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或能肉眼看见5万年一遇的绿色彗星:正迅速逼近地球!

【菜科解读】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颗绿色彗星正“逼近”地球,预计于北京时间2月2日经过近地点,届时若观测条件良好,肉眼或清晰可见这位“天外来客”的身影。
这颗编号C/2022 E3的彗星将以每小时逾20万千米的相对速度掠过近地点,它距离地球最近时约0.28个天文单位,即4200万千米。
目前公布的照片显示,这颗彗星呈翡翠绿色,彗尾明亮又宽阔。
研究人员分析,它因彗核周围的尘埃云(彗发)含碳而发出绿光,彗核直径约1.6千米,彗尾绵延数百万JUTDPixi千米。
研究人员对彗星的轨道计算结果显示,它上一次到访太阳系是在5万年前。
依据美联社说法,黎明前几个小时是最佳观测时机,在北半球一些特别漆黑的地方甚至用肉眼也可观测到。
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该彗星整夜不落,都可以观测,最佳观测时间为后半夜到天亮前。
天文晨光开始时,该彗星位于北极星上方,地平高度最高,观测条件最好。
观测时最好选择没有光害的地点,如郊区JUTDPixi、高山。
在观测和拍摄前,可以使用天文通App、小程序或者光污染地图进行查询。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
小行星碰撞引起过一场火星大海啸
之前的研究提出,小行星或彗星在火星北部低地的一个海洋内的撞击可能在大约34亿年前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海啸。
然而,在这项研究之前,由此产生的撞击坑的位置还不清楚。
Alexis Rodriguez及其同事分析了火星表面的地图,这些地图是由以前对该星球的任务的图像组合而成的,并确定了一个可能是由引起大海啸的小行星碰撞造成的撞击坑。
这个陨石坑--他们将其命名为Pohl,直径约为70英里(110公里),位于北部低地的一个区域内,以前的研究表明该区域可能已经被海洋覆盖,在其拟议的海平面以下约400英尺(120米)。
作者认为,根据它在以前的岩石上下的位置,Pohl可能形成于大约34亿年前。
作者模拟了小行星和彗星与这一地区的碰撞,以测试哪种类型的撞击可能产生Pohl陨石坑甚至引发海啸。
他们发现,形成与Pohl相似尺寸的陨石坑的模拟至少需要9公里长的小行星遇到强大的地面阻力,从而释放出1300万兆吨的TNT能量,或3公里长的小行星遇到弱地面阻力释放出50万兆吨的TNT能量造成的。
Tsar Bomba(苏联的沙皇炸弹)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核弹,它所释放的能量约为57兆吨TNT能量。
两次模拟撞击都形成了直径为70英里(110公里)的陨石坑,并产生了距离撞击地点中心最远达900英里(1500公里)的巨型海啸。
对两英里(三公里)的小行星撞击所造成的巨型海啸的分析表明,这种海啸在陆地上的高度可能达到约820英尺(250米)。
作者认为,拟议的Pohl撞击的后果可能与地球上的奇克苏鲁伯撞击有相似之处,以前的研究表明,奇克苏鲁伯撞击发生在海平面以下650英尺(200米)的区域,产生了一个临时直径为60英里(100公里)的火山口,并导致了陆地上650英尺(200米高)的巨型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