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宝藏之谜 天地会失败之后宝藏藏哪了?

这座建筑远看如船,有船头、前舱、后舱、甲板,甚至船篷之分,船头一致朝向东南
【菜科解读】
这座建筑远看如船,有船头、前舱、后舱、甲板,甚至船篷之分,船头一致朝向东南,青山在侧,依水而建,站于高处相望恍如巨船乘风破浪,甚为奇观。
更为蹊跷的是,船屋的房屋间数是108间,而且一律砖石为底,竹木编墙,青砖灰瓦,飞檐翘角。
船屋所在的村庄位于距离黎川县城40多公里的大山坳里,这里交通闭塞,山高路陡,似乎只有村前一条叫做红水的河流可以通往外界,保持连通。
然而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卧虎藏龙、养族生息之地呢。
更使人惊奇的是,村内的船形古屋,据传是当年天地会组织反清复明的秘密基地,屋内埋藏着大量天地会的宝藏。
100多年来,很多人无数次在这古宅院落里“掘地三尺”,至今还在寻寻觅觅,但就是没有宝藏的踪影。
这笔天地会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呢? 一、经世百年的豪宅船屋 道光二十四年(1844),鸦片战争的炮声在东南沿海一带刚刚停息,一座称为“大夫第”的豪华住宅却在这片山高林深之地点响了竣工的爆竹。
据当地人介绍,“大夫第”的意思就是由大夫级官员修建的私宅。
这座豪宅的落成在乡间引起了非同的反响,以致当时的《黎川县志》都为它记上一笔:“建筑面积约10亩,房屋高6米,砖木结构、一进三厅、每厅三层,共108间。
”但奇怪的是,除此之外,《黎川县志》却没有更多的记述,比如它的屋主是谁,“大夫第”的由来等等都无一字提及。
时间过去150多年之后,这座豪华古宅重新被世人关注。
古宅呈三角形,东窄西宽,宛如一条自西向东的船。
院墙高6米多,磨砖对缝,浑然一体,在它的周围数座古屋护卫环绕,形成一片颇为壮观的建筑组群。
这种船形古建筑,在我国古建筑中还是第一次发现。
也许因为船形古宅是全村最大的建筑,越是走近它,就越会感到它的高大。
至于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间,一直没有定论。
就是现在住在古宅中的人家也说不清,有的说有200多间,有的说有107间,有的说是108间。
为了进一步核实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间,村长带了七八个人,用传统的插香点数的方法,每个房间插一烛香,就是这样,也来来回回的数了五六遍,还是数不清。
每次统计出来的数都不一样,总是相差二三个数。
这座古宅的房屋结构,非常复杂,有些是大房套小房,一进门,屋屋相通,许多暗房迷宫似的散布于楼上楼下,一不小心就会数漏。
最后还是县文物部门规定了统一的标准,一些储藏室和根本不能住人的小暗房一概不算,统计出的房间数字最后竟然和传说中讲的一样是108间,这对古宅是洪帮的秘密联络点的说法提供了依据。
因为108间房可能是仿照梁山泊中108位好汉这样一个数字建造的,“水浒传”一直是民间帮会组织效法的范本,洪门也不例外。
虽然有重重的迷雾,但古宅本身却是一座体现当时最高水准的建筑。
豪宅内有30多个天井,厅堂宽敞明亮,门窗钩花烫金,梁椽处处浮雕,连燕子巢都雕成形态各异的动物,栩栩如生。
砌墙的砖块均由田泥包裹小卵石特制,隔温良好,冬暖夏凉。
砖墙用糯米饭掺和石灰垒砌,经多道工序粉刷,滑润无比。
正房、偏房、横厅、书房、杂房、工房、厨房、膳房错落有致。
风火砖墙间立其中,排水系统设计科学,一百多年水火无忧。
从屋内走出,爬上邻近高处,俯瞰整个村庄,船形巨宅逆水向东,周围数座古屋护卫驱逐,相当气派。
揭开藏传佛教的色调之谜红与黄的奇怪
在西藏,红黄二色是宗教专色,如此尊贵的颜色为何会出现在宗教之外的地方?红与黄这两种意味深长的颜色,在藏传佛教中又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含义?让我们从八廓街的“黄房子”说开去…拉萨最著名的黄房子 黄房子的非凡身世 在西藏,黄色和红色很少出现在平常人家的建筑中,而多被使用于藏传佛教寺庙和僧侣服饰中。
在西藏,只有寺庙、活佛的驻锡地和高僧大德的寓所才有资格“身披黄色的外衣”,一般民宅、村居的墙壁则以白色粉饰。
三百年前的一个星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如往常般来到拉萨的大街上流浪,做回世间最美的情郎。
八廓街上那短暂的惊鸿一瞥,他视她为天人。
这就是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初见,有关于圣人的一见钟情。
在东方高高的山巅, 每当升起明月皎颜, 那玛吉阿米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心田。
仓央嘉措为美丽的情人写下诗句,传说“黄房子”便是他们幽会的地方。
数百年后那情歌仍在传唱,可供后人追思的还有他们最初相遇的地方——八廓街转角处的那一所房子。
由于曾有这样一位圣人在此驻足,于是人们将之刷成黄色。
这便是“黄房子”的由来。
这栋写满故事的建筑,孤傲地站在八廓街上,它与众不同的色彩引起了我的注意。
走进西藏的民居,常见的色彩是白与黑,每一种颜色都是献给一位神的。
白色献给白年神,表达对天上神的崇尚,它是神圣和崇高的象征。
藏族人生活在皑皑雪山之中,喝白色奶,献白色哈达,住房也用白色。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白色也可以抵抗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黑色献给黑年神,表达对地下神的敬仰。
他们在民居院内的矮墙、门、窗边饰都大胆地使用黑色,有的院外墙也用黑色做装饰。
黄色和红色很少出现在西藏平常人家的建筑中,而是在宗教、寺庙和僧侣服饰的用色中被大量使用。
八廓街上的黄房子也是沾了仓央嘉措的光才能拥有这一高贵的颜色。
为什么红与黄在西藏拥有如此特殊的身份?它们在藏传佛教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西藏著名活佛建筑师木雅?曲吉建才与我一起漫步在高原的寺庙与民居之间,为大家揭开红与黄的秘密。
走近科学-虱子坝怪洞之谜
然而,2004年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在这里突然发现两百多个奇怪的山洞!这些洞最长有9米,最高有1米8,规模宏大,里面有火塘、烟道、通气孔,可村民却从没听说这里有人住过,那么到底是何人在此居住?又为何会在深山密林中开凿如此规模的洞穴呢?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主持人: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事情发生在四川洪雅县海拔千米的一个叫虱子坝的村子,要说名字也够怪异的,这个村子是川西地区非常常见的小山村,民风很纯朴,但是2004年,几个村民上山,却无意之中发现了在山上居然有很多的山洞,粗略一数大概有接近两百个。
这么多的山洞!可能大家都觉得奇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经常上山,怎么回不知道这里有山洞呢?这山洞如果说是突然之间发现的,那就可能是突然之间出现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是四川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山村,因村中有一块巨石很象虱子的形状而得名虱子坝。
虱子坝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是一个三面环山,海拔上千米的高山盆地。
由于这里海拔高,又不通公路,自然环境导致十分封闭。
2004年,正值虱子坝开山造林,这天,几个村民打算在一处荒芜的山坡植树,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个洞。
村民:我们以前不知道,但是荒荒,后来造林子,把岩皮刮了之后才显出来的。
就在那些日子,村民们陆续在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的荒山中发现了上百个洞穴。
这些洞穴主要分布在山脊两侧的半山腰上,往往成片分布,每一片分布的洞穴都有一个大洞几个小洞,洞与洞之间能遥遥相望。
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物品。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虱子坝这些洞穴的洞口很小但里面却非常开阔,洞穴里有多个与山顶相通的洞,而且洞壁上有明显烧灼过的痕迹。
李振华:这个洞口很小,只有60-70厘米。
但是对于虱子坝出现上百洞穴的消息,当地几位上岁数的老人其实早就听说过,但是谁都没见过。
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不允许他们往山上乱跑,说山上有很多山洞,里面住的都是一些野蛮的人,到了晚上就会抓孩子。
所以,一到傍晚,就不再有人上山了。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大家谁也说不清。
这大山也因为这些古老的传说而显得更加神秘。
41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