当然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少。
因此,水不但是运输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传递信号的媒介。
在从地表向地下传递的过程中,水流不但带有大气温度或降水变化的信号,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地质、土壤环境变化的信号。
当水最后到达洞里,从滴水沉积出来的石笋也就成了一个环境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可以揭示降水趋势。
这个专家组的成员之一、英国达勒姆大学学者詹姆斯·巴尔迪尼说:“玛雅文明兴衰是一个成熟文明没能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例证。
” 巴尔迪尼以书面方式作出解释,即一段时期高降雨量提高玛雅农业系统产量,人口激增,资源过度开采。
气候随后逐渐干旱、资源耗尽,引发政治动荡和战争。
“从1020年开始,干旱持续近一个世纪,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精彩文章:川岛芳子生死之谜 ufo事件 张献忠之死
美洲大陆上所有的文化的共同祖先——奥尔梅克文明
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在中美洲圣罗伦索茂密的丛林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部落,他们有着亚洲人种一般的黄皮肤,能熟练使用刀斧矛等器具,还会烧制陶器,雕刻等。
文明程度比起当地土著还要高。
不久之后,他们开始在热带的丛林里陆陆续续搭建起了各种巨石建筑及雕像,大型宫殿,此外还有大量玉器,以及类似一样的奇怪文字。
从此后,它们正式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中,人们将它们称为:。
奥尔梅克古遗迹 最初,奥尔梅克的发现跟传说有关,在墨西哥的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古老传说:在遥远的远古时期,美洲大地深邃的密林里存在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玟塔族,他们在的美丽的城市里居住,有着超前且发达的文明。
拉玟塔族假象图 这个传说在墨西哥一直广为流传,为了探寻真相,墨西哥协会于1938年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考古团队,去探寻这个传说中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考古队很快就顺利的在拉玟塔族丛林里发现了十几个巨大的石头像,最重的达到了20吨,在发现了这个有价值的线索后,考古团队们继续努力,最终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发现了两处远古遗址:一处是拉玟塔(La Venta);另一处是特雷波特斯(Tres Zapotes)。
根据碳同位素的测定,两处遗址出现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300年,这是在中美洲发现过的最早古人类文明遗址,可以称之为美洲文明的“老祖宗”。
后来又过了20多年,又发现了另一处重要遗址——圣罗仑佐(San Lorenzo)。
经考证,这三处远古遗址都是奥尔梅克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从此以后奥尔梅克文明逐渐地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特雷波特斯古遗迹 经过专家们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奥尔梅克主要分为三个文化:圣罗仑佐文化、拉玟达文化和特雷波特斯文化。
三个文化都有过各自的发展繁荣期,它们之间彼此呼应,时间上相互衔接:圣罗仑佐文化是最早出现的,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之间;随后出现的是拉玟达文化,约在公元前900~前400年;特雷波特斯文化出现则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
奥尔梅克奇怪的雕刻 由这三个文化共同组成了奥尔梅克文明,它们的影响力远远不仅局限于墨西哥地区,足迹几乎遍及了整个美洲。
在此后不久,中美洲出现的玛雅文明以及各种其他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着很明显的联系,它们在生活形态、建筑工艺以及其他各种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在远古时期,奥尔梅克人曾经建造了数量庞大的建筑群以及各种雕刻作品。
他们用巨大的石头建造辉煌的宫殿和奇怪的金字塔,在开采的玉石上做出各式各样的精美雕刻,此外还烧制了数量庞大的陶器。
至今我们所看到的,奥尔梅克人最大也最著名的雕刻作品是由巨石来筑造的奥尔梅克头像。
奥尔梅克的巨头像 在这种巨大岩石上雕刻出的石头像充分证明了奥尔梅克人在同时期精巧的雕刻水平。
奇怪的是这些巨大头像中都带有奇特的头盔;经过仔细观察,可以明显的在石像人脸中看出很多亚洲人特有的面部特征。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推断出这可能是当时部落里首领的头像,他们这是用雕刻表达了一种向先辈致敬的方式。
奥尔梅克的车马与殷商时期相仿 此外在学术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许多中外专家们在仔细考察了奥尔梅克人留下的遗迹及各种物件后,根据奥尔梅克及其文明所产生的时间,推断出奥尔梅克很可能是由外来种族所带来的文明,它是由中国殷商时期的先民们为了逃避战乱,集体迁移到达美洲后,所产生的文明。
因为们在奥尔梅克人古老的遗迹中曾发现过大量的瓷器,以及与殷商所采用的祭祀和墓葬形式几乎完全一样,最重要的是,发现过很多类似殷商甲骨文一样的文字,这些都给专家们的推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奥尔梅克人确实曾有过很多的建筑,庞大的宫殿和奇怪的金字塔,而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崇拜羽蛇神,并以此作为图腾,这种崇拜也是美洲后来产生的各种文明的极为相似的共同特征,以及他们几乎相同的建筑及雕刻,甚至还有此后在中所出现的甲骨文,几乎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阿兹柯特等美洲文明的始祖。
美洲文明的图腾羽蛇神 上图中就是很多美洲文明中的共同图腾:羽蛇神,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跟中国古代的龙很相像呢? 随机文章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斯蒂芬·威廉·霍金简介,概括霍金的一生事迹(探寻宇宙奥秘)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宇宙中黑洞是否真的存在,黑洞被证实真实存在/最恐怖星体
奥尔梅克文明的文化特点是什么样的 文化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4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
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
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
建筑艺术 奥尔梅克人创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
他们用石头建造巨大的宫殿和金字塔,在玉石上进行精美的雕刻,制作了大量的陶器。
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
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高达10英尺的巨大人头像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引起了外星人和神秘现象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文化艺术 透过发掘的材料,可以发现: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
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
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
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
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
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
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
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
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
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
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
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
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
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
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
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
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
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
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
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
拉文塔的祭祀台呈圆形,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坐落在一广场南端,用土10万立方米,面积为5平方公里。
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矗立着一座座神庙或祭台,并且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奥尔梅克文明时期也已出现,那就是:在约莫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远观之,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
这一建筑风格后来也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奥尔梅克人辉煌的艺术成就表明,他们已经度过了部落时代并已进入阶级社会。
已经有了阶级分化,已形成了国家组织。
统治者已开始控制民众的剩余劳动,并且已能利用剩余物资役使、供养一批匠人。
从一些石刻以及石碑上的人像可以看出:有的人像服饰华丽,手持权杖,指上戴有护节器(用以握拳时增强打击力)。
这些人无疑是握有权势的人物,很可能是国王或祭司。
奥尔梅克人制作了很多“巨石人像”,但他们生活的地方并不盛产石头,制作大型石雕像的巨石必须从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外的图斯特拉山运来,可以想象这项工程工作量之巨大,需要动用的劳动力之多。
无疑,这一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由下层民众承担的。
而巨石运到目的地后,再由工匠将之雕刻成形。
由此可见,奥尔梅克人中已出现了等级和社会分工,已有国王、祭司(国王、祭司往往是同一个人)、农民和手工艺人。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社会生活中的权力政治正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经济发展 由于生活的地区土壤肥沃,雨量极其充沛,奥尔梅克人已开始放弃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过渡到耕种作物以之作为食物主要来源的阶段。
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和昆诺阿藜等,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种植作物。
种植方式为刀耕火种。
据考证,奥尔梅克人可能是最早种植玉米的人。
公元前800年左右,当墨西哥湾沿岸的低地出现奥尔梅克文明,秘鲁出现查文文明之际,“形成”期的中美洲文化,包括制陶术和玉米种植,已经传遍了从中美洲到秘鲁在内的整个“核心美洲”。
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中美洲是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而奥尔梅克人则是玉米的最早种植者。
在奥尔梅克人创造的基础上,玛雅人继续发展和提高了玉米的种植技术,使得玉米这种原来河谷中的野草经过玛雅人的培育,变成了既甜美又富营养的粮食;同时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因此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
奥尔梅克人的主食除了玉米外,还有一些肉食。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骨验证,奥尔梅克人大多食用家犬和火鸡,同时也食用野鹿和鱼、鳖。
奥尔梅克人不仅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精湛的雕刻技艺,而且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成就。
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的正面刻有“点”、“横”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经破译意为“公元前31年”。
石碑的背面刻有美洲豹的形象。
这一石碑的发现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奥尔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文字和历法的始祖。
文化信仰 宗教:奥尔梅克人主要崇拜半人半美洲虎的神,也崇拜羽蛇神(Feathered Serpent God,feathered snake,plumed serpent)和谷神(The Man of Crops)。
宗教信仰是奥尔梅克社会的主线,圣洛伦索遗址就是一个宗教仪式中心和居民区的复合体。
文字:部分学者将拉文塔出土的一些雕刻图案认读为奥尔梅克人的文字,但尚未得到学界的公认。
城市遗址:圣洛伦索遗址(San Lorenzo) 拉文塔遗址(La Venta):位于墨西哥南部的塔巴斯哥(Tabasco)州。
随机文章唐朝是否仍有古体诗?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墨西哥燕子洞天坑深度426米,足以装下美国的帝国大厦揭秘生物界中奇特的眼睛之谜,复眼捕捉高速猎物/猫眼夜晚像白天神仙为什么要香火,保佑主角人族可使自己修炼顺畅(香火成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