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资料:乾陵资料:乾陵无字碑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

【菜科解读】

资料:乾陵资料:乾陵无字碑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8000余字的碑文虽然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其实也是武则天在借机抬高自己。

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那么,这块“无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

  令人奇怪的是,当初立这块碑时竟未刻一字。

据清乾隆年间的《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1938年编纂的《乾县新志》载:“向无字。

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

”这块“无字碑”也就成为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

  “无字碑”为何无字,千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

  这五种说法都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没有事实依据。

事实究竟如何呢?我认为:“无字碑”就是“功德碑”,武则天立碑的目的,就是为给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这从武则天一贯好大喜功的做派可以看出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唯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登位后,就大修宫殿、佛寺,借机炫耀自己。

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已70岁高龄的她为表彰自己,在生活起居的神都(今洛阳)城内定鼎门大兴土木,耗资百亿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

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

”并亲笔题名:“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见《资治通鉴》)当时,仅为此就熔毁了27000贯流通的钱币,耗去当时国家财力的四分之一强。

公元695年,她又下令铸九州铜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宫。

有学者认为,由于武则天的大兴佛寺,劳民伤财,而使“唐朝的全盛时期到来,比两汉、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

从武则天不惜国力财力民力大搞个人崇拜的“形象工程”来看,她绝对不会忽视自己身后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这样的重大事件的。

况且,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既然武则天有心为自己勒碑记事,为什么现存的碑又不铭一文呢?这只能说,武则天的“无字碑”与她本人无关,刻与不刻字、刻什么内容,也不是已经身患重病只等死去的她所能左右的,而是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继任者的情况来分析。

继任者心怀怨愤不愿刻  武则天在位16年,从显庆五年(660年)开始参政,到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被逼退位,实际掌握天下大权45年,虽然叱咤风云,英雄一世,但到了晚年,尤其是临终前却极为凄凉。

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患病,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臣进行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被迁往上阳宫。

同年11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

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她虽然还权于李唐,但毕竟在那个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属于“僭越篡位”,为社会主流所不见容,人们之所以当时表面上能够接受,一方面是迫于她生杀予夺大权的重压,另一方面也是人们仍视她为武氏之女,李氏之妇。

不管怎么说,她称帝改唐为周仍是李唐天下的深深耻辱,因此在她死后要与高宗合葬于乾陵时,就有给事中严善思等人上疏力阻,只是中宗没有同意而已。

  武则天滥杀唐朝宗室及贵戚令他们心怀怨恨。

她为了清除称帝的障碍,“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令“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惋愤”(见《资治通鉴》)。

可见她的凶狠毒辣与残酷无情及当政期间血雨腥风的恐怖政治气氛。

这不能不让继任者心有余悸,心怀怨愤。

武则天先后毒死太子李弘(谥号“孝敬皇帝”);废太子李贤(高宗第六子,谥号“章怀太子”)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

即便她亲生儿子唐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也几度险遭毒手,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她废黜皇位,贬逐出京。

他的长子李重润(谥号“懿德太子”),女儿李仙蕙(中宗第七女,谥号“永泰公主”)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

此外,武则天晚年还一直思谋着将皇位传给其武家侄儿。

有过这一番饱受折磨经历、生性又懦弱无能的中宗,虽然不敢公开否定母亲的废唐建周行为,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如何评价他这个如狼似虎的母亲的一生,是令他左右为难的一件事情,深受其害的唐宗室及贵戚朝臣的争议肯定很大,最后干脆一字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

同时,由于中宗的软弱无能,武氏集团、安乐公主与五王及太子李重俊之间的宫廷权力斗争剑拔弩张,危机四伏,也顾不上刻。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

武则天病逝后,中宗复位,国号也以唐代周,但武氏势力仍然相当强大,她的侄子武三思权力如日中天,炙手可热,把持朝政,中宗又没有政治抱负,懦弱无能,在他的力主下,为他的姑姑、当朝皇帝的母亲铭文歌功颂德也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铭刻了文字,到后来为什么又消失了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后来的当政者将这些文字重又磨掉了。

这从唐朝开元二年(714年)三月时,玄宗皇帝李隆基掌权,下诏毁天枢一事不难看出。

唐玄宗对武氏集团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他在率兵扶持父亲李旦(即睿宗)复了帝位后,就将“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

”“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平其坟墓。

”“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

”(见《资治通鉴》)自己登基后,更是大刀阔斧地解决武周政权的遗留问题,才到开元二年就令“毁天枢,发匠熔其铁钱,历月不尽”。

(见《资治通鉴》)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彻底消除武氏家族给李家带来的奇耻大辱。

由此推之,为了彻底清除武周政权带来的痕迹,他下令将武则天陵墓旁的石碑上已刻好的字迹重新磨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1000多年后才编纂出来的《乾县新志》、《雍州金石记》等书当然不可能完整地记录下这件事情。

狄仁杰如果死在武则天之后,神龙政变是否能继续?

在去世之后。

就被逼宫退位,那么如果狄仁杰在武则天去世之后再去世,武则天还会被张柬之逼宫退位吗? 先说结论,如果狄仁杰那个时候还活着,那么他会站在幕后看着张柬之等人逼宫武则天。

狄仁杰根本用不着亲自出面,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大家的印象中,狄仁杰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武则天的铁杆粉丝,所以这就要看狄仁杰的政治历程,他的屁股究竟是坐在哪一边的。

实际上狄仁杰的屁股一直都在大唐那里。

他一直是唐朝的臣子。

武则天是推翻了唐朝,建立了武周,而狄仁杰是唐朝的臣子,所以狄仁杰对武则天来讲,他其实算是个反贼。

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武则天让他推荐人,他推荐张柬之,武则天让他继续推荐人才,还是推荐张柬之,而且他还要把张柬之往中枢机构里边推荐,为什么要这样,就是为了光复唐朝,张柬之是坚定的复唐派,狄仁杰才会让他进入权力的核心层,如果张柬之当了的看门狗,那么狄仁杰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而大家也都知道发动的领头人之一就是张柬之。

后来武则天问狄仁杰:谁能够继承皇位,狄仁杰跟他说你儿子,武则天问狄仁杰:自己的侄子不行吗?狄仁杰和武则天说:作为一个儿子,他如果继承了王位之后肯定管自己老妈的饭,但从来没听说过一个侄子可以给姑妈管饭。

儿子接了班那就恢复了大唐,的绝对不会顶着周王的帽子过日子。

那么狄仁杰为什么要加入武则天的政府,还帮他称帝呢?其实狄仁杰也表示很委屈,武则天要称帝你能阻止得了吗?阻止不了,谁阻止谁就死翘翘,所以那干脆不如加入吧,支持了就让他们,加入他们的政府就有机会进入核心的决策层,为将来的继承人说话。

毕竟武则天也不可能万岁,而且她还是个女人。

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来,狄仁杰的政治立场是绝对站在大唐这一边的,加入武周政府只能算的上是策略,而推荐张柬之都是为了复唐做准备,所以什么神龙政变之前即便狄仁杰梅花没死也会继续,他已经安排好了。

而形式走到这一步,武则天即便再怎么样,也不会改变这个结果。

随机文章杨家将历史真相是什么?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运30运输机最新消息曝光,或改用两喷气式发动机霍金完美体现鲨鱼效应,与病魔斗争50年获得惊人成就(内心强大)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

神龙政变中逼武则天退位的五位大臣 为什么无一人善终?

晚年的因志得意满,逐渐开始耽于享乐,并开始大修宫殿、佛寺,又修建歌功颂德的纪念碑“天枢”于皇城端门外。

老病缠身的武则天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她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开始插手朝政。

当时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武则天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等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仅因与老公武延基和皇兄李重润一起“嚼舌头”,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与武则天淫乱后宫的事情,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听到,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一气之下,将这三人一起处死。

张易之与张昌宗插手朝政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而永泰公主之死也让子孙明白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巨大威胁,除掉兄弟刻不容缓。

于是一场政变正在酝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因病避居迎仙宫,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内,甚至连宰相也难见到她。

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武则天病重之时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复辟。

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wěi)、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

第三天,武则天禅让。

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

政变成功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wěi)被封为博陵王。

但是这场政变只是诛杀了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以及两个人的党羽。

而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人却几乎毫发无损,在朝廷上继续担当重任,这为以后张柬之等五人不幸的下场埋下了后患。

不久,张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韦后谮毁,一怒之下将他们五个人全部贬官。

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凌迟处死。

接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彦范、袁恕己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随机文章朱元璋特殊之处、对当代之影响、对后世之影响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威力令美国恐惧(相当于1500枚原子弹)全球最先进agm158巡航导弹,376万美元一枚隐身性能超强佐助通灵外道魔像为何没出现,鸣人和佐助谁更厉害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

加入收藏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