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解谜 > 未解之谜 > 正文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从未披露的谜团

作者:菜叶 时间:2024-07-29 16:12

简介:这座帝陵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即公元前247年,历经39年建设,于秦二世二年竣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和设计

【菜叶百科解读】

秦始皇陵从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秦始皇陵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的内部埋藏了太多的秘密,等着我们一步步去探索和发掘。

皇陵初探

这座帝陵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即公元前247年,历经39年建设,于秦二世二年竣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和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在我国所有的帝陵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从未披露的谜团

从六十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多次勘探和测绘,根据勘探的结果表明,单单这座帝陵的占地面积就接近8平方千米,其中陵墓近似方形,高达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超过12万平方米,在四周还有众多的陪葬墓。

不过受限于当时国内的技术条件,所以对秦始皇陵的勘探工作并未深入,后来伴随着技术的成熟,考古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重新对帝陵进行了勘探。

核磁扫描,地宫现身

1996年时,中德两国的专家们,利用先进的核磁设备,对整座帝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描,在核磁扫描的帮助下,许多此前从未发现的秘密,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让世人对这座神秘的帝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从未披露的谜团

通过核磁扫描,科学家发现,帝陵的地宫宫墙足足厚达4米,并且封闭完好,这就说明了秦始皇地宫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从未遭到盗掘,也意味着内部的棺椁、陪葬品等保存完整。

在此前,坊间一直流传着地宫内部有着大量的水银,这些水银不仅起到防腐防盗的作用,还代表着江河湖泊,秦始皇的棺椁就在水银构成的河流上漂泊,寓意着巡视各地。

核磁扫描的画面显示,这些水银流经部分面积较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给发掘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如果无法合理处理大量的水银而贸然打开地宫,只会得不偿失。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从未披露的谜团

另外科学家们通过扫描画面还发现,地宫的形状呈现漏斗状,四周有很多台阶,逐渐通向中心,地宫的大小规模以及结构都清楚地展示在眼前。

地宫内墓室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高15米,占地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这只是墓室的规模。

如果以地宫宫墙的范围衡量的话,东西长达150米,南北宽125米,也就是说整个地宫的大小在20000平方米左右。

虽然地宫内存在大量水银,导致考古学家无法打开地宫,一探帝陵真实面目,但是通过这次核磁扫描,专家们决定对编号为K9801的陪葬坑进行发掘。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从未披露的谜团

秦始皇陵军备库

K9801号陪葬坑距离帝陵封土只有200米的距离,这个陪葬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

在这片陪葬坑内,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甲片,并且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这个陪葬坑出土的铠甲和甲片,数量超过了数万片之多。

显然,K9801号陪葬坑是专门用来存放武器装备、铠甲之类的军备库

最重要的是,此前发现的兵马俑身上,均身穿铠甲,这些出土的甲片和铠甲,为我们研究秦朝军队士兵的作战装备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从未披露的谜团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这些铠甲每一件都制作精良,缝制紧密,由几部分构成,有保护前胸的前甲、保护后背的后甲以及保护肩膀手臂的臂甲等。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返回首页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返回顶部

本站为非赢利性站点,为书友提供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本站所收录的作品、社区话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菜科网-日常生活百科知识大全,是大家的选择!

鄂ICP备1702105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