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臭氧层?我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7 点击数:
简介:没有臭氧层,我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菜科解读】

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大最困难的问题就是环境,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旱灾和水灾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改善地球上的环境。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留给京津冀的记忆是,蓝天多了,但每每天空通透、阳光灿烂的时刻,空气质量指数中的臭氧指标就会悄悄攀升。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会不动声色地拉低空气质量,刺激人类的呼吸道黏膜。

近地面臭氧是引发光化学烟雾的元凶之一,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也正是这一事件让学者们对臭氧问题时刻警惕。

在PM2.5之后闯入公众视线的臭氧,究竟会不会成为光化学事件的隐忧?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及专家。

没有严重臭氧污染,更没出现臭氧爆表

研究者已经确认,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

因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也被称为空气中的隐形杀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介绍说,目前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两大污染因子,一个是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另一个就是臭氧。

环保部门早已意识到臭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所以在2012年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时,就已将臭氧纳入监测范围,并作为评估空气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是有了监测数据的变化,才使得臭氧的问题闯入公众视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说,我国现行标准规定的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60微克/立方米,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远比接轨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的PM2.5标准严格。

柴发合说,从2016年全年的监测数据来看,有臭氧监测数据的338个城市中,有59个城市臭氧超标,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辽宁南部、武汉城市群、成渝地区、陕西关中等地区。

按日评价,338个城市臭氧的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天次比例分别为4.7%、0.4%、0.024%,没有严重污染,更没有出现臭氧爆表。

环保部大气污染防治司司长刘炳江说,当前,我国重点区域臭氧污染水平与美国加州南海岸地区大致相当,全国平均污染水平大致相当于美国十多年前的全国平均水平,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光化学烟雾事件频发时期的历史水平。

刘炳江进一步解释说,相关研究显示,上世纪50~70年代发达国家重点地区夏秋季臭氧日最高浓度常超过600微克/立方米。

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时段,臭氧浓度可达1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最高值甚至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

从数值上看,我国可能出现臭氧浓度波动,但是正常气象条件下,现在不会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将来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

污染来源清晰,臭氧污染已有控制方案

近地面的臭氧来源在研究者那里已经有清晰的脉络。

通常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企业排放到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从时段上看,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比较容易发生臭氧超标。

柴发合说,简单来说,形成臭氧的前体物就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要控制臭氧浓度就得从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入手。

我国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已经把氮氧化物作为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近20%。

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提出挥发性有机物要减排10%的目标。

刘炳江介绍说,针对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走高的趋势,环保部专门制定了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控制任务。

事实上,北京等地在十三五期间采取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措施已经见效,2015年、2016年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2014年分别下降7%、9%。

但刘炳江也提醒,受经济回暖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国不少地区臭氧浓度有所上升,尽管超标天次仍以轻度污染为主,属于正常的年际波动,但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与减排不能掉以轻心。

烈日下不在户外就能对抗臭氧伤害

在专家看来,对臭氧轻度超标不必惊慌。

与净化器、口罩对抗细颗粒物污染不同,要防臭氧污染很简单,烈日下躲在室内就可以。

#p#分页标题#e#

柴发合说,有研究表明,即使室外臭氧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左右,室内浓度也只有几十微克/立方米,只要夏季不在烈日下进行户外活动,就能有效避免臭氧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

学者认为,臭氧分好的臭氧和坏的臭氧,近地面环境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是坏的臭氧;高空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表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伤害,是好的臭氧。

此外,人们利用臭氧具有较强强氧化性的特点,将其用于食品和饮用水消毒、净化室内空气、洗浴保健等。

柴发合说,臭氧的危害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臭氧的化学性质、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人体或生物在一定浓度臭氧中的暴露时间,人们可以从控制暴露时间等方面来减少伤害。

刘炳江说,对于臭氧污染,公众不仅可以被动应对、进行健康防护,而且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防治工作中来。

当前,我国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仍在不断增加。

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广泛、分散,控制难度大。

刘炳江进一步解释说,日常生活中的装饰、粉刷、出行等活动都可能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如果公众都优先选择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家用油漆选购水性漆,给家用车加油时选择油气回收设施正常、没有汽油味道的加油站,那么挥发性有机物上升的势头就有望得到扭转,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现在我们的地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而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就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

小编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办法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进入冰河时代 人类难以存活

我们知道每一天太阳都会升起落下,从没有一天是缺席的,它在升起之后会给大家带来光和热,让植物生长,就连人类看到晴朗的天气也会觉得心情好上许多,那么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 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太阳是太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能够给地球上的植物带来能量,并且太阳系也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不然它就不会叫太阳系了。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来进行公转和自转的,那么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首先地球就不再绕着太阳公转,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也就不会有光,气温也会开始快速下降,慢慢进入冰河时代。

因为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相应的,地球上的动植物也会很快死去,人类也只能躲到家中,但是等到原料用尽之后大家也将无计可施,也许人类也会因此走向灭亡。

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太阳系没有太阳之后,地球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温度将会下降到将近零下二十度,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低到零下200度左右,动植物会相应死去并灭绝,没多久人类就会因能源耗尽而死。

太阳的寿命还有多少年太阳的寿命应该还有大约五十亿年左右,因为目前太阳正处于核聚变的稳定时期,因此太阳暂时是不会出现问题的,然后大概再过十五亿年之后,太阳的氢元素就消耗殆尽了,这时太阳就会变得不稳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太阳每天只出现四个小时,黑暗统治地球

恒星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1月20日,太阳爆发X7.9级耀斑,导致北半球一些国家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中断一个多小时。

虽然1859年那次全球电网瘫痪事件上演可能性不大,到我们也算是领教了恒星活动的威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恒星活动只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形成致命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谢顿认为,许多人都认为小行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致命的,但其发生的概率依然偏低,就算我们处于300万年一次的周期边缘,也有很大的侥幸空间。

对抗小行星的方法也比较成熟,偏转轨道、击溃小行星等都可以实现,这方面的担心其实不用太多。

而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的,那就是连发生周期都无法估算的超级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536年开始,北半球的欧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开始被一种神秘的尘埃、大雾笼罩,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环境温度下降、黑暗时间拉长,导致了瘟疫、饥荒、战争和流感大流行。

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作物歉收,极端干旱,东亚一些低纬度地区还发生了降雪。

现在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基本查明,这是由冰岛火山爆发引发的全球性灾难事件。

这次火山喷发一直到公元640年才基本结束,其中黑暗笼罩着北半球18个月,每天能看到太阳的平均时间只有4个小时,尤其是在公元536的夏天,北半球除极区外的部分地区温度降到了1.5至2.5摄氏度,这也是2300多年来最寒冷的时候。

事件的起因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一个谜,其发现也是通过历载,结合树木年轮分析,确定在公元536年开始了聚变。

冰岛超级火山在公元540年和公元547年两次爆发,火山活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尘埃,扩散到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减少了光照时间,也减产,爱尔兰甚至将这段时期描述成黑洞的时代。

根据对冰芯的元素分析,硫、铋和火山灰沉积物在公元536年之后大量沉积,也是2000多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

粮食的减产也导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更多的粮食。

于是大量的粮食从埃及运到了君士坦丁堡,随之而来的还有老鼠。

结果又把鼠疫给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促进了公元541至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流行。

这次鼠疫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从公元541年开始之后的100多年,鼠疫让欧洲人口减少将近一半,东罗马帝国实力大受影响。

如今超级火山对人类而言依然是无解的灾难,甚至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

因为我们对超级火山爆发的干预措施几乎没有,而小行星撞击好歹也知道从哪儿下手,何时开始预警,超级火山喷发一旦激活,可以说只有招架的份儿。

目前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黄石火山了,最近一次喷发在公元前63万年,深度改变了全球气候。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摧毁了上百个村庄的3.6万人。

该火山在公元535年的喷发更大,与冰岛火山喷发一起影响了整个北半球。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

加入收藏
Tag: 地球
               

没有臭氧层?我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