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空的敬畏

近年来,有心理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除了熟悉的十大情感 爱、恐惧、悲伤等)外,还存在第十一情感——敬畏。
这种人类独有的情感是来自对宇宙和星空的震撼和向往。
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由国际
【菜科解读】
编者按:欧洲启蒙运动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底律,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
近年来,有心理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除了熟悉的十大情感 爱、恐惧、悲伤等)外,还存在第十一情感——敬畏。
这种人类独有的情感是来自对宇宙和星空的震撼和向往。
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由国际暗夜协会北京代表处/中国星空会组织翻译的光污染与暗夜星空最后一篇:《来自星空的敬畏》。
文章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和天文爱好者。
他强调,脸书等现代媒体不能替代灿烂的夜空。
让孩子们到自然中去,通过望远镜观测真正的星空,感受来自浩瀚宇宙的敬畏,可以使他们增强社会亲和力和责任感。
星空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科学、历史、文化和教育的资源和遗产。
让我们重视应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威胁,加强暗夜星空保护地的建设,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特殊的资源和遗产。
第十一情感引领许多人仰望星空和进入天文学,现在的孩子还能体验吗?
-- William Sheehan
内战之后,纳什维尔的赤贫中奋斗的未来天文学家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从他主日学校老师那里收到一本圣经。
他对此收藏了一生。
除了在书上签上了名字外,他还在以下部分作了划线(约伯:38:31–32):
你能感受到昴星团的亲和,或猎户星座的释怀吗?
你能从黄道带的季节变化中,或……引导大角星和他的儿子们吗?
当巴纳德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从纳什维尔市区还能看见银河,一看到它就充满敬畏。
今天,在美国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孩子生活的地区能看到类似巴纳德看到的那样的夜空。
如果巴纳德生活在光污染中,约伯的这一段文字还能激励他仰望星空和学习观测吗?他还会有同样的敬畏感吗?
敬畏只是最近才从心理学家那里得来的,与其他十大情感 爱、恐惧、悲伤等)相比起来并不熟悉,被称为第十一情感。
这是激励我们探索星空、研究天文的核心情感。
人类是唯一能感受到敬畏的物种。
有些人也可能永远不会有这种体验,而有些人则可以产生脊柱伴随的刺痛。
神经心理学家保罗.皮尔索尔把敬畏定义为与浩瀚宇宙有关的令人震撼和向往的感觉,这个宇宙远远超出我们意识的狭窄范围。
毫无疑问,许多《天文和望远镜》的读者可以将他们的兴奋列入特定的敬畏时刻,或许是在看到日全食或壮观彗星的时刻。
越来越多可见星空正在完全消退,现在的年轻人是否仍然能感受到敬畏?当然,仍然会有虚拟的替代物,例如土星的卡尼西光环景观、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遥远星系图像,等等。
令人深思的是,它们能同样地联接宇宙、引起深刻、可能改变人生活感觉吗?人们会有多长时间从敬畏感到枯燥?
如果巴纳德能活到今天,或许他会把时间投放在脸书,而不是用小型望远镜面对小行星孤独地沉思。
或许之后他会得到更多的自尊,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社交媒体能增加自恋 自爱。
心理学家保罗.皮夫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说:另一方面,敬畏会引导自我,并且能鼓励那些亲社会倾向的人。
他们比那些少有敬畏心的同龄人更慷慨、更有同情心、更关心别人。
在我看来,这一观点使天文学家进入其他新的领域,这是儿童发展计划以及教育的核心课程。
如果我们鼓励敬畏这一情感,我们将不仅邀请孩子们用一生的热情去探索宇宙,而且鼓励他们心怀仁慈,更加关心地球上的社区。
撰稿人William Sheehan做了三十年的精神科医生,他的著作《巴纳德撞击坑》于1995年出版。
本文第一次在《天空与望远镜》发表,国际暗夜协会(IDA)期刊再次发表。
译者注: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1857年12月16日-1923年2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出生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他于1881年发现了第一颗彗星。
1892年,他发现了木卫五。
这是继伽利略于1609年发现四颗木星卫星之后,首次,也是最后一次以目视方式发现木卫。
1916年,巴纳德发现一颗拥有巨大自行的恒星,该恒星后来被称为巴纳德星,它是除南门二以外最接近太阳的恒星。
中文翻译:王雪霞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