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从哪里来?月亮也在自转吗?我们始终看不到月球背面?

月球是人类第一个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月亮从哪里来?月亮有何用? 大约45.33亿年前,原行星蒂雅(Theia)撞击地球,月球诞生。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火山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
【菜科解读】
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或玉盘,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人类第一个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大约45.33亿年前,原行星蒂雅(Theia)撞击地球,月球诞生。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火山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
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它形成于地球与雅之间的撞击所产生的碎片。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热导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的存在,稳定了地球自转轴。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形成了潮汐。
潮汐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陆地,帮了很大忙。
科学家发现,大约在5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年大约为400 天(而不是现在的365 天)
地球在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并不适宜人类居住。
然而,由于月球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使其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减小了温度差,并带给了地球宝贵的四季,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每一次月圆之夜,我们都会看到月亮表面上有块面积巨大的阴影。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这块巨大的阴影是月亮上的桂花树。
民间传说由来已久,这也意味着千百年以来,月球总是以一个面对着地球的。
那么,难道月球不能自转吗?
科学家指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只不过月球的自转有些特别。
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都是27.32天,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了。
也就是说,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同时刚好自转了一周,这样的自转方式使得月球始终一个面朝向地球。
这种现象叫作同步自转或者潮汐锁定。
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未解之谜,月亮的背后是外星生物
一、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秘密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秘密: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
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体积与水星相当,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拥有磁圈的卫星。
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
木卫三表面:表明它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构成的,后者主要以冰体形式存在冰体的质量占卫星总质量的46-50%。
木星和木卫三关系:木卫三最先并非伽利略所发现。
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60年之间 最有可能的是在公元前364年夏天我国战国时期的甘德就已经发现了木卫三,比伽利略早了2000多年。
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以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爱人伽倪墨得斯为之命名。
旅行者号航天器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地下海洋和磁场。
巧合的天体,月亮和太阳一个管白天,一个管夜晚
着名科学家艾西莫夫曾说过:"从各种资料和法则来衡量,月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
"他又说:"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蚀,ufo的意思,UFO与美国,ufo是美国,地球ufo,什么是ufo,ufO,外星人,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解释此种现象,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难道只是巧合吗?有些科学家并不这么认为。
科学家谢顿(Willian R. Shelton)在《羸得月亮》一书中说:"要使太空船在轨道上运行,必须以每小时18,000 哩的速度在 100哩的太空中飞行才可以达成平衡;同理,月球要留在现有轨道上,与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确的速度、重量和高度才行。
" 月亮和太阳一个管白天,一个管夜晚,太阳系中还没有第二个同例 问题是:这样的条件不是自然天体做得到的,那么,为何如此? 三、形状不规则 早在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形状不规则的月球自转时会发生"颤抖"。
"谜团在于月球太扁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与行星科学教授玛丽亚·T·朱伯告诉《纽约时报》记者。
月球形状不规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测器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地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球尖"指向地球。
但迄今无人能就月球当前形状的成因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