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陈世美还冤的北宋大忠臣潘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10 点击数:
简介:比陈世美还冤的北宋大忠臣 潘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菜科解读】

对北宋我们了解最多的莫过于杨家将了。

无论是杨门虎将还是杨门女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看到有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时,我们对其中公报私仇导致杨业撞死、杨七郎被杀的罪魁祸首潘仁美都是恨得牙痒痒的。

但是,这位在杨家将故事中陷害忠臣的最大反派的原型人物潘美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

南征北战,助北宋开国

潘美与赵匡胤两人最早都是在柴荣手下当差,在北周与北汉以及契丹人的战争中,北周柴荣御驾亲征,潘美作为柴荣的补供奉官追随在柴荣身边。

在这场战争中,潘美与赵匡胤都立下了不世功勋,两人在这场改变中原国运的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有着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在没有完成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宏愿的情况下就印尼早逝了。

在柴荣死后,年幼的皇帝根本不能制约自唐朝以来养成跋扈习惯的那些将军。

赵匡胤在危难中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取代了北周。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继承柴荣统一天下的遗志,潘美作为他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自然得到了重用。

潘美先是带兵帮赵匡胤平定了北周国内的叛乱,接着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又独自灭亡了南汉,在平定江南与攻灭北汉的战争中潘美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北宋的开国名将中是排得上号的。

忠臣变反派

赵匡胤在初步平定天下,还没来得及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时候就匆匆离世。

只懂权谋对兵事不懂的赵光义继位后匆忙发起了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在赵光义的策划下,北宋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向契丹人发起了进攻。

赵光义这位不知兵的皇帝在远离前线的大内皇宫对前线指手画脚导致北宋精锐部队全线崩溃。

潘美以及杨业无奈中只能撤退。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就是这次的战争中潘美公报私仇不愿救援杨业才导致他不得不撞死在了李陵碑上。

但事实是,潘美与杨业两人在立场上都极为相似。

他与杨业两人根本不存在矛盾。

而当时潘美与杨业两人所在的西路军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北方的百姓向南迁徙。

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潘美还是杨业对军队都没有能够达到完全的掌控,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就对武将存在极大的防范。

在各军中都派了监军。

西路军的监军叫做王侁。

他作为皇帝派往前线的监军自然是坚定的执行着赵光义的命令。

在潘美与杨业之间,潘美是北宋开国大将,杨业是北汉降将。

所以,杨业不可避免的被王侁派去做最危险的人任务。

而杨业为了证明自己也必须要拼命。

悲剧就这样造成了,杨业在监军的威逼下在陈家谷力战而亡。

可以说,杨业的死与监军脱不了干系,追究到最深处,赵光义也要为杨业的死背负责任。

但赵光义是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叫他承担责任的。

那么同为西路军的潘美就要为赵光义承担起杨业战死的责任。

潘美的名声就这样在民间被毁了。

但是,北宋的高层却知道潘美是冤枉的,所以在贬官没多久潘美就被官复原职了。

潘美无疑是个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背黑锅的忠义无双的名将。

让人惋惜的是,各种小说故事为了形容杨业伟岸的形象都刻意地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构陷忠良的反派。

他也因此成了北宋被抹黑的大将。

北宋开决黄河大堤,令宋朝最为繁荣的地区一去不返

在史上,有一件极其悲痛的事件,该事件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这便是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

其时,日军沿津浦线南下,依靠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已攻陷了徐州,并欲趁机再沿陇海线西进,以侵占我国的中原腹心地带。

国民政府为迟缓日军的攻击,便於1938年6月9日,决定采取“以水代兵”的方法,下令扒开位於今河南省郑州北郊的黄河渡口--花园口。

花园口一被扒开,滚滚黄河改道南下,一泻千里,最终形成了豫皖苏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

据不完全统计,因该事件直接淹死与饿死的民众多达近九十万,受灾人口千万以上,民房被冲毁140余万所,耕地被淹没2000余万亩。

黄河之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灾民遍野,有390多万人因之离乡背井。

且直到1947年的花园口被堵复,每年逢黄河汛期时,黄河之水都会泛滥,淹没农田,而洪水过后有经常是蝗灾,且被黄河冲刷过的耕地,到处是沙丘,地表突兀,根本无法耕种,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就是受此间接影响。

“以水代兵”的事件,在我国的史籍上很早就有记载。

而最早得追溯到春秋末期,晋国的智伯瑶‘水灌晋阳城’,可惜智伯虽很聪慧,却刚愎自用且贪得无厌,欲灭不成,却反被赵氏策反了与,三家共灭智氏,也奠定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格局。

战国末期,秦国为攻破魏国国都,水灌大梁城,将这一在当时天下最为繁华的都邑变成了一片泽国等等。

而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久的“以水代兵”事件,还属两宋之际的杜充“黄河决堤”事件。

在的时候,两淮地区(也即今豫东、皖北、苏北)无疑是当时最为富饶繁华的地区。

自唐中期以后,关中平原及河洛地区多经战乱残破,也就渐渐地衰落下去了,而汴州(今河南开封)利用其便利的水运,渐渐地繁盛起来。

诗人的在其《长相思·汴水流》中即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唐朝末年,汴州成了朱温的根据地,后来朱温废唐自立,为梁太祖,建都於此。

虽后唐灭梁,迁都於洛阳,但洛阳多遭战乱残破,始终不敌汴州繁华,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亦都建都於汴州。

其时,不止汴州一地繁华,其周围的两淮地区也是当时宋朝最为繁荣的区域。

而如今,我们都知道这一地区也基本上就是后来的黄泛区,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在前不久,某著名公司在招聘时,还特别强调不招取黄泛地区的员工。

那造成当初宋朝最为繁荣地区,其繁荣一去不复返的始作俑者,便是两宋之际的杜充。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下,时任东京留守的杜充不敢与金人交锋,为阻止金国的东路军,便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金兵。

其结果却并没有阻止住金国东路军,还徒令所经区域的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及灾后瘟疫所遭成的百姓死亡人数更是数不胜数。

使得北宋时期这一最为富饶繁华的地区也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而成为难民。

宋金之际,中原长久战乱,以及金朝的吏治腐败,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理黄河。

而终使得黄河自杜充决堤后,便改道南下、夺淮河入海,而黄河的含沙量非常大,夹杂着大量泥沙滚滚而下,淤塞了下游的入海通道,抬高淮河下游水系的水位,致使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而使得淮河的下游水系变得紊乱,从而导致了两淮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元明清时期,都曾持续不断地大力地治理黄河。

源於皖北地区的《凤阳花鼓》中写道的: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十年倒有九年荒。

即是反应了该时期,两淮地区灾祸连连的状况。

当然,也是背锅侠,至明末清初,连明祖陵与古泗州城都淹没於洪泽湖底了。

而洪泽湖、骆马湖及苏鲁交界之处的微山湖、昭阳湖等湖泊都是形成与黄河夺淮入海期间。

直到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北岸铜瓦厢决口北徙,才终止了黄河夺淮的局面。

而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再次使两淮地区的百姓蒙受长久的苦难,直到1947年的花园口被堵复。

新中国成立后,亦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治理淮河,才彻底改变了两淮地区灾祸连连的历史,这也是两淮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所在。

随机文章她立志当贵妇,从小记者变美国第一夫人!就算老公外遇玛丽莲梦露,她一句话夺回正宫人类杀死了地球原住民,外星来的人类灭杀地球居民蜥蜴人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冥王星的卫星系统,冥王星的卫星都叫什么(冥王星有五颗卫星)

晋国最后的忠臣,晋国六卿之一的智瑶

晋国在灭亡以前,曾经出现过一次转机,“晋国四卿”之一的智伯瑶力图恢复晋国国君的势力,眼看就要成功,结果被的赵襄子破坏了,最终智瑶反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晋国智氏和中行氏本是同源,都出自晋国荀氏,后来,智氏衰落,中行氏兴盛,两家便产生了隔阂。

在“晋国六卿”的火并中,最大的两家——中行氏和被其它四卿联合所灭,智氏在这场争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战成名。

战后,智氏得到了中行氏和范氏大量的土地,因而实力大增。

到智瑶做智氏家主,并重夺晋国正卿之位的时候,智氏已经成为晋国四卿中最大的一个了。

智瑶这个人很有抱负,他眼看晋国因为内部矛盾问题,从一个超级大国逐渐被齐、楚等国赶超,心里很是着急。

他一心想统一晋国众卿,再现当年晋国的霸业盛况,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统一韩、赵、魏三卿? 智瑶做了一个大胆而狂妄的决定,就是要求四卿各拿一部分土地,无偿交还给晋国国君,充实国君的实力。

因为当时晋国国君的土地都已经被晋国众卿们瓜分得差不多了,国君的势力很微弱,这就导致了晋国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形如一盘散沙。

这也是晋国为什么逐步退出春秋霸主地位的原因。

按理说,智瑶也是众卿之一,他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和晋国国君对抗才是,为什么他要伤害自己的利益,成全国君呢?中央集权和应该是势不两立的才对啊? 可惜智瑶最后功败垂成了,不然我们就会看到答案。

大体上有两种可能: 1、智瑶是真心忠于晋室。

如果智瑶灭了赵氏后,再将和吞并,最终独霸晋国,同时将大量土地交还给国君,充实国君势力,然后智瑶再为晋国抛头颅、洒热血,制霸天下,做晋国的姜太公。

这种情况也许智瑶会这么想,但不知他的部下会不会这么想? 2、智瑶是想取代晋室。

智瑶或许是在下一盘大棋,他以拥护晋国国君的名义先取得道义上的支持,然后再以国君的名义发号施令,逐步削弱韩、赵、魏三卿。

等到智氏一家独大,再像“代齐”那样从晋君手中夺z走晋君位子。

这样的话,历史上就会多一个“智氏代晋”了。

可惜智瑶没有让我们看到答案,他在收拾其中的一家赵氏的时候,被韩氏和魏氏出卖了,然后遭遇灭族之灾,晋国智氏轰然倒塌。

如果不是这样,历史上哪来的“三家分晋”呢? 随机文章司马迁帮谁辩护遭到宫刑呢?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中国正缩短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引美嫉妒)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6千公里/深2000米)科学家对灵魂的研究,新发现高能中微子是组成灵魂的物质吸粪车为什么会爆炸,广西吸粪车爆炸/操作不当引起爆炸

加入收藏
               

比陈世美还冤的北宋大忠臣潘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