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半球,现在是在一颗新彗星消失400年前捕捉它的时候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24 点击数:
简介:Gianluca Masi提供的这张照片显示了2023年9月5日从意大利Manciano看到的彗星C/2023 P1西村和它的尾巴。

北半球的观星者应该尽快一睹为快,因为再过400年,流浪的冰球才会回来。

图片来源:uux.cn/美联社Gianluca Masi据美联社(作者 玛西娅·邓恩):400多年来,一颗新发现的彗星第一次掠过我们的宇宙邻居。

北半球的天文学家应该尽快一睹为快——要么在本周,要么在下周

【菜科解读】

Gianluca Masi提供的这张照片显示了2023年9月5日从意大利Manciano看到的彗星C/2023 P1西村和它的尾巴。

北半球的观星者应该尽快一睹为快,因为再过400年,流浪的冰球才会回来。

在北半球,现在是在一颗新彗星消失400年前捕捉它的时候了

图片来源:uux.cn/美联社Gianluca Masi据美联社(作者 玛西娅·邓恩):400多年来,一颗新发现的彗星第一次掠过我们的宇宙邻居。

北半球的天文学家应该尽快一睹为快——要么在本周,要么在下周初——因为再过400年,流浪的冰球才会回来。

这颗彗星大小为千米 1/2英里,将于9月12日安全掠过地球,经过距离不超过7800万英里 1.25亿公里。

早起的人应该在黎明前大约1个半小时看向东北方向的地平线——具体来说,在狮子座附近地平线以上不到10度左右。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它会变亮,但在天空中会降得更低,很难被发现。

虽然肉眼可见,但这颗彗星非常微弱。

在北半球,现在是在一颗新彗星消失400年前捕捉它的时候了

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研究中心经理保罗·乔达斯说:所以你真的需要一副好的双筒望远镜才能把它找出来,你还需要知道往哪里看。

这颗彗星将在9月17日左右最接近太阳,比水星更近,然后离开太阳系。

这是假设它在掠过太阳时不会解体,尽管乔达斯说它很可能在经过时幸存下来。

虚拟望远镜项目的创始人、意大利天文学家吉安卢卡·马西 Gianluca Masi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下周代表着在彗星消失在太阳强光之前从北半球看到彗星的最后、可行的机会。

这颗彗星现在看起来很神奇,有一条长长的、高度结构化的尾巴,用望远镜成像是一种享受,他说。

马西说,如果这颗彗星幸免于与太阳的擦肩而过,它将在9月底出现在南半球,在黄昏的微光中,它位于地平线的下方。

自从八月中旬一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发现这颗罕见的绿色彗星以来,天文学家们就一直在追踪它。

在北半球,现在是在一颗新彗星消失400年前捕捉它的时候了

西村彗星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

Chodas说,鉴于所有专业的地面望远镜对天空的观测,如今业余爱好者发现彗星是不寻常的,他补充说,这是他的第三次发现,对他来说太好了。

乔达斯说,这颗彗星最后一次造访地球是在大约430年前。

那大约是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前的一二十年。

土卫六有大气层有海洋还下雨,若移到宜居带中,会成为宜居星球吗

土卫六泰坦,Titan是土星的最大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卫星,仅次于木卫三,而且土卫六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气层的卫星,大气中也有云层,其表面甚至有甲烷等液体形成的海洋,而且上面也会下雨甲烷雨,天文学家认为土卫六是和原始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那么如果把土卫六推向火星或者地球的轨道,也就是让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它会成为第二个地球吗?想把一颗星球推离它的轨道,到达指定的位置,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是做不到的。

不过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假设数百年后人类给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依靠它的强大推力将地球推离了太阳系,或许未来的人类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改造太阳系,那么这样把土卫六推离轨道可以实现吗?土卫六这星球的质量虽然跟地球差很远,但它有着比地球更为浓厚的大气层,大气压是地球的1.5倍,在上面安装行星发动机的话,将会把它上面的空气吹跑一大部分,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很理想,除非将发动机建造得高达上百公里,而如此高的发动机又是难以想象的,其底部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金属也可能被压得融化掉,所以《流浪地球》中的方法对土卫六而言并不适用实际上对地球也不实用。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土卫六吗?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太阳系中有很多没有大气层的卫星和矮行星,在这样的星球上安装行星发动机,将其加速后从斜后方撞击正在前进中的土卫六,将其加速并推离土星引力,也有可能使它脱离土星轨道,但是这样的话却会大大破坏土卫六表面的现有环境,也不是很理想。

其实我们也不必这样讨论将土卫六移动到太阳系的宜居带,因为土卫六来到太阳的宜居带也不会变成宜居的生命星球,因为虽然土卫六有着浓厚的大气层,表面可能有甲烷等形成的海洋,但是它来到宜居带中,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首先,土卫六本身并没有磁场,他之所以会有浓厚的大气场,是因为土星的磁场在保护它,它的运行轨道大部分都位于土星的磁场范围中,而且土星本身就是一个气态星球,土卫六围绕土星运行,可以大量吸收土星的散逸气体,所以土卫六才会成为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

如果它来到太阳系的宜居带中,它就失去了土星磁场的保护,其大气层就会在高速的太阳风吹拂之下越来越少,最终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大气层的星球。

在太阳系宜居带中,土卫六表面的温度要比在土星附近高得多,即便它像地球和火星这样处于自转状态,它的赤道附近温度也会有二三十摄氏度的高温,这样的话,它表面的甲烷等海洋也将会很快挥发掉。

那么在这之后,土卫六会变成一个火星那样的沙漠星球吗?还不会!因为土卫六还是一颗富水星球,它来到宜居带中之后,水冰会融化成水,而表面的大气层被吹拂掉之后,这些水和水冰都会变成水蒸气继续挥发,并从土卫六上逃逸出来,当这些水都逃逸掉之后,土卫六的质量将会小很多,因为土卫六上面含有大量的水,比我们地球上的水还要多很多。

所以这样一来,土卫6还是会成为一个干旱的沙漠星球,本身质量也会缩小很多,因为它的大气层,表面的甲烷液体海洋和水等都会消失,不过这个消失的过程会很漫长。

气态星球上就一定没有生命吗?其大气层中或有巨型物种可漂浮生存

我们地球的天空是鸟类的世界,鸟类拥有翅膀可以翱翔于天际,但是在一些温暖潮湿的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着一些生活于大气层中的巨兽,其体积之庞大让人叹为观止。

有一些处于太阳宜居带中的气态行星,它们的大气层非常的浓厚,密度也比较大,这样的行星并没有固态的表面,因此物种不可能从内部进展出来,但是它们的大气层的某些深度范围内却可能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湿度等大气环境条件,所以有物种学家认为在这样的星球上,在其大气层中可能存在一些可以吸收太阳光能的物种。

前几年美国BBC曾经做过一系列外星生命的纪录片,其邀请的科学家就在里面讲到了气态行星上的巨型生命。

这类物种可以像太阳能一样从太阳的光辉中吸取能量,甚至可以像地球上的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起来,这类物种的体格通常都要很庞大才行,因为它们需要大面积的吸收太阳的光辉,也或者它们有像植物树叶一样的结构,其总体和地球上的植物很相似,但是又没有地球上的植物密度大,因为它们可以漂浮于空中,依靠空气中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维持机体的生长运行,其以前很可能像巨型蘑菇,而体积则可能比我们地球上的很大树木也要大得多。

如果说这类的物种相当于地球上的植物,那么也应该有以它们为食的动物,这种动物也可以翱翔于天空,但凭借的却不一定是翅膀,它很可能是像鱼一样游动,或者像水母和章鱼一样蠕动身体,或者喷水喷气游动,它们之中有的躯体会很庞大,或比我们地球海洋中的鲸鱼的身躯还要大得多,但也很可能有着依靠翅膀像鸟或者蜜蜂一样飞行的小动物,他们个头虽小,也可以攀附于很大的植物上,并且集体出动去猎杀其它动物,由于这种有翅膀的小动物的动作敏捷,所以它们才很可能是这里食物链的统治者。

在太阳系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属于气态行星,但是由于它们距离太阳比较远,并没有处于宜居带中,所以它们大气层中的温度很低,不适合生命存在。

在距离太阳较近的金星上面,其大气层虽然也很浓厚,而且金星也处于太阳系宜居带之外,上面重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温度非常酷热,空气中有着硫酸雨滴,很难想象这样的星球上会有生命存在。

但有些天文学家却认为将来人类可以制造会漂浮的航天器,在金星大气层一定的高度中生存,因为那里的温度和气压都与地球表面相似,只需要建立封闭式的漂浮基地,里面模拟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或就可以提供给人类生存的空间。

加入收藏
Tag: 彗星撞击地球风险之谜
               

在北半球,现在是在一颗新彗星消失400年前捕捉它的时候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