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散德尔瓦纳战役的结果如何样?英军在战争中有哪些失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战争结束了。

英国差不多损失了1000人,500万英镑。

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倒在祖鲁兰本土内以及在与布尔人的关系方面引起很多麻烦,同布尔人的纠纷直到1901

【菜科解读】

战争结束了。

英国差不多损失了1000人,500万英镑。

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倒在祖鲁兰本土内以及在与布尔人的关系方面引起很多麻烦,同布尔人的纠纷直到1901年才结束。

最后一场战斗结束之后,塞奇瓦约的村落荒无一人,6个星期之后,他就被抓住了。

后来他又在一个的王国里当了国王,但在一次内战中被赶走了,并于1894中死去。

当年他手下那些杰出的武士——装备如此简陋而战斗得那么英勇——已不再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了。

不过,许多人在一段时间内,仍让他们手中的长矛在激烈的的争斗中染满了鲜血。

伊散德尔瓦纳悲剧发生后不久,切姆斯福德便下令组织一个调查法庭。

但是,大多数证据都已在战场上消失,一些关键人员已阵亡,作战命令和笔记本都在战斗中被烧掉,有的也在后来发生的抢劫中丢失了。

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找到一个笔记本,其中提到切姆斯福德命令邓福德负责宿营地的指挥;但是,这对战斗的结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切姆斯福德本人及其参谋人员和一些幸存者提供的证据,以及后来诺里斯·纽曼(《旗帜报》战地记者)和参加战斗的一些祖鲁人提供的补充情况,是我们研究这次战斗的唯一窗口。

从上述这些人员介绍的情况来看,很明显有两个严重的失误——宿营地未采取防护措施以及弹药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

这实际上就决定了这支英军部队肯定要被消灭。

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祖鲁人的武士部队的进攻是完全有可能被阻止和打垮的。

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未能为宿营地提供适当的防护。

没有哪一支欧洲军队会象英国军队那样具有在一个敌对的土著人国家里作战的丰富经验。

每一座营盘,不论其大小,也不论要驻扎多久,都必须有适当的防护,以免受到突然袭击,这是的。

尽管切姆斯福德勋爵在作战开始之前对宿营地的防卫问题作过非常全面的指示,但出于某种原因,他却没能设法使他的这些指示在伊散德尔瓦纳宿营地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此外,保罗·克鲁格以及另一位有经验的布尔人战士曾明确地提醒过他,需要用四轮货车围成临时防御阵地,需要设法构筑某种沟壕,而且需要向远处派出侦察巡逻兵,因为祖鲁人行动异常迅速而且擅长隐蔽。

三个必要条件中的前两条都被置之不理,第三条也只是部分地办到。

用货车构筑适当的临时防御阵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御措施。

四轮货车排成方形或圆形,车轮用铁链连接在一起,其中的间隙堆满树枝或任何可找到的其它东西。

然后就把牛和马小心地拴在车阵内。

当然,在伊散德尔瓦纳是不可能构筑这样完美的车阵的,因为四轮货车在白天得赶往罗克渡口拉给养,而第一天夜里到达的货车很少。

但是,第二天夜里,宿营地里有大量的货车,而且在战斗打响的那天上午,让它们离开的命令也取消了。

可是,谁也没有用它们围作哪怕是部分的防御阵地;货车停在那里,大多数车的牲口都没有卸套,杂乱无章地停在部队的后面。

为了减轻这种疏忽大意的责任,一定会有人提出辩解说,用货车构筑一个有效的临时防御阵地,是一件既费时间又费劲的工作,而且切姆斯福德清楚地知道,用这些走得很慢的牛运给养,他的部队要用近3个月的时间才能赶到乌伦迪。

但是,还有其他一些防卫手段也被忽略了,或者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挖掘任何形式的堑壕工事都是困难的,而且要挖也只能挖得很浅;另外,即使有时间,也找不到充足的材料构筑的防线。

但是,在没有伊散德尔瓦纳山作依托的山口一带的防线是可以加强的。

可以肯定,警戒哨是设了,骑兵哨也派了,但巡逻距离却不够远;在夜间,除一个前哨外,其余的岗哨都被撤到离宿营地不远的地方。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通常都是首先把帐篷拆掉,因为支着帐篷会严重妨碍防御。

当普莱恩接到在恩古图山里发现敌人大部队的报告时,他却没有这样做。

顺便说一句,这对切姆斯福德决定不回宿营地是有关系的。

当邓福德在上午10时赶到时,他不仅带着他的大部分部队策马离去,而且不顾有人报告说祖鲁人在集结兵力,竟然下令第24团第1营的1个连、2个土著人连和一支巴苏陀骑兵出去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这样就进一步分散了守军的兵力。

另一方面,他也没有下达明确的命令来保卫宿营地。

但是,他至少还是派了一个土著人步兵哨到伊散德尔瓦纳山顶上去观察敌情。

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也被忽略;很明显,这是一个最好的观察哨。

在调查法庭上以及后来的一些时间里,有人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诸如第一天部队太疲劳,无法构筑防御工事;宿营地本来只是暂时作为补给站;该死的是,没有想到附近会有祖鲁人的武士部队。

这些借口中没有一个能为这种渎职行为开脱罪责。

切姆斯福德、普莱恩和邓福德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

尤其是邓福德,人们总以为他非常了解祖鲁人,知道祖鲁人行动迅速,善于出其不意,因而一定会对他们高度警戒,采取全面的严密防范措施。

未能补充后备弹药,显然同未能形成严密防御有关系。

伊散德尔瓦纳之战后,祖鲁酋长们曾谈到,英国士兵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效齐射对他们的决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个战线曾一度动摇,有些领导人开始认为战斗的代价太大了。

但是,当英军火力因为缺少弹药而减弱的时候,他们又振作起精神来了。

普莱恩的部队在四轮货车前几百码的地方进行战斗,如果组织得当,本来是不会影响弹药供应的,因为有许多搬运人员可运送弹药箱,尽管防线长达300码,运送补充弹药比较困难。

但是,即使有充足的弹药,其结果可能同样是失败。

因为,在持续不断的致命火力的打击之下,祖鲁人的“胸膛”(主力)即使有可能被压制住,但是,正在迂回过来的两个“角”也会把守军击溃的。

然而,如果普莱恩一发现有危险时就拆除帐篷,组成一道较短的防线,背后主要以山作依托来进行防守,并利用近在身边的四轮货车提供充足的弹药,那么,祖鲁人的进攻差不多肯定是会失败的。

这就是切姆斯福德后来说的他曾希望普莱恩去做的事情;这也许是普莱恩本来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他接到明确的命令而且不为困难(其中一些困难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所困扰的话。

但是,不管防守有多么严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弹药补充,防守也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

当时负责宿营地指挥的普莱恩必须对这个失误承担全部责任,因为四轮货车上堆放着大量的成箱弹药。

不过,弹药箱都被铜带和6只螺丝钉牢牢地封住。

似乎只有两位军需官带着螺丝刀。

本来已正式申请进一步补充弹药,但是,单据在纳塔尔时就出了偏差。

从火线上派回去的士兵迅速地撬砸铜封带,但是,这也无济于事。

在战斗进入自热化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一位军需官模范地“忠于职守”的事情:在史密斯·多林终于撬开了一个弹药箱并企图向非常吃紧的第24团第1营部队赶运弹药时,第24团第2营的军需官却强烈抗议他撬开了属于他们营的一个弹药箱,说这完全是违反规定的,因为他没有提交申请批准单!最后,所有这些弹药都被祖鲁人拿走了,连签名都不用签;祖鲁人还拿走了许多能使用这些弹药的很好的步枪。

在所有这些错误中,情况判断错误,随第3纵队一起投入战斗的高级军官的误解以及未能向作战部队提供弹药,是最不应该的,也是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随机文章唐朝的官制?世界各地不明飞行物解析,5%飞行器来历至今不明雅典娜是什么女神,竟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战争女神中国五大咸水湖在哪里,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个个宛如天空之境为什么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的,星体旋转被磨平成圆形(原理详解)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制定了怎么样的作战计划?最后下场如何

二战结束后,德国战犯因犯下的滔天罪行,共有12个人被判处绞刑。

但其中有一个人却很特殊,被绞死7年后,又被宣判无罪,取消了他的所有罪状。

这就太尴尬了,人都死了7年了,又说判错了? 这个人,就是备受争议的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最初的约德尔,仅仅是一名军医,不过凭借着对希特勒的极力附和,最终一步步进入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

可以说,为了讨好希特勒,约德尔真是极尽溢美之词,他在日记里曾这样写道:“无知的国防军将军们仅仅把他(指希特勒)看作大战期间的下士,而非之后最伟大的政治家。

” 因为长期在作战局工作,经常要向元首汇报战况,所以约德尔拥有更多接近希特勒的机会,而且,约德尔这个人确实也具备非常精准的战略眼光,尤其在1940年德军入侵瑞典、挪威时,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甚至连希特勒本人也自叹不如,说约德尔的胆略和智谋都胜过自己。

1940年,约德尔出任国防军指挥部参谋长以及作战局局长,同威廉·元帅一起策划对英国的作战。

约德尔通过对德国海陆军事力量的权衡,果断选择搁置“海狮计划”登陆作战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展大规模潜艇战、控制直布罗陀海峡而遏制英国的建议。

这一提案,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赞成。

由此可见,约德尔还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只不过,他的缺点也实在是太过明显,明显到直接葬送了他自己。

什么缺点呢?就是狂妄自大。

1941年2月起,约德尔目睹德军取得的节节胜利,竟然认为德国有实力去挑战全世界。

所以,以他为首的作战部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征服世界的计划,除了要控制欧洲大陆、同苏联开战以外,还包括越过伊朗和阿富汗去拿下印度。

这样疯狂的计划,根本就超出了德国的承受能力,无异于,然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约德尔却为之兴奋不已。

他还曾信誓旦旦地对希特勒说:“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赢得了最终的战争!” 只不过,现实的发展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

1942年夏天,德军在苏联的战况不容乐观,源源不断的苏联红军正在将德军一点点消耗殆尽。

这时候,约德尔才意识到对苏联发动战争实属不应该,而自己所谓的征服世界的企图也不过是妄想。

清醒之后的约德尔,少有地违抗了希特勒的意志,劝其改变在苏德战场上的顽固行为。

结果,约德尔自此失宠,毕竟,任何忤逆行为都是这个疯狂的元首不能容忍的。

1945年5月7日,约德尔在兰斯向盟军投降。

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后,这个一生狂妄的家伙用低沉的声音说道:“签字以后,德国军队和人民的福祸吉凶,都将由胜利者去决定了。

在这场延续五年之久的战争中,他们遭受了足够多的苦难。

” 这样的话语,从一个一生都在策划战争的人口中说出来,未免有些别扭,既然知道人民的苦难,为何还要地发动战争呢? 在战后的审判中,约德尔作为陆军代表出现在德国战犯的被告名单中,虽然英法等国的代表并无意判处他死刑,但苏联人却痛恨其策划的一系列苏德战争,并坚决要求给他判处死刑,甚至还拒绝了他枪决的请求,因为绞刑更具有侮辱性。

1946年,约德尔被处以绞刑,终年56岁。

然而,这一判决始终都存在着争议,迫于外界的压力,慕尼黑主审法院于1953年再次开庭,重新审理,结果,最终宣判约德尔无罪。

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早已经下了地狱7年的约德尔知道后,该作何感想。

随机文章详解世界十大危险运动,最高死亡率达31%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威力令美国恐惧(相当于1500枚原子弹)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克苏鲁神话为什么恐怖,怪物变成神把人楼当成蝼蚁(不屑一顾)美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这里是外星人的矿场禁止人类靠近(谣言)

邓氏临夏羚揭示现代非洲“萨瓦纳动物群”的重要起源

邓氏临夏羚(Linxiatragus dengi)的头骨和颈椎新小羚族(Nesotragini)的起源、演化和迁移。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代东非和南非地区的热带稀树草原构成了全球生态系统中非常独特的生态景观,以众多适应在开阔环境中食草和奔跑的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为特色(以下简称“萨瓦纳动物群”)。

由于野生动物题材的纪录片多在这一动物群中取材,使得该动物群在全球公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知名度。

然而,萨瓦纳动物群成员在非洲的化石记录一般不早于700万年,在这一时期之前,东非地区以森林环境为主,仅河马,大象等少数动物能够在非洲本土找到起源,其它更多动物的起源地当在非洲之外,特别是“萨瓦纳动物群”中极具代表性的各种羚羊,它们的起源一直是个谜。

2022年10月29日,国际地学期刊《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新生代哺乳动物和古动物地理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文章报道了一种体型微小的化石羚羊——邓氏临夏羚(Linxiatragus dengi),发现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后山动物群,时代约距今900~1000万年前的灞河期。

种名以国内著名古生物学家,最先发现并研究后山动物群的邓涛研究员的姓氏命名。

该物种为现仅存于非洲的新小羚族(Nesotragini,又译为岛羚族,现存两个种,麝岛羚Nesotragus moschatus和贝氏岛羚Nesotragus batesi)的唯一化石祖先,也是非洲种类繁多的“小羚羊类”在非洲上新世以外的唯一化石。

更重要的是,文章揭示了中国北方灞河期哺乳动物群与现代东非稀树草原的萨瓦纳动物群可能存在不为人所知的联系,为探索萨瓦纳动物群的起源提供了新的方向。

“小羚羊类”虽然不太为人所熟知,但它们是非洲极具特色的哺乳动物类群,传统上“小羚羊类”包括7个属十余种,均具有类似羚羊的外形,但个体非常小,一般在热带稀树草原的边缘地带(林地边缘、山地、沙漠边缘等)适应隐藏的生存方式,部分种类生存于热带雨林中。

而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相似的生态位被鹿科、麝科、以及牛科羊族中的一些小型类群(如班羚、鬣羚等)占据,但这些类群均未进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传统上“小羚羊类”都归入同一个族中,但除了都具有小的个体和隐藏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共同的衍征,并且分子系统发育将“小羚羊类”彻底分解,现生的新小羚族(Nesotragini)和高角羚族(Aepycerotini)构成了羚羊亚科中最早分化出的单系群,分化时间不晚于900万年。

距今900~1000万年前的邓氏临夏羚完美地解释了现生新小羚族的产生,它体型介于各种瞪羚(“Gazella-like”taxa)与麝岛羚之间,具有现生岛羚相同的短而剧烈向后倾斜的角心,巨大的听泡,深的眶前窝等特征;并且具有与各种瞪羚相似的眶上孔及额中缝。

形态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证实邓氏临夏羚形态介于岛羚属与瞪羚属之间,而分子+形态的全证据系统发育重建证实邓氏临夏羚与现生岛羚属组成了姐妹群,支持单系的新小羚族,分化时间在距今1200万年前左右。

该研究对后山动物群各种植食动物进行了牙齿微磨痕分析,结果表明后山动物群的大部分类群为开阔环境中的食草者(grazers)和混食者,食叶者(browsers)较少,这与现代萨瓦纳动物群的生存环境一致。

事实上,中国灞河期距今约1000万年前开始,动物群已显示相当开阔和干热的环境;此外,地壳运动和青藏高原隆升等构造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青藏高原北缘的系列研究表明,在距今约1000-700万年之前,来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尚未深度影响现在的北祁连山系,推测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一个地势中等高度,但地貌比较平缓的开阔草原环境。

因此,不论是气候还是地貌的背景,当时的临夏地区可能与现代东非高原的环境相似,这构成了新小羚族,以及其它现代萨瓦纳动物群起源的环境基础。

除了邓氏临夏羚,之前后山动物群报道的甘肃黑犀,也是萨瓦纳动物群中的典型物种黑犀的直接祖先。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可能揭示现生萨瓦纳动物群中除岛羚族之外其它一些特有的羚羊在中国灞河期的起源,将更加充实萨瓦纳动物群的起源这一重要科学故事。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第二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继敏研究员。

文章受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第二次青藏科考等项目资助。

(原标题:邓氏临夏羚(Linxiatragus dengi)的发现揭示现代非洲“萨瓦纳动物群”的重要起源)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1342-937X(22)00303-3

加入收藏
               

伊散德尔瓦纳战役的结果如何样?英军在战争中有哪些失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