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坐拥江南富庶之地 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南宋瞬间就被清军消灭?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6 点击数:
简介:公元1644年,明十七年,被迫逃亡的在煤山自缢身亡,这标志着以崇祯皇帝为代表的大明政权灭亡。

消息传来,南京方面一片悲恸。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乃定都南京,

【菜科解读】

公元1644年,明十七年,被迫逃亡的在煤山自缢身亡,这标志着以崇祯皇帝为代表的大明政权灭亡。

消息传来,南京方面一片悲恸。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乃定都南京,后来燕王谋反成功,遂迁都北京。

但是,为了不忘本,将南京设为陪都,也保留了一套政府机构班子,只不过这套班子相对于北京政府机构班子,确实是有名无实。

但是,此时北京政府已经崩盘,农民起义领袖占领紫禁城,所以此时南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依然占据东南大半壁江山的大明王朝之政治中心。

以南京兵部尚书为首的南京领导班子们在悲恸之余,开始着手准备拥立新君事宜。

崇祯帝煤山自尽,后世所立的石碑_图 关于这拥立之事,读过笔者前几期文章的朋友应该知晓,南京这帮文人墨客之间真的是矛盾重重,关于拥潞(潞王朱常淓)还是拥福(福王)争执不下,而关键人物史可法此时也没能够表现出一位政治家所应有的狂澜之势,而是犹豫不决。

最后,史可法和时任凤阳总督的马士英达成共识,拥立潞王朱常淓。

于是,史可法亲手起草了一份不能拥立福王的文书,文书地阐述了福王朱由崧七大劣迹为不可拥立之由。

谁成想,这马士英突然反水,与几位藩镇武将勾结,改拥立福王朱由崧,并将史可法出卖。

此时史可法并没有据理力争,而是莫名其妙地搞出来一个立桂王朱常瀛的“折中”方案。

结果,史可法是得罪了也得罪了朱由崧、马士英等人,最后朱由崧上位监国甚至称帝,本应属于史可法的首辅之位,却被马士英抢了去,没有办法,史可法选择去了扬州。

这就是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之初的背景,其内部真是党派林立且一盘散沙,正所谓“朝堂与朝堂之间,朝堂与武将之间,武将与武将之间都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都是瞠目以对,恨不得制对方于死地”,而史可法等正直忠臣却是政治才能有限之人,再加之马士英这样的的小人执掌朝政,弘光政权命运如何已然可想而知。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_图 事实也不出意外地证实了南明弘光政权大佬们的实际能力。

以武将拥立的弘光朝廷可谓是兵将齐整,而且坐拥江南富庶之地,更是粮草充沛。

然而,实际情况是,弘光朝廷的文官武将们大多毫无进取之心,将匡扶国家社稷大任抛之脑后,每天过着文恬武嬉的堕落生活。

不但如此,弘光朝廷的当权者,如朱由崧、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竟然寄希望于满清政权积极攻打李自成,“替”自己报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不共戴天之仇。

这种荒唐昏庸的无能做法,结果只能任由满清做大做强,而弘光朝廷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

大清方面利用弘光朝廷的不作为,迅速占领山东、河南等大片地盘。

在中原北方站稳脚跟后,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向西开进讨伐李自成。

李自成的军队虽然积极应战,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够抵挡住大清军队的强攻,李自成本人更是惨死在地方武装之手,大顺政权就此。

而大清却在胜利中不断收编李自成战败的军队以及各种地方武装以壮大自身,此时大清军队真正是,弘光朝廷已然危在旦夕。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_图 事到如今,南明的皇帝和高官们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反而还想感谢清军为自己报了先帝(指崇祯皇帝)之仇。

南明弘光朝廷的荒诞无道,正好是如大清之所愿,大清率领大军击败李自成残部之后,稍作休整便向东进军剿灭南明弘光朝廷。

直到大清开拔之时,南明弘光朝廷的大佬们才如梦初醒,才明白大清不但要灭大顺,更要灭弘光啊。

其实,已然大祸临头之时,南明弘光朝廷也没有组织什么有效地抵抗。

面对的大清军队,曾经那些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的勋臣江北四镇武将们,刘良佐和刘泽清望风而降,他们拿着南明弘光朝廷的军饷器械,毫不犹疑地掉过头来攻打自己的“老东家”。

各种史料记载,往往攻打大明残留政权打头阵的都是大明降将,同时从他们攻打之过程来看,他们大多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倘若能够好好计议,同时文臣武将都有为国为民慷慨赴死之大义,南明弘光朝廷怎能仅建立一年有余就被灭亡之厄运?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_图 藩镇武将们的倒戈和江北重城扬州陷落,史可法誓死不降而惨遭厄运的消息传至南京,朱由崧惊慌失措。

面对大清的大兵压境,他不但没有坐镇朝廷组织各路力量抵御入侵,而是在没有通知朝臣和百姓的前提下,携带着自己的家眷以及近臣马士英一家老小来了个连夜逃跑,等到第二天上朝之时,大臣们无数军情等待与皇帝商议之时,才发现皇帝不见了。

皇帝老儿都临阵脱逃,南京城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当多铎带领大军之时,魏国公徐文爵(开国功臣之后)、尚书等人投降献城。

魏国公徐文爵虽然萌祖宗荫德爵位最高,但是他毫无实权,所以是否献城他根本没有决策权,而礼部尚书钱谦益虽然降清,但是作为东林党领袖的钱尚书是一位真正的抗清英雄,他以年老之名辞去礼部尚书之职,然后就一直在地方组织抗清活动,直至八十三岁高龄去世。

所以说,虽然都是降清之臣,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孰奸孰忠历史自有定论。

清朝占领了南京,其实就可以宣告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至于朱由崧逃跑投靠到另一位藩镇武将黄得功处。

这黄得功虽然佣兵自重,但是还算是赤胆忠心,在明知道朱由崧是一摊烂泥的情况下,还是奋力抵抗清军而护主,最后寡不敌众而阵亡。

黄得功比起那临阵倒戈投降的二刘,倒也算得上是忠臣。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_图 而朱由崧被清军生擒,在战战兢兢、苟且地活了不到一年之后,连同其他各位投降清朝的藩王们一起被斩首于菜市口。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一年有余便匆匆落幕,可以说在这决定历史走向最关键的一年多时间里,弘光朝廷几乎是毫无作为。

就在弘光朝廷碌碌无为之际,错过了光复江山社稷的最佳时机。

在弘光政权之后,也陆续建立许多其他南明政权,最有作为的当属广西永历政权,但是时过境迁,空剩悲壮唏嘘。

我突然觉得崇祯皇帝很想,尤其是结局,所以很想以一首的《题乌江亭》作为结尾: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未可知。

参考文献:《南》 随机文章成吉思汗对于世界的功过与影响有什么?寻找成吉思汗的传说及蒙古人秘葬揭秘政府隐瞒鬼神的存在,被封杀的各类灵异事件(禁止恐慌)太阳系为什么绕银河系​原因,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系转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自然风化而成)

康熙6次下江南4次住他家,但雍正继位后被抄了家

对《》有所了解的小伙伴都知道,书中所描绘的四大家族的兴亡与衰败,都与的亲身经历相似。

曹雪芹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在很久以前,就加入满洲旗籍,成了爱新觉的皇家包衣。

随清人入关后,逐渐晋升为皇家亲信的官吏。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的妻子孙氏,是的奶妈。

康熙登基后,曹玺任江宁织造,直至病故。

康熙又命其子曹寅,也就是其曾祖父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

我们今天的故事的主人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

因母亲孙氏的关系,曹寅自幼就与康熙帝相处在一起。

在十三岁时,曹寅便成为康熙帝的伴读,此后与康熙帝一起到御书房学习。

就是这样,两人自幼时起就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使得康熙帝对曹寅十分信任,曹寅也因此烜赫一时。

后来,康熙六次南巡,曾四次以曹家为行宫,曹家此时发展至鼎盛时期。

但继位以后,就把曹家的第四任织造曹兆从江宁革职抄家,遣回北京,曹家至此衰败,风光不再,门可罗雀。

这个中原因,想必近年来大热的清宫剧能给予一些启示。

康熙后期迟迟不立太子,国本无序,九子夺嫡。

八阿哥及其党羽惨败,四阿哥脱颖而出。

想必那风光的曹家便是在宫廷之争中站错了队,这才导致了灭门之灾。

但一族的衰败在曹寅在世时就有迹可循。

两江总督噶礼曾发现两淮盐务课银亏空,密报康熙,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和李煦,但康熙帝碍于情分所在,并没有同意,还替曹寅打掩护,说:“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 朕知其中缘由。

”这样的恩典在雍正上台后消失殆尽,曹家的衰败也是必然的。

正因为曹雪芹的先世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又有着文学方面很深的家学渊源,这些都给曹雪芹以深刻的影响和熏陶,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条件。

曹雪芹生于曹氏家族衰落的前夕,这也预示了贾府众人的命运。

生不逢时,才高而困顿,却是一部旷世名著得以诞生的基石。

而曹寅一族的兴盛衰败也警示着我们一个人间真理:盛时当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在志得意满时,一定要能够用低调屏障保护自己,这才是长久之计。

参考资料:《清史稿》、《红楼梦的文学背景研究》 随机文章求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

中国古代建筑简介秦始皇为什么焚书?李斯为什么建议要焚这些书?详解世界十大最危险机场,飞行员中仅10%人敢飞探秘半人马座最恐怖的星球,在3颗太阳的照射下运行/竟还有生命

为什么实力强劲的南明势力却被清军轻易击破?

在清兵攻入北京,军临天下之后,在南方曾相继出现几个残明政权,历史上统称为"南明".在自缢后尚且有很强的实力,可为什么连偏安的局面都没能维持呢? 一,福王,神宗孙,南明弘光帝,谥号孝简 ,庙号明安宗(公元1644年6月至公元1645年6月) 崇祯十三年,攻破洛阳,福恭王被杀。

北京沦陷后,朱由崧逃往南京,被凤阳总督马士英会同江北四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用尽各种手段,不顾多数大臣的强烈反对,强行拥立了昏庸无能的福王,号监国,后称帝,年号弘光。

福王本是一个只知享乐的典型的公子哥,曾自撰槛联"万事无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他即位伊始就大肆选美,而朝政又为热衷全力的马士英,阮大铖所把持,将主战的正直大臣,如排挤出朝廷.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个江南小朝廷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可能担当起中兴的重任。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在统帅下攻破扬州,史可法,黄得功捐躯,很快兵临南京,之后多铎和平接受南京,勋贵保国公朱国弼、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允爵、焦梦熊等,文臣王铎、蔡奕琛、李沾、等30余人,出迎于郊,高举舆图册籍,冒雨跪在泥泞的道路两边。

这些从前满口终义的可耻之臣终于都做了亡国奴.冯梦龙因此在《中兴实录》中发出了这样的追问:“举天下科甲,千百之众,而殉难才二十人,其可怪也。

” 那个朱由崧逃到安徽芜湖被俘,被清军押赴北京处死。

就这样第一个,也是最有可能(拥有淮河下游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掌握着五十万大军)中兴大明的政权在一帮宵小的内讧和主降的破坏下消散了. 二,潞王朱常淓数日监国( 公元1645年6月) 潞王几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他比较贤明,当初史可法等人曾想拥立他,但被马士英抢先一步.南京被攻破后,在杭州监国,这只是在 .张国维传 提过一笔"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他出降的唯一条件是----勿伤黎民. 三,鲁王朱以海太祖十世孙,监国(公元1645年8月至公元1655年) 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

可是由于该政权同与它同时存在的隆武政权互相攻伐,不能一致抗清,而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其内斗的结果就是---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

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

鲁王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在国家倾覆之时尚且不能团结一致,灭亡岂不必然? 四,唐王朱聿键,太祖九世孙,南明隆武帝,谥号襄帝(公元1645年8月至公元1646年10月) 崇祯九年,朱聿键率军倡义勤王,却被勒令回国,废为庶人,幽之凤阳,改封其弟朱聿镆为唐王。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南阳,朱聿镆遇害。

崇祯十七年,北京沦陷,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释放了朱聿键。

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被清军攻破,朱聿键行至杭州,南安伯(郑成功之父)等人拥立他为监国,立政权于福州,年号隆武。

这个政权也是有一定实力的,可是掌握大权的郑芝龙却因为有大片土地而不愿打仗,一味推延.顺治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

郑芝龙暗中向清军请降,撤兵到安平镇。

福建门户敞开,清军。

隆武帝和曾皇后被清兵所俘并遇害处是在福建长汀,当时准备前往江西赣州支援杨廷麟,万元吉的赣南抗清斗争,隆武政权灭亡。

唐王算是一位较为清明的藩王,刚即位就下诏亲征,可是为郑芝龙所挟制,终于难有作为, 这个政权也是因为内部的不统一,大臣的无民族气节而失败的. 五,唐王朱聿粤,朱聿键之弟,南明绍武帝(公元1647年2月) 唐王政权覆灭后,其弟朱聿粤被拥立于广州,这个仅存在了四十一天的短命政权却一直和同在广东的桂王政权相互火并,结果被清军轻易击破.这又是一个因内讧而导致的悲剧 六,韩王朱本铉,南明定武帝( 公元1646年8月至公元1664年) 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推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

韩王政权依因为农民军的支持,先后活动于两湖、广西、四川一带,与清兵相抗衡。

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

第二年,朱本铉死。

(其人到底存不存在,仍有争议。

顾诚《南明史》倾向为以讹传讹之虚构人物,以 查继佐之《罪惟录 》其开端) 这个政权坚持战斗达十八年之久,还是因为----屏弃前嫌,走向联合. 七,桂王,南明永历帝,谥号匡帝或出帝,庙号昭宗(公元1646年12月至公元1662年1月) 崇祯十六年,攻陷衡州,桂端王朱常瀛逃往广西,顺治二年,薨于苍梧。

其子永明郡王朱由榔继位,顺治三年(1646),于肇庆号监国,年号永历。

在南明诸多政权中这个政权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顺,大西的农民军残部的加入.尤其是在顺治九年,曾经屡败清军,收复广西全境。

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

抗清大业出现大好局面,可是随着孙可望挑起内战,攻击李定国,在他被李定国击败后投降清军,清军趁虚而入,永历政权被迫流亡.顺治十六年朱由榔被缅甸人俘虏,顺治十七年,清军在的带领下抵达中缅边境,缅人交出朱由榔,第二年(1661年)朱由榔死于云南昆明,子嗣皆降。

永历政权兴于团结,而败于不团结,这个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八,靖江王 朱亨歅,监国 朱亨歅为人仁厚,力主抗清,得到的拥戴监国,顺治七年(1650)再次率清军攻破桂林门户严关,桂林守军闻风而逃。

朱亨歅与瞿式耜、张同敞都不愿出逃,遂被清军俘虏。

不久,瞿式耜、张同敞被孔有德杀害于叠彩山风洞前,朱亨歅则被缢死于西门外民房中. 九,淮王朱常清,南明东武帝(公元1648) 唐王死后,在1848年春由郑成功在南澳拥立其为监国。

同年桂王政权成立,使节至,郑成功奉为正朔,淮王取消监国及年号。

十,明威宗太子(王之明),在安宗出降后也确实监过国(他发过一个文告,当然我对他的实际身份十分怀疑), 十一,宁靖王朱术桂,太祖九世孙辽王的后裔 1645年,福王政权封宁靖王,曾在郑成功、郑鸿逵军中监军,1664年到达台湾,“督兵屯田,休养生息”,清二十二年(1683)攻台,宁靖王见大势已去,遂将5个妃子(、、秀姑、梅姐、荷姐)召到身边诀别:“孤不德,颠沛海外,冀保余年,以见先帝先王于地下。

今大势已去,孤死有日,若辈幼艾,可自计也。

”5位妃子节烈不让须眉,,表示“王生俱生,王死俱死”。

遂先冠笄被服,同缢于堂。

时间是同年六月二十六日。

宁靖王见状,,提笔在墙上写下了一封遗书:“自壬午流寇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难闽海,总为几茎头发,保全遗体……今已四十余年,六十有六岁。

时逢大难,全发冠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

”日,宁靖王将家中全部财物分送给邻居,然后穿上大明宁靖王的朝服,将宁靖王的印绶交给降清的郑克塽,再面向祖国大陆河山遥拜列祖列宗。

有决命诗---艰辛避海外,总为数茎发。

于今事毕矣,祖宗应容纳。

后自缢. 南明诸王殉节者惟有宁靖王一人而已!史称宁靖王"仪容雄伟,美须弘声,善书法,喜佩剑,沈潜寡言,勇而无骄,将帅士兵咸尊之."然而却未立其为帝,足见其割据建国之野心. 随机文章司马懿没算到晋朝是史上最糟曾孙竟是个白痴皇帝?「天若有情天亦老」2百年后才有人对出下一句 成千古名对朱元璋特殊之处、对当代之影响、对后世之影响齐齐哈尔干尸复活之谜,被埋复活极力挣扎身连胎盘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

加入收藏
               

南明坐拥江南富庶之地 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南宋瞬间就被清军消灭?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