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现反射类

最简单的,比如枚举类型,我们我可以很容易的获得一个枚举变量的数值以及其名称
【菜科解读】
最简单的,比如枚举类型,我们我可以很容易的获得一个枚举变量的数值以及其名称字符串。
可是,在C++中,枚举变量本质上和一个整形变量没有区别,我们很难获取一个枚举变量的名称字符串。
其实在C++中,我们可以通过宏来实现类似反射的机制。
在很多程序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需求,即可以通过类的名字得到对应类型的对象,尤其是一种数据需要很多策略处理的时候。
比如对于网页类型的识别,一篇网页可能是视频类型、新闻类型、图片类型、网站首页、百科等很多类型中的一种,网页类型对于搜索引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计算rank的时候网页类型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具体实现的时候,网页类型识别的策略可以封装在类中,这样一个策略就可以设计成一个类。
但是后期随着对网页理解的越来越深入,就会出现以下两种情景: 需要添加新的网页类型,因此需要添加对应的类型识别类; 有些类型已经不再需要或者是进行了重新划分,那么需要删除掉这些类型或者是让这些类型识别模块不再生效。
这种应用场景下,添加或移除网页类型识别模块时,最好能够非常方便,并且不会影响到已有的程序。
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是,定义一个类型识别的基类PageTypeDetector,每个类型识别策略都继承自这个基类。
比如需要一个新闻页识别的新策略,那么定义类NewsPageTypeDetector,该类继承PageTypeDetector。
在添加NewsPageTypeDetector到网页类型识别的主程序时,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添加NewsPageTypeDetector类,让该类生效,而主程序和其他类型识别策略的程序都不需要进行改动。
另外,如果不再需要图片网页类型识别,那么就把图片类型识别对应的类名直接从配置发文件中删除即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从类名到类型的映射,可以称为反射。
因为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在程序内部得到的都是纯字符串,程序需要根据字符串生成对应的识别类。
当然,这个在本身已包含反射机制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很容易实现,比如JAVA,但是由于C++中语言本身不支持这种机制,因此,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这种机制。
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方式开始,定义一个工厂方法,该方法负责根据类名生成相应类的对象,函数定义可以如下: 1 PageTypeDetector* DetectorFactoryCreate(conststring& class_name); 生成新闻网页类型识别的类可以如下调用: 1 PageTypeDetector* news_page_detector = DetectorFactoryCreate("NewsPageTypeDetector"); DetectorFactoryCreate工厂方法中的实现逻辑大致是这样: 12345 if(class_name == "NewsDocTypeDetector") { returnnewNewsDocTypeDetector;} elseif(class_name == "...") { returnnew...;} 使用如上工厂方法创建类的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缺陷,每添加或删除一个新类,都需要修改工厂方法内的程序(添加if判断或者删除if判断,并且需要添加新类的头文件或者类声明),当然了,因为程序有了修改所以就需要重新编译(如果很多其他模块依赖该程序的话,重新编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显然,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极不易于维护。
这里,提出一个使用非常方便并且易于维护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宏。
虽然c++创始人Bjarne Stroustrup极力反对使用宏,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合理的使用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从使用宏最简单的一个实现开始,目标是可以通过类的名字得到相应的对象,因此应该有个方法类似于如下: 1 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class_name); 返回值为Any,因为不知道返回值究竟是什么类型,所以假定可以返回任何类型,这里的Any使用的是Boost中的Any。
该方法中需要new一个类型为class_name的对象返回,那么应该如何new该对象呢?借用上面使用工厂方法的经验,可以进一步使用工厂类,对于每个类,都有一个相应的工厂类ObjectFactoryClassName,由该工厂类负责生成相应的对象(为什么要使用工厂类?后面再作简单介绍)。
有了工厂类,也需要将类名与工厂类对应起来,对应方式可以使用map object_factory_map,object_factory_map负责从类名到相应工厂类的映射,这样,就可以通过类的名字找到对应ObjectFactory,然后使用ObjectFactory生成相应的对象。
但是如何将相应的工厂类添加到object_factory_map中去呢,我们需要在定义新类的时候就将对应的工厂类添加到object_factory_map中,这里需要一个函数负责添加工厂类到object_factory_map中去(为什么需要一个函数负责?最后作简单说明)。
负责将新类对应的工厂类添加到全局变量object_factory_map的函数必须在使用object_factory_map之前执行。
gcc中有一个关键字__attribute__((constructor)),使用该关键字声明的函数就可以在main函数之前执行。
到现在,程序的结构类似这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 负责实现反射的文件reflector.h:map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name) {if(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returnobject_factory_map[name]->NewInstance();}returnNULL;}#define REFLECTOR(name) \classObjectFactory##name { \ public: \Any NewInstance() { \returnAny(newname); \} \}; \voidregister_factory_##name() { \if(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object_factory_map[#name] = newObjectFactory##name(); \} \}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voidregister_factory##name();// 调用文件test.ccclassTestClass {public:voidOut() {cout ();return0; } 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全局变量ObjectFactoryMap是不能放在头文件中的,因为如果多个类包含该头文件时,就会出现重复定义的错误,是编译不过的。
因此,将该变量放在其源码reflector.cc文件中: 123456789101112 // reflector.h,包含声明:externmap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name);// reflector.cc:map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name) {if(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returnobject_factory_map[name]->NewInstance();}returnNULL;} 上述程序编译能够通过,但是运行时出错,后来定位到是在使用全局变量object_factory_map时出错,经过调试了很久,在网上查相应的资料也没找到。
经过不停的尝试,才发现原来是全局变量object_factory_map没有初始化,在仔细的测试了以后发现,是__attribute__((constructor))与全局变量类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的问题,一般全局变量是在__attribute__(constructor)前完成初始化的,但是如果__attribute__是在main函数所在的文件,而全局变量是在其他文件定义的,那么__attribute__(constructor)就会在全局变量类构造函数前面执行,这样,上面的程序在全局变量类还没有完成初始化,也就是还没有执行构造函数,就在__attribute__(constructor)声明的函数中进行了使用,因此会出现问题。
不过,在执行__attribute__时已经看到了全局变量的定义,只是没有执行全局变量的构造函数(这里,如果全局变量不是类,而是普通类型,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程序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修改。
现在解决如何定义和使用全局变量object_factory_map的问题。
既然我们不能直接使用该变量,那么可以通过显示调用函数来返回该变量,如果直接在函数中new一个对象返回的话,那么每次调用都会new一个新的对象,而我们全局只需要一个该对象,这时该是static出现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12345 // reflector.ccmap& object_factory_map() {staticmap* factory_map = newmap;return*factory_map;} 这样定义还有另外一个优点,程序只是在真正需要调用g_objectfactory_map时才会生成相应的对象,而如果程序没有调用,也不会生成对应的对象。
当然,在这里new一个对象的代价不大,但是如果new的对象非常耗时的话,这种使用函数中static变量代替全局变量方法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到现在反射程序变成如下这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 // 负责实现反射的文件reflector.h:// 工厂类的基类classObjectFactory {public:virtualAny NewInstance() {returnAny(); }};map&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define REFLECTOR(name) \classObjectFactory##name : publicObjectFactory { \ public: \Any NewInstance() { \returnAny(newname); \} \}; \voidregister_factory_##name() { \if(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object_factory_map()[#name] = newObjectFactory##name(); \} \}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voidregister_factory##name()// reflector.ccmap& object_factory_map() {staticmap* factory_map = newmap;return*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name) {if(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returnobject_factory_map()[name]->NewInstance();}returnNULL;} 到现在接近尾声了,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已有基类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类,就好比上述网页识别的程序,各个识别策略类都继承共同的基类,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修改反射程序,将GetInstanceByName放在另外一个类中,返回的是基类的指针,因此在定义基类时也需要注册一个宏,如下所示,同时需要修改objector_factory_map的结构为map >,第一个key是基类的名字,第二map中的key是生成类的名字,基类宏的定义类似如下: 12345678910111213 #define REFLECTOR_BASE(base_class) \classbase_class##Reflector { \public: \staticbase_class*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name) { \map& map = object_factory_map()[#base_class]; \map::iterator iter = map.find(name); \if(iter == map.end()) { \returnNULL; \} \Any object = iter->second->NewInstance(); \return*(object.any_cast()); \} \}; 这里就不再详细讲修改后的代码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实现。
至于上面为什么需要使用工厂类,而不是直接new一个对应的对象返回,原因是直接new是不可以的。
例如如下定义: 1234 #define REFLECT(name) \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string& class_name) {returnAny(newname);} 如果是多个类使用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多个函数的定义。
如果也借助工厂类的实现,如下实现: 1234 #define REFLECT(name) \Any GetInstanceByName##name(conststring& class_name) {returnAny(newname);} 这样是不会出现重复定义了,但是这样在生产新的对象时需要指定特定的函数,这不又回到原点了吗?因此工厂类充当的是个中介的角色,我们可以保存工厂类,然后根据名称寻找特定的工厂类来生成对应的对象。
为什么需要使用函数添加工厂类?因为在程序中,全局空间中只能是变量的声明和定义,而不能是语句,例如: 可以这样写:int a = 10;int main() {}但是不能这样写:int a;a = 10;int main() {} 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工厂模式; 全局变量的定义需要注意,不能定义在头文件中(当如,如果经过特殊处理,例如使用#ifndef保护另说); Any类型的实现;(准备写另外一篇文章来探讨其实现细节) 宏的定义以及使用;(基本覆盖了宏的所有知识) 全局变量构造函数与__attribute__((constructor))的执行顺序;(调试了很久)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的问题;(编译器有关,放在函数定义前或定义后) 全局空间只能是声明或者定义,不能是语句; static在函数中的使用; 全局变量类的定义与使用。
c++,实现,反射,类,.NET,下,的,很多,技术,都是,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做干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呢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让我们先将目光移到公元1860年5月6日的早晨,就会发现,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外的港口,有两艘旧船正稳稳地停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重要任务。
而此时,1000多名身穿红衬衫,头戴阔边帽的意大利人则迅速登上了这两艘船。
接着,只见有一个中年人在大声呼喊:“为解放西西里岛的同胞,为意大利的统一,前进!”然后,轮船就像飞一样,消失在了漆黑的海洋里。
那么,这又是咋回事呢?原来那个高喊口号的中年人叫加里波第。
他生于1807年,是一个水手出身。
青年的时候就由于在反对外国占领者的过程中失败而逃到了拉丁美洲,然后,在1848年回国以后,就成为了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
要知道,统一对于当时的意大利而言非常重要。
因为当时的意大利至少也分裂为了数个小国。
而北部的几个小国则被奥地利占领,南部的西西里王国则被西班牙占领,中部地区则归属于教皇管理,可以说是。
因此,当西西里王国的许多爱国老百姓听闻有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武装力量前来的时候,都感到格外高兴。
他们马上就兴高采烈地到码头迎接,而见面之后,便开始商量对策。
但就在此时,炮声响了。
原来殖民者西班牙已经知道了意大利统一运动武装已经到达了西西里岛的消息,他们马上派遣部队前来攻击。
但是,令人可笑的是,正当加里波第他们想要还击的时候,敌人的炮声却突然停了。
原来港口内还有两艘英国商船,他们刚提出抗议,西班牙的士兵们便不敢再进行攻击了。
于是,加里波第的红衫军就很快就以港口为基地,借机又扩大了规模,接着,在实力大增之后,加里波第便下令向西西里岛的首府巴勒莫进军。
但是,当他们刚刚出发在进军的路上,就遇到了一座梯形的高山,山上则有两倍于红衫军的敌人占领。
按道理说,一看这情况,红衫军就应该退缩了。
然而,加里波第的红衫军却并没有退缩。
在经过了一阵猛冲猛打之后,红衫军就占领了这一座高山。
然后,兵临首府巴勒莫。
于是,5月27日的凌晨,天还没有亮,总攻就开始了!在持续了两天两夜的战斗后,西班牙占领军和西西里王国的反动军队是死的死,逃的逃,红衫军取得了胜利。
但是,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当年的八月,加里波第就带领着红衫军向着西西里王国的首都那不勒斯进军。
随后,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那不勒斯也获得了解放。
然后,1860年11月初的一天,意大利新国王厄马努埃尔便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最高首领加里波第手拉手走在了那不勒斯的大街上,接受全市人民对他们得热烈欢迎。
至此,意大利开始走向了统一之路。
总之,十八世纪的意大利为何能够实现全境统一?来源于意大利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随机文章塞普蒂米乌斯·西弗勒斯拱门简介日本富士山简介详解c5运输机和c17的区别,造价3亿美元的C17性能更优尼古拉特斯拉有多恐怖,击败爱迪生成为现代电气学之父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自然风化而成)
如何顺利实现社会保险的跨省转移?这种跨省转移需要多长时间时间?(2025年4月9日)
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跨省社保转移通常需要45个工作日。
以下是跨省社保转移的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申请阶段参保人在新就业地建立社保关系并缴费后,需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申请。
此阶段时间取决于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审核阶段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申请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若符合条件,向原参保地发出同意接收函;若不符合,则向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
办理转移手续阶段原参保地在接到同意接收函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转移手续,包括个人账户清理、资金划转及信息传递等。
接收阶段新参保地在收到原参保地转移的社保关系和资金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接收手续,并告诉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审核过程中发现资料有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此外,参保人可通过“电子社保卡”微信小程序的社保转移进度查询功能查看办理进度。
建议在办理前提前了解相关法规,并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介绍,您可以清晰地了解跨省社保转移。
在办理转移手续时,请务必按照当地社保机构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转移结果的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