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他的一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1 点击数:
简介:带你走近爱因斯坦,从充满好奇的小男孩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普朗克奖章得主。

真实的爱因斯坦究竟是怎样的?跟随他成长的脚步,深入了解天才的一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没有比他更加令人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了,他绝对是科学界的一位天才。

仅仅在1905年一年内(爱因斯坦奇迹年)他刷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他坚定地攀登着科学的高峰,脑海中充满着

【菜科解读】

带你走近爱因斯坦,从充满好奇的小男孩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普朗克奖章得主。

爱因斯坦,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他的一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真实的爱因斯坦究竟是怎样的?跟随他成长的脚步,深入了解天才的一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没有比他更加令人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了,他绝对是科学界的一位天才。

仅仅在1905年一年内(爱因斯坦奇迹年)他刷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他坚定地攀登着科学的高峰,脑海中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有时甚至忽略了他的朋友,妻子甚至是他的孩子。

这些只是爱因斯坦个性的一部分,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深埋在他心底。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使鼓舞着他呢?

科学界孤独的天才

当查理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在洛杉矶首映时,卓别林一边问候着他的客人爱因斯坦,一边看着远处朝爱因斯坦欢呼着的人群。

1931年1月30日这天,记者偶然听到了他们两人的对话:他们为我喝彩,是因为每个人都能看懂我的作品,而对您,则是因为无人可以理解您的智慧。

即使对爱因斯坦本人来说这也是个未解之谜。

他承认,他曾经扪心自问,为何人人都喜爱他,但却无人理解他的理论。

毋庸置疑,在爱因斯坦事业的巅峰时刻,周围的人们都震惊于他的出现,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

自二十世纪30年代起,爱因斯坦就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超级巨星。

无论他出现在哪里,在哪里进行演讲,总是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他的同事,主要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能够跟上他思维的节奏。

因此,爱因斯坦也背负着许多天才们享有的那份孤独。

我生活在孤独的世界中,在年轻时它是令人痛苦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又令人回味无穷。

在他的自传《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中他这样说道。

爱因斯坦自嘲地称自己为独行者。

于孤独和寂静中,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与幻想中。

他总是带着笔记本,以便记录下脑海中灵光一现的点点滴滴。

爱因斯坦也很喜欢坐在热闹的人群中。

他精心地维持着与他人的友谊且与很多人保持通信。

在谈话中,他总能找到那些容易把人逗乐的话题,而他也很清楚它们所带来的效果。

1930年12月10日爱因斯坦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记者们喜欢提出他们精心挑选的愚蠢问题,我所回应的一些蹩脚的笑话却会被他们奉若珍宝。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开始的?在爱因斯坦成名之前,他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童年及学校

1879年3月14日大约中午十一点半时分,人们听见乌尔姆班霍夫街B135传出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哭喊。

这小家伙是赫尔曼和保琳•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儿子,而他将成为科学界一颗耀眼的明珠,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他的家族是犹太后裔,已经数代居住于德国施瓦本地区。

在他家里,他们并不做祷告,他的父母也不去犹太教堂,而且也不严格遵守犹太教的饮食教规。

爱因斯坦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会弹奏钢琴,爱因斯坦正是从她那儿继承了音乐上的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与表兄合伙做床垫生意。

父母以放养式的教育模式培养爱因斯坦和她的妹妹玛雅,全然不似其他家庭家长独断的模式。

爱因斯坦的父母传递给孩子们的是安全感。

一旦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天赋,他们就会全力地支持。

他们想把孩子们教育成独立自主且心胸宽广的人。

爱因斯坦,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他的一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年幼的阿尔伯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他的独特性。

当大家在街道上玩耍时,阿尔伯特常常一个人站在一旁,陶醉于他自己的幻想。

四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了他一个指南针,他立刻就被奇妙的指针所吸引了,就仿佛冥冥之中一只无形的大手总是将它拨向同一个方向。

他后来写道:在那表象之下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亚历山大·冯·洪堡所著的《宇宙》。

想要去探知这些神秘莫测,却又令人惊叹不已的奇妙世界的强烈好奇心推动着他往后一生的探索。


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坏学生。

自1880年开始,他们一家就居住在慕尼黑。

小学时期,小阿尔伯特是他们班级最出色的。

从1888年到1894年,爱因斯坦就读于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

在那里,虽然爱因斯坦像是个局外人,但他的成绩仍在优良之间,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学科和拉丁语,他都得到了优,而希腊语则是良。

而后,爱因斯坦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公与嫉妒。

由于当时日渐激烈的反犹太主义思潮,他的父母移民意大利米兰,年轻的爱因斯坦由于正值高考前夕,不得不被一个人留在了慕尼黑。

#p#分页标题#e#

因此人们并不感到意外,爱因斯坦后来将慕尼黑描述成一个反犹太主义的马蜂窝,特别是他当时的班主任在圣诞节前夕粗暴地将他辱骂了一通,称他将一事无成,应当尽早离开学校,他的存在就让人厌恶,侵蚀着教育体系,损害了班级的声誉。


于是,15岁的爱因斯坦愤然离开慕尼黑,乘坐火车抵达了米兰。

之后于1896年9月在瑞士阿劳中学毕业。

他的高考成绩仍然极其优异。

在他当时的法语作文中他就写道,他想要成为一个物理学教授。

大学和三级技术员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正式注册成为苏黎世联邦专科学校的一名学生,主修数学及自然科学的专科教师科目。

17年之后,他在这里正式成为了物理学教授,而那时学校也改名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爱因斯坦非常勤奋且目标明确。

在1900年7月28日他21岁那年从该校毕业。

毕业以后,尽管他有惊人的天赋和优良的成绩,他仍旧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这样的现实让爱因斯坦十分灰心丧气,他的父亲在他不知情的状况下写信给莱比锡的著名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我的儿子对于他现在的无业状况非常的沮丧,沉沦于挥之不去的梦魇,或许他将和他所渴望的事业渐行渐远。

也正是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在9年之后提名这个他素未谋面的大学生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直到两年以后,也就是1902年7月23日,爱因斯坦才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成为了一名三级研究员。

终于,他有了自己稳定的收入,开始有时间去深入探究脑海中的那些奇思妙想。

图解: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

事实上,之后的几年,直到爱因斯坦的奇迹年1905年,他的研究为他改变整个物理学界,乃至自然科学界的伟大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后,爱因斯坦继续着他的研究。

他目标明确地步步迈进,热衷于各种思维实验,翱翔在宽广无垠的想象世界中。

他自称直觉是他各种灵感的源泉。

爱因斯坦的老师是想象力。

在每一项对现代物理学有着极大价值的理论背后,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这些世界也是打开他理论及思想大门的钥匙,人们才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他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他的一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1905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

1906年1月15日起,他成为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博士。

接下来的一切发生的飞快。

他先被晋升为二级技术员,两年之后成为了大学编外讲师,而最终于1909年10月15日在苏黎世成为一名物理学教授。

成为教授并在布拉格短暂的任教期后,1914年4月1日马克斯·普朗克将爱因斯坦请回柏林。

爱因斯坦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达到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私下的爱因斯坦----异想天开之人

演奏小提琴,小型的家庭音乐,读读书,以及一些灵巧性训练,这些活动成为了这位科学巨匠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在柏林,也包括他之后在普林斯顿的生活。

这些活动让他得以放松自己,也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展开他的幻想或是集中精神。

图解:演奏小提琴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并非足不出户,相反他热爱大自然,喜欢扬帆远航。

他对于帆船和水上游览的喜爱起始于1896年他在苏黎世的时候。

那时他只有17岁,还无法购买一艘属于他自己的帆船。

这个梦想18年后在柏林实现了。

1922年11月在一次日本的旅行中,他意外的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通知,因他早年间对光电效应的研究而得奖。

爱因斯坦解释了为何射向导电金属板的光能够在金属板上产生电流。

今天,光电效应是光栅以及激光技术的基础,在每一个CD或者DVD播放机中都有应用。

在爱因斯坦50岁那年,1929年,他富裕的朋友赠送给他一艘舒适的游艇海豚号。

他常常亲昵地称其为小胖墩。

这艘船是用大量的桃花心木专门定制建造的。

整整四个夏天的时光,爱因斯坦都享受着安逸的田园生活,泛舟于波茨坦边的卡普斯。

他经常一整天都待在水上,远离尘世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他居住在柏林时期,泛舟湖上才能让他享受片刻的安宁,远离当时德国政治局势的动荡。

当时是爱因斯坦在德国科学领域事业的巅峰时期。

1929年7月28日德国物理学会授予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爱因斯坦称他为德高望重的大师)普朗克奖章。

恰恰是在50年前,21岁的普朗克在慕尼黑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

也是在这一天,爱因斯坦在前往物理系的途中不得不经过数千名呐喊怪叫的纳粹主义大学生。

这天被当时的政府和国家总统称为哀伤之日,因为十年前德国的谈判代表在凡尔赛宫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爱因斯坦事后写下,他从未忘记过这天。

对他来说,他在柏林的时光也随之而去。

由于不断上升的反犹太情绪,最终爱因斯坦离开德国,流亡美国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哪国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哪国人?答案是犹太人。

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犹太人。

他出生在德国柏林,在那里长大。

他的祖父母都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母母亲是一名教师。

他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德国总理,母亲曾经担任过德国外交部长。

本文目录一览:1、2、3、4、5、6、爱因斯坦是哪国人?爱因斯坦出生时是德国人,是犹太裔德国人。

后来加入了瑞士国籍,这时候是犹太裔德国瑞士双重国籍。

爱因斯坦,是哪国的出生于德国,曾入瑞士籍,后长期旅居美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语:Albert Einstein , 1879年3月14日 --- 1955年4月18日 ,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

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 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1999年 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啊爱因斯坦出生是德国人,后来又加入瑞士国籍,最后变成了美国人,他有瑞士和美国的双国籍。

爱因斯坦于1879年在德国乌尔姆市出生,1880年,他们全家搬到了慕尼黑,在那里,他的父亲和他的叔叔联手创办了一家电器设备制造公司。

1894年,这家公司在一次重要的竞标中失败,因缺乏流动资金而破产。

为了开创新的事业,他们举家搬迁到了意大利的米兰。

当时德国法律规定,在17岁之前,男性公民必须要去服兵役,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了避免回到德国服兵役,1896年1月28日,爱因斯坦主动放弃了德国公民的身份。

同年10月29日,他考入了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就读。

之后几年,爱因斯坦一直处于无国籍的状态,直到1900年,他加入了瑞士国籍。

1933年10月,爱因斯坦接受了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邀请,成为了该院的一名教授。

1940年10月1日,在新泽西州的首府特伦顿的联邦法院内,爱因斯坦连同他的继女玛戈特,,以及秘书海伦·杜克斯一起宣誓,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但他同时保留了瑞士国籍。

爱因斯坦的人物评价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他的科学思想、哲学 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都是颇有见地、不同凡响的。

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无人可以匹敌,他在科学生涯中始终孜孜以求,探寻物理学领域的普遍的、恒定不变的规律。

他的理论涵盖自然界的一切基本问题,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

他修正了时间和空间、能量和物质的传统概念。

他的相对论不仅冲击了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时间观念。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哪国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犹太裔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的理论,最初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当时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也对这位年青人的论文表示怀疑。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才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成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扩展资料主要成就:1、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

他并且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2、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3、能量守恒:E=mc²,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

4、宇宙常数: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时候,曾将宇宙常数 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引进一个与度规张量成比例的项,用符号Λ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哪个国家的?爱因斯坦是德国出生的,拥有瑞士国籍。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2、1900年8月 21岁,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加入瑞士国籍,1901年3月21日 22岁,爱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国籍。

在这一年5到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扩展资料:1、1905年 26岁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2、爱因斯坦在1915年左右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最初的形式,任何在物理规律中出现的时空量都应当为该时空的度规或者由其导出的物理量。

3、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对论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并非是出于有一些实验现象急待有理论去解释的现实需要,这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4、1955年8月,在爱因斯坦去世四个月之后,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锿” Einsteinium,以纪念爱因斯坦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爱因斯坦    百度百科_爱因斯坦相对论爱因斯坦是哪个国家的人物?爱因斯坦是美国、瑞士的人。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

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去世仅7个小时,爱因斯坦的大脑就被被人偷走,还切成了240块

在一次学术大会中,爱因斯坦终于见识到他的粉丝有多疯狂。

一个女粉丝竟然在现场剪下了他的一缕头发。

爱因斯坦说,我死后,绝对不能让这帮愚蠢的土拨鼠研究我的身体。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诺贝尔奖获得者,向世界揭示了相对论、质能方程和光电效应法则,无疑是一位拥有独特大脑的物理学家。

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更多人把爱因斯坦的成就归功于长了一幅天赋异禀的大脑,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研究过他的大脑和身体了。

为了防止死后被研究,他早早就立下了遗嘱,其中一条就是:我死后要立即火化,把骨灰撒到没人知道的地方,不发讣告,不立坟墓,更不能给这些狂热的崇拜者留下任何念想。

那么他究竟如愿了吗?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在普林斯顿医院去世,享年76岁。

本来医生建议进行手术,但被爱因斯坦拒绝了。

他曾表示,不愿通过医疗手段延长生命,希望离世时平静离开。

按当时的习惯,世界级的大人物逝世后,都要请验尸官查明死因。

于是就把这项工作就交给了医院当班的托马斯·哈维医生。

根据验尸程序,哈维需要剖开爱因斯坦的尸体并逐个检查内脏。

检查完大脑后,哈维终于按捺不住对这位伟人下手了,他竟然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

因为这位病理学医生也是爱因斯坦的狂热崇拜者。

根据另一版本的说法,哈维不仅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还把他的眼球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亨利,亨利曾担任过爱因斯坦的眼科医生。

哈维把大脑塞进充满福尔马林的罐子里,偷运回家了。

几天后事情曝光,《纽约时报》立马就发了头版头条。

哈维向爱因斯坦的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索要了不情愿但具有追溯效力的允许,依据当时的规定,所有调查必须完全为科学目的服务。

可怜的汉斯最终也没能拿回父亲的脑子。

哈维很快辞去医院的工作,他把这颗大脑带到费城,切成240块后分别放入两个罐子中,罐子中放满了火棉胶(一种纤维素的坚硬形态),然后储存在自家地下室里,这可真够变态的。

哈维的妻子知道后不干了,在自家地下室放一个脑仁子,谁会受得了。

于是哈维就带着两罐脑子去了美国中部。

有段时间,他在堪萨斯州威奇托市的某家生物检测实验室担任主管,哈维就把爱因斯坦的大脑装进苹果酒盒子,放在啤酒冷藏柜下层。

后来,他又搬去了密苏苏里州威斯顿市,一边行医,一边利用空余时间研究大脑。

这份执着真是难能可贵,不过也太不道德了。

接着,哈维又前往堪萨斯州劳伦斯市,在一家塑料工厂从事装配线工作,并住进了附近的一栋两层公寓。

在这里,他和垮掉派诗人威廉·巴勒斯成了朋友。

两人经常在门廊上相约喝酒,哈维有时会分享关于大脑的故事,描述如何将其切割成小块寄送给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

巴勒斯则会向访客夸耀,只要他愿意,就能拿到一小片爱因斯坦的大脑。

据说后来哈维和合作者研究发现了很多秘密,并发表了多篇论文,这些都是科研方面的问题了,今天我们暂且不提。

当时哈维在没有得到爱因斯坦家族的同意,就带走了大脑,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托马斯·哈维生于1912年,去世于2007年,一共活了95岁。

加入收藏
               

爱因斯坦,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他的一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