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熊猫交配成功,扇动了珠峰的雪

【菜科解读】
这对动物情侣的自然交配
举世瞩目
盈盈和乐乐之前的尝试文字 | 4217 图片 | 6 视频 | 0
上篇:大熊猫情侣自然交配成功了
萎靡了太长时间的中国香港终于传来了久违的好消息,这样的好消息,不管是对哪个阵营的人来说都应该喜大普奔,举杯庆祝:
2020年4月6日,9:00,香港海洋公园的大熊猫情侣完成了自然交配!
据新华社、《新京报》等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这对大熊猫情侣年龄均为14岁,均于2007年以国宝身份从大陆来到中国香港居住,以加强两地人民的友谊,一解港民在自己的家门口瞻仰国宝真容的夙愿,二位联姻,可谓门当户对,不仅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也是中国香港划时代的历史事情。
这对大熊猫情侣都是出身名门,其中,妻子名叫盈盈,丈夫名叫乐乐,早在3月下旬便有了发情迹象,其典型表现是盈盈出现了戏水行为,乐乐则开始标记气味及嗅探盈盈的气味,经严谨而科学的反复检测,证实盈盈的荷尔蒙水平有所变化,海洋公园兽医团队确认他们已进入了2020年的发情期,饲养团队开始密切观察和监测他们的行为表现及身体状况。
海洋公园专家团队与熊猫中心专家远程连线并经深入而反复地讨论后安排在他们在发情高峰期进行自然交配。
结果是经过各方努力,一举成功。
2009年的4岁生日,盈盈和乐乐迎着全世界的眼光大秀恩爱
据香港海洋公园动物及保育执行总监迈克尔·博斯介绍,自2011年开始盈盈和乐乐就尝试自然交配了,但前9次均以失败告终。
不过,经过多年的尝试及学习,今天终于成功了——自然交配的受孕率要比人工授精的受孕率高,如果盈盈成功受孕,最早将于6月下旬出现妊娠反应,如果再排除假孕的可能性,今年就能为熊猫王国的地球大家庭增添新成员。
这样的好消息无疑令所有人雀跃万分,有小道消息称,很可能会极大提振香港股市。
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球宝,尽管没有长翅膀,却犹似插了翅膀的天使将满脸憨憨的爱意传遍全世界,这不,好莱坞还拍了3部《熊猫功夫》,不仅口碑爆棚,并且第4部的导演、配音等都已经确定,早已经进入拍摄阶段了;长达27集的同名电视剧也是好莱坞的大手笔,同样风行世界;其他各种影视产品及衍生品更是扳手指头数不过来。
如果说我们的地球真有什么不分国界的事物存在,熊猫绝对是其中之一。
甚至,唯一。
他们的自然交配,其意义不下于中国古代的皇帝与皇后拼了老命制造太子,也因此,前期一直对外封锁消息。
以上文字基本是陈述事实,只是语气稍显戏谑。
不信?请看纽约媒体的反应——
这座世界级大都市本是当仁不让的地球金融中心兼文化、体育、娱乐、时尚等无所数中心之一,但现在却是肆虐全球的新冠新毒肺炎疫情的绝对中心,根据纽约州政府最新数据,截止至4月6日该州确诊病例总数达到了130689人,累计死亡4758人,也因此,该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同日表示居家防疫令将延长至4月底,违反社交距离者最高罚款将提高至1000美元;而该州的灾难中心,自然是纽约大都会区。
在如此严峻的抗疫形势下,突然传来了中国香港的熊猫情侣交配成功的消息,绝对是震惊级的利好。
你可不要以为我是在继续戏谑。
纽约的几家传统媒体反应都是差不多的——尽管《纽约时报》、《纽约邮报》、《华尔街日报》的网站无法登录,但我找到暂居波士顿正在写《我在美国》系列的波村煮夫作了证实,不必翻墙就可登录的《纽约每日新闻》绝对可以代表其他媒体:
该消息至今占据了网页相当重要的版面位置,以至于伟大而荒唐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只能屈居其左——并且还是总统先生今天唯独的大新闻,回应他与下届总统最大竞争对手乔·拜登电话讨论防疫策略——不知道是特朗普是应该感到荣幸,还是悲哀?
4月6日的《纽约每日新闻》网站首面截图
在该媒体关于盈盈与乐乐自然交配成功的报道中还特别提到,香港海洋公园由于新冠肺病毒的传播而关闭了,已经2个多月没有任何游客到访,言下之意,盈盈和乐乐整整10年来首次自然交配成功主要是得益于没有了人类的围观与骚扰,所以双方才有了好心情,也有了光天化日干好事的勇气。
也许是大熊猫情侣总会给人类带来好运吧,同日,纽约州的疫情曲线已趋平缓,最近连续3天的新增死亡病例分别为630人、594人和599人,美国人民依稀看到了曙光。
而美国乃至世界多数国家的媒体,反应与《纽约每日新闻》相当,此处不多赘言。
过渡语:
疫情导致导致生活封锁,生活封锁导致人类活动的减少,自然环境的改观是几乎必然的。
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比如说印度,之前的很多城市空气质量差,但现在有了蓝天;一些旅游热门城市更是如此,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环境比之前好多了。
但全世界都忽视了尼泊尔,因为全世界都认为尼泊乐的环境不需要修复,其实,不然。
下篇:尼泊尔的自然环境大改观
尼泊尔的自然风光优美、安宁、宏大
在西方人眼中尼泊尔就是当代的香格里拉,在东方人眼中尼泊尔就是陶渊明梦中游历过的桃花源,但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这个小国家同样不能幸免,并且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难:
尼泊尔每年都有大量劳动者赴印度寻找工作机会,在印度遭受疫情侵袭后他们只好返回自己的家园,可同时,也把病毒带回来了;更不幸的是,尼泊尔是农业国,经济落后,是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25%来自境外捐赠和贷款,一旦病毒大面积传播,根本不可能具备美国、中国、日本、英国以及欧盟、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财力与医疗资源条来应对,其后果,必定是灾难性的。
因此,尽管截止至4月7日14:00世卫组织官网数据显示尼泊尔确诊仅7人,死亡为0,但该国内阁会议早在3月23日就连夜作出决定:24日日起全国性封锁;3月29日的内阁会议又宣布,封锁期将延长至4月7日;4月6日再次作出决定,延长至4月15日。
封锁期间普通车辆不准上街,无特殊情况民众亦不得外出。
封锁期间,政府向每位老人提供1万卢比的救助补贴。
于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了:连续的全国性封锁令尼泊尔政府只得取消了春季登山活动,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的其他各峰、各大国家公园乃至尼泊尔的每个角落都赢得了期待已久的喘息时机间。
全国性封锁令下达后,加德满都的大街基本看不到车辆了
在2019年,许多显示喜马拉雅山峰交通状况不堪的照片在全球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传播,顿时,国际社会哗然。
而从3月24日开始,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尽管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怡人,但满街都找不到交通拥堵的现象,飞机都在停机坪待命,地面上,天空中,也都没有了任何的噪音。
但是,最快乐的应该是在尼泊尔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动物们,包括游客非常喜欢的奇特旺公园(Chitwan)、巴迪亚国家公园(Bardia)、施拉普里国家公园(Shivapuri-Nagarjun)以及蓝塘国家公园(Langtang),这些地方自3月22日就禁止游客入内——之前政府就关闭了学校和办公室,但加德满都的市民们周末依然纷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施拉普里公园、奇特旺公园野炊,促使各公园的管理人员决定自周日、亦即3月22日起彻底关闭。
因为入园人数增加太快,我们不得不关闭公园,但随着全国性封锁禁令的实施游客也来不了这里了。
对此,巴蒂亚国家公园园长回应称。
施拉普里国家公园位于加德满都河谷的西北地带,当天接待游客400多位,至少是平常的4倍。
全国性封锁令的出台,必定会对尼泊尔经济、尤其是2大支柱性产业——旅游业与对外劳务业输出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亚洲开发银行已悲观预测该国2020财年经济增长速度将降至5.3%,为防止外汇流失,尼泊尔中央银行已宣布从4月开始禁止进口市值超过5万美元的豪车与威士忌等烈酒,并要求负责进口黄金的商业银行把日黄金进口最高额度由20公斤降到10公斤,以确保建设性的商品的正常运转。
但动物保护主义者却从中看到了光明,他们表示,人类活动的下降对野生动物来说是绝佳的放松机会,因为各种噪音干扰了他们的栖息和运动。
#p#分页标题#e#这其中,尼泊尔的自然保护主义者穆克什·查尔斯(Mukesh Chalise)回忆说,2015地震后很长时间游客不来了,南塘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长了,过去难以看到的常驻鸟类,现在在南塘国家公园的空地随处可见。
由于地理和地形的原因,尼泊尔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却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共185种哺乳类动物、876种鸟类动物以及651种蝴蝶,有些是尼泊尔的独有物种,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更是占据了尼泊尔国土面积的27%。
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些年公园游客增长了很多,5年前,到尼泊尔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外国游客每年只有51万人次,去年增加到70.1万人次,其中并不包括尼泊尔的本国游客。
如果算上本国游客该数字会接近150万人次。
尼泊尔之前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限制机动车辆进园游览,奇特旺国家公园每天放行35辆可以进入核心区的吉普车;巴蒂亚国家公园每天放行22辆,每辆车可以搭载10~14名游客;此外,这2家公园还颁发了很多张乘坐大象游览的许可证。
现在,这些许可证全都暂停了。
蓝塘国家公园的宿营地,封锁期间安静了
这段时间尼泊尔的犀牛固然能悠然进食,但其实可能更危险了,起因主要是头上的角
但也因此消除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骚扰,让野生动物和鸟类暂时独处,这有利于自然界的修复。
我们早已看到犀牛与人类交互越来越多,更加驯服了。
但是犀牛不害怕人类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偷猎者更容易得手。
穆克什认为,应该永久禁止人类进入国家公园,游客只能抵达缓冲区。
穆克什还警告说,尼泊尔的各国家公园必须十分警惕,有的偷猎者可能利用国家实施封锁而看管不严的机会,为了动物的肉、皮、象牙等挺而走险,偷猎野生动物。
尼泊尔森林和环境部长辛都·杜加纳(Sindhu Dhungana)则表示,如果当地居民看不到生态旅游带来的好处,他们不会支持自然保护,游客还是要进来的,但是要控制游客的数量。
关键是人类活动在多大程度干扰了野生动物,应该如何管制的游客数量。
同时,减少进入国家公园的游客数量也有助于防止人类的疾病,如肺结核传染给犀牛和大象,也有助于来自动物的病毒感染给人类。
是不是暗示了新冠病毒呢?尼泊尼的媒体并未对这句话作过多的解读。
版本声明:本文图片、文字的原始素材均来自新华社、美国的《纽约每日新闻》、尼泊尔的《尼泊尔时报》等主流媒体,本文作者只是对其进行翻译、编辑并补充部分资料后进行的二次创作,授予《果仁》发布但《果仁》并不对图片拥用完全版权,其他媒体转载请慎重。
责任编辑|瓷器
视觉设计|采馨
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前就发生过一起灵异事件
九广铁路广告闹鬼事件在1933年,香港广九铁路公司拍摄了一段宣传片,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有七个小孩子一起在玩火车游戏。
但广告在播出后,人们发现本来视频中只有七个孩子,可突然多了一张人脸,令人感到十分诡异。
之后有传言说是当初有一个拍摄此广告的小孩子死了,人们议论纷纷。
其实这则广告本身就给人很诡异、阴森的感觉,整个画面较为昏暗,可能和当时的拍摄技术与天气有关。
而且这个广告开头的背景音乐,听起来也挺吓人的,让人心里瘆得慌。
所以整个广告都充满了诡异感,当人们被这些内容所影响后,就容易将事情往诡异的方面设想。
九广铁路广告闹鬼事件真相关于这则广告多出一个人脸的情况,是拍摄角度导致的。
因为在拍摄的时候摄像机不会360度无死角的进行转圈拍摄,这样会出现一些地方被遮挡的情况,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人脸,而我们也不知道当时参与拍摄的到底有几个孩子,可能是八个,甚至可能人数更多。
而关于其中有一个小孩死了的传言完全是被捏造的,有一次圣诞晚会上,广九铁路公司将当时参与拍摄广告的孩子都请过来了,并拍下了照片,并没有那个孩子不见。
这就向人们证实了这件事情是个谣言,所谓的九广铁路广告闹鬼事件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人类十大禁地之首,四川深山里有条“黄泉路”?
在封建迷信中,黄泉路是人死后去阴曹地府时必走的路,黄泉路上开满了彼岸花,路的尽头是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过桥后会途径孟婆亭,到时候饮一碗孟婆汤便淡忘前尘,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瓦屋山和峨眉山历来并称“蜀中二绝”,占尽了蜀中的绝色风光。
迷魂凼,位于四川省洪雅瓦屋山区,大约在北纬30——被中外探险家称作“死亡纬度线”,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奥秘无比的埃及金字塔属于同一纬度。
迷魂凼地形复杂,沼泽遍地,瘴气弥漫,毒蛇毒虫和有毒植物遍布其间,常年被一团团的黑色雾气笼罩。
很多人都曾尝试穿越这个神奇之地,但一旦进入就难辨方向,茫然间犹如魂魄飞出身体,甚至不知不觉地失去应有的理智与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不少探险家还在其中迷失、失踪,甚至死亡。
瓦屋山迷魂凼的传说由来已久。
据说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云游至瓦屋山麓,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为了抵抗朝廷对“五斗米教”的镇压,张道陵选中了瓦屋山作为藏匿兵器之地,并在一次战争中将朝廷官兵引入了迷魂凼,和教众一起设置了八卦迷魂阵,将朝廷官兵全部困死在里面。
后来,张道陵还利用自己的高超法术,帮助当地百姓斩杀了危害乡民的蟒蛇,并最终魂归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道陵降蟒沟”的遗迹和传说。
“迷魂凼,奇中奇,进得里面来,生还不容易”,这句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打油诗便是描述此地的凶险和神奇,因为这里发生的奇妙失踪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对迷魂函神奇事件有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因为战乱,有很多老百姓结伴进入此山,然而却有去无回,尸骨无存,所以当地官府从那时起就将迷魂函封为了禁地。
其后几百年间,断断续续也有猎户或者采药的误入迷魂函,无一例外都失踪不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或探险家想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开迷魂函谜团。
1974年10月,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入迷魂凼原始森林后没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不管是罗盘还是指南针都罢工了。
1975年7月13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迷魂凼,发现里面树高草深,瘴雾缭绕,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2007年10月20日,CCTV-4《走遍中国•眉山》之《瓦屋山迷魂凼探秘》摄制组:雨雾中探险队员们生火准备宿营。
瓦屋山老道为探险队击鼓诵经祈祷平安。
1979年,四川林业部门也带队进入了迷魂凼,然而情况如出一辙,电子手表转速异常,罗盘和指南针很快失灵,既找不到方向又弄不清时间,队员都出现了精疲力尽甚至神志不清的现象,最终一起用刀硬是砍了一条路才走出山来。
1990年6月,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一行七八人进入迷魂凼腹地考察。
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罗盘很快失灵,无论如何走却依然在原地打转。
考察队随后放飞一只信鸽,然而信鸽在空中如何也飞不出去,只好又飞了回来。
1999年12月,33岁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郑明全上山寻找大熊猫,稀里糊涂走进了迷魂凼,很快迷路。
当救援队伍次日赶来时,发现郑明全已全身冻僵死去,死因不明。
2014年4月,CCTV 10 “科技之光”栏目与四川越野探险科考大队再次组织11人的考察队,对迷魂凼的奥秘现象进行科学验证。
在这次探险中,现代电子仪器和传统罗盘全都失灵,指南针、GPS全都无法工作。
放出信鸽后,信鸽竟然也感到“恐惧”,不敢飞走!考察队员即将进入迷魂凼最诡异的是,队员们用竹篾刀砍伐茂密的箭竹林开路前进,但发展不顺准备返回时,竟然发现两边的竹子都弹回来了,砍出的道路也就随之消失在暗黑的雾气当中。
好在科考队准备了1公里长的警戒带,同时用防雨水的记号笔划箭头指示进行方向,虽然绕了很多圈,但最终还是安全返回。
历经艰险走出迷魂凼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科考队发现电子表在迷魂凼的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了约9小时25分钟!这是否意味着长期呆在迷魂凼的人会比外面的人老得快?!两位进入迷魂凼中险死还生的驴友回忆录:我们突然发现前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好像有个什么动物一闪,很像国宝大熊猫。
我和李俊顿时来了精神:看来今天是个好运气,摘了灵芝,挖了天麻,如果再发现一只大熊猫,岂不收获更大。
由于这个冒昧的念头,我和李俊站起来就朝那个山包追去,待追上山头,却发现那个东西已跑到前面的另一个山包,就这样,我们二人大约爬上跑下追了50个小山包时,李俊突然说道:“不好,快撤!”我正在兴奋头上,不解地问:“如何了?”李俊手指着后面说:“你看,雾!”我一看,可不是,那雾与外面的雾不同,像燃烧塑料冒出的黑烟,迅速地蔓延开来,李俊告诉我:“这黑雾是原始森林中最凶的杀手,它可瞬间把白天变成黑夜。
”我一听,马上跟李俊往回走,可是,哪里是我们来的方向,已不敢肯定,只能凭着记忆找着往回走的路。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来的时候所做的记号不但一个也不见了,就连我们的踪迹也不见了。
我当时并不心慌,一边走,一边和李俊开玩笑,大约又走了50多个小山包,却不见兰溪的支流。
这时,我们才发现,口袋里的表已经停止了,表后面的指南针也不翼而飞!李俊的额头上已经淌下了豆大的汗珠,马上掏出手机,竟然成了“死机”!我和李俊同时发出了惊叫:“遭了,我们进了迷魂凼!”迷魂凼中陆地和沼泽混合交错,倘若深陷沼泽,那种无助绝望的感觉激发着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针对迷魂凼的解释,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
有根据的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玄武岩等矿藏分布,产生了巨大磁场能量,使得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失灵;二是空气或者土壤会散发一种毒素能够迷失人的心智,干扰到神经系统;三是迷魂凼“馒头状”丘陵连绵的地形,与区域内高度相似的植物“合作”,形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极易失去方向。
此外,迷魂凼中遮天蔽日的“黑雾”其实是一种有毒气体“瘴气”,由动植物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组成。
人类过度吸入这种气体会造成中毒和缺氧现象,从而出现幻觉,结果就会遇到“鬼打墙”,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就在惊慌失措之下自杀身亡,而这也是迷魂凼“黄泉路”说法的由来。
还有专家指出,迷魂凼下面可能存在巨大的陨石,这些陨石不但导致罗盘失灵,还会让GPS定位仪器、机械手表,甚至通讯工具等出现异常状况。
当然, 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瓦屋山迷魂凼谜团。
迷魂凼上空变幻无踪的浓雾,并不能掩盖那些曾被它吞噬过的生命,那一桩桩真实案例,时刻都在警醒后人,“人间黄泉路”绝非浪得虚名。
结束语:今天,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间黄泉路”的神奇现象,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也就成了未解谜团。
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解开迷魂凼的神奇面纱。
久客,从一个不同于本地人的视角去触摸成都这座城市,用心感受遇到的人、岁月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