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反应难受办?早孕反应要医治吗?

早孕反应难受怎么办?1、放松心情精神上的紧张会加重早孕反应,所以妈妈们要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要认识到早孕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况,不需要太过担心和焦虑。
不妨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
【菜科解读】
早孕反应几乎在所有孕妇身上都有所体现,区别在于有的轻微,有的严重,早孕反应常见但并不可怕,那么早孕反应难受怎么办?早孕反应要治疗吗?小编带来介绍。
早孕反应难受怎么办?1、放松心情精神上的紧张会加重早孕反应,所以妈妈们要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要认识到早孕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况,不需要太过担心和焦虑。
不妨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不要被不适的身体反应所左右。
保持心情舒畅,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了来放松心情,如逛公园、观花赏景等,以减轻不适症状。
2、饮食调节孕吐厉害、食欲很差劲的妈妈们不需要过分的强调平衡膳食,吃不下去也不需要特别勉强。
胎儿这个时候生长的比较缓慢,需要的能量和营养不多。
进餐时间可以根据妈妈们个人反应特点来决定,清淡适口的食物妈妈们吃起来会舒服的多。
不过必须要保证的是,每天有不少于130克的碳水化合物 首选易消化的谷类食物的摄入,来防止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3、适量运动卧床休养不是缓解早孕反应的好办法。
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可以改善妈妈们的心情,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早孕反应是大部分孕妈都会碰到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妊娠反应,所以孕妈不要过于着急,多放松心情。
早孕反应是指在孕早期,孕妇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
早孕反应一般在怀孕6周后开始出现,在孕12周后随着体内HCG水平的下降,早孕症状大多会自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但少数人的早孕反应比较严重,持续时间也会较长。
早孕反应表现在很多方面:1、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多发于晨起之后。
对食物的喜好习惯会发生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呕吐≠早孕反应2、乳房饱胀,乳晕变黑,乳头变的敏感。
3、皮肤状态变差,脸上可能会长痘或者长斑,不容易上妆。
4、精神不济,总感觉睡不够等等。
早孕反应要治疗吗?早孕反应几乎在所有孕妇身上都有所体现,早孕反应常见但并不可怕,一是出现时间有限,二是多数可以耐受。
少食多餐,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和过热食物,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是改善早孕反应的秘诀,不要强迫自己吃很多。
绝大多数孕妇在孕10周后孕吐会自行缓解。
对于反应严重、持续时间长的孕妇应及时就医,临床上有药物可以选择,严重孕吐得不到缓解不但会伤害胎儿智力,也会影响孕妇健康。
以上就是早孕反应难受怎么办?早孕反应要治疗吗?请大家继续关注。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核反应堆?1942年底芝加哥一号堆诞生
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CP-1),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1942年底(曼哈顿计划期间)由著名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领导的小组在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建立,是人类原子能时代的开端。
芝加哥一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核反应堆等相关内容。
芝加哥一号堆简介芝加哥一号堆是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由费米、康普顿领导的冶金实验室(Metallurgical Laboratory)小组在芝加哥大学Stagg Field Stadium内建成,1942年12月2日内部成功产生可控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为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基。
这台核反应堆没有防辐射或冷却系统,费米描述它为”一堆简陋的黑砖和木头“(a crude pile of black 1icks and wooden timbers)。
芝加哥一号堆的遗迹存在于芝加哥大学校园内,已经成为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和芝加哥地标(Chicago Landmark)。
芝加哥一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Red Gate Woods),在那里被重新组装并安装了防辐射系统,成为了后来的芝加哥二号堆(Chicago Pile-2,CP-2)。
二号堆所在的位置就是后来著名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核反应堆历史沿革早在1929年,科克罗夫特就利用质子成功地实现了原子核的变换。
但是,用质子引起核反应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使质子与目标的原子核碰撞命中的机会也非常之少。
1938年,德国人奥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铀原子发生了碰撞。
这项实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使铀原子简单地发生了分裂,而且裂变后总的质量减少,同时放出能量。
尤其重要的是铀原子裂变时,除裂变碎片之外还射出2至3个中子,这个中子又可以引起下一个铀原子的裂变,从而发生连锁反应。
1939年1月,用中子引起铀原子核裂变的消息传到费米的耳朵里,当时他已逃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费米不愧是个天才科学家,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直观地设想了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开始为它的实现而努力。
费米组织了一支研究队伍,对建立原子反应堆问题进行彻底的研究。
费米与助手们一起,经常通宵不眠地进行理论计算,思考反应堆的形状设计,有时还要亲自去解决石墨材料的采购问题。
1942年12月2日曼哈顿计划期间,费米的研究组人员全体集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Stagger Field的一个巨大石墨型反应堆前面。
这时由费米发出信号,紧接着从那座埋没在石墨之间的7吨铀燃料构成的巨大反应堆里,控制棒缓慢地被拔了出来,随着计数器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响声,到控制棒上升到一定程度,计数器的声音响成了一片,这说明连锁反应开始了。
这是人类第一次释放并控制了原子能的时刻,这个反应堆被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
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水冷堆,电输出功率为5000千瓦。
1956年,英国也建成了原子能电站。
原子能电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人对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问题感到忧虑和恐惧,因此出现了反核电运动。
其实,在严格的科学管理之下,原子能是安全的能源。
原子能发电站周围的放射性水平,同天然本底的放射性水平实际并没有多大差别。
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原子能发电站由于操作错误和设备失灵,造成了原子能开发史上空前未有的严重事故。
然而,由于反应堆的停堆系统、应急冷却系统和安全壳等安全措施发挥了作用,结果放射性外逸量微乎其微,人和环境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充分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能保证原子能的安全利用。
实际上早在大约18亿年前,核反应堆就开始在世界上运行了
物理学家从这个史前天然核反应堆中取出了一小份样品,带回了实验室研究。
最终,华盛顿大学的亚历山大·梅利克和同事总结出了它的工作原理:这一核反应堆是由水调节的。
奥克洛矿区有河水流过,河水缓缓渗入富含铀的岩床里,扮演了现代核反应堆的控制棒角色(现代核反应堆都是通过控制棒来加快或抑制核裂变反应)。
河水的渗入加大了铀裂变效率,从而引发了铀裂变的一系列连锁裂变。
这种裂变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从而煮沸了岩床上的河水。
一旦河水被烘干了,铀裂变就会随之结束。
之后慢慢地又有河水渗进岩床,核反应就会再次启动。
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核反应堆的铀裂变总会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得到控制,所以不会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连锁反应而导致核心区熔毁甚至大爆炸。
新闻背景20亿年前的天然核反应堆1972年6月,法国一家工厂在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时,惊讶地发现运来的铀矿石早已被使用过。
为了探明真相,许多科学家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不久他们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该反应堆结构合理,保存完整,而且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然而在20亿年前,地球才刚刚开始萌发最原始的生命,人类也只是在近二三百万年间才真正出现。
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证据证明它的来历。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1942年,当费米领导下的小组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严格保密的实验室里启动他们的核反应堆时,无论谁都以为,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核反应堆。
但是有谁知道,实际上早在大约18亿年前,核反应堆就开始在地球上运行了。
在非洲西海岸四季如夏的赤道附近,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铀矿中,埋藏着六个反应堆的遗迹-- 化石 反应堆。
这些反应堆在奥克洛矿的富铀矿体中达到过临界,消耗了部分燃料,然后停息了下来,在地下沉睡了18亿年,终于在1972年被法国的科学工作者所揭露。
这个古老核反应堆的第一个线索是由法国的鲍齐奎斯发现的。
鲍齐奎斯是法国彼埃尔拉特气体扩散工厂的一个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对天然铀进料进行常规分析。
天然铀中,铀-235含量的精确数值是0.7202%,这个数值是相当恒定的,最大偏差也不超过千分之一。
但是,1972年5月的一天,当鲍齐奎斯跟往常一样对天然铀进料作常规分析时,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结果,一个天然铀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为0.7171%,这个数值比正常的数值偏低。
这样大的偏差在很多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这里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统计误差所允许的范围。
鲍齐奎斯没有放过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也没有忽视它。
这一偏差是怎样产生的呢?开始他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气体扩散工厂的贫化铀 尾料 的沾污所引起的。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贫化铀混进了天然铀样品,就会使该样品的铀-235含量显著偏低。
于是,他们对其他一些绝对不会被贫化铀沾污的样品做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样品中的铀-235含量也都偏低,这就排除了贫化铀被沾污的可能性。
为了查清产生这一偏差的原因,他们通过生产过程的工艺链,做了一系列的 侦探 工作,从法国的铀处理工厂到加蓬共和国的铀矿石加工工厂,一直追踪到奥克洛露天铀矿。
最后终于查明,这个铀-235含量偏低的天然铀样品,确是来自奥克洛铀矿。
当他们对该矿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十分惊讶地发现,该矿富铀矿体铀样品中的铀-235,竟贫化50%之多。
那么,奥克洛矿的铀为什么会发生贫化呢?短缺的铀-235又到哪里去了呢?经过再三深入研究与探讨,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也就是说早已被人用过!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学界,为彻底查明事情真相,许多科学家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区,进行长时间的考察,终于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座古老的核反应堆,这个核反应堆是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很低,只有1000千瓦。
#p#分页标题#e#经过多年探索,科学界终于认定,奥克洛铀矿的铀-235,是链式反应中生成的 矿渣 是 核反应堆 曾经存在的证据,这表明奥克洛铀矿区的 核反应堆 在20亿年前已经点火工作,运转时间更长达50万年之久。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要知道,要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先要有大量高浓度铀-235,而天然铀矿中只含有极少比例的铀-235,即使铀-235足够多,要想使核反应不成为核爆炸,还必须使用中子慢化剂,如重水等。
即使上述两个条件满足了,也并不等于真能发生持续的核反应,还必须使铀与慢化剂之间有某种比例的配置。
在人类建造的核电站中,通常都是核裂变反应堆。
在这种反应堆中,必须用高纯度浓缩铀或钚为燃料,必须用石墨、重水等慢化剂来获得慢中子。
反应堆中必须加装控制棒,使链式反应受人控制,以缓慢释放原子能。
如此苛刻的条件,在奥克洛铀矿的 核反应堆 中是如何实现的呢?有科学家认为,奥克洛铀矿纯粹是大自然的手笔。
他们假设:在20亿年前,奥克洛铀矿中铀-235含量比现在高很多,铀-235产生的快中子经过矿石中地下水慢化和控制后,变成了慢中子,使链式反应能以缓慢方式发生。
因为当核反应堆的温度太高时,将有更多的水蒸发掉,于是链式反应速度减慢、规模变小,使核反应堆温度降低甚至熄火。
在这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下水会重新汇聚,使慢中子增多,链式反应加速,核反应堆温度升高,以实现重新点火启动。
所以,20亿年来,整个链式反应过程像间歇喷泉一样重复发生。
也就是说,奥克洛核反应堆之所以没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功劳 全在于地下水的神奇控制,使之在持续几千年的链式反应中,一直缓慢释放着原子能。
科学家们还为这种论点找到了证据--在奥克洛矿区中找到了高度集中的氙同位素,这是一种只在核反应堆关闭并冷却后才出现的元素。
但是,质疑这种论点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认为,地下水毕竟不是重水,用来做核反应堆的慢化剂有点勉强,还有,奥克洛矿区的结构相当合理,保存得也相当完整,似乎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有目的地建造而成的。
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千米,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米之内。
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与这个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