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表面温度高达432℃,还有大量水冰?规模达到万亿吨!

晴朗的傍晚,在西北偏北的低空区域,就能找到水星。
虽然此次的观测时机已经过去,但天文学家介绍,今年下半年还有几次观测的机会。
望远镜下的水星 水星和太阳是最近的邻居,大部分都被太阳的光芒所遮蔽,所以在肉眼可见的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中,观测水星有特定的日期。
此外, 水星表
【菜科解读】
刚刚过去的7月22日今年观测水星的好日子。
晴朗的傍晚,在西北偏北的低空区域,就能找到水星。
虽然此次的观测时机已经过去,但天文学家介绍,今年下半年还有几次观测的机会。
望远镜下的水星
水星和太阳是最近的邻居,大部分都被太阳的光芒所遮蔽,所以在肉眼可见的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中,观测水星有特定的日期。
此外,水星表面炽热的温度也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水星的观测研究,科学家相信在水星上居然存在数万亿吨的水冰。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水星与月亮同框
它或许该叫黑星我国古代有五行说,五行又跟太阳系内的五颗行星对应了起来。
古代的人们还不知道太阳是恒星,因此五颗行星的命名,是根据其自身在天空的运行方位来定的。
现代科学家已经知道,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导致其不容易观测。
而在古代,人们根据规律只知道水星要在凌晨或者黄昏的时候才能看到。
傍晚时分的水星
两个时间段内,每次水星现身的时间都很短暂,只有区区几分钟,所以要想看到它,真的不是件轻松事。
这也是为什么,在天文学界会有观测水星的最佳日期。
刚刚过去的7月22日,就属于观测水星的大距。
什么是大距呢,就是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位置的时候。
站在地球上看,水星会出现在凌晨和黄昏,从大距的概念又能细化为东大距和西大距。
水星在太阳的东边为东大距,反之便是西大距。
不过在地球上看,东大距恰恰在傍晚也就是西方,而西大距则是在凌晨黎明时分是在东边。
它和太阳的角距离不超过28°,按照古代30度又叫一辰的划分,水星的另一个名字又叫辰星。
古人之所以将其称为水,一种说法是古人观察到的水星呈现出一种深灰色,这种颜色接近于黑色。
五行颜色与方位
按照五行说,黑色属于水,所以才有了水星这个名字。
换言之,古人对星星的理解有限,叫它水星,并不像现在人们理解的那样,认为水星上有水。
无论是水星还是辰星的名称,如此命名的原因是颜色、方位和角度。
如果以颜色来命名它的话,黑星这个名称倒是更直接。
当然,如果水星叫黑星的话,按照五行说,其他金木火土四颗星,也应该用颜色来命名了。
当然这只是玩笑,五行说命名的五颗星,所用都是物质来命名的,这里面蕴含的是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科学家通过观察了解,知道在太阳系内,除了水星之外,还有金星的公转轨道,也在地球内侧。
所以水星和金星,又被称为地内行星,两颗星都存在所谓的大距,即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
以上是我国古代对水星的认知,而在西方,古时候了解水星,则是从它移动的速度开始的。
又能叫快星时间回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天文学家,也是天天的仰望星空。
虽然水星不容易被看到,但经过长期的观测,当时的希腊人还是肉眼发现了它。
#p#分页标题#e#只不过相比于我国古代,早期希腊人把水星理解错了,他们认为凌晨和傍晚看到的两颗星,是两个不同的天体。
所以按照当时希腊人的理解,他们分别给水星起了两个不同的名字。
傍晚时分在西北天空的那颗星,希腊人叫它墨丘利,而凌晨时分出现的则叫阿波罗。
早期希腊人认为这是两颗星,殊不知他们只是给一颗星起了两个名字。
后来,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指出,这两颗星星实际上是同一个。
有意思的地方不是认识错误,而是给它起的这个名字。
今天英文中水星的名称,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意思是信使。
追溯到希腊神话中,墨丘利又是赫耳墨斯,神话中这是传递信的天使。
既然是传递信的天使,跑起来自然很快。
而这一点,又恰好符合水星的特征——公转很快。
古人既然了解到水星只短暂出现在凌晨或者傍晚的天空,说明水星真的跑得很快。
现代科学家已经知道,水星的公转速度比太阳系内其他行星都快,每秒运行的速度可以达到48公里。
再加上水星距离太阳很近,所以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很短,只需要88天就能完成。
从这个角度看,水星直白一点说又能叫快星了。
而且,不管是古代的我国还是西方,对水星的了解与认知,都是从基本的观测到的特点开始的。
而更为巧合的是,我国古代将其命名为水星,现代科学家则证实,水星上确实拥有大量的水冰。
因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人类即便拥有了太空探测技术后,首批探测的行星也不是水星。
再者,水星内部也属于岩石结构,就是说它跟地球、月亮这些行星本质上没啥区别。
距离太阳近又没有大气层,按照常规理解,水星上确实不应该存在水。
毕竟,就连月球、火星这些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上,不是也没有水嘛,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27℃的水星上,又怎么可能存留住水呢?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科学家都是按照这个逻辑理解水星的。
但随着对水星了解的越发深入,科学家却逐渐发现了水星有水的证据。
还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向水星发射无线电波。
反射回来的情况表明,水星上存在明亮区域,这就意味着水星上可能存在水冰。
但在当时,反对这一猜测的声音还很大。
别的科学家认为,水星表面有环形山,在其表面或许存在硫磺或硅酸盐化合物,这些物质同样会产生高反射率。
由于当时人类还没有近距离观测水星,所以反射回来的明亮区域究竟是啥物质,科学家也争论不休。
而要想真正知道结果,还得使用探测器近距离看一下才行。
2004年,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踏上了观测水星的征程。
通过后来的近距离观测,确实证实了水星上拥有水冰,而且规模还极其庞大。
很多人就要疑惑了,水星明明距离太阳那么近,而且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怎么可能会有水呢?
#p#分页标题#e#可根据观测的情况看,水星上的水冰规模,至少在1000亿吨到10000亿吨之间。
这是什么概念呢?有科学家形容,如果将这些水冰全部倾倒在美国首都,可以将整个华盛顿特区,冰封在2.5英里厚的冰层下面。
而在水星上,这些水冰出现的位置,是在其两极地区。
水星的两极存在环形山,在山的内层深处,太阳光永远照射不到。
那里的温度,可以降低到零下223℃。
那么,探测器具体又是用什么方法确定的呢?
高速运动的中子,如果击中了质量与之接近的氢原子,它的数量乃至运动的速度都会发生改变。
在水分子中,是含有两个氢原子的。
所以按照这个特点,水星探测器只要计算中子的数量,便能知道水星上是否存在水冰。
信使号探测器,在经过水冰丰富的地区时,中子的数量确实发生了明显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技术此前在探测火星和月球的时候,同样也运用到了。
那么,水星上这些藏在内部的水冰,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学家给出的解释是,那些水冰至少在水星上已经存在了几千万年。
起初,可能是由于彗星撞击水星后而形成的。
有科学家畅想,在水星的地下世界,应该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乃至物质。
毕竟在地下区域有水,而表层的土壤结构又隔绝了外部的日夜温差,使得这一区域的温度十分稳定。
因此在未来,水星的地下,或许能成为人类理想的星际殖民地。
这种想法在普通人看来很疯狂,而科学家则在计算水星环形山地下的温度。
对水星还有哪些了解信使号探测器,2004年发射升空,2015年完成了自己的探测使命。
在探测水星期间,它绕着水星一刻不停地运转了4000多圈,拍摄的照片超过了25万张,数据的总规模超过了10TB。
在科学家看来,几年时间探测获得的信息,比过去几个世纪人类对水星的了解还要多。
进一步研究水星上的水冰以及冰封之下的有机物,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解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因为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应该保留了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纪录,所以它又被称之为化石行星。
如果水星上的水冰,源于早期彗星的撞击,那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也可能是在早期由外部撞击带来的生命物质所形成的。
信使号探测器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便以高速坠落的方式撞向了水星。
科学家计算,撞击过后,会在水星表面留下一个直径16米的大坑。
信使号探测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另一个探测水星的计划,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联合推动。
新的探测器被命名为比皮科伦坡,2017年的时候就踏上了前往水星的征途了。
按照预定的时速,该探测器要到明年即2025年才能抵达水星。
相关的探测活动,则在2025年后未来的几年里展开。
该探测器还携带了两个独立的探测设备,届时可以释放出来,分别对水星展开探测活动。
#p#分页标题#e#因此人类对水星有什么新发现,未来10年才能有更多的答案。
参考资料:
《一睹水星真容的机会来了!》 新华社 2024年7月20日
《信使号完成使命水星北极存数亿吨水冰》 人民网 2015年5月21日
虚假记忆就是与真实记忆不一致自己骗自己
每一个人的记忆力都是有所不同,有的人在二三十岁应该还可以记着小时候四五岁的事情,甚至还可以将这些事情完完全全的讲述出来。
但是讲述出来的事情有可能和自己的真实经历有很大的出入,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虚假记忆。
然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很大的虚假记忆,接下来详细了解一下。
虚假记忆是什么虚假记忆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和自己真实的记忆是不一样的。
虚假记忆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研究虚假意义,然而有所谓的,专家就认为,大脑记忆当中自动形成了一种回忆,然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出现虚假记忆这种情况。
有时候就会通过自己的叙述将事实扭曲,而且表述出来和自己真实经历一定有很大出入。
这也就是所谓的虚假记忆,这都是属于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经历。
虚假记忆产生的原因其实曾经美国的相关人员就进行研究,针对于人的大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猜测,之后就认为虚假记忆其实就是大脑当中负责记忆的一块区域,在短时间当中活动比较频繁,再加上活力很大,导致出现虚假记忆。
虚假记忆是正常现象很多人都觉得出现虚假记忆之后,是不是对自己的大脑就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自己身体某个部位发生了病变?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虚假,机遇在人体当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因为人的大脑记忆力是有限的,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去遗忘一些东西。
然而在记忆的过程当中,总是会想起对自己有帮助或者是快乐的事情。
虽然有的人成年之后还会想起儿时的经历,但这些都只是模模糊糊的,并不能够完全的记忆下来。
土卫六有大气层有海洋还下雨,若移到宜居带中,会成为宜居星球吗
不过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假设数百年后人类给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依靠它的强大推力将地球推离了太阳系,或许未来的人类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改造太阳系,那么这样把土卫六推离轨道可以实现吗?土卫六这星球的质量虽然跟地球差很远,但它有着比地球更为浓厚的大气层,大气压是地球的1.5倍,在上面安装行星发动机的话,将会把它上面的空气吹跑一大部分,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很理想,除非将发动机建造得高达上百公里,而如此高的发动机又是难以想象的,其底部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金属也可能被压得融化掉,所以《流浪地球》中的方法对土卫六而言并不适用实际上对地球也不实用。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土卫六吗?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太阳系中有很多没有大气层的卫星和矮行星,在这样的星球上安装行星发动机,将其加速后从斜后方撞击正在前进中的土卫六,将其加速并推离土星引力,也有可能使它脱离土星轨道,但是这样的话却会大大破坏土卫六表面的现有环境,也不是很理想。
其实我们也不必这样讨论将土卫六移动到太阳系的宜居带,因为土卫六来到太阳的宜居带也不会变成宜居的生命星球,因为虽然土卫六有着浓厚的大气层,表面可能有甲烷等形成的海洋,但是它来到宜居带中,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首先,土卫六本身并没有磁场,他之所以会有浓厚的大气场,是因为土星的磁场在保护它,它的运行轨道大部分都位于土星的磁场范围中,而且土星本身就是一个气态星球,土卫六围绕土星运行,可以大量吸收土星的散逸气体,所以土卫六才会成为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
如果它来到太阳系的宜居带中,它就失去了土星磁场的保护,其大气层就会在高速的太阳风吹拂之下越来越少,最终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大气层的星球。
在太阳系宜居带中,土卫六表面的温度要比在土星附近高得多,即便它像地球和火星这样处于自转状态,它的赤道附近温度也会有二三十摄氏度的高温,这样的话,它表面的甲烷等海洋也将会很快挥发掉。
那么在这之后,土卫六会变成一个火星那样的沙漠星球吗?还不会!因为土卫六还是一颗富水星球,它来到宜居带中之后,水冰会融化成水,而表面的大气层被吹拂掉之后,这些水和水冰都会变成水蒸气继续挥发,并从土卫六上逃逸出来,当这些水都逃逸掉之后,土卫六的质量将会小很多,因为土卫六上面含有大量的水,比我们地球上的水还要多很多。
所以这样一来,土卫6还是会成为一个干旱的沙漠星球,本身质量也会缩小很多,因为它的大气层,表面的甲烷液体海洋和水等都会消失,不过这个消失的过程会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