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回顾,524名乘客人员中只有4名生还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在返乡途中坠毁,509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中只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这
【菜科解读】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在返乡途中坠毁,509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中只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这次空难是当时世界上死伤最惨重的飞机失事事件。
如此严重的空难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责任在谁?来和51区小编看看吧!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事故中坠毁的客机是一架波音747SR-46,飞机编号JA8119。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从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520人罹难,包括宝冢剧团著名演员北原遥子,名歌星坂本九。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此次空难事件是世界上牵涉到单一架次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
涉事客机
事故中坠毁的客机(注册编号JA8119)是一架波音747SR-46,生产线编号230,于1974年1月28日首飞,同年2月19日交付给日本航空,使用四台普惠JT9D-7AW引擎。事发前,该机机龄11年零7个月,飞行时间合计25,030小时,起降次数18,835。
涉事飞机为第一架也是至今为止(2014年)唯一一架因空难而注销编号的日本航空运营的波音747飞机。
客机失事前事故
1978年6月2日,该机执行从羽田飞往伊丹的JAL115航班,在大阪国际机场着陆时角度过大导致机体尾部触地(日本航空115号班机事故)。而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对这起事故的不当修理成了引发后来空难的主要原因。
尾部触地事故后的1985年2月,该机客舱后部的厕所门便发生28次故障。
然而维修报告书中并未将厕所门的故障归结为上次事故导致机体变形。
空难背景
1985年8月12日,时值夏末,数以百万计的人正要返乡欢迎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传统上人们要拜祭祖先,常会返回出生地和家人团聚。在这一情况下,该班机的乘客大多为日本人,但也有21名外国人。
共计:日本乘客488人,西德1人,意大利2人,中国香港4人,英国1人,美国2人,其他11人,机组15人。
事故发生经过
18时24分:起飞12分钟后,在相模湾爬升时(23900呎),突然发生巨响,机舱内发生爆炸性减压,机尾卫生间天花板崩塌,液压系统也故障,事后调查显示此时垂直尾翼更有一大半损毁脱离。机长决定回航至羽田。
其后航机因液压油渗漏而引致操纵面板无法控制,但引擎和电力系统仍正常运作。
18时24分47秒:JAL123调整应答机编码识别号码为7700,宣布紧急状况,信号被位于所泽市的东京航空交通管制部(以下称TACC)接收。
之后高滨雅己机长通过无线电向TACC确认紧急状况,并要求返回羽田机场,TACC告知可以。
JAL123在飞至伊豆大岛上空时要求雷达导引,TACC询问回旋方向,机长希望向右回旋。
此时羽田机场开始做紧急着陆的准备。
18时27分:TACC确认JAL123宣布紧急状况,机长确认了。
但TACC继续询问出现的问题时,机长并没有回答。
因此,TACC向日航本社告知了JAL123号发生紧急状况。
18时28分:TACC在指示JAL123向正东方向飞行时被告知飞机失控。
这是TACC第一次了解到JAL123号已经失控。
18时31分:TACC询问社内无线联络JAL123,3分钟后,JAL123告知R-5门破损并要求联络,就在这时无线电监视器发出了紧急下降的请求,日航本社表示明白。
18时40分:TACC为了和JAL123更好的通信,为JAL123准备了特定的无线电频率,并要求JAL123改变通信机频率,但是没人回答。
18时40分:为提升空气阻力放下起落架,其后在富士山东峦北方上空以及山梨县大月市上空进行了向右急回旋,高度从22,000呎降至6,000呎,下降15,400呎(约4,600米)。
在奥多摩町被人拍下没有垂直尾翼的JAL123班机。
18时42分:除了JAL123号以外的所有飞机为了避免对指示的影响均被要求改变通信频率,有一架用正常频率继续通信的飞机则被TACC继续引导。
18时45分:监听到无线电的驻日美军横田基地(RAPCON)为了帮助JAL123,指示其改变为美军指定的频率,JAL123则回答失控。
TACC提出联络东京进近塔台(羽田机场入场管制无线电),JAL123拒绝了。
18时47分:JAL123在千叶县木更津市请求雷达导引,TACC指示向正东飞行,并询问“能否控制”,JAL123回答“失控”(Uncontrolable)。
之后TACC要求改变通信频率,JAL123表示收到。
18时48分:记录到机长慌乱的呼吸声,但没人说话。
18时49分:日航社内无线呼叫了三分钟,但无人应答。
18时53分:TACC与JAL123取得联络,JAL123在无线电中称飞机“失控”,TACC与RAPCON联络,RAPCON告知横田基地已经开始做紧急着陆的准备。
TACC通知JAL123联络东京进近塔台,JAL123表示明白。
18时54分:日航社内无线联络JAL123。
JAL123请求当前位置,TACC回答其处在羽田西北55哩(约100公里),熊谷正西25哩(约45公里)。
18时55分:东京进近塔台告知羽田和横田均做好了紧急着陆的准备,飞机工程师回答“好的”。
这是JAL123最后的通讯信息。
此后便联络不上JAL123了。
这之后的18时56分,东京进近塔台以及RAPCON均联络JAL123,但无人应答。
18时56分:经过机长、副机师及飞航工程师的努力,仍无法让飞机安全降落。
飞机在(8400呎)高天原山坠毁,前半部撞山起火燃烧,后半部滑落山腰。
18时57分:横田RAPCON通知JAL123,“贵机位于横田西北方向35哩(约65公里),横田基地为最优先着陆场”,东京进近塔台联络JAL123请求改变无线电频率,但此时JAL123已坠毁。
事故处理结果
群马县警方以业务过失致死的罪名,将日航以及波音公司的相关人员20人移送前桥地检署起诉,但最后都获不起诉处分。日航的几位高阶主管及基层职员,因为班机维修不当导致坠毁,而羞愧自杀,但他们与事故没有关连。
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也因背负维修不当的罪名而自杀。
即使日航和空难无关,本次空难令航空界开始研究液压控制失效下的应变措施;1989年的苏城空难的机组人员就是基于该次空难后的教训进行迫降,而挽救了大部分乘员的性命。
日本航空自1985年9月1日起停用“123”这个航班班号。
现今同类航班(JAL127)是以波音777-200客机执行。
受此次空难的影响,日本航空其余的6架747SR于1988年起陆续退役,其中最先引进的JA8117被改装为航天飞机运输飞机,并在NASA服役至2012年;JA8118则被波音公司用作金属疲劳测试机,于试验过后被拆毁。
日航最后一架747SR(编号JA8124)于1994年退出日航机队,退役时机龄已逾19年。
中华航空611号班机空难事件
机上搭载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员,共计225人全部死亡。
此次空难为发生在台湾省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
有台湾媒体报道说,澎湖西南近百里的海空领域经常发生类似罗盘无故打转、海面出现白光等超自然现象。
自事件发生算起,澎湖海域过去35年来共发生10宗空难,16年来已坠毁5架飞机,被称为"澎湖百慕大"。
更为诡异的是台湾屏东有人在"华航空难"6天后收到神秘遇难者留言,录音历时一分钟,在留言中有男人的呜咽声及海浪声,被认为是"华航空难"死者的"灵界留言",已收录到了中国十大灵异事件之中。
为了表示对罹难者的尊重,航空公司方面从此取消了此航班编号"611"的使用,根据事后调查,事故原因可能与飞机长期缺乏保养,造成机体金属疲劳有关,但华航方面予以否认。
因为此次事件中大部分乘客是借由香港专机继而飞往大陆的,两岸当时还没有实现"三通",因此不少台湾民众认为,此次事故的遇难者都是死于"政治因素",这也间接导致后面两岸三通的实现。
空难回顾:一场让华航重创的空难,1998年华航676号班机事故
1998年2月16日,下午3点27分,中华航空676号班机从印尼巴厘岛起飞,前往中国台湾中正国际机场,也就是现在的桃园国际机场,执飞的是一架空客A300客机,机上共有182名乘客和14名机组成员。
台北桃园机场俯瞰图49岁的机长康龙麟8年前加入中华航空,总飞行经验7000小时,空客A300的飞行经验超过2000小时。
44岁的副驾驶姜德生总飞行经验3000多小时,不过A300客机只有300小时,是名副其实的新手。
值得一提得是,机长的爱人和两个孩子也都在飞机上。
机长康龙麟副驾驶姜德生飞机距离机场还有25分钟的时候,机长要求副驾驶联系空管,请求下降高度,空管允许他们下降到7600米。
随后机长又让他与华航的派签,确认登机口的事,结果粗心大意的副驾驶,却忘记调到公司的无线电频率,而是直接在空管频率上问了起来,这下整片空域的飞行员都知道了这件糗事,机长也明显对他有了看法。
副驾驶办了件糗事,机长有点不爽了距离机场5公里时,飞机准备降落。
下降到396米时,机长发现飞行高度偏高,而且没有对准跑道,于是果断选择复飞。
奇怪的是,复飞刚爬升就出了问题,机头突然以高仰角抬起,驾驶舱响起失速警告,紧接着机头下降,飞机陷入俯冲。
机头向下俯冲短短几秒后,飞机坠毁在机场附近的公路上,发生了大爆炸,机上196人全部遇难。
另外飞机坠地时撞毁一栋民房和一辆过路车辆,导致7人丧生,使得该起空难总死亡人数达到203人。
事故现场异常惨烈,很多未经处理的画面被传播出去,也成了很多台湾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坠机现场救援人员多达1800人这是中华航空继1994年名古屋空难后的又一场严重空难,事故调查的初期,首先排除了天气因素和机械故障。
根据飞行记录仪的数据,这架飞机在复飞15秒后,仰角竟然超过了40度,而正常的仰角应该在15度。
仰角太大会导致引擎缺少气流,机翼失去升力,飞机失速坠毁也就在所难免了。
复飞时高高仰起的机头调查组梳理完飞行数据有了惊人的发现,飞机在失速前,竟然有整整11秒处于无人驾驶,这段时间,飞机机头大幅度上抬,自动驾驶没起作用,飞行员也没有进行任何操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分页标题#e#机头抬起的11秒都处于无人驾驶状态,机组却不知道原来在第一次降落时,由于飞机进近高度太高,机长就猛往前推操纵杆,打算加速下降,而正是这个动作不小心把自动驾驶关闭了。
自动驾驶被解除后系统曾发出了三声警告,但很快就被人关了,根据推测,可能是机长关闭的,也可能是误操作。
6秒后飞机复飞,机长却误以为自动驾驶能控制飞机转为平飞状态,再加上两人当时正忙着做降落检查单工作,都没有注意仪表姿态,结果仰角过大,飞机失速,等机长发现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两名驾驶员都忽略了仪表还有一个原因是两名飞行员缺乏协作和沟通,副驾驶由于经验不足,很多协助工作机长宁愿亲自上手,这样就导致他的工作量急剧增加,从而注意力被严重分散。
这也为灾难埋下了隐患。
那么自动驾驶怎么会这么容易被解除呢?一切还得从4年前的华航140号班机空难(名古屋空难)说起,在那场人与系统的对抗中,系统胜出,飞机最后失速坠毁。
此后空客修改了A300的飞控软件,当飞行员下压操纵杆的力度大于15公斤时,自动驾驶会自动解除。
这就导致676号班机机长推杆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关闭了自动驾驶。
名古屋空难人机对抗,264人遇难4年后的2002年,中华航空又发生了611号班机空难,由于三次严重空难间隔都是四年,民间便有了华航四年大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