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廉租房,叫“店宅务”,每月170文

从北宋到,州县一级的城市差不多都有一个或者一个以
【菜科解读】
从北宋到,州县一级的城市差不多都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这样的机关。
比如说,北宋的都城开封就有两个店宅务:左厢店宅务和右厢店宅务,其中左厢店宅务负责管理东城的国有房产,右厢店宅务负责管理西城的国有房产。
店宅务里养着大批的公务员,以开封左厢店宅务为例,它设有一位局长,叫“勾当左厢店宅务公事”;还有两位副局长,叫“店宅务专知官”;还有3位科长,叫“店宅务勾押官”;还有50名科员,叫“掠钱亲事官”;又有500名维修工人,叫“左厢店宅修选指挥”。
这帮人分工如下:维修工人给出毛病的公房添砖加瓦,“掠钱亲事官”挨家挨户收房租,“店宅务勾押官”定期巡查辖区内的公房,“店宅务专知官”分管辖区内公房的维修、租赁和收租,第一把手“勾当左厢店宅务公事”统抓全局工作。
宋神宗熙宁十年,开封府左、右厢店宅务对辖区内的公房出租情况做了一次普查,普查结果是,开封东城常年出租604间公房,西城常年出租588间公房,掠钱亲事官平均每月能从租户那里收到房租202529文。
东城604间公房加上西城588间公房,全城共出租1192间公房。
每月的租金共是202529文,拿租金除以间数,得出每间公房的平均月租:170文。
宋朝人租得起吗? 宋神宗熙宁年间,普通警员(当时叫“弓手”)月薪在400文左右,修筑城墙的熟练工匠每天能挣17文,律师事务所(当时叫“写状钞书铺”)里的状师给人写一纸诉状,要价是180文。
根据宋神宗元丰改制后颁布的公务人员薪酬法,打扫御街的每月工资是700文,开封府司法参军(州官属官,负责对案件审理结果做出判决)每月工资是12000文。
从弓手、工匠到司法参军,收入差别非常大,我们不妨把弓手和工匠划到低收入阶层,把司法参军划到高收入阶层,而太监和状师介于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姑且称之为中产阶层。
很明显,不管是低收入阶层还是高收入阶层,在开封城内租一间房是租得起的。
只是低收入者只能租一到两间房子,要想住宽敞一点儿,恐怕就得跑到远郊了。
随机文章细数神秘的巨型螃蟹有哪些,谣传日本杀人蟹猎杀海边游客引恐慌火星现外星人脸引猜想外星人存在的证据/NASA称陨石撞击的巧合探索古墓里面真的有机关吗?各种各种致死性机关/针对贪财的盗墓贼碎银子是怎么来的?碎银子是被砸碎的吗?解忧公主的三任丈夫,须靡/归靡/泥靡(全是乌孙之王)
一件出土文物证实史记也有错,烽火戏诸侯并不存在
因为这个著名典故,让褒姒这个弱女子成为灭亡的第一罪人。
但是根据后来史学家对历史的分析,以及出土文物的证明,才发现所谓的因为褒姒而发生的烽火戏诸侯事件不过是子虚乌有的虚构之说。
那么事实上到底是怎么回事?既然说历史,那么我们还是来看历史。
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个事件有两处权威记载,第一处出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
其记载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依然无法获得褒姒一笑。
于是周幽王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周幽王有难,匆匆率兵赶来,却发现没有敌人。
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笑了。
周幽王因此很高兴,后来又多次点燃烽火,但诸侯因受戏耍,便不再来。
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忙点燃烽火召唤诸侯救援,但是诸侯却都没来。
犬戎斩杀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
这个《史记》版的烽火戏诸侯流传最广,也基本被普通老百姓认为就是历史事实。
关于烽火戏诸侯的第二个出处来自《春秋》。
其记载与《史记》有差别,《吕氏春秋》记载周幽王没有点烽火,而是击大鼓。
当时西周首都丰、镐二京,靠近犬戎,所以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高大的土堡,其上设置非常大的鼓,敲击鼓声,远近可闻,若犬戎入侵,就击鼓为号。
一次犬戎入侵,周幽王就击鼓,诸侯军队如约而至,击退犬戎,褒姒很喜欢周幽王这个做法,就很高兴。
而周幽王总是希望看到褒姒笑容,所以又屡次击鼓,诸侯军队赶到,却没有敌人,以致于到后来犬戎再次真的入侵,诸侯却不来救援了。
周幽王最终被斩杀于骊山脚下。
关于这两个烽火戏诸侯的史载版本,史学家提出质疑。
一代史学大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首先对权威史学著作《史记》的记载“烽火戏诸侯”提出质疑,他认为:“此委巷小人之谈。
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
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 钱穆之说颇有道理,诸侯在各地,有远有近,就算周幽王点烽火,也不可能同时赶到,而且古代军队行军都有哨骑,前方探路的侦察兵如果发现没有敌人自然会报告后方的大军,大军则必然不会慌慌张张狼狈不堪。
另外,诸侯赶到救援的样子实在没有什么可笑的。
但钱穆之说属于理论,接着我们来看一组出土文物的记载。
在2012年,我国知名学府清华大学在一组战国竹简(清华简)中发现了关于周幽王灭亡的古文字记载。
记载为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于是就联络戎族和周幽王开展,周幽王战败,西周因而灭亡。
此竹简上并无“烽火戏诸侯”之事的记载。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称,史学界对“烽火戏诸侯”曾有过质疑,认为《史记》中所载只是“小说家言”。
清华简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质疑,从而部分推翻《史记》的记载。
因为这批出土竹简的证明,总算还一代美人褒姒了一个清白。
随机文章古代欧洲社会简介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最大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奇迹,花20年时间用680万吨巨石最详细导弹常识大全,军事专家和爱好者必知的常识揭秘最有福气的10处胎记图片,屁股上长胎记竟然是大富大贵的象征
宋朝种家军是哪位创建的?被历史淹没的种家军
西夏与与宋多次发生战争。
百姓万分恐慌,不少人竞想迁居南山(秦岭)躲避。
为抵御西夏,北宋王朝应种世衡要求在故宽州旧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东北200里处建起新城。
种世衡就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训练射骑本领,于是武功人善骑射出了名。
夏人闻风不敢进犯,全县人民。
在种世衡的率领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西北边疆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屏障。
为了表彰种世衡的功绩,朝廷命名这座新城叫青涧城。
种世衡在任一改过去弊端,凡政令施行之前,必先慎重考虑,初步商讨确定后,再布告征求意见,度其完全可行后,才贯彻执行。
由于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威望甚高,后被调任环庆、麟延一带负责边防,屡建奇功,后提升为东染院使兼环庆路兵马钤辖。
世衡善抚士卒,赏罚严明,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极得人心。
种世衡的军事指挥才干为当时总领西北军务的所赏识。
北宋边疆名将种世衡祖孙三代皆有将才,时号“种家军”。
在《》中,长安人种世衡创建的种家军,比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只不过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
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
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铁马金戈、碧血黄沙,杨家将、种家军……时光倒流千年,北宋王朝战事连连,西北烟尘里,塞上马嘶中,15万种家军正与敌人交战。
他们的最高将领都是长安人,血脉中澎湃着渭河激情,气质中显露出关中风骨。
他们有的率孤军深入荒漠,中箭死在马背上,由战马负尸而还;有的皓首白须,60多岁仍在战场上拼杀。
有宋一朝,种家军无数将士血染黄沙,可歌可泣。
一 种家军的创建者种世衡死后,他的8个儿子皆在军中服役。
人都说杨家将满门忠烈,七狼八虎出幽州,殊不知种家军更勇猛,种家一家数代保大宋。
种世衡的第八子种谊,曾率种家军一部,自兰州渡河抗击西夏军,仗打得最漂亮,一举斩敌首六百,利利索索得胜回朝,后转任西京洛阳使。
后来,敌兵又犯边关,朝廷再次调种谊部迎战,他立即从洛阳起兵奔赴前线。
当他来到洮州(今甘肃临潭县)敌军阵前时,天色微明,漫天大雾。
其部将建议雾气散尽后再进攻,种谊却说:“晨雾蔽野,数步不可辨物。
吾军远来,敌军不知虚实,正可乘此一鼓而下也!”于是他走到阵前亲自击鼓,号令进攻,敌军果然撤退。
后来,西夏军一部又转袭延州(今陕西延安),朝廷急命种谊驰援。
结果,他的部队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敌军听说是种家军前来迎战,不战而溃,呼啦啦后退了三十里。
延州百姓纷纷夸赞种谊:“得谊,胜精兵二十万!”史书记载:种谊倜傥有气节,喜读兵书,治军有方,一旦遇到敌军,只要他的命令一下,将士便冒死前进,每战必胜。
种谊部在甘肃、陕北一带名气很大,战功卓著,为人称颂。
种世衡第五子种谔,就是《》中提到的那个“老种经略相公”,更是了不得,他与大哥种诂、二哥种诊各统一支劲旅,号称“三种”。
种谔刚入仕途时,担任陕西清涧县知县。
当时边陲诸县实行军政合一,他手中有兵马,就采取分化和诱抚相结合的策略,与西夏军周旋。
当时绥州(今陕西绥德县)有西夏部落首领嵬名山,经常带人骚扰清涧县地界。
可是,嵬名山的弟弟嵬夷山,却暗中请降于种谔。
种谔答应了,他随即以嵬夷山的名义诱降嵬名山。
他说:我愿意与你修好,已经为你准备了一只金盆,请你笑纳。
也不管嵬名山愿不愿意,种谔就率军包围了嵬名山的大营。
嵬名山不得已,带领1万多军民归顺。
种谔未伤一兵一卒,仅用一只金盆作诱饵,就收复了陕北重镇绥州。
时为公元1067年秋,种谔41岁。
公元1081年秋,宋王朝集中五路兵马进攻西夏。
这时种谔已为宋军大将。
农历九月廿九日,他率兵出绥州进攻米脂,但初战不利,三日未下。
西夏军又调动8万兵马前来驰援。
敌众我寡,怎么办?种谔就在米脂城外无定河边埋下伏兵。
敌至,四下里伏兵齐出,把西夏军截为两段,使之首尾不能相顾。
结果,8万西夏军大败,米脂守将令介讹遇被俘。
捷报传出,朝野震动,种谔之威名迅速传遍全国。
《水浒》中描写:青面兽当时正在种谔手下当差,后来他闯荡江湖,还每每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干过而自豪,标榜“洒家”原本也是个军人,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令侯之孙,枪法是祖传云云。
还有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也是千里万里来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足见种谔之威名。
这次胜利,就是北宋有名的“米脂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北宋军民的斗志。
“米脂大捷”后,种谔奉命留守延州,从此固守陕北、抗击西夏,保边境安宁。
延州百姓说:只要有“老种经略相公”在,我等无忧也! 公元1083年,种谔病死在军中,时年56岁。
指挥权由他的副手曲贵接掌后,宋军士气很低落,西夏军闻讯,又鼓噪前来,西北及西南的泸州形势顿时吃紧。
不要紧,种谔儿侄辈的种师道、种师中、种朴等人已经成长起来,号称“小三种”,率领种家军浴血奋战。
二 在种谔指挥的“米脂大捷”战斗中,种师道立下了战功,先当了几年地方官。
公元1094年亲政,加强了军事进攻,对西夏的态度强硬起来,更加重用种家军了。
种师道在这一年被朝廷调回前线。
公元1098年冬,种师道率部与西夏军激战,俘虏敌军3000人并牛、羊10万多只,喜气洋洋返回京师汴梁,献俘于宣德门,并向哲宗汇报战况。
此次胜利,是宋军作战中少见的进攻性胜利,夺取了战略要冲,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宋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西夏则被迫求和。
此后,种师道累迁至朝散郎,被擢升为朝奉大夫。
哲宗死,徽宗继位。
徽宗对十分热衷,但种师道并不主张妄战。
可是宦官想讨好皇上,命令内地各路弓箭手备战。
徽宗虽然,但对童贯不太放心,于是向种师道咨询。
种师道还是主张稳妥行事。
徽宗觉得种师道说话实在,于是特赐金带将军服。
童贯见了很不高兴。
却很高兴,认为种师道是国之栋梁,有他在就不怕无人领兵,于是频频提拔他。
公元1115年夏,种师道奉命统帅陕西、河东等七路兵马共10万大军奔赴东线战场,朝廷命令其10日内必须获胜。
北宋大军对西夏军发起猛攻。
可宋军一些将领懈怠,一裨将竟坐在胡床上督战,种师道立斩此人,陈尸于军帐前,诸将受到震慑,奋力拼杀,仅8天就击溃西夏军。
徽宗得捷报后大喜,晋升种师道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并赏赐了不少钱物。
公元1118年,师道奉命重修被西夏毁坏的靖夏城。
正当宋军进行修筑时,西夏大军突然来犯,并占据了葫芦河岸边的有利地形。
种师道不慌不忙列阵于河滩,作出一副正面决战的架势,暗中派几支人马出横岭,绕到西夏军的背后,前后夹击,夏军大溃,宋军斩敌首五千,缴获骆驼、牛、马以万计。
种师道和他的种家军,忠于宋廷,保家卫国,不但和西夏军作战,还与后来入侵的金兵作战。
公元1126年初春,金兵不宣而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京师汴梁。
见,慌了手脚,在童贯等人的簇拥下急忙逃命。
继承皇位的改元,在一片人喊马嘶中,等待着各路勤王部队的到来。
种师道率西路军日夜兼程往东赶来,当行至西京洛阳时,他得知金兵已临汴梁城下。
他的幕僚建议:“金兵来势凶猛,我部可暂驻汜水(今巩义东),以保万全。
”种师道说:“若我军驻扎汜水,正暴露我军兵寡,此时只有勇往直前,让金兵难料虚实。
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将至,将会士气大振,我部岂能忧敌?!现在不但要继续进军,还要大造舆论,让敌人闻之丧胆!”于是将士们沿途散发揭榜(传单),百姓纷纷相告:“种师道率兵百万而来!”大军直抵汴梁城西。
金兵见西路大军由种师道率领,如潮水一般涌来,赶紧北撤,不敢妄动。
这时,宋钦宗得见种家军,如见了救星一般,赶紧犒劳将士,并问计于种师道。
种师道回答:“金人孤军深入,并不可怕,可缓图之。
”钦宗胆怯,小声对种师道说:“朕看还是向金人妥协为好。
”种师道很吃惊,他知道皇上说的“妥协”,其实就是投降。
在这一危急关头,钦宗还是委任种师道做了保卫京城的总指挥。
此时,北宋各路大军陆续抵达京师,一共集结了20万名士兵,只有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由于在山西率部作战而未到达。
面对有利形势,头脑发热的宋钦宗又来了劲儿,作出了“夜袭金营、生擒敌酋”的草率决定。
可笑的是,这样的军事机密居然在实施前就被泄漏。
结果,由姚平仲率领的宋军星夜前去突袭时,被严阵以待的金军击溃,败得很惨。
无奈,钦宗被迫答应把太原割让给金。
割地诏书递至太原城,太原军民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与金兵展开血战。
太原保卫战打响后,种家军的另一支劲旅由种师中带领,从外围北上来解太原之围,并很快到达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
就在此时,重臣许翰误听谍报,作出了金兵将要全线撤退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军,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
种师中被迫留下辎重粮草,轻装进发。
由于一路上没有遇到金军抵抗,这员久经沙场的大将真以为金兵全线撤退了,岂料迎来的却是金军主力。
宋军仓猝应战,只能苦苦支撑。
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熊岭时,再次遭到金兵重兵合围,军粮短缺,全军溃散。
可怜这位种家军的将领,身上伤痕累累,身边仅剩百余将士,但他仍然顽强拼杀,最终在今山西榆次被敌斩杀. 三 种师道听到弟弟战死和太原沦陷的消息,悲愤交加。
可大敌当前,宋廷还在为“战”还是“和”争论不休。
本来此时京师已经解围,主战派的、种师道认为可以扭转战局,就对钦宗和宰相说:“此前袭击金营虽败,还可再袭,这次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难防。
”可钦宗心事重重,默默不语。
李邦彦坚决反战,主张议和,并撺掇钦宗解除了李纲的职权。
宋钦宗和李邦彦的投降之举让京师军民无比愤怒,大家云集齐呼:“我们要李纲,要种大人,不要李邦彦!”钦宗被迫恢复了李纲的职务。
一文一武两位大臣,看到京师军民如此信任自己,都感动得掉了泪。
金兵北撤,种师道建议朝廷乘胜追击,趁着金兵慌乱渡黄河时给予聚歼。
可钦宗担心再惹战事,不但不听他的意见,反而再次收缴了他的帅印。
钦宗认为,种师中已战败被杀,种家军已经不行了,竟说:“师道年迈,将以何用?”由于大臣们的激烈反对,钦宗才没有彻底罢免种师道,又把他派往前线抵御金兵。
种师道以社稷安危为重,不顾年迈体弱走马上任。
行前,他上书钦宗,请朝廷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集结优势兵力沿着沧(今河北沧州)、卫(今河南濮阳)、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师)一线设防,以防金兵。
可是,满朝大臣也和钦宗的想法一样,都以为金兵已退,何必再兴师动众,所以,钦宗又未采纳这条建议。
他哪里知道,金兵佯装撤退,正是为了大举进攻!可怜种师道又被钦宗召回东京。
他,心情沉重,受了风寒,身染重病,回京不久便去世了,享年76岁。
时为公元1126年10月29日。
长安英雄泪,滴落汴梁城! 种师道去世后一个月,金人再渡黄河南下。
当年11月末,京师沦陷,西京洛阳也陷落了。
北宋朝廷乱作一团。
当了俘虏的钦宗非常后悔,说:“不听种将军的话,才落得如此可悲下场。
” 史载:汴梁城破之后,金兵将领入城,很想拜见一下种师道,惜乎种师道已死,便找到种师道的侄子种洌,对种洌说:“我们过去曾在阵前见过你伯父,真是一位好将军啊!如能采纳他的意见,宋朝不会败得这样惨。
现在宋朝应该知道种将军是个忠义之人了吧。
”宋朝的被俘官员听了,皆仰天长叹。
后来,种洌护送伯父的灵柩西归,在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得知是种师道的灵柩,连忙跪拜,不但没有打劫,反而送给种洌银两,要他好好安葬老将军。
随机文章明朝的戚继光在哪一个皇帝的朝廷任职?真实的孙悟空有多凶残,屠杀千余猎户吓死黄袍怪无辜儿子人类可以回到过去吗,没有可能/会导致未来崩溃(前往未来有希望)冥王星和海王星哪个大,海王星比冥王星大20倍(八大行星之一)朱常洛后面的皇帝朱由校,爱木工活服仙草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