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黑洞发现新“诞生”恒星?被一根“脐带”拴在黑洞上?

【菜科解读】
天文学家在附近的矮星系中心发现了一个“孕育”恒星的黑洞——新生恒星被一根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脐带”拴在黑洞上。
这个超大质量黑洞位于 Henize 2-10 星系中,距离我们大约 3400 万光年,人们看到它以大约100万英里/小时(160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从中心喷出一股巨大的500光年长的电离气体射流,导致附近恒星诞生场的“风暴”。
这一发现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这是首次在矮星系(一个拥有10亿或更少恒星的星系)中发现黑洞产生恒星。
1月1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描述了这一惊人的发现。
该研究的合著者、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艾米·赖因斯(Amy Reines)在一份声明中说:“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海涅泽2-10发生了一些不寻常和特殊的事情,现在哈勃已经提供了一张非常清晰的照片,显示了黑洞和邻近的恒星形成区域之间的联系,该区域距离黑洞230光年。
“哈勃惊人的分辨率清楚地显示了气体速度的螺旋状模式,我们可以将其与黑洞进动或摆动流出的模型相匹配。
”
天文学家观察到喷流的细卷须从黑洞中延伸出来,穿过太空到达明亮的恒星托儿所。
超大质量黑洞——其大小相当于恒星质量黑洞的数百万至数十亿——以前曾被发现喷出宇宙羽流,但直到现在,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喷流阻碍而不是帮助矮星系中的恒星形成。
“在只有3000万光年远的地方,海涅泽2-10足够近,哈勃能够非常清晰地捕捉到黑洞流出的图像和光谱证据,”第一作者、蒙大拿州立大学研究生扎卡里·舒特在声明中说:“另外令人惊讶的是,外流并没有抑制恒星的形成,反而引发了新恒星的诞生。
”
黑洞通过从附近的气体云或恒星中吸入物质,然后以接近光速的炽热等离子体的形式将其弹射回太空,从而形成喷流。
如果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与喷流接触的气体云将成为未来恒星的理想托儿所。
但是到达那个金发姑娘区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说法,如果喷流过度加热气体云,它们可能会失去以恒星形成所必需的方式冷却下来的能力。
但是随着 Henize 2-10 黑洞的温和、质量较小的流出,气体条件非常适合恒星形成。
由于这个黑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相对较小,菜叶说说,研究人员认为,更详细地研究它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宇宙中较大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较小起源,以及是什么过程使它们膨胀到如此巨大的规模。
此外,该团队开发的用于发现黑洞暗淡特征的高分辨率方法现在可用于寻找其他类似的方法。
“第一个黑洞的时代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所以它真的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雷内斯说。
“矮星系可能会保留一些关于黑洞播种场景的记忆,否则这些记忆会在时间和空间中丢失。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 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
下面就跟着一点小编一起来看看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 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为了纪念这个发现,科学家们将这个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命运为SDSS J140821.67+025733.2.至今它的质量是人类的技术难以计算出来的。
爱因斯坦它早期就提出了相对论,认为宇宙中有些相对存在的事物,只是大家没有发现而已。
这个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出现符合这个论断,证实它的可靠性了。
1、简单介绍下这个黑洞SDSS J140821.67+025733.2作为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科学家们发现它的质量十分的惊人。
由于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小型的黑洞都是围绕它进行运转的,周期一般在12年。
在相对论的体系中,小黑洞会利用自身产生的旋转力或者推进力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慢慢缩小。
为什么这些黑洞的质量无法确定呢,根据一些科学家的解释,它们的大小其实和物质区域和物质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这速度和区域越大质量也就越大,根本不存在上限一说的。
2、这些黑洞存在是否安全科学家在发现宇宙中最大黑洞的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个惊奇的现象。
那就是这些黑洞在一定周期内会发生一些碰撞产生一些能量,让后在太空中释放形成一种旋转的状态。
它释放的能量伴随爆炸状态的出现,而且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的。
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最近一些出现这样现象的时间是在12年前,根据这规律进行推算的话,在今后几年之类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就是一点小编为您带来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的精彩内容,想了解更多奇闻异事、搞笑新闻请多关注一点。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巨型黑洞能吞进3亿个太阳
而有一种巨型黑洞,被称为是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这个超大的黑洞甚至能吞进3亿个太阳,据说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就存在着这种黑洞。
宇宙超大黑洞被发现这种黑洞是目前所发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它所具有的质量为几十万倍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甚至最大质量可达几百亿倍太阳质量。
巨型黑洞被发现在几乎所有大质量宇宙岛的中心,据说在银河系中心也是存在着这种黑洞,其位置在 Sagittarius A*.附近。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于是,此黑洞的存在,也被人们猜测出来,并且还不止一个。
能吞噬三亿个太阳巨型黑洞和一般的黑洞肯定是有所分别的,首先,它的平均密度(定义为黑洞的质量除以其史瓦西半径内的体积)可以比水的密度还要低。
这是因为史瓦西半径和质量成正比,而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由于球形物体的体积(如非旋转黑洞的视界)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黑洞的最小密度与质量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更高质量的黑洞具有较低的平均密度。
此外,在大量黑洞视界附近的潮汐力是较弱的。
如同密度一样,视界附近作用在物体上的潮汐力是和质量的平方成反比的: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人和一个在1000万倍太阳质量黑洞视界上的一个人的受到的对他们的头脚间的潮汐力是一样的。
与太阳质量黑洞不同的是,如果不深入黑洞内部的话是不会经历显著的潮汐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