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是怀孕征兆?排卵期出血几天正常

【菜科解读】
通常对于备孕的夫妻来说排卵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受孕的几率,但是有些女性在排卵期的时候会出现出血的症状,因此我们便来了解一下排卵期出血是怀孕征兆?排卵期出血几天正常?
排卵期出血是怀孕征兆不是。
排卵期出血主要是由于卵泡破裂引起的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在卵泡破裂的时候排出卵子,会表现出轻微的肚子疼痛、下坠一类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女性不存在排卵期出血,只有少数女性可能存在。
排卵期出现了出血的现象,出血量不大,并不影响同房,一般在同房之后的15天左右才可以用早孕试纸检查,确定是否怀孕。
而怀孕的征兆,主要是月经不来潮,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
一般在同房之后的7天之内是不能确定是否怀孕的,因为受精卵形成之后,第7天才开始着床。
对于排卵期出血,一般大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大多持续时间在2~3天,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出血量比较少,大多不需要治疗,一般在这个阶段也有可能会伴有腹痛的症状,因此可以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如果有怀孕的打算,可以选择流血量比较少的阶段,增加同房的次数,可以有助于提高怀孕的几率。
排卵期出血是在月经中期左右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出血量少,时间短,3-4天自然干净,临床观察即可。
排卵期出血是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
排卵期的出现一般没有明显临床不适,若出现出血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排除病理情况的可能。
排卵期出血相对于正常月经来说,量比较少,出血的颜色比较深,呈现暗红色,有时甚至可以呈现为褐色。
排卵期出血出现在两次正常的月经中间,一般可以持续4到5天,如果可以自行停止,并且不是频繁出现,可以不必担心。
排卵期除了有少量阴道出血外,还可能伴随一过性的下腹疼痛,腹痛可能是一侧出现,也可能两侧同时出现,这种腹痛成为排卵期腹痛。
如果排卵期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并且频繁发生,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相关,平时应该注意生活规律。
排卵期血的颜色是有很多种的,有可能是呈现鲜红色的,也有可能是呈现棕褐色或者是淡粉色的,具体颜色与个人体质方面有关。
女性排卵期都是不同的。
对于月经规律的女性一般排卵期多在次月月经来临前的第14天左右。
备孕期间可以服用叶酸来预防胎儿畸形。
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偶尔一次排卵期出血,一般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是频繁的有排卵期出血,可以遵医嘱服用小剂量的雌激素,也可以服用些止血的药物。
在治疗之前,患者应该通过血HCG、B超以及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果需要排除宫颈疾病时还应该去做TCT、HPV两项检查。
在两次月经中间的排卵期,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
一般发生在规律的月经周期的第12到16天,一般历经数小时或2到3天,量明显少于正常月经出血量,可自行停止。
大多的排卵期出血并无不适症状,只有少数的女性会伴有轻度的下腹部不适或腰部酸痛。
偶尔的排卵期出血,可不用特殊治疗。
如果多次出现排卵期出血,可服用避孕药治疗。
好好的黄体,为啥会破裂?外力强烈冲击是原因之一,男女都要注意
据了解,女孩叫做小徐,是一名22岁大学生,一起来陪同就诊的是她的男朋友,自述肚子忽然疼痛得厉害。
医生询问肚子痛前后有没有吃啥特殊东西、做什么运动,女孩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在医生的再三询问之下,男孩才说,是在同房过程中发生的疼痛。
医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女性在同房中腹痛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两种,一种是宫外孕,另一种就是黄体破裂。
B超检查发现,小徐的腹腔正在出血——“可见9*6cm的大包块,盆腹腔内大量液性暗区”,同时血常规也显示血红蛋白的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
这是黄体破裂引发的出血,因为持续大量出血,必须进行急诊手术,医生急忙让小徐通知自己的父母来医院,准备接受手术。
没想到这个时候,小徐的男朋友急了,让医生不要通知家属,他怕小徐的父母得知情况,饶不了自己,想要医生直接做手术...... 一、好好的黄体,为什么会破裂?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黄体?众所周知,女性每个人都会有排卵期,排出卵子之后卵泡壁就“空”了。
此时会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涌入,来填补卵子排出后的空缺位。
而这些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会在黄体合成素的作用下,分化形成一个体积很大、富含毛细血管的细胞团,它在刚形成时颜色为黄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黄体了。
如果女性没有怀孕,黄体就会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变为“白体”,如果女性受孕,那么黄体就会持续三个月左右才慢慢萎缩为“白体”。
黄体内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出血量,当出血量达到一定量时会让黄体压力骤升,继而诱发自然破裂。
当然,大部分的黄体破裂还是由于外界或疾病因素引起。
1、外力刺激当腹部受到撞击,或是因为便秘、剧烈咳嗽以及运动等因素导致腹压骤升,都可能会引起黄体破裂。
2、性生活过激同房过程中,女性的生殖器官处于充血扩张状态下,到达高潮时会出现肌肉组织痉挛性收缩,最终可能会导致黄体内张力上升,诱发黄体破裂。
还有些则是由于男性动作太过粗暴让女性腹部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引起,临床上57.1%的黄体破裂患者在腹痛发生前有过性生活。
3、疾病罹患巧克力囊肿、肿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卵巢过度增大、肿瘤侵蚀囊壁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黄体自行破裂。
“为爱鼓掌”是诱发黄体破裂的主要诱因之一,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而言,一定要多观察身体表现,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二、同房后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黄体破裂黄体破裂多发生在14~30岁的年轻女性身上,大多数黄体破裂的病例发生在月经来前的一周。
这几个症状是黄体破裂较为典型的:1、腹痛在黄体没有破裂时会出现下腹部隐痛,一旦发生破裂会有突然、轻微的一侧下腹部疼痛。
严重的患者则会有剧烈的腹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脸色苍白部分患者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等。
3、阴道出血#p#分页标题#e#部分患者在黄体破裂后会有明显的异常阴道出血症状出现。
目前临床上针对黄体破裂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一些出血量较小的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保守治疗。
而一些发病急、症状重的患者,则需要尽早进行手术减少出血量。
黄体破裂在严重时可能会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如此危险的情况,该如何去避免其发生呢?还不能正常的“为爱鼓掌”了?三、如何预防黄体破裂?1、避免性生活过度性生活要有所节制,不能过于频繁,尤其是在经期前后更需要克制。
2、避免剧烈运动排卵期前后女性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避开黄体破裂高发期去进行运动,在此期间可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瑜伽、走路以及慢跑均是不错的选择。
3、尽量不要过多劳作过度劳累、背重物也容易诱发黄体破裂,女性在排卵期前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不要过多劳作,特别是负重爬楼梯等行为要尽量避免。
4、不要过度减肥体型偏瘦的女性发生黄体破裂的风险更高,因为她们腹部分布的脂肪较少,在同房、剧烈运动时的缓冲力相对不足,所以更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黄体破裂对于女性健康威胁很大,而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都可能会诱发其发生,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踩雷”。
参考资料:[1]《【妇科】青春杀手——黄体破裂》.上海一妇婴护理在线.2022-12-04
男人会精尽人亡吗?别胡乱猜测!看完心里终于有底了
李先生和妻子结婚3年,家里的大人一直在催着要孩子,夫妻二人也一直在努力造娃,但一直没有结果。
对此,李先生开始认为是妻子的问题,因为她月经一直不规律,在进行房事的时候经常算不清排卵期。
于是带着妻子去检查,可医生却建议他去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发现,他的精子活动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存在异常,确诊为弱精症。
这让他觉得难以理解,自己一直知道1滴精=10滴血的事情,平常没有大肆进行房事,只会在妻子排卵期的时候同房。
为了养精,在非排卵期的时候,还会和妻子分床睡。
如此注重精子质量的他,为什么会被确诊为弱精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男性生育力“断崖式”下跌,全球男性精子数量告急男性精子数量下降、生育力降低是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问题,而非个例。
近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人类生殖更新》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指出男性的精子质量从1973~2018年间,平均数量下降了62%。
研究人员对1981~2019年国际上公开发表的关于男性精液质量相关的论文进行分析,数据涵盖了世界范围内53个国家的5万余名男性。
通过分析后发现,全球男性在1973年的平均精子浓度为1.01亿个/ml,而在2018年该数值下降到了4900万/ml。
且该数值的增加还在不断加快中,研究人员发现在2000年前下降的速度约以每年1.16%的速度,2000年后则以2.64%每年的速度在逐步下降。
美国Shanna Swan博士在《Count Down》书籍中指出,如果精子下降趋势无法逆转,男性的精子数量到2045年时或将下降至0。
但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人类生育》发表的研究认为,精子数量下降对人类的影响被严重夸大,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慌,应理性看待。
二、7个因素或带来精子危机男性的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和日常的一些不良习惯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如若你身上有这几个习惯,劝你尽快改掉。
熬夜:熬夜会导致男性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容易因此而导致精子的质量受损。
数据显示,男性在熬夜后体内的精子活性会明显下降。
烟酒:烟草内的尼古丁成分会导致男性的精子活力下降,而酒精内含有的乙醇则会抑制参与睾酮合成酶的活性,让男性的精子无法正常生成。
肥胖:肥胖人群体内的激素分泌会出现问题,继而容易引起精子的活力、密度下降,甚至会诱发性功能障碍发生。
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男性的下身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导致前列腺炎、附睾炎的发生风险增加,而这些疾病均容易诱发男性出现精子异常。
焦虑:长时间处于焦虑、沮丧的抑郁情绪下,会导致男性出现精子异常的风险显著增加。
辐射:长期接触大剂量的辐射,容易诱发男性睾丸组织结构病变,增加精子出现畸形的风险,同时还会让男性的精子数量和密度下降。
偏食:男性生成精子大量的营养元素支持,如若长期偏食,会导致身体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继而导致精子无法正常生成,诱发质量、数量下降。
三、1滴精=10滴血?男人真的会精尽人亡吗?有人说,男性1滴精=10滴血,日常要省着点用精子,否则容易引起气血不足。
更甚者还可能会引起精尽人亡,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两个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
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志超表示,男性精子内98%都是水分,还有2%是蛋白质、核糖核酸以及少量的微量元素。
这个量的成分,其实和吐一口口水差不多,在精液排出后,男性体内又会在24小时内补充上来。
#p#分页标题#e#至于男性会精尽人亡的说法,也不可信。
男性在大量射精后,身体会产生自我保护机制,将不再排出精子,排出的多为前列腺液。
且男性在多次射精后,可能会有无法勃起的表现,只有在生殖系统休息好了之后,才会再次恢复功能,所以无需担心会精尽人亡。
而那些电视剧出现的纵欲猝死桥段,其实并非“精尽”所致。
往往可能是自身存在心脑血管或其他基础疾病。
在过度激动或兴奋的状态下,出现昏厥或猝死。
四、牢记4点,有效提升精子质量对于男性而言,在日常真正应该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件事,对于提高精子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1.改掉不良习惯吸烟饮酒均会降低男性的精子质量,所以要提高质量需要先从戒烟限酒做起。
另外,日常还需要注意尽量少穿紧身裤,长期穿着紧身裤容易导致男性下身的血液循环不畅,阴囊温度也容易因此而升高,继而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2.避开有害物质日常要注意避免接触辐射、汞、镍、农药以及油漆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同时要注意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3.积极运动锻炼运动对于提高男性的精子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运动可帮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系统。
但要注意运动要适量即可,过度的进行运动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运动后以身体不感觉过分疲累为宜。
4.疼痛及时就医当男性出现私处疼痛、尿频以及尿急等不适症状时,要注意及时就医检查。
精子个头虽小,作用却大,它承载着孕育下一代的重任,男性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精子健康,远离生育力危机。
参考资料:[1] 《男性生育力“断崖式”下跌!35岁是关键转折点》.生命时报.2022-11-18[2] 《到2045年男性精子数量将“归零”?做7件事逃离生育力危机》.生命时报.2021-05-20[3] 一滴精并非十滴血[J].健康必读(上半月·综合版),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