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国宝,中国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

【菜科解读】
像这种萌萌的动物,世界上也有很多,比如澳大利亚的考拉、俄罗斯的北极熊等等。
但是这些各个国家的国宝却在濒临灭绝,中国的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多只,需要加强保护。
来和51区小编了解下世界十大国宝有哪些吗?
10、泰国的大象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
大象在泰国文化中享有很高地位,是泰国文化的核心元素。
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是力量与优雅尊贵的象征。
世界十大传世国宝排在第十位。
泰国大象节,是素辇府富有特色的传统宗教节日,其重要表演者是大象。
创办于1960年的大象盛会,在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
通常包括展示、游行和大象舞蹈比赛等活动环节。
泰国人认为,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既是便宜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是聪明、富有灵性的。
如果某个驯象人生病,他所训练的大象也会不吃不喝。
泰国东北部的素林府,是“大象之乡”,这里是最早驯化大象的地方。
素林府塔敦县有个大象村,现有250头大象。
在泰国的大街小巷,各种大象形象的工艺品随处可见。
泰国的许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绘画、雕塑都与大象有关系。
9、印度的孟加拉虎孟加拉虎是猫科豹属虎的一个亚种。
也称印度虎。
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虎亚种。
1758年,孟加拉虎被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定为虎的模式种。
孟加拉虎重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是这两个国家的珍稀动物也是他们嘚瑟国宝。
孟加拉虎毛稀短,杏黄色,黑色条纹较窄;老体颊部生有鬃毛,腹部呈白色,头部条纹则较密,耳背为黑色,有白斑,雄性孟加拉虎含尾全长超过三米,肩高90-110厘米,野生雄性体重160-270公斤。
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为底,加上黑色的条纹。
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纹的孟加拉白虎,是因为基因变异。
孟加拉虎是肉食性动物,以各种大、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猎物重要是猴子、梅花鹿、水鹿、野猪。
现在,全球野生的孟加拉虎仅剩3000多只,中国有30多只野生孟加拉虎,全部分布在西南部。
知更鸟(英文名称:Robin)又称欧亚鸲,属鹟科(Turdidae)鸟类。
是一种小型鸣禽,分布于欧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英国知更鸟一般指红胸鸲。
红胸鸲又叫红襟鸟、知更雀;是欧亚鸲的英国亚种。
1960年,知更鸟在英国通过公民投票被选为国鸟。
英国知更鸟体长约15厘米,头部灰黑色,脸部至胸部红橙色,下腹部白色,翅膀和尾巴的上半部是棕绿橄榄色。
锥形的鸟喙,喙基暗棕色。
璀璨的黑眼睛,细巧的腿和浅棕色的爪。
性好战,喜欢活动于林地、灌丛、森林、公园和花园,叫声啭鸣似笛,在生殖季节由早至傍晚鸣叫,甚至晚上。
重要捕食昆虫,也啄食水果。
英国人十分爱慕红胸鸲,尤为是崇拜雄性红胸鸲对自己所建立的疆域负有巡察及保卫责任的本能,称其为“上帝之鸟”。
狐猴是最原始的灵长目中的狐猴科,该科有2亚科6属13种。
狐猴重要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地区,它们是拥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哺乳动物。
多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干燥的森林或灌丛,吃昆虫、果实、芦苇、树叶,偶尔吃小鸟。
单独或以家庭方式结群。
原猴亚目中除狐猴外,还包括眼镜猴、懒猴(瘦猴)和一些已绝灭的类群。
3500万年前的灵长动物Wadilemur elegans的化石表明,狐猴的起源比旧化石证据所显示的要早得多。
狐猴的鼻子短而尖,耳朵大而尖,眼睛巨大。
尾巴很长,呈弧形,像浣熊的尾巴
6、加拿大的河狸加拿大河狸一般指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学名由德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海因里希·库尔(Heinrich Kuhl)于1820年命名。
美洲河里体肥大,体被覆致密绒毛;四肢短宽,后肢粗壮有力,后足趾间直到爪生有全蹼,适于划水;尾扁平,游水时起到舵的作用;眼睛小,耳孔小,内有瓣膜,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结构;头骨扁平坚实,颧弓发达,颧骨特大;门齿异常粗大,呈凿状,能啃咬粗大树木。
半水栖脊索哺乳动物。
栖息于的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有在水道筑坝的习性。
昼伏夜出,擅长游泳,它们可以在水中潜水 15分钟。
以树木的叶、芽和树皮为主食。
夜间或晨昏活动,能借助爪向上攀爬。
主食树枝、树皮、芦苇等。
早春发情交配,每年1胎,每胎产1-5仔。
毛皮珍贵。
原产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后被引入到阿根廷、芬兰、俄罗斯等国家。
是加拿大的国宝。
5、挪威的驼鹿#p#分页标题#e#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驼鹿属下共有2个生物8个亚种。
驼鹿一般体长两米到两米六,肩高一米六到两米四,比很多的犀牛都要高。
体重基本都在七百千克之间。
驼鹿的名称取意于其肩高于臀,与骆驼相似。
驼鹿在北美洲称为“moose”, 而在欧洲称为“elk” 。
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征。
驼鹿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
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
不同亚种的毛色有所不同。
2005年物种学爱威尔逊和里德认可驼鹿分为欧亚驼鹿和北美驼鹿为不同的独立的生物。
4、新西兰的几维鸟几维鸟又译为奇异鸟、奇威鸟,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几维鸟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
分布于新西兰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都分布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区别称为褐几维鸟、大斑几维鸟和小斑几维鸟。
“几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
它长得像梨子,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没有翅膀也没有尾羽,不能飞翔。
然而它的双腿却粗短有力,善于奔跑,时速可达10英里,发起脾气来还能将另一只同类鸟踢出5英尺外。
几维鸟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细如发丝。
几维鸟很容易受到惊吓,大部分的活动都在夜间进行,以躲避袭击。
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可以嗅出虫的位置,进而捕食。
重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寿命可达三十年,是新西兰的特有生物,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
3、俄罗斯的北极熊北极熊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
北极熊头部相对棕熊来较长而脸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
北极熊的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但在夏季由于氧化可能会变成淡黄色、褐色或灰色。
体型很大,凶猛。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千米每小时,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
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另外俄罗斯没国宝这种说法,北极熊是他们选出来的世界认可的代表性动物,就像美国的白头鹰,中国龙,印度虎的地位。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
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是中国特有种,中国国宝动物。
现存的重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生物。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1、澳大利亚的考拉#p#分页标题#e#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
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历史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
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
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
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树袋熊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
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yang具有一块特别醒目的棕色香腺。
肌肉发达,四肢修长且强壮,适于在树枝间攀爬并支持它的体重。
前肢与腿几乎等长,攀爬力量重要来自于发达的大腿肌肉。
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这是因为它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能长时间坐在树上,平衡感极强。
国宝除了是活国宝,也可以是文化资产,文物,建筑和景点等。
本次世界十大传世国宝重要以世界各国的国宝为主进行排行。
人类十大禁地之首,四川深山里有条“黄泉路”?
在封建迷信中,黄泉路是人死后去阴曹地府时必走的路,黄泉路上开满了彼岸花,路的尽头是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过桥后会途径孟婆亭,到时候饮一碗孟婆汤便淡忘前尘,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瓦屋山和峨眉山历来并称“蜀中二绝”,占尽了蜀中的绝色风光。
迷魂凼,位于四川省洪雅瓦屋山区,大约在北纬30——被中外探险家称作“死亡纬度线”,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奥秘无比的埃及金字塔属于同一纬度。
迷魂凼地形复杂,沼泽遍地,瘴气弥漫,毒蛇毒虫和有毒植物遍布其间,常年被一团团的黑色雾气笼罩。
很多人都曾尝试穿越这个神奇之地,但一旦进入就难辨方向,茫然间犹如魂魄飞出身体,甚至不知不觉地失去应有的理智与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不少探险家还在其中迷失、失踪,甚至死亡。
瓦屋山迷魂凼的传说由来已久。
据说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云游至瓦屋山麓,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为了抵抗朝廷对“五斗米教”的镇压,张道陵选中了瓦屋山作为藏匿兵器之地,并在一次战争中将朝廷官兵引入了迷魂凼,和教众一起设置了八卦迷魂阵,将朝廷官兵全部困死在里面。
后来,张道陵还利用自己的高超法术,帮助当地百姓斩杀了危害乡民的蟒蛇,并最终魂归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道陵降蟒沟”的遗迹和传说。
“迷魂凼,奇中奇,进得里面来,生还不容易”,这句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打油诗便是描述此地的凶险和神奇,因为这里发生的奇妙失踪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对迷魂函神奇事件有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因为战乱,有很多老百姓结伴进入此山,然而却有去无回,尸骨无存,所以当地官府从那时起就将迷魂函封为了禁地。
其后几百年间,断断续续也有猎户或者采药的误入迷魂函,无一例外都失踪不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或探险家想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开迷魂函谜团。
1974年10月,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入迷魂凼原始森林后没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不管是罗盘还是指南针都罢工了。
1975年7月13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迷魂凼,发现里面树高草深,瘴雾缭绕,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2007年10月20日,CCTV-4《走遍中国•眉山》之《瓦屋山迷魂凼探秘》摄制组:雨雾中探险队员们生火准备宿营。
瓦屋山老道为探险队击鼓诵经祈祷平安。
1979年,四川林业部门也带队进入了迷魂凼,然而情况如出一辙,电子手表转速异常,罗盘和指南针很快失灵,既找不到方向又弄不清时间,队员都出现了精疲力尽甚至神志不清的现象,最终一起用刀硬是砍了一条路才走出山来。
1990年6月,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一行七八人进入迷魂凼腹地考察。
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罗盘很快失灵,无论如何走却依然在原地打转。
考察队随后放飞一只信鸽,然而信鸽在空中如何也飞不出去,只好又飞了回来。
1999年12月,33岁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郑明全上山寻找大熊猫,稀里糊涂走进了迷魂凼,很快迷路。
当救援队伍次日赶来时,发现郑明全已全身冻僵死去,死因不明。
2014年4月,CCTV 10 “科技之光”栏目与四川越野探险科考大队再次组织11人的考察队,对迷魂凼的奥秘现象进行科学验证。
在这次探险中,现代电子仪器和传统罗盘全都失灵,指南针、GPS全都无法工作。
放出信鸽后,信鸽竟然也感到“恐惧”,不敢飞走!考察队员即将进入迷魂凼最诡异的是,队员们用竹篾刀砍伐茂密的箭竹林开路前进,但发展不顺准备返回时,竟然发现两边的竹子都弹回来了,砍出的道路也就随之消失在暗黑的雾气当中。
好在科考队准备了1公里长的警戒带,同时用防雨水的记号笔划箭头指示进行方向,虽然绕了很多圈,但最终还是安全返回。
历经艰险走出迷魂凼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科考队发现电子表在迷魂凼的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了约9小时25分钟!这是否意味着长期呆在迷魂凼的人会比外面的人老得快?!两位进入迷魂凼中险死还生的驴友回忆录:我们突然发现前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好像有个什么动物一闪,很像国宝大熊猫。
我和李俊顿时来了精神:看来今天是个好运气,摘了灵芝,挖了天麻,如果再发现一只大熊猫,岂不收获更大。
由于这个冒昧的念头,我和李俊站起来就朝那个山包追去,待追上山头,却发现那个东西已跑到前面的另一个山包,就这样,我们二人大约爬上跑下追了50个小山包时,李俊突然说道:“不好,快撤!”我正在兴奋头上,不解地问:“如何了?”李俊手指着后面说:“你看,雾!”我一看,可不是,那雾与外面的雾不同,像燃烧塑料冒出的黑烟,迅速地蔓延开来,李俊告诉我:“这黑雾是原始森林中最凶的杀手,它可瞬间把白天变成黑夜。
”我一听,马上跟李俊往回走,可是,哪里是我们来的方向,已不敢肯定,只能凭着记忆找着往回走的路。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来的时候所做的记号不但一个也不见了,就连我们的踪迹也不见了。
我当时并不心慌,一边走,一边和李俊开玩笑,大约又走了50多个小山包,却不见兰溪的支流。
这时,我们才发现,口袋里的表已经停止了,表后面的指南针也不翼而飞!李俊的额头上已经淌下了豆大的汗珠,马上掏出手机,竟然成了“死机”!我和李俊同时发出了惊叫:“遭了,我们进了迷魂凼!”迷魂凼中陆地和沼泽混合交错,倘若深陷沼泽,那种无助绝望的感觉激发着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针对迷魂凼的解释,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
有根据的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玄武岩等矿藏分布,产生了巨大磁场能量,使得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失灵;二是空气或者土壤会散发一种毒素能够迷失人的心智,干扰到神经系统;三是迷魂凼“馒头状”丘陵连绵的地形,与区域内高度相似的植物“合作”,形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极易失去方向。
此外,迷魂凼中遮天蔽日的“黑雾”其实是一种有毒气体“瘴气”,由动植物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组成。
人类过度吸入这种气体会造成中毒和缺氧现象,从而出现幻觉,结果就会遇到“鬼打墙”,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就在惊慌失措之下自杀身亡,而这也是迷魂凼“黄泉路”说法的由来。
还有专家指出,迷魂凼下面可能存在巨大的陨石,这些陨石不但导致罗盘失灵,还会让GPS定位仪器、机械手表,甚至通讯工具等出现异常状况。
当然, 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瓦屋山迷魂凼谜团。
迷魂凼上空变幻无踪的浓雾,并不能掩盖那些曾被它吞噬过的生命,那一桩桩真实案例,时刻都在警醒后人,“人间黄泉路”绝非浪得虚名。
结束语:今天,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间黄泉路”的神奇现象,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也就成了未解谜团。
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解开迷魂凼的神奇面纱。
久客,从一个不同于本地人的视角去触摸成都这座城市,用心感受遇到的人、岁月和生活……
世界末日来临,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前,我希望能够做以下三件事。
首先,我想与我的家人和朋友团聚在一起。
在世界末日之前,我们会被各种忙碌和琐事撕裂,很难腾出时间互相陪伴。
然而,当末日来临时,生命的脆弱性会提醒我们亲人和友谊的主要性。
我希望能与他们一起度过最终的时刻,互相表达爱和感激之情,并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其次,我希望能够到一个宁静的地方,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末日到来时,世界以及城市将会陷入混乱和恐慌,因此躲避喧嚣成为了我的愿望。
我想找到一个远离人群、仍然保留原始美的地方。
在那里,我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纯净的空气,将自己与世界的喧嚣隔离开来。
我希望能够拥抱大地,沐浴在阳光下,与树木和动物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最终,我想尽可能多地去帮助他人。
虽然世界末日会引发恐慌和混乱,但我相信还会有人需要帮助和关怀。
我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建立一个临时的组织,为那些无助和受伤的人提供援助。
无论是提供食物和水,还是提供安慰和支持,我都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应对世界末日的困境。
尽管面临末日的威胁,但我不会沉醉在恐惧中。
我选择保持冷静,思考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并展望着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通过与亲人团聚、与大自然相处和帮助他人,我相信我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无论世界面临何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