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菜科解读】
简介:
网络操作系统是指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让用户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使用计算机资源和服务。
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和合作。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案例来介绍网络操作系统,并阐述我对它的看法。
工具原料:
在本文中,我将使用以下工具和软件:
电脑品牌型号:Dell XPS 15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软件版本:Microsoft Office 365
一、网络操作系统的优势1、方便的远程访问:通过网络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远程访问我们的计算机,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旅途中,都能够方便地获取我们的文件和应用程序。
2、高效的协作与共享: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协作和共享功能,让多个用户可以同时编辑和访问同一份文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3、灵活的资源管理:通过网络操作系统,我们可以灵活地管理和分配计算机资源,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成本效益。
二、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教育领域:网络操作系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教学资源、参与在线课堂和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方便地管理学生信息和发布作业。
2、企业办公:网络操作系统在企业办公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办公、协作和共享文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
3、云计算:网络操作系统是云计算的基础,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按需使用计算资源和服务,无需购买和维护昂贵的硬件设备。
三、网络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网络操作系统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网络操作系统在医疗、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总结:
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它提供了方便的远程访问、高效的协作与共享以及灵活的资源管理等优势。
在教育、企业办公和云计算等领域,网络操作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操作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维多利亚时代简介 时代的特点和风气是什么样的
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它的领土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
大英帝国的经济占全球的70%,贸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上几倍。
与爱德华时代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
亦有学者认为,应将通过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视为一个新的文化时期的开端。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维多利亚女王(亚利山德拉·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于1837年继承王位(当时她18岁),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
1837年,18岁的女王维多利亚登基,新女王在继位之前的日记中写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这个国家的王位上,我将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尚年轻,可能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但我肯定,几乎无人像我这样怀着为国为民的良好意愿和真切希望。
女王充分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
她自己生活严谨,工作刻苦,对别人又充满责任感。
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
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时代特点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当时英国的经济占到了全球的70%。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
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的铁路交通贯穿。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
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
社会风气 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称,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进步思想的体现。
那个时代的中上层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
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
一些厨房小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
据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
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馆,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这个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1936年,第一届世博会时期建成的水晶宫倒塌,宣告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
经济盛衰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世界之巅,当时,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英国的富庶已经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1851年一个法国人参加了在水晶宫举办的博览会后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养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国,一个民主的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进行生产。
所以,维多利亚中期的英国为他们的无可匹敌的地位洋洋得意,它这时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历载“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温暖区域扩展。
”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然而从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其他国家迎头赶上,而以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间,英国年增长率是30%,德国是29%,美国是41%。
1890年~1900年这10年英国是34%,德国也是34%,美国是38%。
但1900年~1913年,英国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德国却增长30%,美国增长了39%。
1880年,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有40%以上是英国的,到了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在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变成了29.9%、26.4%和12.6%,英国的下滑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这只是相对下滑,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今天一直都是这样的,英国一直都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国家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都与时代格格不入。
应该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的这些政治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不过时过境迁,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这套制度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成为强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谐的阴影。
我们仅以议会选举为例,1715年选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则只占25%了。
1793年一个由辉格党组成的团体“人民之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说英格兰总共400多个议席中,占一半以上的256个议席是由11075个选民选出来的。
选民人数少对于贵族最为有利,它能使贵族寡头利用贿选来操纵选举。
这样在18世纪,贿选风气盛行,几乎每一个议员都是靠花钱买进来的。
议员花钱进议会,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钱收买他们。
于是腐败之风盛行于政界,这就是“腐败的旧制度”。
总之,在进入工业化之后,英国被许多成就陶醉了,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英国的制度优越,而根本没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许多结构性弊病。
它犹豫于对制度进行及时的变革,由此出现制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积累了种种的问题,这对于它的强国地位是十分不利的,这是造成日后被美国迎头赶上的一个潜在隐患。
实际上,直到19世纪下半叶,当英国越过强盛的巅峰时,许多人才开始对国家制度进行反思,进而开始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大调整的改革时代。
虽然这些调整与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清除了延续已久的积弊,但此时要坐回全球老大的位置就很难了,那时英国从全球霸主的位置上退下,但直到今天,英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世界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并且掌控世界的舆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优势中存在的隐患会影响全局,英国的教训值得思考。
随机文章唐朝武后的墨敕斜封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
西班牙无敌舰队简介 舰队的崛起之路是什么样的
无敌舰队约有150艘以上的大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
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1588年夏天,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海战,与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斯海战,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以及1916年一样,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海战之一。
然而,与其他三大海战不同,在抗击无敌舰队的海战中获胜的英国并未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西班牙依然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此后还一连四次执拗地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国。
因此不断的遭受无敌舰队威胁的英国,必须搜索枯肠的研究它的防卫策略。
也就是说,1588年的无敌舰队侵略,对于英国来说乃是关系国家存亡,必须全力以赴的大海战,而对于强大的来说,那只不过是长期战争中间的一次战役而已。
然而,五次无敌舰队远征都以失败告终,大部分因恶劣天气影响夭折,西班牙只好放弃侵略英国的野心。
但英国因四次远征(科伦纳·里斯本远征、1595-1596年西印度群岛远征、1596年加的斯远征、埃塞克斯-罗利远征)得不偿失和九年战争而大伤元气,至结束西班牙通过奥斯坦德之围仍占据上风。
而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一直持续到1639年唐斯之战。
崛起之路 无敌舰队 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当时最庞大的舰队,是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
总排水量超过了现在美军的单支航母编队。
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组织 西班牙采用的战术是纵向发射,西班牙在舰队上有许多武装士兵,还有神父,近距离时采登船作战与冲撞;而英国有优秀的炮手,并采舷侧发射,并以其较长射程,避开与西舰的登船作战。
发展 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
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但当时西班牙王室将掠夺来的金银财宝用于王室消费极度奢侈的国外奢侈品,而不是用来发展工业,造成西班牙的综合实力逐渐被英国赶上并超越。
那时,英国的处于萌芽状态。
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
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
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
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
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
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
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随机文章谁曾在1921年担任美国总统?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天坑,世界上最深水洞(达到339米)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西安活死人墓能下去吗,金庸小说中活死人墓真实存在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