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的夹缝中,韩国是如何消灭郑国的?

但是韩
【菜科解读】
但是韩国也曾十分骁勇,尤其是吞灭当时的中等诸侯国郑国后,更是被称为“劲韩”“小霸”。
那么,在当时情况下,在大国夹缝中的韩国到底是怎么灭掉这么大的郑国的?也成为一个谜。
“迁都:就近集结军队” 韩国在建立之初,在三晋里面实力算最弱的,而其北面是赵,南边是楚国,西边是魏国、秦国。
因此也想对外扩张的韩国一早就把目光集中在东边相对好对付的郑国身上,因为这也是其唯一能够有把握的。
而当时的郑国虽说领土已经大为缩小,但是在当时仍算得上一个中等诸侯国家,兵力有十几万人,而且百分之70都集中在首都新郑,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拿下了新郑,也就基本上灭掉了郑国。
为了这个战略目的,在时代就把都城从宜阳迁到了郑国和韩国的边境阳翟,这样做的目的是名正言顺的在边境集结重军,而不被防备,以便随时发起突袭。
“开会:就是个障眼法” 而接下来,韩国又唱出了一出好戏,主要目的是为了麻痹郑国:一方面,在、时代,时刻保持与郑国的友好睦邻关系,而且,当时三晋联合攻打齐国、宋国等国家所得到的战利品,都会分给郑国一部分,以此麻痹郑国国君。
而另一方面,在时机成熟后,韩国为了加深三晋同盟,邀请和在其上党郡北部的屯留城举行会盟,而最为关键的是,韩国也邀请了郑康公,没想到,郑康公觉得三晋会盟开会叫上自己,那是瞧得起自己,说明郑国实力雄厚,这个面子不得不给。
于是,郑康公欣然答应了。
而且,亲自率领2万精兵,花了半个月时间赶到屯留城聚会。
“突袭:里应外合灭郑” 正在,会盟举行的过程中,集结在韩国首都阳翟的15万韩军,秘密开进郑国,偷袭郑国的首都新郑,而当时新郑军队尚有6、7万人,而且城高池深,守个几年也没问题。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开战前,韩国做了两个准备,一是,在之前给郑国送战利品时,每次都在新郑留下来部分军士,伪装成百姓,潜伏下来,以便接应;二是,选取几百名敢死队成员(都是孤儿),化装成难民,分批次潜入新郑。
等15万大军围城,里面的潜伏人员就开始纵火,全城纵火,这样郑国当时的御林军被迫从守城中抽调出来,挨家挨户抓捕韩国的奸细。
同时,敢死队,趁夜袭击南门守卫,然后韩国大军猛攻南门,最后南门被攻破,15万韩军攻入新郑。
“囚禁:迁都韩郑一体” 此时,还在开会的魏国、赵国、郑国,还被蒙在鼓里,等一切尘埃落定,这个消息就传到了这三位的耳朵里。
其实,赵烈侯和魏武侯如果联合是可以让韩国吐出已经吞下去的郑国的,但是,魏武侯考虑到,当时的领土被韩国分成两半,一旦翻脸,魏国霸业可能受到影响。
而赵烈侯,从维系三晋同盟出发,也只能默认结果。
最为可悲的是郑康公,自己还在开开心心的开会,才几天过去,自己的国家就没了,但是,三大国都没意见,自己又处在上党,上天无门,入地无缝。
最后韩国国君,将郑康公囚禁起来,此后郑康公就跟在人间蒸发了一样,谁也不知道被韩国囚禁在哪。
而且韩国为表韩郑一家,把都城直接迁移到新郑,并且对原来郑国的贵族大加安抚,很快郑国就被韩国完全消化,成为韩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韩国灭郑,是韩国几代国君共同努力的结果,毕竟郑国不是小国,灭起来很费力。
而且韩国充分利用了魏国、赵国,在其无暇顾及的情况下,,先下手占领郑国,造成既定事实,可谓是十分明智、果决的,不失为一个经典灭国案例。
随机文章出丑效应是什么意思,完美无瑕的人不受人喜欢(优缺明显惹人爱)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宇宙中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的,黑洞最早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揭秘飞机起飞降落为什么会耳鸣,耳内气压和外部不平衡所导致古埃及神话中的猫,猫是光明的化身/拯救古埃及人的神明(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