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发现高达253℃热液喷口

3月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4日和7日“蛟龙
【菜科解读】
核心提示:来源:科学网“蛟龙号”拍摄的热液喷口及机械手采样照片。
3月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4日和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糦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
来源:科学网
3月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4日和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糦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潜和第4次下潜。
这两次下潜都在调查区域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
第3潜次在卧蚕1号区沿测线开展了精细调查和观察,观察到大面积的硫化物烟囱群,菜科网,初步圈定了热液区分布范围,对热液喷口流体进行了测温(最高温度253℃),并布放了硫化物烟囱帽和生物生境实验板,对弥散流进行了溶解氧和温度测量;开展了测深侧扫微地形和环境参数测量;开展了实习潜航员主驾驶培训。
共获取丰富的块状硫化物样品;含金属沉积物的短柱状插管2管;近底海水16升,其中热液羽状流8升;螺、海葵、茗荷等生物62件。
第4潜次在大糦热液区沿测线开展了精细调查和观察,初步圈定了热液区和硫化物分布范围,对热液低温弥散流进行了测温,布放了微生物富集装置;开展了实习潜航员主驾驶培训。
共获取硫化物烟囱体样品;短柱状热液沉积物插管3管,近底热液羽状流水体样品16升,盲虾7只。
本潜次发现,与卧蚕1号热液区相比,大糦热液区烟囱体较大;硫化物堆积体规模较大,高度可达数十米;该区域生物优势种以盲虾和海葵为主,见少量螃蟹、茗荷、多毛类。
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认为,获取的硫化物样品对于重建该区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评估该区域成矿资源潜力具有重要价值。
印度狼孩卡马拉,真实故事令人震惊!
世界上真的是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都会发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印度狼孩卡马拉的故事。
印度狼孩卡马拉卡玛拉,女,1912年生于印度,当年被狼叼走,与狼一起生活了八年。
1920年她在加尔各答东北山地被人发现,从狼窝里抓回送到附近一个孤儿院,由辛格牧师夫妇抚养。
刚进孤儿院的头一年,卡玛拉只有狼的习性而没有人的心理。
她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用四肢行走,昼伏夜行,睡觉也是一副狼相。
卡玛拉常半夜起来在室外游荡,寻找食物。
想要逃跑时,像狼一样嚎叫,吃饭喝水都是在地上舐食。
她愿意与猫。
狗。
羊等动物一起玩,不让别人给她穿衣服,不愿与小孩接近。
尽管她每天与人生活在一起,但心理发展极慢,智力低下。
第二年,卡玛拉能用双膝行走,能靠椅子站立,能用双手拿东西吃,对抚养她的辛格夫人能叫“妈”。
经过三年多她才逐步适应人的生活,能够自己站起,让人给她穿衣服,用摇头表示“不”。
辛格夫人外出回来,她能表示高兴。
入院四年她才能摇摇晃晃地直立行走,早饭时能说“饭”这个词,这时的智力水平相当于一岁半的孩子。
入院六年时,她能说出30个单词,与别人交往时有了一定的感情,智力达到两岁半的水平。
第七年,卡玛拉已基本改变了狼的习性,能与一般孩子生活在一起,能说出45个单词,能用三言两语表达简单的意思,能够唱简单的歌。
她开始注意穿着,不穿好衣服不出屋,有了羞耻心。
她能自觉地到鸡窝去拣鸡蛋,受到表扬就非常高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奇怪的古印度铁柱超过一千岁
根据史料记载这些铁柱的年龄已经超过一千岁,而之所以不生锈,科学家除了探测到铁柱含铁量超过99%外,毫无头绪。
似乎毫无疑问的是在很早以前古印度人就知道了铁的存在。
最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老记载中就提到了铁。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时,波斯国王薛西斯在印度的分遣军队就用铁来用做军用物资。
从古代医书中提到的铁制手术设备、从墓地挖掘出的金属武器以及保存至今的铁制金属柱,均反映出随着岁月的增长,印度的铁制品稳步增多。
印度制造钢铁的方法以及钢铁的质量很早就引起英国统治者的好奇。
在1795年,乔治・皮尔森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一种名为“Wootz”的钢,然后在印度的孟买开始制造这种钢,那时可行的分析和检验方法只能得到非常模糊的结论,比如金属很硬,含有大约0.03%的碳,据信铁是直接通过矿石的还原而制造出来的,布卡南博士在1807年出版的《在南印度旅游》一书中,描述了印度人加工制造钢铁的土著方法,这些方法相信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
随着检验方法的改进,大量的有关铁的研究开始增多,并且研究深度也提高了。
德里铁柱表面上刻的旃陀罗・笈多二世碑文。
历经千年风雨,铁柱只有些许铁锈。
德里铁柱,含铁量99.72%。
德里铁柱的顶端。
1、德里铁柱 德里铁柱一直都惹人注目,亚历山大・克宁奥姆爵士在1862年至1865年发表的《印度的考古学概述》中报告该铁柱是一根锻造的铁柄,地面高度为7.2米,地下部分长2米,地面端直径0.42米,上端直径0.306米,他在书中提到铁柱的上端呈现奇怪的金黄色,这种表现引致一段时间的猜疑该铁柱是钢做的,其后很多研究者都对此做了一番评论。
该铁柱上的刻印文字非常清晰,这些文字使人们能将它的制造时间定到公元3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