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太空授课11周年!山东姑娘王亚平在太空播种梦想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22 点击数:
简介: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全国8万所中学6000多万名学

【菜科解读】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11周年!山东姑娘王亚平在太空播种梦想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全国8万所中学6000多万名学生还有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直播收看,这堂课点亮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好奇心,也在无数个孩子的心中播种下航天梦想。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11周年!山东姑娘王亚平在太空播种梦想

王亚平出生在烟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从小就渴望飞翔。

高考时正好赶上我国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她报考了飞行学院并被录取,如愿成为一名女飞行员。

毕业后,她安全飞行1600多小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

2009年,王亚平又赶上国家招收第一批女航天员,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从一名农村小女孩,成长为一名飞行员,再到一名航天员,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颗追求梦想的心,我的一切机会、机遇都是祖国的发展、事业的进步、时代的繁荣赋予的。

王亚平直言。

自加入航天员大队,到2013年执行神十任务的1000多个日子里,王亚平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甚至连航天城大门都没踏出过一步。

终于,她在各项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圆了她的太空梦。

当王亚平得知自己即将能在太空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一课时,她激动的心情无法言喻。

太空授课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在轨开展的教育应用类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面向全国、全世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使命,史无前例的光荣;责任,也史无前例的重大。

2013年6月20日,在距离地表35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讲解并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实验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她由此成为了中国首个太空教师。

王老师这个称呼,成为王亚平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最大的收获。

能够以老师的身份,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航天梦想,开启他们的追梦旅程,她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欣慰。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11周年!山东姑娘王亚平在太空播种梦想

2021年,时隔八年之后,王亚平再次进入太空,并成为我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在这次太空之旅中,王亚平又进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展示各种各样的实验,被誉为教学中的顶流,网课界的天花板。

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了寻找太空班的孩子征集令,当年那些观看首次太空授课的孩子们,有的已进入大学,有的还成长为航天战线上的一员。

王楠高考时选择了航天专业,并以优异成绩保研到北航继续深造,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航天人,她说,那堂太空授课是她最美好的一帧记忆,太空教师王亚平是她追梦路上向往的光;曹航畅和宋国梁从那一次太空授课后便对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已成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一分子……王亚平在太空中播下的梦想种子正在悄悄发芽。

2022年,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宣传学习太空授课对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获评最美太空教师,为特别致敬人物。

2024年4月,《为民·创新·启迪——科普中国在行动》节目现场揭晓了年度科普榜单,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创作、王亚平担任科普教师的《学习强国太空教师课堂·王亚平天文课》获年度科普短视频奖。

山东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人既是我的后盾,也是我的榜样。

山东姑娘王亚平说,太空授课为同学们播种了梦想,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在载人航天和科普教育事业里,我会竭尽所能,把太空科普教育与航天事业融为一体,永远做孩子们心中的‘太空教师’。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韩雨婷)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都有行星环,其中土星环非常显眼也非常漂亮,那么为什么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呢?本来行星环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及其卫星有很大关系,行星形成的时候会不断清理其轨道上的其他小星体,这些小星体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在行星的外围聚集,由此就有可能形成行星环,太阳系中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的行星环,基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新华社南京2月20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22日23时31分将迎来火星合金星。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

加入收藏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11周年!山东姑娘王亚平在太空播种梦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