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解谜 > 未解之谜 > 正文

在南极从事气象工作,是种什么体验?40年,跨越时空的探问!

作者:菜叶 时间:2024-07-18 23:07

简介: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科考)。 转瞬40年飞越,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7月11日,南极极夜正慢慢过去,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正在中山站执行过冬任务的第40次南极科考队员张雷已经习惯了一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黑暗,打着手电开始了一天的巡山任务。 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田彪则刚好结束北极黄河站科

【菜叶百科解读】

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科考)。

转瞬40年飞越,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7月11日,南极极夜正慢慢过去,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正在中山站执行过冬任务的第40次南极科考队员张雷已经习惯了一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黑暗,打着手电开始了一天的巡山任务。

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田彪则刚好结束北极黄河站科考任务,他打趣说自己在南极晒黑的肤色刚刚白回来一点,又功亏一篑了。

几次参加南北极科考的经历,让他的故事库又多了许多新素材。

我国首批参与南极科考的极地专家卞林根在媒体面前较为低调,近年鲜见的采访报道。

这一次,正逢我国极地科考事业40年,又有老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气象研究所所长丁明虎邀约,卞林根终于答应再讲讲第一次科学考察的故事。

镜头面前,他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就这样,一场跨越40年的对话开始了——

看变化:

向极地强国迈进

记者:两位老师分别参加过几次南极科考?

卞林根:我最早参与了1981年澳大利亚的南极科考,此后参加过我国第1次、第4次、第6次、第11次南极科考,三次执行过冬任务,在南极累计时长超过5年。

在南极从事气象工作,是种什么体验?40年,跨越时空的探问!

2023年1月6日,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田彪在昆仑站开展无人机大气垂直廓线测量。

田彪供图

田彪:我参加过两次南极考察,其中第35次南极科考执行的是中山站度夏任务,另一次是第39次南极科考,执行的是南极内陆科考任务。

记者:卞老师还记得第一次参与南极科考的情景吗?

卞林根:那次科考有500多人参与,当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破冰船,我们乘坐向阳红10号和海军补给船。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与现在比相差甚远,我们基本是从零开始。

在南极,我们住帐篷、吃干粮,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建成了南极长城站,同时也搭建完成了南极长城气象站。

长城站建成的当年,科考队就执行了过冬任务,我是留守的八人之一,主要承担气象观测任务。

特别骄傲的是,气象站建站完成后,观测质量很高,当时就获得了世界气象组织的区站号,我还记得是89058,长城气象站的资料数据质量获得了认可,得以向世界共享。

记者:田彪老师听到这些经历会不会觉得有历史感?您所经历的南极科考与卞老师的相比,有哪些变化?

田彪:我经历的南极科考与卞老师有所不同。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极地科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卞老师刚刚提到,当时没有破冰船,前往南极穿越冰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前辈们仍然义无反顾,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也令我们非常敬佩。

在南极从事气象工作,是种什么体验?40年,跨越时空的探问!

2022年1月,第38次南极科考队员陈澄(左),刘维鑫(右)在中山站搭建MTP-5温度廓线仪。

陈澄供图

目前我国南极科考装备已经非常齐全,在内陆也有自己的保障车队和固定翼飞机,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极地大国,并逐步向极地强国迈进。

记者:南极站、中山站、昆仑站等几个科考站位置不同,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卞林根:长城站的气候相对温和,它的主要特点是降水多、阴天多,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0℃左右。

我们主要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需要每天发报并绘制天气图、开展天气预报。

中山站则建在南极大陆,相较长城站,中山站的位置居于南极内陆、更为纵深。

那里的天气条件更加恶劣,风大、温度低。

但在中山站气象台,我国南极科考队不仅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还承担了许多科学试验工作,例如大气垂直结构的探空、大气化学成分观测等国家级项目的科学试验工作。

昆仑站则更加深入内陆,距中山站1200多公里,南极内陆科考也就是从中山站到昆仑站Dome A(南极大陆最高点),在沿途开展断面考察。

这段路途海拔从50米上升到4300米,温度从零下20℃一直到零下70℃。

至今为止,沿路已经搭建了十余个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气象站。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返回首页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返回顶部

本站为非赢利性站点,为书友提供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本站所收录的作品、社区话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菜科网-日常生活百科知识大全,是大家的选择!

鄂ICP备1702105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