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魔鬼三角最为奇怪的飞机失踪事件

60年过去了,这两大谜团可能已被英国记者汤姆&
【菜科解读】
60年过去了,这两大谜团可能已被英国记者汤姆·曼格尔德揭开。
所谓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是指位于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和波多黎各3个假想点连接而成的一块面积巨大的海域。
据统计,迄今为止已有数十起船只和飞机在这一三角地带神秘消失的事件发生。
上世纪40年代晚期,英国两架商用客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神秘消失,机上51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不知所踪。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委托下,曼格尔德对这两次神秘失踪事件展开了一项新调查。
他的调查为客机的失踪提供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
根据他的调查发现,其中一架飞机可能因为设计缺陷发生灾难性技术故障,另一架飞机则可能因燃料耗尽最终酿成惨剧。
航线本身凶险无比 60年前,商用客机从伦敦飞往百慕大群岛是一次全新而充满危险的旅程。
当时的客机需要在亚述尔群岛加油,而后飞往百慕大群岛,行程达到2000英里(约合3219公里),是世界上行程最远的不间断商业海外飞行。
面对如此长的飞行距离,当时的客机可能已经达到所能承受的极限。
现在,飞往大西洋小岛的飞机均携带充足的备用燃料,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返回700英里(约合1127公里)外的美国东岸。
毫无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制造的飞机在可靠性方面远远无法与现在的客机相提并论。
英国南美航空公司(BSAA)运营这一航线,其安全飞行记录可谓是一团糟。
短短3年时间里,这家航空公司的客机便发生了11次严重事故,共损失了5架客机,73名乘客和22名机组人员在事故中丧命。
“星虎”失踪成悬案 1948年1月30日,英国南美航空公司的Avro图多尔IV型客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时,这架绰号“星虎”的客机上共搭载25名乘客和6名机组成员。
神秘失踪后,搜寻人员并未发现任何尸体和飞机残骸。
官方进行的调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除了用‘令人莫名其妙’形容外,我们不知道怎样描述这起事件。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将永远无从得知,‘星虎’的最终命运注定要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但在官方的事故报告中,大量线索却显示“星虎”在抵达亚述尔群岛前就已经遭遇一系列问题。
这架飞机的加热器向来就因不可靠声名狼藉,飞行途中经常发生故障,此外,其中一个罗盘也存在缺陷。
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为了保持飞机的温度,驾驶员决定以低空飞行的方式完成整个跨大西洋飞行,飞机的高度只有2000英尺(约合610米),导致以更快的速度燃烧燃料。
接近百慕大时,“星虎”稍微偏离航线,比预定时间迟到了一个小时。
民用航空局的报告指出,“星虎”遭遇的逆风在强度上可能远远超过预测,致使更快速地消耗燃料。
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埃里克·牛顿是民用航空局最资深的空中事故调查员之一,他为英国广播公司就这一想定进行了评估。
埃里克说:“以2000英尺的高度飞行致使飞机消耗更多燃料。
在2000英尺这一高度,留给驾驶员的操纵余地几乎降为零。
如果飞行途中遭遇任何紧急情况,飞机会在几秒钟内失去飞行高度并最终坠入大海。
”不管“星虎”到底发生了什么,其遭遇的灾难性事件一定非常具有突然性,以至于驾驶员根本没有时间发出遇险信号。
Avro图多尔IV型客机是一种改装的战机,由于糟糕的安全记录,这种客机最终被逐出客运服务舞台,只有英国南美航空公司继续将它们“请”上蓝天。
戈登·斯托是南美航空公司的首席飞行员兼业务经理。
在2008年11月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斯托表示他根本不信任图多尔的发动机。
“它的系统令人大失所望,所有液压、空调装置以及循环扇均被不加思考地塞在地板下面。
消耗大量燃料的加热器从没有正常工作过。
” “星精灵”步后尘乃宿命? 在“星虎”失踪近一年后,英国南美航空公司的另一架Avro图多尔IV型客机也在百慕大与牙买加之间的区域神秘消失。
1949年1月17日,这架绰号“星精灵”的客机从百慕大起飞。
一小时之后,飞行员与地面进行例行通话,报告飞机所在方位。
在此之后,“星精灵”便神秘失踪,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当时的飞行高度为1.8万英尺(约合5486米)。
专家们表示,这种神秘失踪说明“星精灵”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与“星虎”制造的悬案一样,搜寻人员并未发现任何飞机残骸、碎片或者尸体。
造成“星精灵”神秘失踪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一些人将矛头指向燃料耗尽、恶劣天气和驾驶员操作失误,但所有这些解释均无法令人信服。
在1万多英尺的飞行高度下,燃料耗尽的说法显然无法成立。
根据天气预报,当时的天气状况也非常适于飞行。
此外,驾驶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也被排除。
英国南美航空公司图多尔IV型客机前飞行员堂·麦金托什指出,图多尔IV型客机设计缺陷可能是导致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机舱加热器被安装在地板下,上放便是副驾驶员座椅。
麦金托什认为加热器是酿成悲剧的元凶。
在当时那个年代,飞机加热器技术仍处在“幼年”时期。
麦金托什说:“加热器的燃料会流到一条热管上,同时与液压管道间的距离也非常近。
” 在空中飞行时,一个压力操纵开关负责让加热器启动,但加热器极不稳定,机组人员经常故意让它发生短路,以便让驾驶员进行人工控制。
压力开关能够阻止易燃燃料流动,但如果加热器被人工启动,气体便可以与燃料结合并发生燃烧。
设计缺陷乃元凶? 英国南美航空公司前飞行员彼得·达菲后成为英国航空公司协和式飞机的机长,他也同样认为加热器与液压管道间距离过近是导致“星精灵”神秘失踪的重要原因。
达菲说:“我的理论是,液压蒸汽从一个裂缝逃离并靠近温度较高的加热器,最终导致加热器发生爆炸。
”
频繁发生诡异事件的百慕大三角 是传闻中的龙脉吗 无从考究
想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百慕大三角一直都是最为神秘的存在,甚至还有人声称,在这片海域曾亲眼见过一种长相极其恐怖的生物,还有人说海底之下,有着类似于金字塔的远古建筑。
南京百慕大或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我国也同样有着一个极其神秘的地带,位于南京的明朝故宫,还被人们称为南京百慕大。
据说这座宫殿在最开始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神秘的存在,,这件事要追溯到650多年前。
朱元璋在给这座故宫选择建造地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信奉风水之说的人,为了能够找到一块风水宝地,朱元璋便命令他的军师一定要用心挑选。
各种奇怪的事情朱元璋的军师是刘伯温,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南京城,才最终确定好一处合适的地点。
耗费了九个月的时间,明故宫终于建成,规模极其气派。
然而,朱元璋住进去几年之后,发现这座宫殿的风水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好,于是就找来了新的风水师。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风水师故意挑拨离间,不仅让刘伯温与朱元璋之间心生嫌隙,甚至还声称,可以用人命来改变风水。
听信了他的谗言的朱元璋,下令杀死了很多开国功臣,自此以后,这里就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离奇事件。
暂时无法定义频繁发生怪事的明故宫,恰好处于北纬30度,也就是说它的位置,与地球上的很多神秘地区,都处于同一个纬度线上,其中也包括了百慕大三角。
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与明故宫,或许还存在着什么渊源,这两处地方还有可能被神秘的力量操纵着。
这样的结论,实在是过于玄幻,真相目前还无法定义。
海底惊现神奇金字塔 考古学家揭开百慕大三角秘密
“大西国”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体著作中为后世留下的千古疑案。
世世代代的人们曾望洋兴叹:命运悲惨的“大西国”究竟葬身何处水域呢?相传9000年前,“西海”中有一块很大的陆地,这就是“大西国”所在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陆上风光秀丽,物产富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
人民生活富足,强大的军事威震四方。
不料,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和随之铺天盖地而来的海啸,使整块亚特兰蒂斯大陆载着都市、寺院、道路、河运以及全体国民,在一夜之间沉陷海底,消失在滔天的浪峰洪谷中……尽管柏拉图关于“大西国”的记述为当代学者所怀疑,但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已在百慕大海区的洋底发现了愈来愈多的史前文明遗迹。
一门新兴的潜水考古学正在酝酿创立当中。
这门新兴的学科将以揭开亚特兰蒂斯古陆的沉没与藏身谜团为己任。
这必将促进人们对百慕大“魔三角”真面目的逐步认识。
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
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
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
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很大的长方形物体,他们马上拍摄下来。
勒皮科夫是法国潜海探险家,他很快与耶鲁大学的瓦朗丁教授联系,提出组织一个在比米尼岛与周围岛屿进行水下研究的考察组。
第二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陆续获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宝贵发现。
随后,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了对百慕大海底文明遗迹的考察之中。
在比米尼岛水下,很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
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3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25吨。
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
一座高42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
根据巴哈巴群岛附近海底石灰岩的分析,证明它在1.2万年前曾存在于空气之中,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陆地。
古巴岛大陆架水域发现了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水底石头城”,建筑群内有多条街道,石板铺路,石条门框,石块雕塑,甚至还有石板棺材,是个名副本来的石头世界。
潜水员们发现这座“水底石头城”遍布贝壳化石,年代非常古老。
此外,在墨西哥、洪都拉斯沿岸,都发现有石头堤围延伸入海,消失于洋底。
在希斯班尼俄拉海底,发现大石屋多幢,其中最大的一幢宽70米,高25米。
在安得罗斯岛附近的海面下,还有一座相当古老的寺庙残址,其宽度为25米,长度为30米。
在百慕大海域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1978年对海下巨型金字塔的发现了。
当时,国际潜水中心主任罗歇韦率领一部分队员来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
当潜入100米深处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金字塔,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洞中穿过,激起海面怒涛狂卷,水雾飞腾,工夫不大,当这一现象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为了搞清楚这座水下金字塔的情况,美国一批科学家动用先进设备,再次前往百慕大“魔三角”调查,经细心测定,他们发现,座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边长300米,建筑年代约比埃及金塔早7000年。
由于海水太深,环境复杂,水下勘察的科学家无法断定,该金字塔与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筑群是否系同时代的产物。
在发现这座巨型水下金字塔的前两年,科学家们就在其东面发现有一座金字塔深藏在百慕大海区的底部,它的塔顶离水面达700米。
对大西洋中百慕大海底文明遗址的最新发现是在1989年,两名挪威潜水员在“魔三角”的一个水底平原上见到一座古城。
他俩用水底摄影机拍下了有关镜头,从中可以看到许多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座座圆房顶的建筑物排列道路两旁,此外还有竞技场及长方形的建筑物。
它们都保存完好。
这两位挪威人自信发现了柏拉图所提到的“亚特兰蒂斯古陆”。
#p#分页标题#e# 这一发现无疑为百慕大水域的海陆变迁史提供了新的证据。
围绕以百慕大海区为中心的种种史前文明遗迹的水下大发现,科学家们见解不一。
有的认为百慕大海域及至辽阔的大西洋中,确有可能隐藏着沉沦的“亚特兰蒂斯古陆”。
有的则不以为然,因为人们历代提到的可能会成为“大西国”的沉沦水域已达上百处之多,也许柏拉图说的“西海”不是大西洋而是地中海呢。
对那些富于想像力的探索者来说,他们的念头颇为古怪,这就是他们居然怀疑“大西国人”是否还活在百慕大海底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